故鄉是什麼,是每次到了山窮水盡可以依靠的最後港灣。而米粉,是到家之後的第一頓,心靈的安放。

離家10年,忘不掉的除了媽媽菜,就是小區樓下的那家米粉店。

北京到常德只有一趟20多個小時的慢車,支撐我度過漫長路途的只有那碗米粉。通常,火車到了嶽陽進入湖南地界兒,我就再也壓抑不住米粉之魂了。

下車第一件事就要去嗦一碗粉,嗯,必須是雙碼滴。離家在外,本地朋友最讓人羨慕的,不是他們不必天剛亮就去擠地鐵,而是他們每天早晨可以嗦一碗粉再去上班。

小區旁邊的米粉店阿姨幾乎是看著我長大的,有記憶的時候是媽媽帶著我,後來是上學路上自己去嗦粉,到了大學、工作,每次假期回家都要第一時間去報道。無論隔了多久,阿姨永遠記得住我的喜好,端上來的米粉碼子都會比別人放的多。一般還沒坐穩,阿姨就會變戲法似的拿出個小碟,放一塊自家拌飯用的腐乳,米粉配腐乳,是我跟阿姨的默契。

米粉店就是這麼神奇,當我走進米粉店看到熟悉的場景,喫到那碗米粉的時候,我就覺得我從來沒有變過。只有那碗粉,能讓我感覺到我是真的回到常德,回到家了。

在常德,幾乎每個小區門口都有一家粉店,清晨走入其中,除了老闆的吆喝聲,整個屋子只剩下此起彼伏的嗦粉聲。湖南的冬天漫長而濕冷,能讓人們從暖呼呼的被窩裡鑽出來的,就是一碗米粉的召喚。要是賴牀賴到九點多再來,就暗自懊惱去吧,「沒得米粉咯。」

擁有一碗米粉,常德人就擁有了全世界。

被一碗豬肝扁粉驚艷之後,陳曉卿一抹嘴上的油,為湖南米粉作了一首三行詩:美好的米粉像少女的胸/然而在北京/你只能喫到硅膠。

來到這座與米粉齊名的城市——湖南常德,你會遺憾於「帶不走的只有這碗粉」。

離了這片土地就喫不到這樣的神仙米粉

阿城說,人還未發育成熟的時候,蛋白酶的構成有很多可能性,隨著進入小腸的食物的種類,蛋白酶的種類和解構開始形成以至固定。所以思鄉這個東西,是「蛋白酶在作怪」。

對於從小嗦著粉長大的常德人而言,思鄉就是思米粉。然而身在異鄉,即便是走進一家操著常德口音的老闆開的米粉店,你也喫不到一碗真正的常德米粉。

是啊,離了沅江水和洞庭湖粳稻米,哪兒還有資格叫常德米粉呢。常德地處洞庭湖西側,湖南四大水系中的沅水、澧水橫貫而過,水資源豐富。沅水水質好,粳稻米粘性大,有了這兩樣原料,做出來的米粉才具有韌性,不易折斷。選好了米,還得經過浸泡、磨漿、濾水等九道複雜的工序。

因為沒有其他添加劑,新鮮濕米粉保質期極短,必須當天配送。

離家之際,媽媽會往孩子的行李中塞一把幹米粉,以解鄉愁。可幹米粉怎麼和濕米粉比呀,濕米粉透著大米的清香和淡淡的發酵香,軟滑且彈牙,燙不爛,煮不糜,不像其他地方的米粉那樣容易夾斷。

紅燒牛肉麻辣牛肉?

你對常德米粉的碼子一無所知

凌晨三四點,城市還未醒來,街頭一家家粉店內率先響起鍋碗瓢盆碰撞的聲音。難怪有常德人戲謔,凌晨四點,出門做事的只有小偷和開粉店的。

此時粉店老闆們都在忙著同一件事——做澆頭。澆頭即碼子,是常德米粉的靈魂。賦予米粉不同風味的,就在於最後那一勺澆頭。

常德米粉的澆頭分為漢族和回族兩大類。漢族澆頭以豬肉為主,有肉絲、肉片、三鮮、炸醬、酸辣、滷汁、醬汁、蹄花、排骨、雞丁等,此外還有季節性的菌油和鱔魚。回族澆頭以牛羊肉為主,有牛肉片、牛雜、燉牛肉、牛排、牛筋、紅燒牛肉、羊肉片、羊肚片等。

? @hhhhhlinhong

重油重辣如常德米粉,用十幾二十種香料熬製出的澆頭,鮮、香、辣。其中幹辣椒、花椒、桂皮、丁香等香料的比例,紅油的多少,各家粉店皆有自己的祕方。

除了這種提前數小時燉好的碼子,還有辣椒炒肉、炒豬肝、吊燒肉等炒碼,現點現炒蓋在米粉上,鍋氣十足。

眼看著竹篩裏的米粉就要燙好了,每一個表面平靜的常德人內心都在經歷著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今天喫什麼碼子?

走,跟著老常德去嗦粉

走在常德的街頭巷尾,你會發現這裡到處都是門臉小且不同名號的津市米粉店,以及那些一開就是幾十年的老字號小店。

很多老店至今仍保留著傳統的經營方式:買單後換票自己端粉,米粉也是用小時候的土缽子盛。每家粉店都會有一張專門的小桌,擺放蔥、蒜泥和辣椒等調味料,以及酸蘿蔔、醬辣椒等配菜。以前老常德人喫粉是不加配菜的,認為會破壞湯的原味,後來慢慢受長沙米粉的影響也開始有配菜,但喫的時候不會加太多。

來常德喫粉,粉有兩種,如果你不提前說「下米麪」,老闆都是默認下米粉的。

米粉即圓粉,米麪即扁粉。

▲ 米粉(圓的)

雖然常德人從來不說圓粉扁粉,但在外地開粉店的常德老闆們怕大家聽不懂,只好問一句「七圓滴七扁滴」?

▲ 米麪(扁的)

常德的湯粉少汁,強調澆頭本身的油汁,盡量保持原汁原味。如果還不過癮。就來一碗不加湯的幹醃粉,攪拌之下,讓每一根粉都裹住油汁。

如果說湯粉和幹醃粉是一個常德人的早餐,那燉粉就是一羣常德人的晚飯。或牛腩或牛雜或牛肉,幾個人點上一缽,就像喫常德缽子菜那樣,邊喫邊煮,米粉別提有多入味了。

說了這麼多,終極問題來了,去哪裡嗦粉?嗦什麼粉?拿上這份常德人的私藏米粉地圖,盡情去嗦粉吧!

  • 大毛津市牛肉粉

推薦:麻辣牛肉粉

地址:紫菱路1333號

營業時間: 05:00-11:00

人均:9元

大毛津市牛肉粉由兩夫妻經營,開店八年,店裡只有三張桌子,卻滿足了人們對一家粉店的樸素要求:居民區附近、用料紮實、價格實在。

早晨八點多,門口早已排起了長龍。其中一位大爺見我在拍照,樂呵呵地說:「這家店好啊,你多拍點,給他發到網上去。」我問好在哪兒,大爺說道:「味道好呀,又實惠。」

抬頭一看店裡的價目表,全是個位數,最貴的不過9元。我點了大夥兒推薦的麻辣牛肉,米粉上蓋了六七塊大片牛肉,火候掌握得剛好,麻辣勁兒十足。就這樣的價格,店裡還提供免費豆漿。
  • 魏記粉館

推薦:牛排粉

地址:人民路771號(上東曼城2期)

營業時間:04:00-13:00

人均:10元

若是問常德人愛喫哪家老字號,很多人都會給出同一個回答:東門魏記。

當天起了個早趕來這兒,原本平靜的胃在掀開門簾的那一刻開始咕嚕作響:濃鬱的牛油香氣瞬間鑽進鼻腔。

店裡的頭牌當屬價格最貴(15元)的牛排粉。要知道魏記粉館行走江湖三十多年,就是以它奠定地位。我迫不及待地從收銀阿姨手中接過票,徑直走到裡頭的檔口排隊端粉。櫥窗邊整齊碼放著土缽,裡面盛放著已經燙好的米粉。把票遞進去,裡頭的阿姨當即拿過一碗光頭粉,手腳麻利地澆上油湯和碼子。

牛排塊頭不小,一口咬下去,軟而不爛,肉筋已經轉化為膠質,香辣入味。缽子保溫效果是極好的,喫到最後,碗裏依然熱氣騰騰。

  • 羅記排骨粉館

推薦:排骨米麪

地址:人民路668號

營業時間:05:00-11:00

人均:9元

如果說魏記代表了常德人重口味的一面,那麼街對面的羅記排骨粉館則代表了常德人的另一面。

同樣是老店,同樣的憑票端粉流程。不同的是,這裡的招牌是清淡的豬排骨粉。

排骨米麪上撒了白鬍椒粉,湯底是大骨清湯,排骨輕輕一夾便脫骨,醇厚軟嫩。喫罷,再喝一大口湯,胃裡特別暖和,足以驅散冬日的寒冷。

  • 佳味坊米粉館

推薦:牛肚粉、汽水肉粉

地址:洞庭大道1086號(婦幼旁)

營業時間:06:00-13:00

人均:10元

婦幼旁邊的佳味坊伴隨了一代人成長。這家店用不鏽鋼大碗盛粉,頗有小時候的感覺,米粉份量超足。老闆娘笑盈盈地,讓人格外親切。

來這兒一定要喫牛肚粉,牛肚燉得極軟糯,透著隱隱的辣,喫上幾口感覺額頭都要冒汗了。

喜歡清淡的話,那就來一碗汽水肉粉吧。

汽水肉類似於蒸肉餅,用肉末和胡椒捏成凹狀,用高壓鍋蒸制,利用水汽將肉汁蒸出來,鮮得緊。佳味坊的汽水肉肥瘦相間,不膩人,喫起來還很有嚼勁,可見肉末是手工剁的。

  • 球球米粉

推薦:幹醃粉

地址:白馬湖街道湖南文理學院(濱湖路煙廠對面)

營業時間:06:00-15:00

人均:9元

文理學院旁邊的球球米粉開了二十多年,一走進店裡,就看到幾張鋪著紅布的大圓桌,像極了老式酒樓。

通常這種老店都沒有服務可言,但球球不一樣,從買完單開始,就只管坐下來享受星級管家服務。粉、海帶例湯,端到面前;筷子,遞過來;每張桌上都擺了五個配菜碟,要是其中哪一碗少了,不必講,服務員阿姨會主動幫你加滿。

我最喜歡球球的幹醃粉

澆一勺牛肉油碼在米粉上再攪拌,讓每一根米粉都裹上油汁,牛肉不柴,嚼起來很香。

  • 壹德壹(朗州路店)

推薦菜:燉粉

地址:朗州路285號

營業時間:09:30-20:30

人均:10元

燉粉堪稱米粉的PLUS版,價格也翻了幾倍,大份的價格通常在一百元左右,不過誰讓它碼子足呢。

「喫燉粉啊,那還是去壹德壹吧。」開了十六年的壹德壹在常德有很多分店,出品穩定,老闆是常德非物質文化遺產米粉製作技藝市級傳承人。

一中旁的這家分店很受老常德青睞,牛雜燉得極軟滑,份量也毫不含糊。

等到湯煮開了把粉下進去,邊喫牛雜邊等,在「咕嚕咕嚕」聲中撈出泛著金黃色油光的米粉,一嗦,每一根都吸足了牛油。

離開這裡之後,再也沒有一碗米粉叫常德米粉。它留在了那座南方的城市裡,留在那條上學時必經的小路上,留在每一個晨曦和日暮。

常德,帶不走的只有它。


微博:『@是飽妹吖 』有更多喫喝日常~

微信公眾號:『福桃九分飽(id:futaojiufenbao)』有一手美食推薦。

福桃九分飽,專註於最接地氣的美食報道,探索一切帶勁的美食,對雞鴨魚牛羊、零食點心酒糖茶有較深入的研究,還時不時對社會熱點進行爆炒亂燉式解答。

聽說,關注福桃九分飽的人,怎麼喫都不會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