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這兩個文件,遠近結合、相互銜接,明確2020、2022、2035年的發展目標,吹響了新時代向教育現代化進軍的號角。

  爲什麼黨和國家作出這樣的戰略安排?其中的亮點有哪些?確保兩個文件落地,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進行突破?就大家關注的話題,《人民教育》記者採訪了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子季。

  記者:陳主任好!在您看來,黨和國家爲什麼在此時推出關於教育現代化的重大戰略安排?這樣的安排與實現國家現代化之間存在什麼樣的關係?

  陳子季: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同整個國家有一個從大起來到強起來的過程一樣,我國教育事業也將經歷一個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從“大起來”到“強起來”的過程。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覆蓋了“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黨和政府將用五年時間,在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完成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目標的基礎上,向2035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目標推進一大步。

  之所以要作出這樣的安排,目的就是要通過教育強國建設,爲把我國最終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撐。這裏,實際上涉及實現教育現代化和實現國家現代化這“兩個現代化”的時間節點安排及其相互關係問題。大家知道,無論是按照鄧小平同志在改革開放初期確定的我國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戰略規劃,還是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兩步走”戰略,我們國家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時間節點是在2035年。而按照黨的十八大報告的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進入人才強國和人力資源強國行列,教育現代化基本實現”。這就意味着我國教育現代化要比整個國家現代化提前15年實現。那麼,黨和國家爲什麼要作出這樣的戰略安排呢?這主要是因爲,教育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具有基礎工程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國家現代化的總體目標不斷引領着教育現代化的進程;另一方面,教育現代化的持續推進有力支撐着國家現代化的逐步實現。

  記者:《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是我國第一個以教育現代化爲主題的中長期戰略規劃。《實施方案》定位於行動計劃和施工圖,是本屆政府任期內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據我們瞭解,兩個文件出臺後引發了高度關注。您認爲文件中有哪些亮點?

  陳子季:兩個文件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引,將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貫穿到各個方面,並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爲首要任務,這是最亮的地方。

  除此之外,《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和《實施方案》還有很多亮點:一是提出了教育現代化的內涵和目標。從文件中可以看出,教育現代化不僅是辦學條件的現代化,也包括教育理念、體系、制度、內容、方法和教育治理的現代化,而且明確“提高質量”是教育現代化的核心要求。二是教育理念的更新。在“以德爲先、全面發展、面向人人”等觀唸的基礎上,文件中多處強調了多樣化、個性化、選擇性,終身學習、共建共享等現代教育理念也很有時代性。三是特別注重制度設計、體制機制建設,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從普通教育到職業教育、繼續教育,從信息化到國際化,都提出了一系列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任務,這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四是在《實施方案》中提出了省部合作推進區域教育發展的措施,爲全國教育現代化提供戰略支點,這是一個推進策略方面的創新。

  記者:我國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和國情。推進教育現代化,必須紮根中國、融通中外、立足時代、面向未來。您認爲《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和《實施方案》有哪些地方體現出中國特色?其前瞻性又突出表現在哪裏?

  陳子季:文件既體現了世界教育發展的趨勢,體現了中國教育現代化目標的世界水準,也更注重從中國國情出發解決中國問題,沿着中國特色教育道路前進。

  中國特色體現在哪裏?首先體現在強調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是黨中央提出的奮鬥目標,也只有在黨的領導下才成爲可能。其次是以黨的教育方針指導教育工作,把立德樹人作爲教育根本任務,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貫穿教育的各個方面和全過程,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六個下功夫”方面提出了很多具體措施。再次,各級各類教育發展的目標、措施都是從中國教育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出發,解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結構性問題、最突出的矛盾,設定面向高目標但沒有盲目求新求快。最後,就是兩個文件將教育現代化與中國經濟轉型、城鎮化和城市發展格局變化相匹配,增強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特別是服務產業發展、服務城鄉建設、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能力。

  兩個文件確定了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藍圖和行動綱領,將引領中國教育在取得歷史性成就、實現歷史性變革的基礎上再接再厲、再創輝煌。其前瞻性突出表現在:一是突出提高質量的核心要求,迴應時代呼喚,順應國家現代化建設需要和人民羣衆的期盼。二是突出教育公平,既注重解決新時代教育區域、城鄉、校際之間發展不平衡的結構性問題,又注重保障隨遷子女、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殘疾兒童的平等受教育權利。三是突出終身學習體系建設,以學習者爲中心,建立渠道更加通暢、方式更加靈活、資源更加豐富、學習更加便利的全民終身學習體系。四是突出新技術對教育變革的引領作用,適應信息化等新技術發展帶來的知識獲取方式、傳授方式、教與學的關係的革命性變化,推動信息技術在教學、管理、學習、評價方面的應用,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五是突出教育國際化發展趨勢,服務國家對外開放戰略全局,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服務教育現代化建設需要,開創教育對外開放新格局。

  記者:《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描繪了教育現代化的宏偉藍圖,時間跨度長,任務重大。在您看來,爲了確保文件落地,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進行突破?

  陳子季:《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和《實施方案》完成了中國教育現代化的頂層設計,也明確了近年的工作重點和推進措施。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都將結合本地實際制訂實施方案,各級各類學校都面臨發展目標、政策環境的新變化。

  爲保證兩個文件得到不折不扣的實施,首先,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把教育改革發展納入工作日程,主要領導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熟悉教育、關心教育、研究教育”,協調解決教育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當好教育的“後勤部長”。對於各級黨委和政府來說,抓改革、抓發展、抓穩定固然是其義不容辭的責任,抓教育、抓人才、抓創新同樣是其義不容辭的責任,而且抓教育、抓人才、抓創新就是抓先進生產力發展。牢固樹立這樣的教育理念,同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同積極踐行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同真正使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改革取向,都是完全一致的。這是優先發展教育的重要標誌。

  其次,各地教育發展面臨一些具體問題,或者改革過程中的瓶頸問題,需要發揮地方的創造性,要繼續鼓勵地方先行先試,要營造鼓勵幹事、鼓勵創新、保護改革者的氛圍。教育現代化是靠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努力一步步實現的,要提高教育系統幹部隊伍的素質,選好配好校長,給教師減壓、給學校“鬆綁”,真正激發教育事業發展的生機活力。

  最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辦好教育事業,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社會越來越關注教育問題,教育觀念衝突也比較激烈,要貼近民意、凝聚共識,發動和依靠社會各方面的積極力量,形成合力推動教育現代化的強大動力。

  文章來源 | 《人民教育》雜誌2019年第6期

  作者| 本刊記者 李帆

  微信編輯 | 魏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