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是一個極為講求傳統習俗和禮儀的文明大國,對死者非常尊重。因此,古代的喪葬儀式非常的盛大,後人會傾盡全力將數不勝數的寶藏當成陪葬品,跟隨先人一起埋入地底,這便導致了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多且儲藏寶物最豐富的古墓羣。在歷朝歷代眾多的古墓中,有一類墓穴叫做“疑塚”,這是古人為了避免自己陵寢遭遇盜墓而修建的古墓羣。三國時期的曹操就興建了上百座疑塚,導致它自己真正的陵寢至今仍無人知曉。

廣州挖出地下王陵,罕見的國寶重見天日,為此興建一座博物館 【口述史地】 自媒體 第1張

上世紀80年代初期,廣州越秀山附近的一個公司單位樓正在施工擴建,施工隊的挖掘機無意中在山頭挖到了一塊重達幾十噸的大石頭。就在施工方費勁九牛二虎之力將這塊攔路巨石給挪開後,驚人的一幕出現了。

巨石下邊居然有一個很大的坑洞,洞的內壁有着典型的被人工修砌過的痕跡,施工方隱約感覺這可能是一座古墓的墓坑,於是立馬上報給了當地的文物部門。考古隊火速趕來,經過一番仔細的勘探後,發現此處埋有盛大的古墓羣。

廣州挖出地下王陵,罕見的國寶重見天日,為此興建一座博物館 【口述史地】 自媒體 第2張

隨後,通過幾天的規劃和審批後,考古隊對此處展開了一番搶救性的挖掘,果真從這下邊挖掘出了一座來自西漢初期的南越國皇陵墓地羣。該皇陵大約有二三十座大小和喪葬規格都不一樣的古墓,有很多墓穴內的墓棺裡邊沒有屍骸,一看便是疑塚。

其中,考古隊在修建得最豪華的一處墓坑內發現了來自西漢南越國的黃金印章,從而確認此墓的墓主人為南越國第二代國王趙昧。趙昧的父親趙佗在秦末紛爭不斷時,將原本秦始皇在嶺南一帶設立的南越郡改為南越國,並且自立為王。

根據史書記載,趙佗死後入殮規格極為盛大,且修建了眾多的疑塚,而後世並無趙佗陵墓被盜掘的記載。因此本次考古隊都很興奮,希望能夠在此發現趙佗的陵墓。不過,讓人遺憾的是盡管考古隊在周邊擴大範圍又挖了一遍,也沒能找到趙佗的陵寢。而此番挖掘規格最高的趙昧陵墓,也是一次令人震撼的考古大發現。

墓中出土了青銅器、陶器、金玉器等數千件珍貴古文物,還發現了迄今最早的“絲縷玉衣”,以及“文帝行璽”金印、“帝印”和白釉牡丹紋腰形枕,這些都是考古史上的孤品文物,價值重大至極。

另外,考古隊還驚人的在趙昧墓內發現了世界上第一面藍色平板玻璃,其製造工藝水準之高足可領先西方將近2000年。由於此墓地羣的文物數量眾多,且有相當一部分是極具秦漢時期嶺南特色的罕見孤品國寶,因此當地文物部門在考古現場就地興建了一座“南越王博物館”。如今,個性鮮明的南越王博物館成為了國家一級博物館,也是廣州市重要的一張旅遊名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