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的起源

咖啡大全-起源、由來、傳說、歷史、傳播、種植分佈、名詞、養生

大約公元六世紀時,傳說在非洲埃塞俄比亞(非洲東北部共和國,全稱埃塞俄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阿姆哈拉語爲國語,通用英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高原上,牧羊人Kaldi經過多次探查發現他的羊羣每次食用了一種野生灌木的果實之後,就會不由自主地興奮起來,甚至瘋狂地喧鬧不停。咖啡那神祕的面紗即將​​被解開!若干世紀後,這種茜草科咖啡屬的常綠灌木果實的果仁(咖啡豆)才被人們有意識地採摘,經過適當的烘焙方法烘焙,再配合各種不同的烹煮器具製作出來,就成爲了我們今天所說的“咖啡”。在希臘語中咖啡被叫做“ Kaweh”,意思是“力量與熱情”。

按照今天我們從教科書上獲悉的知識來看,最初非洲埃塞俄比亞高原上的土著人試着咀嚼研磨後的咖啡豆來治療胃病,至13世紀後纔將咖啡豆焙炒後飲用……咖啡的芬芳漸漸從廣漠非洲的高原上吹下來,遠徵阿拉伯,很快地迷倒衆人,成爲阿拉伯世界的代表性飲料。關於咖啡的起源是如此浪漫、離奇,其中真假或許並不重要。但可以肯定的是,咖啡是人類歷史中一種浪漫情節的承載者。

大約十五世紀後期,這種香濃美妙的飲料,迅速地越過中東,開始引起歐洲人的注意。據歷史記載,1544年左右咖啡傳到土耳其,16世紀經由通商航線,先後傳到意大利和法國。1570年,土耳其軍隊圍攻維也納,失敗撤退時,有人在土耳其軍隊的營房中發現一口袋黑色的種子,誰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一個曾在土耳其生活過的波蘭人,拿走了這袋咖啡,在維也納開了第一家咖啡店。 16世紀末,咖啡以“阿拉伯酒”的名義通過意大利開始大規模傳入歐洲。

自從荷蘭人移至爪哇試種成功,很多熱帶國家爭相種植。十八世紀二十年代,咖啡進入美洲。其後,由於歐美經商貿易,咖啡進入中國市場。 1650年左右,英國牛津出現了西歐第一家終日瀰漫着咖啡香味的咖啡店(以賣咖啡爲業的商店,傳說始自伊斯蘭教聖地“麥加”)……咖啡一躍成爲歐洲人最熱愛的飲品。生活富裕精緻的歐洲人很快便在咖啡上花費心思,他們迅速開發出了許多口味獨特的咖啡以及令人着迷的花式咖啡。

咖啡名字的由來

咖啡大全-起源、由來、傳說、歷史、傳播、種植分佈、名詞、養生

事情得從公元5世紀的埃塞俄比亞傳說說起,那時,牧童卡狄的羊兒喫了一種奇怪的紅果子後興奮異常,卡狄與夥伴忍不住也嘗試一番,頓覺精神百倍,倦意全消。

一傳十,十傳百,這種紅果子從此成爲當地飲食文化的一部分,這紅果子就是咖啡。

之後,咖啡被傳入阿拉伯世界,也門是首站,當時,阿拉伯人稱咖啡爲qahwa,也就是美酒之意,今日的咖啡的字音源自於此。

土耳其人將qahwa轉成土耳其發音的kahwe,威尼斯人又把kahwe改成意大利文的caffee,最後英國人以o取代a,變成今日所稱的coffee。

咖啡的傳說

咖啡大全-起源、由來、傳說、歷史、傳播、種植分佈、名詞、養生

咖啡的發現有多種傳說,其中之一是根據羅馬一位語言學家羅士德·奈洛伊(1613-1707)的記載:大約公元六世紀時,有位阿拉伯牧羊人卡爾代某日趕羊到伊索比亞草原放牧時,看到每隻山羊都顯得無比興奮,雀躍不已,他覺得很奇怪,後來經過細心觀察發現,這些羊羣是喫了某種紅色果實才會興奮不已,卡爾好奇地嚐了一些,發覺這些果實常香甜美味,食後自己也覺得精神非常爽快,從此他就時常趕着羊羣一同去喫這種美味果實。後來,一位回教徒經過這裏,便順手將這種不可思議的紅色果果實摘些帶回家,並分給其伳的教友們喫,所以其神奇效力也就因此流傳開來了。

另一些傳說是阿拉伯半島上(即指北也門)的守護聖徒雪克·卡爾第之弟子雪克·歐瑪在摩卡是很受人民尊敬及愛戴的酋長,但因犯罪而被族人驅逐。雪克·歐瑪因此而被流放到該國的俄薩姆,在這裏偶然發現了咖啡的果實,這是1258年的事。一日,歐瑪飢腸轆轆的在山林中走着,看見枝頭上停着羽毛奇特的小鳥在啄食樹上的果實後,發出極爲悅耳婉轉的啼叫聲。他將此果實帶回並加水熬煮,不料竟發出濃鬱誘人的香味,飲用後原本疲憊的感覺也隨之消除,元氣十足。歐瑪便採集許多這種神奇的果實,遇見有人生病時,就將果實做成湯汁給他們飲用,恢復了精神。

由於他四處行善,受到信徒的喜愛,不久他的罪得以被赦,回到摩卡的他,因發現這種果實而受到禮讚,人們並惟崇他爲聖者。而當時神奇的治病良藥,據說就是咖啡。

除了 ​​上兩種較爲人津津樂道的傳說,咖啡何時成爲人們生活中的飲料,真實的時間已不可考。但是根據阿拉伯古文獻上記載,公元十一世紀,回教戒律禁止教徒們喝酒,當時阿拉伯地區盛行將曬乾的咖啡豆煎煮成湯汁,當成胃藥使用。

教徒們發現這種咖啡汁液有提神的效果,便使用它作爲替代酒類的振奮性飲料,並且以回教聖地麥加爲中心,將這種飲料經由信徒往來流傳開,由阿拉伯傳到埃及,再傳到敘利亞、伊朗、土耳其等地。到了十三世紀以後,阿拉伯人已懂得將生咖啡豆曬乾,加以烘焙,用臼杵搗碎後,再用水熬煮,因而得到較質純的咖啡。

至於以賣咖啡爲業的商店,傳說始自回教聖地“麥加”,大約17世紀左右,咖啡才經由通商航線,漸漸風靡意大利、印度、英國等地,1650年左右,英國牛津出現了西歐第一家終日瀰漫着咖啡香味的咖啡店。

咖啡歷史起源和傳播

咖啡大全-起源、由來、傳說、歷史、傳播、種植分佈、名詞、養生

有關咖啡起源的傳說各式各樣。但是,人們不會忘記,非洲是咖啡的故鄉。咖啡樹很可能就是在埃塞俄比亞的卡發省(KAFFA)被發現的。後來,一批批的奴隸從非洲被販賣到也門和阿拉伯半島,咖啡也就被帶到了沿途的各地。

可以肯定,也門在15世紀或是更早既已開始種植咖啡了。阿拉伯雖然有着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港口城市摩卡,但卻禁止任何種子出口!這道障礙最終被荷蘭人突破了,1616年,他們終於將成活的咖啡樹和種子偷運到了荷蘭,開始在溫室中培植。阿拉伯人雖然禁止咖啡種子的出口,但對內確實十分開放的。

首批被人們稱作“卡文卡恩”的咖啡屋在麥加開張,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了這樣一個場所,無論什麼人,只要花上一杯咖啡的錢,就可以進去,坐在舒適的環境中談生意、約會。

咖啡進入亞洲

阿拉伯人沒能將咖啡在亞洲傳播開來,荷蘭人卻做到了!在對外殖民的過程中,他們在印度的馬拉巴種植咖啡,又在1699年將咖啡帶到了現在印尼爪哇的巴達維亞。荷蘭的殖民地曾一度成爲歐洲咖啡的主要供應地。目前,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第四大咖啡出口國。

咖啡進入歐洲

威尼斯商人於1615年首次將咖啡帶入了歐洲。到1683年,歐洲首家咖啡屋在威尼斯開張,而最著名的還要數1720年在聖馬可廣場開張的佛羅淪咖啡館,至今還生意興隆。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最大的保險商——倫敦羅依德公司正是由咖啡屋起家的。

咖啡進入美洲

1668年,咖啡作爲一種時尚飲品風靡南美洲,咖啡屋也緊跟其後,分別在紐約、費城、波士頓和其他一些北美城市出現。

1773年的波士頓傾茶黨案就是在一家名爲綠龍的咖啡屋裏策劃的。今天,著名的華爾街金融區的紐約股票交易所和紐約銀行都始於咖啡屋。

咖啡首次在美洲種植是十八世紀二十年代,又是荷蘭人最先將咖啡傳到了中美洲和南美洲。咖啡由荷蘭的殖民地傳到了法屬圭亞那和巴西,後來又由英國人帶到了牙買加。到了1925年,種植咖啡已成爲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傳統。

同年,夏威夷也開始種植咖啡,它是美國唯一的咖啡產地,而夏威夷咖啡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咖啡之一。迄今,巴西早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產國,佔全球咖啡產量的約30%;而哥倫比亞則是第二大咖啡生產國,佔全球咖啡產量的12%左右。

北美目前是咖啡消費量最大的地區,在西雅圖,“拉泰”文化重新演繹了咖啡文化的內涵,將獨特口味的風味咖啡、設計精美的咖啡器具與時尚和藝術融合在一起,並風靡世界。

咖啡進入中國

中國最早的咖啡種植則始於雲南,是在二十世紀初,一個法國傳教士將第一批咖啡苗帶到雲南的賓川縣。在以後的近百年裏,咖啡種植在幅員遼闊的中國也只是“星星點點”。

然而,近年來中國咖啡種植和消費的發展愈來愈爲世界所矚目。麥斯威爾、雀巢、哥倫比亞等國際咖啡公司紛紛在中國設立分公司或工廠,爲中國市場提供品種更優、價格更優的產品。作爲西方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咖啡已正式進入中國人的家庭和生活;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咖啡館伴隨着咖啡文化的成長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成爲青年人新的消費時尚,裝點着都市風情。

咖啡主要種植區分佈

咖啡大全-起源、由來、傳說、歷史、傳播、種植分佈、名詞、養生

咖啡起源於埃塞俄比亞,大航海時代被殖民者們帶往了全世界。有個名詞叫做“咖啡帶”。世界咖啡生產國有60多個,其中大部分位於南北迴歸線(南,北緯23°26')之間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內。這一咖啡栽培區稱爲“咖啡帶(Coffee Belt)“或”咖啡區(Coffee Zone)“。咖啡帶的年平均氣溫都在20℃以上,因爲咖啡樹是熱帶植物,若氣溫低於20℃則無法正常生長。

咖啡種植區集中在北非,中南美,東南亞和大洋洲北部。咖啡屬的植物約有40種,但能夠生產出具有商品價值咖啡豆的僅有阿拉比卡種,羅布斯塔種,利比裏亞種,這三種稱爲“咖啡三大原生種”。阿拉比卡風味絕佳,但產量低且不耐病害蟲害,對氣候土壤等種植條件要求很高,一般精品咖啡都是阿拉比卡種。羅布斯塔風味不如阿拉比卡,但產量高生長速度快,抗病蟲害性好,種植要求也沒阿拉比卡高,常被用作商業用豆。

阿拉比卡種咖啡豆主要產地爲南美洲(阿根廷與巴西部分區域除外),中美洲,非洲(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等地,主要是東非諸國),亞洲(包括也門,印度,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部分區域)。

羅布斯塔咖啡豆主要生產國是印度尼西亞,越南及以科特迪瓦,阿爾及利亞,安哥拉爲中心的西非諸國。

單品咖啡

咖啡大全-起源、由來、傳說、歷史、傳播、種植分佈、名詞、養生

單品咖啡,就是用原產地出產的單一咖啡豆磨製而成,飲用時一般不加奶或糖的純正咖啡有強烈的特性,口感特別:或清新柔和,或香醇順滑;成本較高,因此價格也比較貴。比如著名的藍山咖啡,巴西咖啡,意大利咖啡,哥倫比亞咖啡......都是以咖啡豆的出產地命名的單品。摩卡咖啡和炭燒咖啡雖然也是單品,但是它們的命名就比較特別。摩卡是也門的一個港口,在這個港口出產的咖啡都叫摩卡,但這些咖啡可能來自不同的產地,因此每一批的摩卡豆的味道都不盡相同。

(1)藍山咖啡:

產於牙買加。純牙買加藍山咖啡將咖啡中獨特的酸,苦,甘,醇等味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香味十分濃鬱,香醇甘滑,有持久的水果味,形成強烈誘人的優雅氣息,是其它咖啡望塵莫及的。可謂是咖啡之極品。

(2)Cubita:

產於古巴水晶山,以其醇厚香韻的口感而著名水晶山與牙買加的藍山山脈地理位置相鄰,是海島豆中較特殊的咖啡豆,被譽爲獨特加勒比海風味咖啡。

(3)哥倫比亞咖啡:

產於哥倫比亞,烘焙後的咖啡豆,會釋放出甘甜的清香,具有酸中帶甘,苦味中平的良質特性,且濃度適中,並帶有持久水果清香。營養十分豐富,高均衡度,有時具有堅果味。因爲濃度合宜的緣故,也被應用於高級的混合咖啡中。

(4)巴西咖啡:

種類繁多,多數的咖啡帶有適度的酸性特徵,其甘,苦,醇三味屬中性,濃度適中,口味滑爽而特殊,被譽爲咖啡之中堅,也是非常好的調配用豆。

(5)曼特寧咖啡:

產於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羣島,顆粒飽滿,帶有極重的濃香味,辛辣的苦味,特別喜歡它的人會沉迷於它的苦後回甘。同時又具有糖漿味和巧克力味,而酸味就顯得不突出,但有種濃鬱的醇度,是德國人喜愛的品種,咖啡愛好者大都單品飲用。它也是調配混合咖啡不可或缺的品種。

(6)爪哇咖啡:

產於印度尼西亞爪哇島,顆粒飽滿,含辛辣味,酸度相對較低,口感細膩,均衡度好,是精緻的芳香型咖啡。

(7)哥斯達黎加咖啡:

風味極佳,光滑,酸性強,檔次高,具有誘人的香味。

(8)肯尼亞咖啡:

芳香,濃鬱,酸度均衡可口,具有極佳的水果風味,口感豐富完美。是業內人士普遍喜好的品種之一。

(9)摩卡咖啡:

產於埃塞俄比亞,豆小而香濃,其酸醇味強,略帶酒香,辛辣刺激,甘味適中,風味特殊。是頗負盛名的優質咖啡,通常單品飲用。

(10)瓜地馬拉咖啡:

產於產於擁有肥沃的火山土壤的安提瓜區,是咖啡界相當著名的咖啡品種之一。肥沃的火山岩土壤造就了舉世聞名的口感柔和,香醇,略帶熱帶水果味道。豐富的滋味,完美協調,加上一絲絲煙燻味,更強調它的古老與神祕。許多咖啡專家評論瓜地馬拉咖啡爲所有中南美洲的咖啡中最佳的品種。

(11)乞力馬紮羅咖啡:

產於坦桑尼亞的乞力馬紮羅。一種不帶酸的咖啡品種,口味香濃,以多重奏口感著名。講究的咖啡雅客,想要感受異國風味,沸騰你的味覺。品嚐乞力馬札羅咖啡就是最佳的選擇,香味與口感足以讓初試咖啡的飲客,感受淘淘不絕的多重奏口感。

(12)科納咖啡:

產於夏威夷科納地區,是隻能栽種在火山斜坡上的稀罕品種。味道香濃,甘醇,且略帶一種葡萄酒香,風味極特殊。上選的科納咖啡有適度的酸味和溫順豐潤的口感,以及一股獨特的香醇風味。由於產量日趨減少,價格直追藍山咖啡。

(13)炭燒咖啡:

由日本人最早用木炭烘培咖啡豆而得名。這種咖啡喝起來確實有一種炭燒的味道,但是不會很濃,保留了咖啡原有的味道,口味純正,這可能和日本人飲食習慣比較清淡有關。

(14)意大利咖啡:

具有濃鬱的香味及強烈的苦味,咖啡的表面並浮現一層薄薄的咖啡油,這層油正是意大利咖啡誘人香味的來源。適合那些追求強烈味覺感受的人。

咖啡專業名詞

咖啡大全-起源、由來、傳說、歷史、傳播、種植分佈、名詞、養生

風味【Flavor】:

對香氣、酸度、與醇度的整體印象。

酸度【Acidity】:

所有生長在高原的咖啡所具有的酸辛強烈的特質。

此處的酸辛與苦味、發酸(Sour)不同,與酸鹼值也無關,它是指促使咖啡發揮提振心神、滌清味覺等功能的一種清新、活潑的特質。咖啡的酸度不是酸鹼度中的酸性或酸臭味,也不是進入胃裏讓人不舒服的酸。在衝調咖啡時,酸度的表現是很重要的,在良好的條件及技巧下,可發展出酸度清爽的特殊口味,是高級咖啡必備的條件。

咖啡的酸味是形容一種活潑、明亮的風味表現,這個詞有點類似於葡萄酒品評中的形容方式。

假若咖啡豆缺乏了酸度,就等於失去了生命力,嚐起來空洞乏味、毫無層次深度。

酸度有許多不同的特徵,像來自也門與肯亞的咖啡豆,其酸度特徵就有着襲人的果香味以及類似紅酒般的質感。

醇度【Body】:

飲用咖啡後,舌頭留有的口感。醇度的變化可分爲清淡到如水到淡薄、中等、高等、脂狀,甚至某些印尼的咖啡如糖漿般濃稠。

氣味【Aroma】:

咖啡調配完成後所散發出來的氣息與香味。用來形容氣味的詞包括焦糖味、碳烤味、巧克力味、果香味、草味、麥芽味,等等。

苦味【Bitter】:

苦是一種基本的味覺,感覺區分佈在舌根部分。深度烘焙的苦味是刻意營造出來的,但常見的苦味發生原因,是咖啡粉用量過多,而水太少。

清淡【Bland】:

生長在低地的咖啡,口感通常相當清淡、無味。咖啡粉分量不足、而水太多的咖啡,也會造成同樣的清淡效果。

鹹味【Briny】:

咖啡沖泡後,若是加熱過度,將會產生一種含鹽的味道。

泥土的芳香【Earthy】:

通常用來形容辛香而具有泥土氣息的印尼咖啡,並非指咖啡豆沾上泥土的味道。

獨特性【Exotic】:

形容咖啡具有獨樹一幟的芳香與特殊氣息,如花卉、水果、香料般的甜美特質。東非與印尼所產的咖啡, 通常具有這種特性。

芳醇【Mellow】:

用來形容中酸度平衡性佳的咖啡。

溫和【Mild】:

用來形容某種咖啡具有調和、細緻的風味,用來指除巴西以外的所有高原咖啡。

柔潤【Soft】:

形容像印尼咖啡這樣的低酸度咖啡,亦形容爲芳醇或香甜。

發酸【Sour】:

一種感覺區主要位於舌頭後側的味覺,是淺度烘焙咖啡的特點。

辛香【Spicy】:

指一種令人聯想到某種特定香料的風味或氣味。

濃烈【Strong】:

就技術上而言,形容的是各種味覺優缺點的多寡,或指特定的調理成品中,咖啡與水的相對比例。就通俗的用法而言,形容的是深度烘焙咖啡強烈的風味。

香甜【Sweet】:

本質上像是水果味,與酒味也有關。

狂野【Wild】:

形容咖啡具有極端的口味特性。

葡萄酒味【Winy】:

水果般的酸度與滑潤的醇度,所營造出來的對比特殊風味。

咖啡對養生的好處

咖啡大全-起源、由來、傳說、歷史、傳播、種植分佈、名詞、養生

1、喝咖啡對皮膚有好處

咖啡加速肌膚的新陳代謝,加速排出廢舊角質,淡化因循環不暢導致的黑眼圈;另外就是抗氧化,常飲咖啡能讓肌膚細胞保持充沛活力、防止細胞氧化、對抗衰老的作用大。

2、喝咖啡能防癌抗癌

咖啡中蘊含的多酚類物質是一種強抗氧化劑。每天喝點咖啡,對防癌抗癌都有一定效果。

每天飲用3杯以上含咖啡因咖啡的女性患基底細胞癌的風險比每月飲用不到一杯者低21%。咖啡因還能夠抑制腫瘤增長。

如果女性每天能飲用4―6杯咖啡,那麼乳腺癌的發病率將會降低25%―70%,即使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也是一樣。這是由於咖啡可以減少具有致癌作用的雌激素的產生。

3、飯後喝咖啡養胃助消化

飯後喝咖啡對胃部健康是有好處​​的。但相對的,如果在胃裏空空的狀態下喝咖啡,分泌的胃液會損傷胃黏膜,進而損害胃部健康。

愛喫肉的人最好飯後喝杯咖啡,有很好的解油膩、助消化作用。此外,咖啡中可溶性膳食纖維的含量比橙汁都高,咖啡因還能刺激腸道加快蠕動。因此,喝咖啡有緩解便祕的效果。

4、喝咖啡保護肝臟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咖啡能降低患肝硬化和肝癌的風險。咖啡富含的多酚類物質對肝臟也有保護作用。建議肝炎患者每天喝點咖啡,對肝細胞的修復很有好處。

喝咖啡可幫助酗酒、超重、有糖尿病或鐵負荷過量的人減少患肝病的風險,但沒有證據表明咖啡和茶能減少人們因脂肪肝或病毒性肝炎而患慢性肝病的風險。

5、喝咖啡可防止放射線傷害

放射線傷害已經成爲較突出的一種污染和危害。尤其是家用電器的輻射:如長期操作電腦的人,家中的微波爐、電視機等等。尤其對孕婦(孕婦食品)的輻射,已影響到下一代的健康(健康食品)。有研究的確顯示,咖啡可能有助於防止放射線傷害。

6、喝咖啡可緩解運動痠痛

運動後喝兩杯咖啡,有助於緩解肌肉痠痛症狀。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喝咖啡可以幫助人們緩解運動過量造成的肌肉疼痛。咖啡因雖然有緩解運動疼痛的效果,但往往只對不常飲用咖啡的人有效。

7、喝咖啡能解酒

咖啡中的綠原酸可避免酒精中毒。酒後喝咖啡,將使由酒精轉變而來的乙醛快速氧化,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而排出體外。

8、喝咖啡可防膽結石

有研究認爲含咖啡因的咖啡,能刺激膽囊收縮,並減少膽汁內容易形成膽結石的膽固醇喝咖啡能減少人們患上最常見的、比較痛苦的膽結石病的風險。

9、喝咖啡預防抑鬱

規律飲用咖啡的人,飲用後會覺得愉快、煩躁感少了,心境得到改善。

煩躁或情緒低落時,喝杯咖啡確實能讓心情平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