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9418.JPG

在沐爷毕业典礼,每个孩子都有个奖项会上台领奖,在沐爷上台领取属于自己奖项的同时,沐娘想帮沐爷拍张照,这时有人叫我。

A同学出声中断了沐娘帮沐爷拍照的动作,翻开手臂,让我看上头的抓痕,然后跟沐娘说:阿姨,沐爷抓我。
沐娘有点惊讶,最近沐爷看来明显得懂事且自制许多,怎么还会在这个时候抓伤A同学呢?
但在毕业典礼的这个场合上,沐娘忍住自己的情绪,加上公子在沐娘跟前跑跳,因此我只淡淡地回说:我再找沐爷问问看。
A同学看沐娘没有太大反应,悻悻然地离开了。

毕业典礼后,我们一家和几个熟稔的同学家庭相约去吃饭,沐娘抽空问沐爷状况,也同时跟沐爹提起这件事情,沐娘提问的当下沐爷没太大的回应。
沐爹接下这个话题说,A同学也有去跟他打小报告,他当下有问沐爷状况。
两人冲突原因是这样的:因为他们位置坐在隔壁,而毕业典礼礼堂的椅子间只有一个扶手,沐爷把手放在扶手上,同学A不给沐爷放,沐爷坚持要把手放在扶手上,两人为此吵起架来。

除了沐爷抓伤他,沐爷自己也被他抓伤了。

沐娘叫沐爷也把手臂翻开来让我看看,果真,沐爷手臂上也有几条抓痕。

沐爹表示,他在A同学跟他打沐爷小报告时并没有理会,因为A同学自己也有动手,而且沐爷也挂彩了,两人半斤八两。
另外一提,沐爹对这个A同学先前就有负面印象。
他曾经在放学课后留园时,就在沐爹沐娘面前无缘无故出手打一起去接哥哥的沐二公子,这次他又在毕业典礼上这样伤了沐爷、打沐爷的小报告,也难怪沐爹当下不想理会他。

但A同学的家长呢?

这个同学的家长,是沐爷3年幼儿园生活中,沐娘唯一没对过话的家长。
沐爷跟A同学打架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但同学家长每次都来去匆匆,某几次有见到面,沐娘正想说要不要跟对方提提孩子们的事时,对方就离开了,就算沐爷几次被A同学投诉,同学家长也从没找过沐娘。
如今,孩子们都毕业了,这件事应该也就这样不了了之。

"沐爷,你将来遇到这种会打别人小报告的人,要格外注意点。"
沐娘给沐爷提醒。

沐娘本以为两个孩子的缘分就此结束。
毕业后一周,周末,我们意外在公园遇到了A同学。

沐爷和A同学两人相见,意外的并没有仇视,两人反而开心的跟对方打招呼,然后互相追逐玩闹。

......,在一旁的沐娘,内心百感交集。

沐爷班上的男同学们有个特性,就是任两个孩子就能玩闹在一起,令老师相当头大。
但也证明他们没有心结,也没有隔夜仇。

这天,陪在A同学身边的是他的阿姨,沐娘跟阿姨也礼貌性地打了招呼,聊了几句,对方算是友善能沟通。
其实我当下点庆幸自己当时没有过度放大两人打架的事情。

这有什么好庆幸的?
大家一定觉得奇怪。
遇到这种感觉不好的孩子时,不是应该要叫自己的小孩不要靠近他、不要跟这样的人做朋友吗?

小时候我们都是这样被教育长大的--不要跟坏孩子交朋友。
听话点的孩子,把父母的话奉为圭臬,也许就跟这样的人老死不相往来。
这句话,让沐娘交友的过程中一直用放大镜去检视别人,反复确认著对方是不是我可以接触的人。

这样的沐娘,小时候觉得自己没朋友。
若由我来为遵循这样教育下成长的童年下定论的话,我只能说以这样方式成长,长大后真的太吃亏,也太痛苦了。
不懂人心,也不被懂。

现实社会中,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长大之后,沐娘才理解,就算是你不喜欢的人,你还是要学会跟他相处,根本没有什么你不想靠近谁,就可以完全与他断绝关系的。
孩子应该要学会去与各式各样的人交往,顶多是在交往期间须要学会保护自己,那就不能因为这样就完全拒绝与某些人有交流,既然如此,我们在孩子学社交的初始,就不该以我们的观点给孩子设阻绝。
人生路上,有谁没被其他人伤过。
受伤后会自己疗伤、有办法站得起来,比不受伤重要。
就像学走路一样,沐娘还是得放沐爷自己去跌倒,自己去受伤,然后陪他自己站起来。

当沐爷开心地与A同学笑闹追逐时,我开始反省关于我自小接受的”交朋友”原则。

后来,沐娘一直在思考沐爷和A同学的相处过程,最终的结论颠覆了沐娘从小到大的信念。
所以我宁可让沐爷吃点亏,也尽可能不要干涉他与谁友好。

反正就这次事件,沐爷也没吃亏,该反击的他也反击了。
但打闹之后,两个孩子还是可以做朋友,还是可以一起玩。
沐爹说:男孩子就是不打不相识啊!

反正沐爷若是学了什么坏习惯回家,沐爹沐娘自会修理他。
"你自己想清楚你自己在做什么?"沐娘时常这样念沐爷。
别人怎么做,是别人的事,你要不要跟著做,是你自己可以做决定的。
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跟朋友怎么样没关系,孩子本来就该学著,别被他人影响自己所做的决定。
社会的道德标准就像一把无形的尺,我们会教孩子这把尺的尺规,若是自身的行为没在规矩之中,万万不可牵拖其他人。

不论沐娘曾听过多少关于A同学的事迹,看过沐爷跟他起了多少次冲突,我决定要求自己不要过度去保护沐爷,也不要去影响他的社交历练。

身为一个母亲,我只能继续小心翼翼地陪在沐爷身边。
但我也会尽可能地让他学著自己茁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