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黃永玉可以說,從他嘴裡說出來說明他看得透徹,是值得反思的。但是我不可以說,從我嘴裡說出來的話只能說明我是個自以為是的噴子。就像周伯通敢罵黃老邪是縮頭烏龜,沒事就叫黃老邪追他,洪七公沒事就去皇帝的廚房偷鴛鴦五珍燴吃。。。旁人敢嗎?郭靖敢嗎?丘處機敢嗎?

我曾經聽一個在西安碑林博物館做講解員的朋友L講過一件事,大家都知道西安碑林博物館是收藏曆代書法碑帖最多的地方。有一天L帶了一名遊客,遊客一進門就開始指點江山,對L說:「我是書法家!」L也毫不客氣的回應:「敢在顏真卿、柳公權、張旭、懷素麵前自稱書法家的,您是我見過的第一個。」這是一個笑話,這個笑話彷彿是尹志平跑到王重陽的墓前說:「我武功很厲害!」

但是黃永玉是在罵這種人嗎?並不是,作為老頑童,要畫畫、要養狗、要拍雜誌封面、要打架、要飆車、要撩林青霞···黃永玉才沒工夫理這些人。

黃永玉說這句話的場景是:幾個收藏家,見到黃永玉叫他黃大師,黃永玉罵道說:「畢加索、吳道子才算大師,我算什麼大師,今天教授滿街走,大師多如狗。」他說這句話的意思是為了表達自己的謙卑,是對前代大師們的尊重。也順便批評了當代的大多數人不懂得謙卑,他的本意是要自省,不是抨擊。跟教授職稱怎麼評定、當代大師是怎麼捧出來的沒有關係!教授職稱的評定都是國家規定的,跟高考一樣,或許不是最完美,但一定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是最合適的。至於大師,很多就是商業模式而已,跟藝術沒有關係。黃永玉這麼說了一嘴,看客不但不自省,若是還拿來斷章取義,上綱上線,那麼你也是被他罵「多如狗」的人之一。


前段時間,看到的一幕:

有一被車禍撞到的一個人,在醫院住了一個多月,然後來了幾個外科專家,挺年輕的,才二十多歲和三十多歲的。

本地醫院的醫生說,他們都是上面安排來的專家。

其實,有一個人,我認識。他只不過是剛畢業不久在市級醫院的實習醫生。這種人到基層就是專家!

所以,專家與磚家,被當今社會認清是很好笑的。


這不是明擺著,不合格的大學生多了,汰浴蟹多了,速成班多了,有些當官的到大學裡報個名,名其名曰,在讀博士……我記得我年青時,有個初中嘗未畢業進修半年,(說不定玩半年)搖身一變本科生,老實說這些人連初中的真才實學都沒有,頭銜卻蝦(嚇)人,博士教授,把這些人來一場考書,二我想連小學的考題(只要把考題多轉幾個彎,鑽幾個小弄堂)都會通不過。但你有什麼辦法。專吧,專家,博吧,博士。當高官,拿高薪,發橫財,汽車,洋房,再說二句時尚話,……


我前幾年患病做心血管支架手術住院,有一位自費醫科大學旁聽生在這醫院實習,主治醫生每次查房都很認真的學習並做筆記,空閑時間也在護士室翻看病案,幾次接觸後有奌熟悉,對我很好,第三年我再次住院做檢査時,令人吃驚的事情出現在我眼前,這位畢業一年的醫科大學旁聽生競然成為主治主任,負責全院腦心病人的治療,筒歷上註明是著名心腦疾病防治專家,我當時就嚇傻了,人命關天呵,怎麼能這樣兒戲……


我完全不能同意,某些人輕率的接受這種結論,這就是典型的的「以偏概全」。

我看了一下黃永玉先生的這篇文章,嘲諷今天有些「大師、教授」名不符實,「滿街走,多如狗」只是修辭手法。

黃永玉先生的藝術成就毋庸置疑,他是一個名人,寫了一個散文,說了這麼一句話,他那麼一說,你那麼一聽就行了,你決不能不加審辯就全盤接受,

我看到有些人,言必稱「磚家、叫獸」,而且還要擺出一副憤世嫉俗的鬼樣子,以「眾人皆醉我你醒」架勢激揚文字,指點江山,我覺得特別滑稽。

-----------------------------------------------------------------------------

回答這個問題,讓我想起前兩天在【西瓜視頻】上看到的一個叫做江小魚作家,這傢伙大言不慚的說自己是「出淤泥而不染」,「中國大學是藏污納垢之地」,專門圈養「磚家叫獸」,讀大學的年輕人應該趕快退學: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72, "thumb_url": "5fed00094601e8d16a4d", "vname": "", "vid": "c61e036e5bc84676838c68e949e51b28", "thumb_width": 480, "src_thumb_uri": "6445000c4476ee87f19b",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5fed00094601e8d16a4d", "video_size": {"normal": {"duration": 481.4, "h": 272, "subjective_score": 0, "w": 480, "file_size": 25066037}}, "md5": "4c27a3e89e8682337c3f50ac1ffda003", "duration": 481.4, "file_sign": "4c27a3e89e8682337c3f50ac1ffda003", "thumb_uri": "5fed00094601e8d16a4d", "vu": "c61e036e5bc84676838c68e949e51b28"} --}

我覺得他像「猴子派來的逗比」,他那種自我感覺良好,以及如此蠻不講理,可以成為邏輯錯誤的經典案例講解。

俗話說:「新聞就是壞消息」。

「狗咬人」很正常,「人咬狗」就是大新聞,但是如果你新聞播報了幾次「人咬狗」,那麼「人咬狗」就是普遍現象嗎?

同理:高鐵、飛機準點、平安達到不是新聞,飛機摔下來、火車出軌才是新聞。

我相信每年都有飛機、火車事故的新聞,但火車、飛機還是一如既往的照常運營呀,你也不會因為這些新聞不坐火車、飛機。

所以,這就是一種人類傾向記住奇特、新鮮、少見的負面消息,而導致的「倖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謬誤,說簡單一點就是「以偏概全」。

可能我們吃瓜群眾,都是沒什麼特殊才能的普通人,就是喜聞樂見「叫獸玩女學生、磚家論文造假」這些說法。

--------------------------------------------------------------------------

我承認有很多名不副實的「大師」,或者說「大師」這個稱謂開始泛濫,教授中也有「害群之馬」。但是,這真的普遍現象嗎?這樣的人真的「遍地走,多如狗」?

或者說中國大學殿堂,真的是「藏污納垢,烏煙瘴氣」?我國的科研經費世界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納稅人天文數字的經費,難道是養了一群「男盜女娼、濫竽充數」之輩?

------------------------------------------------------------------------------------------------

我看到有人洋洋洒洒的分析了一大堆,比如有評論說「黃永玉說的是事實」:

這個結論如此斬釘截鐵,三番兩次的強調,但你要拿數據、事實來支撐自己的結論呀!事實、數據在哪裡?全部都是臆斷和想當然和以偏概全,起碼無法說服我。

「大師」並不是一個學術頭銜,並沒有什麼客觀的標準,所以,這個頭銜爭議很大。你如果不給一個詳細的「定義」,我就沒法評論那些大師是不是名不符實。

但是「教授」不一樣,教授評定有非常嚴格的流程和程序,論文發表只是其中之一。

中國的教授審評跟中國高考一樣,確實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論文發表的硬標準,確實很容易鑽空子,也很機械。

但是,你說怎麼辦?

世界上並不存在完美的審評機制,而且論文發表是最客觀、最容易判斷的一個標準。弄其他諸如軟標準更容易鑽空子。比如:推薦制度。

你以為制定製度的行政官員都是吃乾飯的?拍腦門想出來的?

我就不懂把「寫論文」比作「削足適履」是什麼狗屁話?

你告訴我,哪一個有名的學者不是有幾篇壓箱底論文,有傳世的著作等身?

如果你專攻某一個領域,連這個領域論文都寫不出來,那你平時學術研究在想什麼??

如果是這樣,我會強烈懷疑你的水平,而不是【論文發表】的評選審定機制。

有人論文造假,就認為教授評定不應該以發表論文為標準?

這就好比有人假唱,不讓歌唱家吊嗓子,天底下還有這樣滑稽的事情?我懷疑說這種話的是搞過學術研究嗎?

很簡單的一個反問:如果我們的中國的專家、教授真有那麼不堪,你覺得我們中國會取得今天的成就嗎?

網路上有篇文章叫做《中國科技實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國》,作者是中科院袁嵐峰先生,有幾個關鍵數據我引用過來:

自然指數:

專利申請數據,我參考了一下幾種資料:

【國務院中國保護知識產權網】2017全球創新報告:中國新發明專利數佔全球近七成,無人駕駛搶眼

節選:

聚焦中國創新:中國新發明專利的數量佔全球總量的68.1%

儘管中國的專利活動增長速度近期有所放緩,但在過去的十年間,中國發明專利數量的年均增長率仍保持22.6%的高水平(基於DWPI的基本專利統計)。2016年,中國新發明專利的數量已從2007年的25.2萬件增長至182件萬。相比之下,2007到2016年間,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專利增長率趨於平穩,年均增幅僅為0.3%。此外,2016年度,中國新發明專利的數量仍佔全球總量的68.1%(基於DWPI的基本專利統計),比2007年的23.3%增長了三倍。

wipo(世界知識產權組織)2017發布的數據專利申請中國排名世界第一:

http://www.wipo.int/edocs/pubdocs/en/wipo_pub_941_2017.pdf全球專利、工業品外觀設計等多個領域排名第一:

還有很多數據我就不一一引用。我不是搞文獻計量學研究,能不能以此判定中國真正學術實力?

因為任何數據都有局限性,但是,文獻計量數據是最客觀,你沒辦法撕逼的數據。

總之,結合其他很多數據,都能基本判定:中國的自然科學研究的成果,這些年在集中的爆發。

這好像跟我們感性認知也是符合的,比如這些年我們的軍事發展步伐是穩重有飛躍,比如:殲20和萬噸驅逐艦,還有電磁彈射等等。

如果要我接受你的觀點,你拿出比我更好的數據來反駁我。你不要把「王林、李一」這種個案,拿出來來說服我,這就是以偏概全。

如果你覺得中國大學和教育制度是:「賣官鬻爵」「評審僵化」、「弄虛作假」、「磚家叫獸」是普遍現象,你覺得中國會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嗎?

如果都是大學都是一幫「磚家叫獸」,搞出這些成果的人才從哪裡來的?你培養出來的?

你要說中國「欺世盜名的大師」和「弄虛作假的叫獸」是普遍現象,我覺得你跟叫江小魚的傢伙本質上毫無區別。你是在侮辱知識分子,侮辱智慧!

-------------------------------------------------------------------------------------------------------------------

現在人動不動談「民國范、民國大師」,民國真的有那麼多「大師」嗎?

民國的「將軍、少將」多不多我不知道,但是,今天的教育水平是完爆黃永玉所說的民國的。

所以,相比民國我們真的可以說是:「教授滿街走,大師多如狗,我覺得從某種程度上不是貶義,說了明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我當然可以拿數據證明,今天的「識字率、文盲率」可以說甩民國三十條街,這個不用說,只說高等教育,今天更是甩黃永玉說的民國時代八十條街。

不不拿中國數據,也不拿台灣數據,我們來看《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的數據:

五億多人,只有18.5萬大學生,「教授」就更加少了,就不可能「多如狗」,只能「少如熊貓」。

民國大師,學文的多,理工科大師很少,所以,國民政府戰爭物資什麼都要進口,連一門像樣的大炮都造不出來,比今天的印度還要不堪。

清末民初,處在中國三千年唯有之大變局時代,西方思想和學術剛剛進入中國,很多開風氣之先的學者,開始以中西結合的學術方法,探索一個全新的領域,導致所謂的「大師」多。

但這不等於今天就沒有大師,因為今天,就算有同樣的天才,付出同樣的努力,也只能有百分之一的進境,有了所謂的「天花板效應」。

比如:甲骨文的破解,就連十分外行的劉鶚(《老殘遊記》的作者),一個上午就破解了十幾個字,而今天社會科學院的院士裘錫圭先生,幾十年才釋讀了一、二十個甲骨文,你能說他的水平不如劉鶚?

-----------------------------------------------------------------------------------------------

這個世界上非常多的似是而非的結論,每天被各種各樣「聽起來好像有道理,細細一想,感覺哪裡不對」東西包圍,你好像又不好反駁:

人需要都有一個「慎思明辨」的頭腦,不管在任何時代,別聽風就是雨,特別是你要依據別人的結論做決策的時候。

如果有人說:「昨天北京晴空萬里,藍天白雲」,你就意識到去查查北京的天氣數據記錄。

毛主席說過:這世界上就怕認真二字,認真你不會輸。反而,隨便接受他人的的結論,你輸的概率非常之大。比如:投資、學習、做決策。

最後,一定要搞清楚:黃永玉寫的散文,類似一種文藝評論,它不是知識,頂多算一種觀點,價值觀。一種觀點,還需要證據來證明,才是結論。

題外話:

侯寶林:「近來有沒有帶學生?」

黃永玉氣憤地說:「不帶了!把他們奶大了!他們卻咬掉你的奶頭。」

侯寶林會心一笑:「要不怎麼現在換塑料奶嘴了呢?」

「教授滿街走,大師多如狗!」學術亂象,禍害無窮!人,失去權威性,學術,沒了創造性!人云亦云、相互吹捧或攻訐的現象,讓吃瓜群眾看夠了熱鬧!

何謂大師?尼采有「超人說」,既為超人,必定是某學科、某行業登臨巔峰之人,大學的核心精神,不已正是對大師的傾力打造嗎?可如今卻將大師這一稱謂,有濫用之嫌,有點成績、有點兒熱度、有點關係,都能稱謂大師,甚至自己都能自封為大師。

何謂教授?首先專業上得有頂尖的學問、權威的地位,然後操作上得有切實的實際親證(這詞不一定對,但我還得用他,教授,既是理論的先行者,又是驗證理論的執行者)。

可是,不僅高等學府,很多職稱的評定,說白了,不過就是一種需要,藉以嚇唬人,要不,教授專家,也濫大街了!更別提那些自以為功勛、把話說得雲遮霧罩之流!

黃永玉曾說:擺架子是一種害怕別人一眼看穿的設防……裝模作樣的學問, 實際上是沒有學問的表現, 是一種空虛的表現。

顯然,這種人很多!


黃永玉為何要說「教授滿街走,大師多如狗」?

滿街走,就是太多太濫了。正如這幾年的「專家」終於成了帶點貶義色彩的詞。以前,考個中專,滿村裡知道。考個大專,鄰村都知道,考個研究生,整個公社都知道。這些年,大學的大門敞開,擴招,那個挖糞的可能是本科,那個刷塗料的可能是研究生,那個賣豬肉的可能是北大高材生。大學多了,學生多了,教授便也多了,數量上增多了,質量上下降了,有知識沒文化的有,有專業沒常識的有,信口開河著有,為了經濟利益販賣學術的有。

教授滿街走,還放映了當下的職稱制度的缺憾。一方面職稱難晉級,造成同工不同酬。一方面,又讓一部分善於鑽營的人沒有水平的人成了專家教授。

教授帽子要減少,就要做到職稱應該與工資脫鉤。人人都能工資正常提升,但與職稱、與教授的帽子脫鉤。教授的名號授予那些真正相稱的人身上。寧缺毋濫,注重真才實學。

上幾天,和一個非教師行的朋友探討。他說:小學教師能評高級,也就是副教授,那是不可能的。我說:你錯了,不但能評副高,還能評正高,正教授呢。並搬出2017年一個省中小學一共評了230多名正教授的事來。那位朋友大跌眼鏡。

點此查看圖片摺疊原因

也就是說,一個省一年的中小學,都能評230名正教授。那再加上大學,一個省一年能產生多少正教授?全國呢?教授的批量生產,正在今日。教授專家滿地走,黃永玉說的沒錯。

總之,還是那句話,教授帽子要減少,就要做到職稱應該與工資脫鉤。人人工資都能正常提升,公允公平,拉小差距,但工資與職稱、與教授的帽子脫鉤,讓一部分人不再熱衷教授頭銜、投機教授頭銜。讓教授的名號,授予那些真正相稱的人身上。寧缺毋濫,注重真才實學。做到,個頂個,響噹噹,頂呱呱。


前段時間,有個二十年沒聯繫的高中同學加我微信,通過驗證後發來一個鏈接,是某網站採訪他的軟文,頭銜是周易研究會副會長、易學大師。我回了倆字,佩服!之後無過多交流。無非就是他隔段時間發點類似軟文來,我機械性地點個贊。

關於這個同學我上學時印象還挺深刻,他父親是周邊村裡有點名氣的算命先生。他從小也喜歡研究一些命理之類的東西,上學時就喜歡給我們算命,算誰能考上大學,算誰將來會當官。我記得,當時他給我算的是適合經商,以後可以做個老闆。因為我高中時學習成績並咋樣,靠著後來拼了一段時間才考上的大學。這位算命大師,當年高考落榜後,就去打工了。

之後所以說這件事,是因為看到了題目中黃永玉先生說的這句話,「教授滿街走,大師多如狗」。

其實,黃先生說這句話,本身是自謙自律自潔的,本沒有過多影射之意。當時的場景是,有幾個業內人士見了黃永玉喊他黃大師,這是一種默認的潛規則,很多人被喊大師可能內心竊喜很享受。黃永玉卻不幹了,「我算什麼大師啊,畢加索、吳道子那才是真正的大師。」接著又說了這句話,「今天教授滿街走,大師多如狗。」

黃永玉,中央美院教授、版畫系主任,中國美術協會副主席,曾被《泰晤士報》用六個版面專題報道。為我們帶來了阿詩瑪等很多經典作品,創造了「猴票」等神話。如果連他都不敢自稱大師,現在滿大街跑的那些所謂大師,是不是都要無地自容了?

專家、教授、大師,這些原本是人們對某些領域有很高建樹者的敬稱,是一種帶著仰視的稱謂。但是,今天卻被無數形形色色的騙子們玩壞了,成了一種戲稱,甚至是帶有鄙夷色彩的虐稱。老頑童黃永玉可是一個情商很高的人,自然也不願意跟這些騙子為伍。

在黃永玉看來,一個人對一個人的最高評價應該是有趣。他也是這麼做的,50歲考駕照,80歲上《時尚先生》封面,93歲玩法拉利跑車,沒事還要調戲一下林青霞。典型一個活生生的老頑童。

最後,如果你再遇到滿大街亂跑的大師,可以用黃永玉先生這幅畫作為表情包發給他。

我是老張,喜歡就點個關注,會有更多精彩內容奉獻!


沒錯,就跟多年以前,形容工程師多如牛毛如出一轍。現實生活中,有高級職稱者甚多,多得無法想像。其一,既然有這麼多大師以及教授級的人物,為什麼辦事效率低下,更沒有科研成果?其二,很多人都是憑藉關係以及花錢送禮買來的,他們這種人怎麼能擔大任?我朋友單位有幾個人,經常抄襲別人的作品,被打上門要求索賠,竟然被評為高級職稱。糾其原因,他們這些人在單位領導者面前卻是德藝雙馨。老話講,有錢能使鬼推磨,錢的作用至誠通天。但就這種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這種人幹什麼不行,卻工資高人幾等,就這還罵娘,嘲笑最基層的勞動者。納稅人的錢,都被這些人盤剝而去,這種人應該絕跡了吧?


事實就是事實,和誰說不說沒有關係。你說與不說,它都在那裡,不遠不近,不悲不喜。但從黃永玉口中說出,想來也是心中鬱結太久,不吐不快。

首先,我們來看下,中國的教授和大師是如何評選的?

在現行教育體制下,教授的評定和認可是由主管部門主導的。想當上教授,就要按規定在相當級別的學術刊物上發表多少論文,當然還有其它規定,只有越過了這個界限,就有可能被評定成教授。

面對一個標準化的標準,每一個在高校工作的人,都會削腳適履,手法無所不其極。在中國這樣一個人情化的社會中,標準存在每個人心中,千變萬化,不管是什麼阿貓阿狗,只要願意出錢,有些所謂國家級期刊就願意出讓版面。

論文的數量總是有辦法解決的,然後就是教授評定委員會。只要是人,就有弱點。大家都混在一個圈子,相互之間面子總是要給的。去年上海一個朋友告訴我,他母校的一個老師因多年沒有評上教授而怒懟教授評定委員會成員,再評不上就和他們同歸於盡,儼然一幅烈士視死如歸的勇氣,最終拿到了教授之職。

不管是什麼人,只要花錢,買博士頭銜是到處可見的。還有些商人花錢去知名高校買客座教授的,因為閣主是從事企業管理的,對客座教授是什麼樣的職務,有多少含金量不是特別清楚。但終究不能平的,如果花錢可以搞到教授職稱,那與歷史上的賣官鬻爵又有何不同?

總的看來,黃永玉老爺子說的:教授滿街走,大抵是一個事實。

其次,我們來談大師多如狗。

談到大師,我不由自主想到近些年的王林和李一,兩位大師。我對兩位的景仰之心如綿綿江水濤濤不絕,又如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

傳說李一道長天生異象,年少成名,呼風喚雨,成為一代大師。然而天妒英才,讓人看掉眼睛的是,大師竟然陰謀奪取廟宇,侵吞財產,並且潛規則女弟子,最後到監獄中傳道吃飯去了。

另有王姓大師以此為核心打造了一個龐大的中國社會中上層圈子,一時風頭無二,信徒雲集,讓人以為是太上老君重生,如來佛祖再世。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最後也是一樣的結局。

塵歸塵,土歸土,花非花,霧非霧,當世無數大師概莫能外。

知識分子是一個社會的良心和明燈,獨立精神是一個大師的底線。近年來風起雲湧的大師潮,讓人誤以為中國就要引領世界發展的風頭,弄潮兒浪口上,手把紅旗旗不濕。依稀想起十多年前,中國政府就曾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國的科技人才總數躍居世界第一。

到處是大師,為什麼錢學森老爺子臨終前要說:新中國教育發展如此之快,為什麼出現不了大師級人物呢?

一個說沒有大師級人物,一個說大師多如狗,我等吃瓜群眾屁民實在見識太淺,難以洞察其中真相。

最後,來看下國外的情況。

所謂教授大師者,蓋通中西之變,含學術實踐之真諦,上有學術地位,下能管理企業之英才也。

比如美國,許多教授專家,不僅有高校教書研究之經歷,更有到社會中歷練實踐的機會。再豐富的理論相對於實踐,都是蒼白無力的。理論也有出於實踐,最終回歸實踐,才有意義。

觀察中國的教授,從來就是混跡於狹窄專業小圈子,藏身於象牙塔,意淫一個理論,儼然一幅大師的派頭。只願意聽馬屁之聲,如果有人質疑,還可以懟之:你水平不夠,你理解不了我的高級理論。研究出來的成果也大部分束之高閣,造成了多大的浪費天知道。

不管是大師還是教授,最好是自然形成的,大家公認的。如果是自封的,還是花錢找關係搞到的,我只想引用前人的話來評價: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 有的人 情願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