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女子圖鑑》的播出引起了不少熱議,作為翻拍自2016年大熱日劇的《東京女子圖鑑》的國產劇。這部劇的評價毀譽參半,一部分人肯定這部劇在細節上對於北漂生活描寫的十分細緻,在畫面拍攝上也有著電影級的質感。但也有一部分人覺得這部劇女主過於「開掛」,沒能深刻表現出北漂生活奮鬥的不易。

但無論如何,作為近兩年翻拍日劇的國產劇,《北京女子圖鑑》達到了及格的分數已經創下了最好的記錄。畢竟近幾年翻拍的日劇從各方面都不怎麼受市場和觀眾的喜愛。

日劇因為多樣的題材、腦洞大開的反轉劇情和深刻的社會立意一直有著大批觀眾。由於韓劇翻拍因為各方面的的原因受到限制,於是製片方把翻拍的目光放在了和中國臨近的日本上。近兩年已經有十幾部翻拍自日本影視劇的電視劇和電影已經播出或者準備播出,可惜成績都不佳。

日劇翻拍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照本宣科,鏡頭調度劇情人設甚至細節都一模一樣,另一種就是在原劇本的基礎上做出適當的改編。之前由郭曉冬和王資允主演的《約會戀愛究竟是什麼》就屬於前者,劇名就透著滿滿的日劇風格氣息,內容更是如此。

由於原劇給男女主的人設分別是大齡啃老二次元死宅和女版「謝耳朵」,翻拍版本九成都是照搬原劇。原本日劇的一大特點就是漫畫式的誇張,但放到中國就是嚴重的水土不服,尤其讓郭曉冬詮釋一個大齡死宅這樣嚴重脫離國情的角色,使得整部劇產生了一種誇張似舞臺劇的「做作」感。

而另一部翻拍劇《問題餐廳》做出了一些改動,將原作中的娘炮大叔改動成了攻氣十足的鐵T並讓焦俊艷飾演,但是基本劇情沒做改動,使得這部劇還只是一樣的複製粘貼而已,加上注水一倍的劇集,更是令觀眾提不起興趣。

同樣的,去年翻拍了經典同名日劇的《求婚大作戰》也慘遭「翻車」,這部電視劇由張藝興陳都靈主演,雖然將場景移植到了中國的高中校園,可是許多細節方面令人實在摸不到頭腦,且不說棒球這項運動在中國校園的普及度,穿著漢服看煙火幾乎是不動腦子的強行漢化。臺詞劇情配樂打包原樣奉還,也難怪觀眾不買賬,畢竟兩國國情不同,將日本劇情植入中國,也難怪會水土不服了。

那照本宣科的複製粘貼沒有出路,在日劇原作基礎上進行劇情的改編呢?《深夜食堂》的慘烈成績好像告訴了答案,原創劇情薄弱不堪,大雜燴式的演員客串水平欠佳,其中吳昕的演出更是被觀眾吐槽「十級車禍表演」。

而在細節上,劇組盡心儘力地還原原作,日式居酒屋,穿著和服的老闆,做著日式的菜餚,唯一接地氣的竟然是速食麵,滿屏的廣告植入不說,部分臺詞也是生硬複製。看過原作的大批觀眾感覺到不適應,作為新作品看待的觀眾也不適應,甚至都「憤怒」,國產劇翻拍卻依舊是濃濃的「和風」,而且是有大量粉絲的治癒劇改成了單薄的廣告劇,試問誰不會憤怒呢?這部劇也使得黃磊多年來積攢的良好觀眾緣第一次受到了極為嚴重的損害。

《北京女子圖鑑》同樣作為翻拍劇就脫離原作更為徹底一些,僅僅是用了《東京女子圖鑑》的靈感和女主奮鬥的過程中遇到不同男人的設定,其他方面幾乎看不到一絲原劇的影子,劇情配樂幾乎都是原創。雖然劇情上個別地方有些薄弱,但是細節上是用心還原現實生活而非複製粘貼原劇,已經十分值得肯定了。

但是,翻拍日劇風險如此大,最終還是需要依靠大幅度的改編,為什麼就不能好好原創劇本呢?


悟空小透明又又又過來找存在感啦~

限韓令一出,很多國內的電視劇導演都從翻拍韓劇改為翻拍日劇,先有《深夜食堂》、《求婚大作戰》,後有《北京女子圖鑑》等等。但這些翻拍劇的豆瓣評分都參次不齊,甚至還普遍低於原版評分。那究竟是為什麼呢?

1、過量廣告植入惹人煩厭。日劇原版也沒有比較多的軟廣告植入,但中國版《深夜食堂》就做到了,一會是二手車,一會是某某牌老壇酸菜面,那不如直接拍個廣告片算了。

2、演員演技過於浮誇,情節上一點都不感人。雖說在日劇裏有很多演員都是「毀容式演技」,有時候表情過分誇張,但是在部分情節上表現得還算合理的。但在國產翻拍劇裏,多處表現誇張的表情,念臺詞又浮誇,那就是沒有了本國演員的特色了。

而且情節上基本copy了日劇原有的情節,又沒有跟本國的特有元素相結合,自然就沒有接地氣的感覺,就不怎麼感人了。


首先翻拍都是日劇經典,本身質量和口碑都擺在那裡高下立判;其次日劇的特點就是短小精悍國產很難把控其節奏,很多場景上的細節以及人物間微妙的感覺都難以呈現,顯得拖沓沉悶;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出於其本身而言編劇不思進取生搬硬套根本無法產生共鳴,那批演員的表演也是矯揉造作哪能把觀眾代入,音樂的運用也是很薄弱的環節。。。總之各種不走心的因素拼湊成讓人尷尬的國產作品,看慣了日劇的觀眾老爺們眼光還是蠻挑剔的,請各位大導演別用電視人的底線去挑戰觀眾的智商


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感覺,就相當於給你炒了一盤土豆絲,你不用筷子,非要去用刀叉喫。大都不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生搬硬套,給我最明顯的《深夜食堂》,他媽的大半夜去喫泡麵,還喫出了什麼故事,非要有故事,那就是窮…… 而且主人公看的我很尷尬,這他媽是中國,不是日本,在穿著上走點心好不好。《求婚大作戰》給我的感覺就是一部瑪麗蘇劇,中國有穿著漢服看煙花的習俗嗎,翻拍都不懂本土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