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文章引用過中國目前最難考最有含金量的CAATI考試單位的研究,主修翻譯口譯的人,即使唸到碩士,熟悉翻譯口譯理論,也比非語言專業非翻譯口譯專業的人,多了好幾年實習的時間,然而,他們考翻譯口譯證照時,居然表現的非翻譯口譯專業的人差,多花了好幾年的學費與時間,居然沒有幫助,這到底怎麼回事?

如果你還沒看過上面所說的情況,請看

除了學術與實際應用脫節,我認為,學校裡面為了迎合教師專長,遺漏了翻譯中國特色詞所需要的政經知識與背景,是很大的原因。想要知道這些詞怎麼翻得好,必須注意官方媒體中,國家級高翻對於國家、黨政、經濟、文化方面會議等等的翻譯版本。被公佈在媒體上的,不見得最好,但至少相當好,而且被認為”正確”。沒有長時間累積,臨時遇到中國特色詞,翻譯口譯絕對會做得坑坑巴巴,東掉西落。

我們舉幾個中國特色詞來看看,如果是你會怎麼翻譯呢?

1. 著力解決民生問題

這句話的意思,是努力解決民生問題。如果是你,會怎麼翻呢?

來看下官方公佈的答案:

Every effort was made to improve the people's well-being.

翻譯口譯人員,非常聰明的使用了被動具強調客觀,也避免掉了主詞應該使用誰的問題。而解決民生問題,則被翻成了正面的意涵,增進人民福利。

2. 科學民主決策

這句話有三個片語,科學,民主,決策。這三個片語猛一看都是名詞,像這種省略了形容詞跟副詞作用的中文,該怎麼翻呢?
這句話的意思,是努力解決民生問題。如果是你,會怎麼翻呢?

來看下官方公佈的答案:

Make decisions scientifically and democratically.

為了不讓主詞造成混淆,高級翻譯把該句解讀成兩個複詞修飾動詞。注意如果把決策當作名詞,則無法成句, 因為句子可以省略主詞成祈使句,但是隻有名詞很難成句。

3. 中央

這次很難逃過主詞了,因為本身只有一個名詞。如果是你,會怎麼解讀中央呢?中央又代表什麼呢?

來看下官方公佈的答案:

The national leadership/The central Party and government authorities/The central government

可以看到,當我們要界定中央時,必須要加上界定性的定義,才能完整,比如國家領導,黨中央與政府主權,中央政府等等。如果你翻譯這個字會漏掉領導,主權,政府,那一定要多閱讀官方新聞官方文件,否則很難在翻譯口譯人員證照考試中表現得好。

4.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科學發展軌道。

考量對比,你可能會把句子看成”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科學發展軌道。”如果看成這樣兩個排比的句子,應該要怎麼翻呢?大家已經很熟悉沒有主詞的句子,還有兩個連續的片語修飾。這句你會怎麼翻呢?

來看下官方公佈的答案:

To truly put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n a scientific track.

由於兩個句子中都有發展,因此高翻們巧妙的轉化了成一個從”切實轉入”開始的句子。這個巧妙省略同義詞,重新排列生成句子的技巧,是不是很巧妙呢?

5. 社會文化和圖書館事業

看到這個題目,你會解讀成兩件事還是一件事呢?兩件事就是”社會文化”跟”圖書館事業”。一件事的話,則為”社會文化與圖書館”事業。你怎麼解讀這個句子,將影響你的翻譯。

一樣來看下官方公佈的答案:
work of community culture and libraries

這講的是一件事,你做對了嗎?

6. 文化事業單位與文化產業

嗄?如果這是你的反應,那你完全是正常的。如果不是特別注意中國特色詞的話,猛一看,大家會覺得產業跟事業根本是一樣的東西,但一字之差,差之千里啊。

來看下官方公佈的答案:

cultural institutions and cultural industries

原來所謂的事業單位,就是我們說的機構啊!你做對了嗎?

7. 文化體制改革

再來一個文化有關的特色詞。文化跟改革都是很容易的,至於這個體制?你會怎麼界定體制呢?另外這三個字串,應該解釋成文化的體制改革,還有文化體制的改革呢?

來看下官方公佈的答案:

reform of cultural administrative system

非常明顯這答案是我們的第二種解讀,至於體制,不要忘了要加上”行政”,改革是落實在行政上,這點不可不注意。

8. 扶持體現民族特色和國家水準的重大文化專案和藝術院團

如果看到前面七個例子,你都可以保持心平氣和;看到第八個例句,你會不會尖叫?其實連我看了都有點詞窮,但這是對岸高翻們日常的小菜而已。遇到這種句子,只能分析同義詞是那些,然後善用同義詞重新排例組合句子成分。由於我已經不知道該要如何簡短精確分析了,我們就來看答案吧!

support major/top-notch cultural projects and art troupes that represent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national level

我們可以看到翻譯口譯人員,把扶持跟體現分開了,同時把受詞先拉到前面,其他成分則變為後位修辭。下次看到很難翻譯的句子,請思考是否可以把受詞提前,讓其他修辭成分改為後位。

9. 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我聽到你鬆口氣的聲音了,是的,跟前面比起來,這個好簡單。幾乎不太可能做錯,也不需要改變語序。

答案是:

Always put social benefit first

這一題你應該做對了!

10. 我們要發展老齡事業。

是的,這又是個簡單句。只要瞭解”老齡”是什麼就解決了這一句。這裡提到的老齡事業,就是我們說的”長照”,所以如果你不知道長照怎麼翻,也可以意譯成老齡。

官方公佈的答案:

We will develop old age programs.

注意一下這邊的事業,與前面的文化事業不同,所以根據名詞的性質與範疇,也要留意如何搭配。


以上是十個中國特色關鍵字的例子,你覺得對岸的高級翻譯口譯人員翻得好嗎?

你也許會問,我覺得他翻得不好,我翻得比較好,考試的時候,可以寫我的版本嗎? 以下是上面十個例子來歷說明:

中國翻譯協會於1991年成立中譯外委員會(2002年更名為“對外傳播翻譯委員會),由來自外交部、文化部、國防部、商務部、中聯部、國務院法制辦公室、新華社、中國外文局、中央編譯局、中國日報社、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人民網、中國網等外事、外宣部門及部分高校的專家學者組成,其主要任務就是開展中譯外學術研討。該委員會目前下設中譯英、中譯法和中譯日三個研討會,定期對目前我國時事、政經、社會、文化等各領域中出現的一些漢語新詞、疑難詞語的英譯、法譯及日譯進行討論和規範。

簡單來說中國特色關毽字,定期有外交部、文化部、國防部、商務部、中聯部、國務院法制辦公室、新華社、中國外文局、中央編譯局、中國日報社、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人民網、中國網等外事、外宣部門及部分高校的專家學者開會討論,並發布結果。這是業內人士的共識,我建議你遵照官方公佈的中國特色關鍵字用法,以減少爭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