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澳门,第一印象是什么?

 

我的第一印象是「宫 野蛮王妃」里出现的鹅黄色建筑物,

 

位于路环的圣方济各圣堂

 

萤幕快照 2018-01-03 上午1.09.47.png

萤幕快照 2018-01-03 上午1.10.11.png

萤幕快照 2018-01-03 上午1.10.30.png

 

IMG_1475.JPG

 

第一次到澳门指名要找的教堂不是众所闻名的大三巴玫瑰堂

 

而是这座位在几乎澳门最南端的儿时韩剧记忆,

 

顺便指定要学李信跟彩静一样在公园吃蛋挞。

 

说到安德鲁蛋挞,虽然威尼斯人里跟官也街都有分店,

 

可是还是在路环的本店吃最有那份葡式闲适的感受,

 

除了蛋挞亦可享用三明治及多样的餐点哟!

IMG_1463.JPG

IMG_1464.JPG

IMG_1466.JPG

 

以下开始认真讲教堂啦~

 

来自本科生的超长篇不专业赏析

 

 

「圣方济各教堂」

 

IMG_1470.JPG

IMG_1475.JPG

地址:澳门路环计单奴街/马忌士前地

必访指数:

 

圣方济各教堂位于路环市区的意度亚玛忌士花园内,

 

1928年重建,成为了今天的圣方济各教堂。

 

属于带有中式血液的巴洛克建筑风格,混血混得很有风味。

 

教堂的外墙为鲜黄色及白色,有著椭圆形窗户及一座钟楼,

 

教堂前有一座纪念碑,以纪念当地1910年战胜海盗一役。

 

这样的建筑外观也很像在台南安平看到的洋楼建筑呢!

 

内部除正堂外还有左右两间小室,小室之内存放了多件宗教圣物。

 

值得一提的,是挂在侧堂墙壁上的中国传统女神大画像,

 

那位女神样貌端庄,怀抱小孩,实际上是一个中国化的圣母像。

 

不过路环真的大众交通不便,

 

若是时间有限且想有效率地参观多一点教堂的话,

 

还是最推荐澳门西半边的教堂密集区

 

路线安排纯属本人觉得顺路或想避开人潮而安排,

 

大致上采一个「我要从南走到北」的概念,

 

随意观看、切勿太认真找我讨论路线。

萤幕快照 2018-01-05 下午6.35.06.png

萤幕快照 2018-01-05 下午6.36.51.png

 

教堂不正经科普时间

 

澳门的教堂,最常使用的外墙色彩大概是:

 

暖色调的鹅黄、亮黄及色温偏低的那种象牙白。

 

黄色跟教堂大家会联想到什么?

 

虽然澳门以天主教为大宗,


但我会想到高更Gauguin蛮令人印象深刻的那幅「黄色的基督/The Yellow Christ」,

 

象征主义浓烈、简单而粗暴地传递「黄色」及画中「基督」的意象给观赏者,

 

代表著苦难的沈重十字架,以及跪地祈祷的村妇们,

 

传递生活的现实、面对苦难的坚毅、对信仰的谦诚,以及稳定人心的静谧。

 

---结束莫名其妙侃侃而谈的分隔线---

 

就直接从相对位置最南端的开始吧!

 

第一座「主教山教堂/西望洋圣堂」

IMG_6332.JPG

 

地址:澳门西望洋山顶

必访指数:

 

主教山小堂又称海崖圣母小堂,1622年建于炮台旁,

 

从圣堂到阶梯到青苔满布的雕像,高雅却孤独,

 

瑰丽却黯淡,气质出众高不可攀却又透露出一丝丝哀伤的感叹。

 

遗世而独立,虽显落魄却仍清新脱俗。

 

这是我在这边晃了一下午的感想,

 

甚至可说是初见印象而经过仔细探访更加深这种幽幽叹一口气的伤感。

IMG_6327.JPG

IMG_6328.JPG

IMG_6330.JPG

IMG_6333.JPG

IMG_6334.JPG

圣母堂前筑有高台,置有一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圣母像,圣母相貌慈祥双手合十。

 

其下有斑驳的路德圣母岩洞,从圣堂旁循左右环抱之石阶而下,即可见到岩洞雕像。

 

建筑物主体有哥德式教堂尖顶,反映古典折衷主义风格

 

建筑风格跟背景缘由就不多讨论了,会打太多字~

 

到这座教堂不是很方便,

 

又要爬一个超斜、斜到我觉得不小心跌倒会滚下去的斜坡

 

但是爬上去山坡之后看到这座教堂,

 

真的会知道什么叫做「值得」;

 

懒惰如我,仍会愿意为了它再爬一次。

 

这里可以清楚看到澳门旅游塔,

 

地处澳门岛南端的高点、视野非常广阔,常常也有新人到此拍婚纱。

 

不过这座教堂给我伤心的感觉,我是不会愿意来这边拍啦哈哈

 

第二座 「圣老楞佐堂/风顺堂」

undefined

图片来源:澳门杂志

地址:澳门风顺堂街

必访指数:

 

圣老楞佐教堂创建于16世纪中叶,是澳门三大古教堂之一。

 

因位于风顺堂街,又称「风顺堂」,有祈求「风调雨顺」之意。

 

从主教山过来大概就是下坡再缓上坡的感觉,

 

不过澳门本岛的景点到景点之间真的建议用走路的方式,

 

一来是距离不远,二来是搭车可能也没比较方便。

(很不负责任的结语ㄏ

 

这座教堂是在去吃义大利面的时候发现的,

 

对我而言犹如一眼万年,

 

心里暗自决定吃完饭一定要过来参观!

 

教堂所在的地区昔日是高级住宅区,

 

所以教堂建筑也显得十分大器而美轮美奂,

 

教堂外观的特征是在欧洲古典式的基础上带有巴洛克风格。

 

从楼梯爬上去的时候,感受是它庄严如慈父,温暖如慈母,

 

可以很亲近但不可亵渎只属于这里的那份宁静悠然。

 

庭院中活泼有生机但明确知道一切都不可轻视,

 

圣堂内装饰著复杂精美的彩色玻璃,以圣经故事为图案,

 

垂挂于木制拱形屋顶的古式水晶吊灯,更显堂皇肃穆。

 

圣堂里祥和沈稳的氛围,使人内心平静沈淀却不沈重;

 

我不是教徒,但喜欢到圣堂内坐著,

 

抬头望望天花也好、静静看著礼台也好,总能找回心中的平静。

 

若幸运遇到可参观圣堂内部的话,请记得该有的服装及参观礼仪哦!

 

第三座「圣若瑟修院及圣堂」

 

0023ae9af0dc0c91756817.jpg

 

图片来源:澳门旅游网

 

地址: 澳门三巴仔横街

必访指数:

 

从圣老愣佐堂沿著龙嵩街走一下就会发现这区的建筑群,

 

蛮酷的是在转角还隐身了一座佛堂呢!

IMG_1496.JPG

必访指数不高的原因是这座圣若瑟修院以前内部是作为学校使用,

 

至今里面仍有许多修女在办公,

 

基于不便让游客参观及怕打扰工作等理由,暂时都是不开放的;

 

那既然没得进去参观,甚至连大门都过不去,就没什么理由一定要去看了。

 

根据圣若瑟校友小屁先森口述:

 

里面蛮大的,以前有一些课是要过来这边上的,

 

其他上课地点就是在大堂斜对面的绿色建筑里跟大堂后方的校舍。

 

一路沿著龙嵩街下坡,可以看到岗顶剧院何东图书馆

 

 

IMG_1497.JPG

 

每年澳门光影节,岗顶前地也是会有演出的景点之一哦!

 

何东图书馆可以自由进入,何东就是何鸿燊家族的长辈啦

 

澳门还有他的同名小学~

 

IMG_7811.JPG

 

第四座「圣奥斯定堂」

 

 

St_Augustine_Church_02_b.jpg

 

地址:澳门岗顶前地

必访指数:

 

圣奥斯定教堂为澳门最古老的教堂之一,也是澳门第一所以英语传道的教堂,

 

其悠久的历史与价值使这座美丽的教堂被列为澳门世界遗产的一员。

 

1874年重修后的圣奥斯定教堂,采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风格。

 

大门口有罗马风格的雄伟双柱,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

 

进入室内后,映入眼帘的是有著白色细致雕花与线条装饰的黄色挑高柱子与拱门。

 

抬头一看,镶著三角形山花的淡绿色屋顶,

 

搭配上一盏盏晶莹细致的水晶吊灯,让教堂添上一丝华丽感。

 

以黄白色为主色调的圣奥斯定教堂其朴实典雅的风格给人阳光般温暖却又不失庄重的感觉。

 

接著沿著斜坡一路走下去,通到新马路,

 

就会看到在马路对面的议事亭前地了。

 

 

IMG_3090.JPG

 

IMG_1231.JPG

IMG_3916.JPG

 

面对议事亭前地可以看到在广场右边有一家看起来历经风霜的药局,

 

药局在照片内右边白色建筑物隔壁

 

它虽然开在旅游区,不过价格算蛮优惠的哦~

(我每次都在这边帮我阿公买黄道益)

 

第五座「圣母玫瑰堂/板樟堂」

 

 

IMG_3915.JPG

 

 

地址:澳门板樟堂街前地

必访指数:

 

玫瑰圣母堂建造初时用木板搭建,华人称之为「板樟庙」

 

又因教堂供奉玫瑰圣母,故又称「玫瑰堂」

 

IMG_3460.JPG

摄于2015年光影节

整座教堂建筑富丽堂皇,其巴洛克建筑风格的祭坛更是典雅精致。

 

圣堂大门雕工精细,艺术特色格外浓厚。

 

教堂设有三间大殿,主殿建筑富丽堂皇,给人的感觉肃穆而深沉。

 

在教堂的主殿与堂身之间有一道由实心砖筑造的拱门。

 

而其天花板也装饰的非常漂亮,其中布置的皇冠图案色彩典雅。

 

尤其是由漂亮的彩色玻璃制作而成的图案,更是给人闪烁华丽的感觉。

 

IMG_1213.JPG

IMG_6262.JPG

 

虽然门口总是有一大堆观光客,

 

不过进到教堂里面好像闯进异次元一样静谧,

 

跟门口的杂乱形成强烈对比。

 

 

第六座「大堂/主教座堂」

 

IMG_5433.JPG

 

 

地址:澳门大堂前地

必访指数:

 

历史十分悠久,始建于1576年,本为一幢小型木造的建筑,

 

一直到1849年,天主教集众捐款,重新改建,大致奠定了雄伟的外型规模。

 

1937年,大堂再次改建为三合土建筑,成为今日壮丽堂皇的外观。

IMG_1235.JPG

IMG_1236.JPG

IMG_3443.JPG

IMG_3445.JPG

教堂左前方有一座喷水池广场,每逢圣诞节会设置耶稣诞生的马厩场景,

 

广场周边有许多长凳,是许多旅人走累了休息的好去处。

 

IMG_5668.JPG

教堂右边则是鹅黄色的主教座堂办公室,

 

虽然大门敞开,但只允许进到前院花园,不可再入内参观哦!

 

而教堂后方则是圣若瑟中学的校舍。

IMG_3245.JPG

 

教堂的最大特色是内里装嵌有富艺术性的颜色玻璃,以及正面左右双塔式建筑物。

 

大堂奉祀的是赫赫有名的圣彼得,虽非教徒但也曾透过西洋历史课认知道十二使徒中的彼得生平,

 

除了前方礼台之外,教堂侧面亦设有小型的礼台,时时点满蜡烛,弥漫著虔诚的氛围。

 

这次在大堂待了很久,也到里面附设的书店翻阅资料,发现教堂内曾存有不少天主教遗物及古迹。

 

而宗教名画如《圣约翰受洗图》、《日本天主教徒在长崎被钉十字架图》等多幅画作,也都保存于大堂内。

 

第七座「大三巴/圣保禄大教堂」

 

 

IMG_1259.JPG

必访指数:

 

大三巴风风火火的故事非常多、打起来应该会变成一篇期末报告等级的文章,

 

所以请有兴趣的人自行去查询哈哈哈

 

如果对教堂故事有兴趣,大三巴的背景一定要先了解过再去参观,

 

有基本了解之后,进到教堂后方地下墓室参观的时候收获会更充实。

 

IMG_3040.JPG

 

提供一个可以拍到大三巴全景的奇怪地点,

 

Forever21二楼的走廊 哈哈哈

 

IMG_1244.JPG

 

不要觉得大三巴人挤人就不想去,

 

避开尖峰时刻人潮,这里是很值得一来的景点,

 

雄伟壮丽跟被火烧光的哀戚奇妙共存;

 

建议清早来或是傍晚六点之后、甚至半夜来,

 

但是衬有蓝天白云的大三巴还是最美的。

IMG_1283.JPG

IMG_1289.JPG

这是从恋爱巷看上去的大三巴,

晚上更美~

IMG_3494.JPG

到大三巴别忘了顺道去旁边的澳门博物馆哦!

博物馆上有砲台跟美丽的造景,

最重要的是可以俯瞰澳门景色~

IMG_3047.JPG

IMG_3054.JPG

以下是大三巴的人挤人实况

IMG_3064.JPG

IMG_3080.JPG

IMG_3472.JPG

IMG_3482.JPG

光影节时万头攒动的大三巴

IMG_3483.JPG

第一次跟大三巴的合照,也是最后一张了哈哈 平时真的夸张多人!

IMG_3917.JPG

 

第八座「圣安多尼教堂/花王堂」

 

IMG_3031.JPG

 

地址:澳门花王堂前地

必访指数:

 

从前圣安多尼教堂是许多本地人举行婚礼的首选之地,

 

由于婚礼时常以鲜花装饰,故圣堂时常出现一片花海,因此华人亦称之为「花王堂」。

 

2017年底完成教堂最新一次外墙翻修,教堂外观为1930 年改建成的水刷石粉面,

 

主立面不对称,左侧只有一座钟楼,以横线条为主,突出中心位置的主入口、山花之上装点著金属制圣像。

 

教堂主体是厚实稳重的巴洛克风格,多重叠层的柱结构烘托出天主教的庄严特色。 

 

教堂内部则无法描述,因为从第一次看到它就在整修,因此至今仍未有机会参访教堂内部。

 

IMG_7288.JPG

 

附上一张2017澳门光影节中,圣安多尼堂的光影演出。

 

说一下光影节:看了两年的表演,最有印象也最激赏的就是圣安多尼堂的这场,

 

以丰富的花卉呼应花王堂的别名,随后节奏明快地叙述教堂所经历的故事,

 

最后换然一新、浴火重生,亦给人们带来光明希望迎接新的一年的意象。

 

IMG_3028.JPG

 

其对面的白鸽巢公园内也有一座小教堂,

 

曾经误闯后发现是专门用来追思的教堂,且后方即是坟场

 

第九座「望德圣母堂 

 

IMG_1515.JPG

 

地址:澳门圣母堂前地11

必访指数:

 

其与圣老愣左堂及圣安多尼教堂并列为澳门三大古教堂,虽然不是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份,

 

但仍在澳门众多古文物中具有重要的普世价值。

 

它也是澳门最早的一间华人教堂,在大堂前地的主教座堂建立以前曾是澳门主教的座堂,

 

其典型的南欧建筑特色,亦是澳门拍摄婚纱照的热门地点。

IMG_1514.JPG

IMG_2192.JPG

由于昔日在教堂后侧曾设有痳疯院,故有人将教堂称作「疯堂庙」

 

疯堂斜巷也创立了文创设计园区,除了体验手作乐趣以外,亦有许多特色小店值得一逛!

 

但它基本上连大门也不会开,所以就走过路过可以拍拍照,但是没办法近距离参观。

 

第十座「圣母雪地殿教堂」

 

IMG_3184.JPG

 

地址:澳门东望洋炮台内

必访指数:

 

圣母雪地殿教堂位于东望洋山(松山)上的东望洋炮台内,

 

教堂主色为白色,带著黄色的线条点缀,具17世纪葡萄牙修院的建筑风格。

 

教堂主堂呈长方形,为承托筒拱结构的屋顶,两侧的墙身厚大且有扶壁。

 

圣母雪地殿教堂的天花呈拱形,墙身绘有圣经故事和人物的彩色壁画。

 

祭衣房的壁画线条秀丽活泼,揉合了中国的绘画技法和西方色彩,和谐融汇中西方艺术。

 

教堂内部主祭坛右侧,设有一间祭衣房,整个内部皆可参观,并设有指示牌

 

个人认为是把教堂内部介绍得最好的一座教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教堂外面的楼梯,可到达上层的唱诗台,其精致细腻的结构犹如一座小型歌剧院。

 

虽然教堂无法透过任何交通工具抵达,

 

只能从松山下面搭乘全世界最短缆车再一路爬上来,是真的挺累的,

 

但是爬到上面砲台边可俯瞰澳门半岛,将澳门景致尽收眼底。

IMG_3171.JPG

IMG_3172.JPG

IMG_3180.JPG

东望洋灯塔内还有气象局展示室可以参观,

 

每每台风来临时,港澳气象局所说的「风球」本人就在此悬挂。

IMG_3181.JPG

IMG_3188.JPG

 

澳门本岛地区的特色教堂之旅在此告一段落,

 

有一种大学时期在交建筑期末报告的感觉哈哈

 

欢迎留言分享给我反馈或建议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