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澳門,第一印象是什麼?

 

我的第一印象是「宮 野蠻王妃」裡出現的鵝黃色建築物,

 

位於路環的聖方濟各聖堂

 

螢幕快照 2018-01-03 上午1.09.47.png

螢幕快照 2018-01-03 上午1.10.11.png

螢幕快照 2018-01-03 上午1.10.30.png

 

IMG_1475.JPG

 

第一次到澳門指名要找的教堂不是眾所聞名的大三巴玫瑰堂

 

而是這座位在幾乎澳門最南端的兒時韓劇記憶,

 

順便指定要學李信跟彩靜一樣在公園吃蛋撻。

 

說到安德魯蛋撻,雖然威尼斯人裡跟官也街都有分店,

 

可是還是在路環的本店吃最有那份葡式閒適的感受,

 

除了蛋撻亦可享用三明治及多樣的餐點喲!

IMG_1463.JPG

IMG_1464.JPG

IMG_1466.JPG

 

以下開始認真講教堂啦~

 

來自本科生的超長篇不專業賞析

 

 

「聖方濟各教堂」

 

IMG_1470.JPG

IMG_1475.JPG

地址:澳門路環計單奴街/馬忌士前地

必訪指數:

 

聖方濟各教堂位於路環市區的意度亞瑪忌士花園內,

 

1928年重建,成為了今天的聖方濟各教堂。

 

屬於帶有中式血液的巴洛克建築風格,混血混得很有風味。

 

教堂的外牆為鮮黃色及白色,有著橢圓形窗戶及一座鐘樓,

 

教堂前有一座紀念碑,以紀念當地1910年戰勝海盜一役。

 

這樣的建築外觀也很像在台南安平看到的洋樓建築呢!

 

內部除正堂外還有左右兩間小室,小室之內存放了多件宗教聖物。

 

值得一提的,是掛在側堂牆壁上的中國傳統女神大畫像,

 

那位女神樣貌端莊,懷抱小孩,實際上是一個中國化的聖母像。

 

不過路環真的大眾交通不便,

 

若是時間有限且想有效率地參觀多一點教堂的話,

 

還是最推薦澳門西半邊的教堂密集區

 

路線安排純屬本人覺得順路或想避開人潮而安排,

 

大致上採一個「我要從南走到北」的概念,

 

隨意觀看、切勿太認真找我討論路線。

螢幕快照 2018-01-05 下午6.35.06.png

螢幕快照 2018-01-05 下午6.36.51.png

 

教堂不正經科普時間

 

澳門的教堂,最常使用的外牆色彩大概是:

 

暖色調的鵝黃、亮黃及色溫偏低的那種象牙白。

 

黃色跟教堂大家會聯想到什麼?

 

雖然澳門以天主教為大宗,


但我會想到高更Gauguin蠻令人印象深刻的那幅「黃色的基督/The Yellow Christ」,

 

象徵主義濃烈、簡單而粗暴地傳遞「黃色」及畫中「基督」的意象給觀賞者,

 

代表著苦難的沈重十字架,以及跪地祈禱的村婦們,

 

傳遞生活的現實、面對苦難的堅毅、對信仰的謙誠,以及穩定人心的靜謐。

 

---結束莫名其妙侃侃而談的分隔線---

 

就直接從相對位置最南端的開始吧!

 

第一座「主教山教堂/西望洋聖堂」

IMG_6332.JPG

 

地址:澳門西望洋山頂

必訪指數:

 

主教山小堂又稱海崖聖母小堂,1622年建於炮台旁,

 

從聖堂到階梯到青苔滿佈的雕像,高雅卻孤獨,

 

瑰麗卻黯淡,氣質出眾高不可攀卻又透露出一絲絲哀傷的感嘆。

 

遺世而獨立,雖顯落魄卻仍清新脫俗。

 

這是我在這邊晃了一下午的感想,

 

甚至可說是初見印象而經過仔細探訪更加深這種幽幽歎一口氣的傷感。

IMG_6327.JPG

IMG_6328.JPG

IMG_6330.JPG

IMG_6333.JPG

IMG_6334.JPG

聖母堂前築有高台,置有一大理石雕刻而成的聖母像,聖母相貌慈祥雙手合十。

 

其下有斑駁的路德聖母岩洞,從聖堂旁循左右環抱之石階而下,即可見到岩洞雕像。

 

建築物主體有哥德式教堂尖頂,反映古典折衷主義風格

 

建築風格跟背景緣由就不多討論了,會打太多字~

 

到這座教堂不是很方便,

 

又要爬一個超斜、斜到我覺得不小心跌倒會滾下去的斜坡

 

但是爬上去山坡之後看到這座教堂,

 

真的會知道什麼叫做「值得」;

 

懶惰如我,仍會願意為了它再爬一次。

 

這裡可以清楚看到澳門旅遊塔,

 

地處澳門島南端的高點、視野非常廣闊,常常也有新人到此拍婚紗。

 

不過這座教堂給我傷心的感覺,我是不會願意來這邊拍啦哈哈

 

第二座 「聖老楞佐堂/風順堂」

undefined

圖片來源:澳門雜誌

地址:澳門風順堂街

必訪指數:

 

聖老楞佐教堂創建於16世紀中葉,是澳門三大古教堂之一。

 

因位於風順堂街,又稱「風順堂」,有祈求「風調雨順」之意。

 

從主教山過來大概就是下坡再緩上坡的感覺,

 

不過澳門本島的景點到景點之間真的建議用走路的方式,

 

一來是距離不遠,二來是搭車可能也沒比較方便。

(很不負責任的結語ㄏ

 

這座教堂是在去吃義大利麵的時候發現的,

 

對我而言猶如一眼萬年,

 

心裡暗自決定吃完飯一定要過來參觀!

 

教堂所在的地區昔日是高級住宅區,

 

所以教堂建築也顯得十分大器而美輪美奐,

 

教堂外觀的特徵是在歐洲古典式的基礎上帶有巴洛克風格。

 

從樓梯爬上去的時候,感受是它莊嚴如慈父,溫暖如慈母,

 

可以很親近但不可褻瀆只屬於這裡的那份寧靜悠然。

 

庭院中活潑有生機但明確知道一切都不可輕視,

 

聖堂內裝飾著複雜精美的彩色玻璃,以聖經故事為圖案,

 

垂掛於木製拱形屋頂的古式水晶吊燈,更顯堂皇肅穆。

 

聖堂裡祥和沈穩的氛圍,使人內心平靜沈澱卻不沈重;

 

我不是教徒,但喜歡到聖堂內坐著,

 

抬頭望望天花也好、靜靜看著禮臺也好,總能找回心中的平靜。

 

若幸運遇到可參觀聖堂內部的話,請記得該有的服裝及參觀禮儀哦!

 

第三座「聖若瑟修院及聖堂」

 

0023ae9af0dc0c91756817.jpg

 

圖片來源:澳門旅遊網

 

地址: 澳門三巴仔橫街

必訪指數:

 

從聖老愣佐堂沿著龍嵩街走一下就會發現這區的建築群,

 

蠻酷的是在轉角還隱身了一座佛堂呢!

IMG_1496.JPG

必訪指數不高的原因是這座聖若瑟修院以前內部是作為學校使用,

 

至今裡面仍有許多修女在辦公,

 

基於不便讓遊客參觀及怕打擾工作等理由,暫時都是不開放的;

 

那既然沒得進去參觀,甚至連大門都過不去,就沒什麼理由一定要去看了。

 

根據聖若瑟校友小屁先森口述:

 

裡面蠻大的,以前有一些課是要過來這邊上的,

 

其他上課地點就是在大堂斜對面的綠色建築裡跟大堂後方的校舍。

 

一路沿著龍嵩街下坡,可以看到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

 

 

IMG_1497.JPG

 

每年澳門光影節,崗頂前地也是會有演出的景點之一哦!

 

何東圖書館可以自由進入,何東就是何鴻燊家族的長輩啦

 

澳門還有他的同名小學~

 

IMG_7811.JPG

 

第四座「聖奧斯定堂」

 

 

St_Augustine_Church_02_b.jpg

 

地址:澳門崗頂前地

必訪指數:

 

聖奧斯定教堂為澳門最古老的教堂之一,也是澳門第一所以英語傳道的教堂,

 

其悠久的歷史與價值使這座美麗的教堂被列為澳門世界遺產的一員。

 

1874年重修後的聖奧斯定教堂,採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建築風格。

 

大門口有羅馬風格的雄偉雙柱,給人一種莊重的感覺,

 

進入室內後,映入眼簾的是有著白色細致雕花與線條裝飾的黃色挑高柱子與拱門。

 

抬頭一看,鑲著三角形山花的淡綠色屋頂,

 

搭配上一盞盞晶瑩細緻的水晶吊燈,讓教堂添上一絲華麗感。

 

以黃白色為主色調的聖奧斯定教堂其樸實典雅的風格給人陽光般溫暖卻又不失莊重的感覺。

 

接著沿著斜坡一路走下去,通到新馬路,

 

就會看到在馬路對面的議事亭前地了。

 

 

IMG_3090.JPG

 

IMG_1231.JPG

IMG_3916.JPG

 

面對議事亭前地可以看到在廣場右邊有一家看起來歷經風霜的藥局,

 

藥局在照片內右邊白色建築物隔壁

 

它雖然開在旅遊區,不過價格算蠻優惠的哦~

(我每次都在這邊幫我阿公買黃道益)

 

第五座「聖母玫瑰堂/板樟堂」

 

 

IMG_3915.JPG

 

 

地址:澳門板樟堂街前地

必訪指數:

 

玫瑰聖母堂建造初時用木板搭建,華人稱之為「板樟廟」

 

又因教堂供奉玫瑰聖母,故又稱「玫瑰堂」

 

IMG_3460.JPG

攝於2015年光影節

整座教堂建築富麗堂皇,其巴洛克建築風格的祭壇更是典雅精緻。

 

聖堂大門雕工精細,藝術特色格外濃厚。

 

教堂設有三間大殿,主殿建築富麗堂皇,給人的感覺肅穆而深沉。

 

在教堂的主殿與堂身之間有一道由實心磚築造的拱門。

 

而其天花板也裝飾的非常漂亮,其中佈置的皇冠圖案色彩典雅。

 

尤其是由漂亮的彩色玻璃製作而成的圖案,更是給人閃爍華麗的感覺。

 

IMG_1213.JPG

IMG_6262.JPG

 

雖然門口總是有一大堆觀光客,

 

不過進到教堂裡面好像闖進異次元一樣靜謐,

 

跟門口的雜亂形成強烈對比。

 

 

第六座「大堂/主教座堂」

 

IMG_5433.JPG

 

 

地址:澳門大堂前地

必訪指數:

 

歷史十分悠久,始建於1576年,本為一幢小型木造的建築,

 

一直到1849年,天主教集眾捐款,重新改建,大致奠定了雄偉的外型規模。

 

1937年,大堂再次改建為三合土建築,成為今日壯麗堂皇的外觀。

IMG_1235.JPG

IMG_1236.JPG

IMG_3443.JPG

IMG_3445.JPG

教堂左前方有一座噴水池廣場,每逢聖誕節會設置耶穌誕生的馬廄場景,

 

廣場周邊有許多長凳,是許多旅人走累了休息的好去處。

 

IMG_5668.JPG

教堂右邊則是鵝黃色的主教座堂辦公室,

 

雖然大門敞開,但只允許進到前院花園,不可再入內參觀哦!

 

而教堂後方則是聖若瑟中學的校舍。

IMG_3245.JPG

 

教堂的最大特色是內裡裝嵌有富藝術性的顏色玻璃,以及正面左右雙塔式建築物。

 

大堂奉祀的是赫赫有名的聖彼得,雖非教徒但也曾透過西洋歷史課認知道十二使徒中的彼得生平,

 

除了前方禮台之外,教堂側面亦設有小型的禮台,時時點滿蠟燭,瀰漫著虔誠的氛圍。

 

這次在大堂待了很久,也到裡面附設的書店翻閱資料,發現教堂內曾存有不少天主教遺物及古跡。

 

而宗教名畫如《聖約翰受洗圖》、《日本天主教徒在長崎被釘十字架圖》等多幅畫作,也都保存於大堂內。

 

第七座「大三巴/聖保祿大教堂」

 

 

IMG_1259.JPG

必訪指數:

 

大三巴風風火火的故事非常多、打起來應該會變成一篇期末報告等級的文章,

 

所以請有興趣的人自行去查詢哈哈哈

 

如果對教堂故事有興趣,大三巴的背景一定要先了解過再去參觀,

 

有基本了解之後,進到教堂後方地下墓室參觀的時候收穫會更充實。

 

IMG_3040.JPG

 

提供一個可以拍到大三巴全景的奇怪地點,

 

Forever21二樓的走廊 哈哈哈

 

IMG_1244.JPG

 

不要覺得大三巴人擠人就不想去,

 

避開尖峰時刻人潮,這裡是很值得一來的景點,

 

雄偉壯麗跟被火燒光的哀戚奇妙共存;

 

建議清早來或是傍晚六點之後、甚至半夜來,

 

但是襯有藍天白雲的大三巴還是最美的。

IMG_1283.JPG

IMG_1289.JPG

這是從戀愛巷看上去的大三巴,

晚上更美~

IMG_3494.JPG

到大三巴別忘了順道去旁邊的澳門博物館哦!

博物館上有砲台跟美麗的造景,

最重要的是可以俯瞰澳門景色~

IMG_3047.JPG

IMG_3054.JPG

以下是大三巴的人擠人實況

IMG_3064.JPG

IMG_3080.JPG

IMG_3472.JPG

IMG_3482.JPG

光影節時萬頭攢動的大三巴

IMG_3483.JPG

第一次跟大三巴的合照,也是最後一張了哈哈 平時真的誇張多人!

IMG_3917.JPG

 

第八座「聖安多尼教堂/花王堂」

 

IMG_3031.JPG

 

地址:澳門花王堂前地

必訪指數:

 

從前聖安多尼教堂是許多本地人舉行婚禮的首選之地,

 

由於婚禮時常以鮮花裝飾,故聖堂時常出現一片花海,因此華人亦稱之為「花王堂」。

 

2017年底完成教堂最新一次外牆翻修,教堂外觀為1930 年改建成的水刷石粉面,

 

主立面不對稱,左側只有一座鐘樓,以橫線條為主,突出中心位置的主入口、山花之上裝點著金屬製聖像。

 

教堂主體是厚實穩重的巴洛克風格,多重疊層的柱結構烘托出天主教的莊嚴特色。 

 

教堂內部則無法描述,因為從第一次看到它就在整修,因此至今仍未有機會參訪教堂內部。

 

IMG_7288.JPG

 

附上一張2017澳門光影節中,聖安多尼堂的光影演出。

 

說一下光影節:看了兩年的表演,最有印象也最激賞的就是聖安多尼堂的這場,

 

以豐富的花卉呼應花王堂的別名,隨後節奏明快地敘述教堂所經歷的故事,

 

最後換然一新、浴火重生,亦給人們帶來光明希望迎接新的一年的意象。

 

IMG_3028.JPG

 

其對面的白鴿巢公園內也有一座小教堂,

 

曾經誤闖後發現是專門用來追思的教堂,且後方即是墳場

 

第九座「望德聖母堂 

 

IMG_1515.JPG

 

地址:澳門聖母堂前地11

必訪指數:

 

其與聖老愣左堂及聖安多尼教堂並列為澳門三大古教堂,雖然不是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份,

 

但仍在澳門眾多古文物中具有重要的普世價值。

 

它也是澳門最早的一間華人教堂,在大堂前地的主教座堂建立以前曾是澳門主教的座堂,

 

其典型的南歐建築特色,亦是澳門拍攝婚紗照的熱門地點。

IMG_1514.JPG

IMG_2192.JPG

由於昔日在教堂後側曾設有痳瘋院,故有人將教堂稱作「瘋堂廟」

 

瘋堂斜巷也創立了文創設計園區,除了體驗手作樂趣以外,亦有許多特色小店值得一逛!

 

但它基本上連大門也不會開,所以就走過路過可以拍拍照,但是沒辦法近距離參觀。

 

第十座「聖母雪地殿教堂」

 

IMG_3184.JPG

 

地址:澳門東望洋炮台內

必訪指數:

 

聖母雪地殿教堂位於東望洋山(松山)上的東望洋炮台內,

 

教堂主色為白色,帶著黃色的線條點綴,具17世紀葡萄牙修院的建築風格。

 

教堂主堂呈長方形,為承托筒拱結構的屋頂,兩側的牆身厚大且有扶壁。

 

聖母雪地殿教堂的天花呈拱形,牆身繪有聖經故事和人物的彩色壁畫。

 

祭衣房的壁畫線條秀麗活潑,揉合了中國的繪畫技法和西方色彩,和諧融匯中西方藝術。

 

教堂內部主祭壇右側,設有一間祭衣房,整個內部皆可參觀,並設有指示牌

 

個人認為是把教堂內部介紹得最好的一座教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教堂外面的樓梯,可到達上層的唱詩台,其精緻細膩的結構猶如一座小型歌劇院。

 

雖然教堂無法透過任何交通工具抵達,

 

只能從松山下面搭乘全世界最短纜車再一路爬上來,是真的挺累的,

 

但是爬到上面砲台邊可俯瞰澳門半島,將澳門景致盡收眼底。

IMG_3171.JPG

IMG_3172.JPG

IMG_3180.JPG

東望洋燈塔內還有氣象局展示室可以參觀,

 

每每颱風來臨時,港澳氣象局所說的「風球」本人就在此懸掛。

IMG_3181.JPG

IMG_3188.JPG

 

澳門本島地區的特色教堂之旅在此告一段落,

 

有一種大學時期在交建築期末報告的感覺哈哈

 

歡迎留言分享給我反饋或建議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