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無長物——廉潔本身重要還是廉潔名聲重要

來自專欄煮酒品史小專欄8 人贊了文章

身無長物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王恭是東晉大臣、外戚,出生名門望族,有一次,王恭從會稽(今天的浙江紹興)回來,親戚王忱去看他。王忱看王恭盤坐在一張很漂亮的竹席上,是個新鮮玩意,想必坐著比較舒服,就對王恭說:" 你從紹興那邊過來,肯定帶了很多這樣的席子,能否也給我一條呢。" 王恭心裡咯噔了下,想我向來廉潔,哪有那麼多錢買很多席子,但朋友開口了,總得有所表示吧,不能那麼小氣得不是,雖然當時沒有答話。可事後就把坐著的這張席子給王忱送去了。自己沒有竹席了,就換了個廉價的草墊子。後來王忱聽說了這件事,既慚愧又驚訝,向王恭賠不是:「我本來還以為你買了很多竹席呢,沒想到會是這樣。」

王恭嘆了口氣答道:「你不了解我啊,我從來沒有多餘的東西。」

王恭是晉孝武帝皇后之兄,很受孝武帝器重,窮到這個份上,真實性有點懷疑,因為《世說新語》本身就是一部筆記小說,記載東漢後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但身無長物這個詞是出自《世說新語》的。而且王恭此人確實比較廉潔,非常克制自己,死後家裡沒有財產,在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盛行的東晉王朝也算是個異類。

身無長物,指除自身外再沒有多餘的東西,長物:原指多餘的東西,後也指像樣兒的東西。形容貧窮。常誤用來形容沒有特長。

後世很多拿這個故事作為廉潔的典範來說,清正廉潔是好事,但如果過分強調廉潔的人,必然太注重自己廉潔的名聲,如果再要求屬下或他人跟自己一樣,那就危險了。

明代的海瑞一生廉潔,海瑞臨終前,兵部送來的銀子多算了七錢,他也要算清了退回去。去世後,御史王用汲去主持海瑞的喪事,看見海瑞住處用葛布製成的幃帳和破爛的竹器,有些是連貧寒的文人也不願使用的,號召大家湊錢把他辦完了喪事。但其對家人(除了她的母親)及同事、下屬都非常的苛刻,不能通情達理,弄得大家都不願意與他共事,對待妻妾們薄情寡義,海瑞升任應天巡撫時,大多數官員都請求調離崗位,有的甚至自動離職,寧肯烏紗帽不要,也不願意與他共事。而且海瑞的貧窮很大一部分也來自與他一生不斷地休妻與娶妻,娶了三任妻子與兩個小妾,家裡的積蓄都花在男人那點事情上了。

為了母親高興,他每日要板著臉孔面對妻妾,三四十歲時,還要經常和母親同屋而眠,冷落妻妾,與他同代的學者何良俊寫了一部《何氏語林》,記錄了一件海瑞的無情之事,海瑞有個女兒才5歲。一天,海瑞看見她拿一塊餅子在吃,就問:「這是誰給你吃的?」女兒說:「是一個大哥哥給我吃的。」海瑞一聽這還得了,男女授受不親,女孩子怎能隨意接受別人的東西吃,一般的家長也就教育下以後不要吃陌生人的東西了什麼的,但海瑞為了自己的名聲,大聲訓斥女兒:「你要是以後都不吃東西了,餓死了,才是我海瑞的女兒!」小姑娘被嚇得頭皮發抖,不敢吃東西了,到了第七天,真的餓死了。這個故事真不真實現在也無從考證,但從海瑞的性格來說,確實是可能的,他對自己對家人、對別人的要求都太狠了,在七十二歲了,還上疏要求恢復明太祖朱元璋刑法,剝人皮裝上草製成皮囊掛在衙門前,用極刑懲治貪污。

他不知道天底下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像他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個人都廉潔的理解也是不一樣的,不是每天吃草根啃樹皮,然後喊著精忠報國就是廉潔的,做一個領導要能洞悉人性的各種需求,要有能力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為大家謀福利,提高大家的待遇,讓每個人能體面地生活,才能談理想。馬雲曾經說過,單位里的人離職不幹了,只有兩個原因,要麼是錢給少了,要麼是受到委屈了,要是錢又少,又天天要求過苦日子,一不滿意還恣意謾罵,這怎麼會是一個好領導呢?

廉潔固然重要,但也要在合理合法的範疇里提高每個人的待遇,讓自己及家人過好日子,本身也是治國理政最重要的事情,如果每個人日子過好了,政權不就穩定了嗎?歷代農民起義,不就是大家都在啃樹皮沒辦法才扛起鋤頭釘耙去搶吃的嗎?

海瑞為何會在民間那麼受歡迎呢?一來明朝的貪官太多,因為俸祿太少了,老百姓頭腦比較簡單,誰不貪,誰就是好官嘛!二來海瑞此人斷案,總是向著百姓,並不向著法律,他的觀點是「與其冤屈貧民,寧願冤屈富民;與其冤屈愚直,寧願冤屈刁頑;與其冤屈小民,寧願冤屈鄉宦」。不按法律與事實來斷案,而是看哪個地位低哪個弱小來判,有點視法律為兒戲的意思。

萬曆帝皇帝對海瑞有段評語,相當中肯:「當局任事,恐非所長,而用以鎮雅俗,勵頹風,未為無補,合令本官照舊供職」。意思是說用他做實際工作是不合適的,拿來做道德表率還是不錯的,海瑞不務實,不懂世道人性,把他供起來,做個活的道德雕像倒是挺好的,可以讓百姓有個精神的寄託。這話初看是表揚,但無論哪個男人看了都會傷心的,這不等於說自己沒能力嗎?據說海瑞看到萬曆皇帝的硃批很傷心,一連七次遞交辭官折,每次都不準,萬曆還真的把他供起來了。明代思想家李贄對海瑞的評語也是:「先生如萬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充棟樑。」

倡導廉政,但不能只求廉潔不講索取,太違背人性必然會換來非人性的貪婪。如果一個地方領導能帶領全體公務員把所在地的經濟、環境、人文等都搞好,把老百姓的日子搞好,讓大家都買得起房、上得起學、看得起病,城市像花園,空氣清新,完全可以適當提高下地方領導的待遇、工資與年終獎的嘛!每個地市可以發動全市百姓進行網上投票,根據當地老百姓的投票結果來判定這個地方的領導與全體公務員應該發多少獎金,評價差的沒得發,評價高可以多發。光講廉潔,地方的發展搞不起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不高,你領導天天吃青菜也沒用啊,過於在乎廉潔的虛名,就會出現一些偽君子,為了名聲什麼都不敢做,什麼都不願做,就守著名聲了,那樣的人就一定是好官嗎?

孟子曾與他的學生匡章討論廉潔,匡章說:「陳仲子難道不是一個真正廉潔的人嗎?住在於陵這個地方,三天沒有吃東西,耳朵沒有了聽覺,眼睛沒有了視覺。井上有個李子,已被蟲子吃掉了一大半,他爬過去,拿過來吃,吞了三口,耳朵才恢復了聽覺,眼睛才恢復了視覺。」

孟子說,精神可嘉,但他怎麼能叫做廉潔?要推廣仲子的廉潔操守,那只有把人變成蚯蚓之後能辦到。蚯蚓,在地面上吃干土,在地面下喝泉水,不用自己生產勞動就有吃得了。他自己說哥哥的俸祿是不義之財,住的房子是不義之產,為表示自己的廉潔不願跟哥哥同吃同住,跑到於陵住,有一天回家看望母親,看到有人送給他哥哥一隻鵝,馬上就表示反感,緊皺眉頭,表示自己對這種別人送的東西極其厭惡,說到:「你要這種呃呃亂叫的畜生做什麼?」過了幾天,陳仲子的母親看小陳這段時間瘦了,得給他補補身子,就把那隻鵝殺掉,端到陳仲子面前,為了顯示自己的廉潔,小陳同志估計幾月不聞肉香了,想想這是自己的母親做的,也無損自己的名聲,HAPPY地吃起來,他哥哥寄回到家裡一看弟弟那個貪婪的吃相,就開玩笑地說:「你吃的就是那個別人送來的呃呃亂叫的東西啊!」

陳仲子一聽,這還得了,豈不是壞了我這麼多年來堅守的廉潔名聲嗎?怎麼辦?怎麼辦?於是不顧噁心人了,用手死扣喉嚨,一陣翻江倒海,鵝連同黃水狂噴出來,然後舒了口氣,瞥了下哥哥,嘴邊的哈喇子還沒擦,就昂首挺胸起來。孟子講究仁義道德,但也不是傻子,他對陳仲子的行為嗤之以鼻,說陳仲子哥哥的房子不住卻住於陵,哥哥的鵝不吃,卻吃母親的,這樣不食人間煙火,估計只有蚯蚓小同志能做到了,他沒想到陳仲子還真有種,最後連蚯蚓都不要做。

這個陳仲子是家世比較顯赫的,只因覺得哥哥的俸祿很多,看不慣,他老哥也沒有什麼貪污的證據,他就覺得不好,於是表示「不入污君之朝,不食亂世之食」,最終飢餓而死。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