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6

〔記者邱俊福/臺北報導〕在資深緝毒幹員眼中,我國毒品刑責較中國等鄰近國家為輕,加上我國製毒師傅技術較為精良,導致近年來安非他命、K他命等毒品、原料走私入境後,不僅讓臺灣變成加工製毒地點,也成了毒梟將毒品出口到日本、南韓、澳洲、東南亞等國家的轉運站,從中牟取暴利。

從中國走私原料來臺 製成品再出口

現階段,我國毒品走私入境以安非他命、K他命為大宗。其中,安非他命成品,過去以馬來西亞、印尼走私入境為主,目前以從中國利用貨櫃走私來臺為多,甚至伴隨大量刑責低的安毒半成品原料、四級毒品「氯假麻黃鹼」,由製毒師傅直接在國內設置製毒工廠,製為成品或者加工,再外銷走私出口牟利。

去年12月,檢警單位在澎湖便查獲1艘正準備與我國漁船交易毒品的中國福建泉州籍「閩龍漁運60894號」漁船,起出市價超過億元的506公斤安非他命半成品「氯假麻黃鹼」。

此外,去年7月間,1名洪姓男子涉嫌將一粒眠裝入茶葉包,以茶葉名義,利用航空郵包企圖走私到柬埔寨,遭警方破獲,起獲市價逾億元的一粒眠34萬6000錠、K他命、硝甲西泮毒品原料、打錠賦形劑及茶葉包裝機器等大批贓證物。

K他命毒品以國內需求為主,而時下流行的一粒眠與新興混合毒品,大都在國內製作後,分別以外銷東南亞及內需為主。

  • 澎湖檢警去年12月逮到中國漁船將安非他命半成品大剌剌放在船艙內。(資料照,澎湖縣警察局提供)

    澎湖檢警去年12月逮到中國漁船將安非他命半成品大剌剌放在船艙內。(資料照,澎湖縣警察局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