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风设计极简风格的浪潮起源于上个世纪90年代(老王就是那个年代出生的哟~)。随著都市化的发展,我们生产资源的效能大幅提升,个人与集体的联系越来越小,由于生产方式的改变个人对于自由的掌握度越来越高,但是强烈的孤独感却在此时迎面袭来。有些人只好在物质上面去寻找,不断的去寻觅短暂的欢愉。还有一群人则是选择逃离城市的喧嚣。而这份逃离的渴望正是我们当代禅风设计极简风格的成因。

undefined

 上图为瑞士建筑师PETER ZUMTHOR彼得·卒姆托1996年设计的(THERME VALS)瓦尔斯温泉旅店是为​禅风设计的经典案例。这栋建筑物以当地的瓦尔瑟石英岩与混凝土打造而成。在这个作品中我们可以看见建筑物本身的设计及周边的自然环境紧密的契合共创兼具感官与灵性体验的空间。

 

 

undefined

undefined

 THERME VALS的室内温泉浴池,从天花板间洒落的阳光为整个沐浴的体验带来了一种独特的仪式感,浴场中的精心砌筑的石材表面仿佛是自然的地质遗迹。光线穿梭于空间中随著时间推移而变化。本案的设计人PETER ZUMTHOR描述:这座浴池强调的是沐浴净身静谧而原始的体验,让人在水中放松,使身体在不同空间接触不同温度的水,并处碰到石头。

 

(图片来源:上二张|Divisare.com\下一张|archdaily.com)


 

相同基底不同叙述

禅风设计与其孪生关系的极简风格,他们的基础依然是奠基于现代主义精神。也因此他们的立场"不赞扬装饰"的手法,虽然他们达成目标的方向是一致的。皆是借以创造可以抚慰人心,祥和沉著的空间和物体,或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的动线体验来达到宁静的目标。然而造就两者之间差异的关键还是源自叙事角度的差异。

 

禅风设计极简风格-前者将注意力投注在"抚慰人心"上,采取的策略是强调自然元素。透过反复的调整,材质,比例,光影三者的关系最终期待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将人与大自然连接在一起,期待人心得到抚慰。后者则是将注意力直接放在了“内省后的宁静” 。以强烈的力道将空间中的一切都逼向简约的极致,让所有的事物都简化到只剩下框架及含义,而在这个一沉不染的世界中,只剩下赤裸裸的内心得以检视。由于在态度上是如此的直接且严厉也因此“极简风格”往往会跟人一种冷冽的感觉。

undefined

undefined

 知名的建筑案例住吉的长屋位于大阪,是建筑家安藤忠雄的作品,也是极简风格的代表作品之一。平滑如镜的清水混凝土墙面,精准的比例关系诉说著不可挑战的纪律感。就连无形的光线因严谨的线条而变得无比锐利。极简风格相较于前例禅风设计行为较为激烈,难度也较高。全因为它"一尘不染"的偏激特性

 

undefined

undefined

 将空间中的一切都逼向简约的极致"此特性在住吉的长屋中表露无疑。生活需求所产生的配置被降到最低。房屋的主人在天后不佳的情况下甚至需要撑伞才能自卧室到达洗手间,然而狭小的长屋却也因种种物质的牺牲成就了一个可以采光的中庭。阳光、空气、雨水夜间的星月都在这里独享,体验天地间的冷暖。充满诗意的空间配置与严谨禁欲的苦行美学呈现的即是极简风格的核心意涵-"内省后的宁静"。

 

(图片来源:上二张|interactiongreen.com\下二张|casestudyhouse@blog-fc2 )


 

结语

在老王的观点来看禅风设计极简风格两种美学呈现虽然结果大不相同然而本质上却无太大区别初衷都是一样的。都是反应了都会人渴望逃离都会的一种呈现。文末我们不妨就以经典的偈语作为譬喻。

 

极简风格 之于神秀:

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

禅风设计 之于慧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六祖坛经》————六祖慧能

 

 

订阅我们!

 

好文分享给亲朋好友

 

support us

 


(原始文章:老王\审核与统整:N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