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測量血壓時有沒有發現選擇左上臂和右上臂不一樣?那麼,測量血壓到底要選那隻手呢?量血壓的正確姿勢有哪些?選左手還是右手?人工測還是電子測?到底誰的說法更正確呢?

量血壓用左手?用右手?

臨牀中現在普遍以右手血壓為主。

一般來說,右上肢血壓高於左上肢:因右側肱動脈來自主動脈弓的第一分支無名動脈,左側肱動脈來自主動脈弓的第三大分支左鎖骨下動脈,兩者相差(0.27~0.53)kPa(2mmHg~4mmHg)。

  當然,在臨牀工作中,也有極少數人的血壓左右手差不多或左手高於右手。這是因為心臟、血管的變異或病變所致。比如右位心、右側肱動脈狹窄、脈管炎、主動脈夾層等原因。

  綜上所述,左右手測得的血壓值是不同的,那麼兩個手測出的血壓值相差多少纔是正常的呢?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通過分辨兩個胳膊的血壓差,基本能推斷一個人的心血管是否健康。當左右雙臂量出的血壓值差經常超過15毫米汞柱時,應當引起特別注意,因為兩臂之間血壓值差超過15毫米汞柱時,意味著人體血管可能有問題,長此以往就會影響心血管的健康,從而誘發心臟病、中風、腦血管病等疾病。

因此推薦第一次檢查時要測量左、右兩側的上臂血壓。當左右上臂血壓不一致時,以數值較高的血壓值為準。不過,當左右胳膊的血壓差異持續>20 mmHg 時,這可能就是在提示血管病變,這個時候建議及時就診,請醫生進行進一步檢查,明確原因。

一般情況下,一個人形成左右臂血壓差以後,在一段時間內方向是不會改變的,我們下次測的時候就以血壓高一隻手為準就行。比如以右手為標準,那就每次都測右手。但通過較長的一段時間差值可能會有改變。所以還需定期再次測量左右手血壓差方向是否有改變。

量血壓坐著量?躺著量?

坐著量和躺著量在理論上會有一定差值,主要是國內測量血壓,要求三點一線,即心臟、肱動脈和血壓計 0 點在同一水平,但是臥位時,為了保證三點一線,會使血壓計側彎,導致讀數有誤差。因此,目前指南中對血壓測量的體位也沒有明確規定。通常認為測量血壓時,只要病人測量的上臂放在心臟水平,就可以取坐位、臥位,甚至根據需要取站立位。

為了方便,臨牀中大部分採取坐位。建議患者在量血壓時,也盡量以坐位的血壓為準。

量血壓人工測?電子測?

目前主要有臺式水銀血壓計和醫用自動電子血壓計兩大類,對於患者在家中測量血壓,現在推薦的是電子血壓計。首先,電子血壓計可以自動提供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心率和測量時間,操作簡單,有助於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測量誤差。其次,電子血壓計能夠儲存數據,方便以後分析使用。

量血壓喫藥前?喫藥後?

服用降壓藥物肯定會影響患者的血壓水平,關於服藥和測量血壓時間這樣安排:

1. 在診斷為高血壓之前

應該先測量血壓以便對血壓進行可靠的評估,為後續治療提供指導;如果患者已經自己先服用了藥物,應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停葯一段時間之後,進行測量血壓。

當發現血壓升高時,先去就醫,不要自己隨便喫藥,以免幹擾後續治療。

2. 已經確診了高血壓,而且長期服藥的

這個時候測量血壓,主要是為了評估服藥後的血壓控制情況,以便調整用藥。

按照醫生建議的時間喫藥就好,同時在每天的不同時刻測量血壓,比如早、中、晚,充分了解血壓的控制情況。

這裡要提醒一下,有些藥物容易引起體位性低血壓(比如突然站起來的時候感到頭昏、站不穩),這種時候建議加測站立位的血壓水平,有條件的加測動態血壓。

量血壓袖帶也有講究

使用大小合適的袖帶,袖帶內氣囊至少應包裹80%上臂,大多數人的臂圍25-35cm,宜使用寬13-15cm、長30-35cm規格的氣囊袖帶,肥胖者或臂圍大者應使用大規格袖帶,兒童用較小袖帶。

血壓測量中不能忽視的 8 個環節

為了保證血壓的準確,在測量時有很多注意事項,現在就以相對準確的水銀血壓計測量為例,瞭解一下血壓測量過程中的注意。

測量血壓前要精神放鬆,呼吸均勻,停止吸煙,排空膀胱和大便,不喝有刺激性的飲品(如咖啡、酒、碳酸飲料等),若遇劇烈運動,需休息20~30分鐘之後再測。

1 測量體位有2種,分別是坐式和臥式,有些人改變體位後,會出現血壓的變化,對於此類人可選擇臥式測量。此外,患主動脈瘤、偏癱、鎖骨下動脈狹窄、上肢無脈型多法性大動脈炎、先天性動脈畸形時,應測量健側血壓,患側的測量結果不準確。

2 注意測量血壓過程中,前臂與心臟處於同一平面上,兩腿平放不交叉。

3 如果用水銀血壓計測量血壓,要注意水銀柱應該與地面呈垂直角度,且水銀位置為零。

4 每次測量血壓時,要為同側手臂,不能這次選左臂,下次又改成右臂,通常選擇首次測量較高讀數一側上臂為宜;同時要求衣服袖子不宜過緊,如果衣袖過緊時需裸臂測量。

5 水銀血壓計測量時,要調整好血壓計袖帶,先將內部空氣排空,然後置於上臂肘關節上部2~3cm,袖帶不能太鬆或太緊。

6 聽診器要放在肘窩上能摸到跳動的肱動脈處,打氣加壓力前要關閉好充氣球的閥門。

7 待聽診器聽不到橈動脈播動的聲音後,再停止加壓,同時慢慢的鬆開閥門,在水銀下降的同時仔細聽聽診器內的聲音。

8 測量結束後,袖帶空氣排空,水銀柱歸零位後關閉開關,以備下次再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