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支持分離式衛生間的人,一種是支持混合型衛生間的人。

平時相安無事,直到……他們決定住在一起,並且搞起了裝修:

最近收到一位讀者的求助,因為家裡的公衛採用了四分離的做法,於是他想把主臥的浴室取消,改成衣帽間,可是卻遭到家裡人的一致反對。

我想這也是很多想做分離式衛生間的同志會遇到的問題。

逯薇大V在新書和公眾號也專門針對分離式衛生間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她的立場非常明確:中國和日本的生活方式以及房型結構都有很大不同,普通的乾濕分離衛生間比日式三分離更適閤中國人。

在看過她的書和文章後,我發現其中有幾個知識誤區,也是很多不瞭解分離式衛生間的人常有的誤解——

1.分離式衛生間源自日本?

不少公眾號,包括逯薇都認為分離式衛生間是日本的舶來品。而且還說日本人認為如廁是污穢的,而沐浴是神聖的,因為這樣才把它們分開?

如果事實真是如此,那為何他們又可以接受坐在馬桶上喫飯?

除了喫飯,日本人還在馬桶間看書、讀報,用喜歡的掛畫、香薰裝點馬桶間,我想除了變態沒有人會在「污穢」的場所去做這些事情。

21世紀了,請把玄學放一放,讓我們相信科學好嗎?

事實上,日本並沒有什麼如廁污穢的說法,而且分離式衛生間也並非日本原創,更不是什麼新鮮東西。它最早出現在現代住宅中,可以追述到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

1945年,美國先鋒建築雜誌《Arts & Architecture》邀請許多建築師進行了一場長達20年的住宅項目試驗。在這場史無前例的大型住宅實驗中,誕生了許多經典名宅,對全世界的住宅發展也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而日本正是其中之一。

現代主義的建築師們信奉形式追隨功能,以科學的理性思考取代模糊的經驗判斷,從人性化角度出發探討現代住化宅的可能性。雙玄關(自用玄關與客用玄關)、分離式衛生間,以及洄遊動線等等先進的居住理念,都可以在那場住宅運動中看到雛形。

比如說 Case Study House 的1號住宅,建築師Julius Ralph Davidson 為房子的客餐廳和廚房準備了一個小馬桶間,此外還有兩個帶馬桶的浴室位於家人的臥室裡面▼

請記住這個小馬桶間,在以後還會經常出現

如果說這個房子比較大,我們還可以看下面這個小一點的,同樣也是三間房,因為房間距離比較近,所以一家人共用一個馬桶間和一個浴室▼

雖然說這些房子都帶有一定的實驗性質,但它們對現代住宅發展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日本住宅從傳統向現代化發展的時候,就從西方學習了許多住宅理念,分離式衛生間也是其中之一。

獨立的馬桶間,以及獨立的浴室

電影《穿PRADA的女王》中有一句經典臺詞,大意是你在商場裏隨手買到的一件藍色毛衣,最初是在一個頂級品牌的新品發布會中出現,接著其他大牌設計師緊跟其後,然後再出現在全世界的高級賣場中,最後才大面積地流行到街頭,被與時尚無關的平民百姓穿到身上。

分離式衛生間的理念也是如此,從想法的提出,到逐漸普及、被廣大百姓所接受,中間需要經歷一層又一層的傳播及考驗。遠不是大家所想的「憑空而出」那麼簡單。

2.分離式衛生間不適閤中國家庭?

既然日本可以向西方學習,為何我們不可以?

甚至很多的人提到:分離式衛生間只適合日本人,不適閤中國人。

在上廁所這件事情上,中國人和日本人到底有哪裡不同,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日本和中國不同的是,在向先進的居住理念學習的時候,日本從來沒想過「分離式衛生間只適合美國人,不適合日本人」這個問題。

「中國家庭不適合******」,這句話是很好的擋箭牌,只要你願意,你可以把任何名詞都填進空白裏。

當然,逯薇也說過她在萬科時早就做過分離式衛生間的嘗試,但根本行不通,讓我們來看一下所謂的中國式分離衛生間的戶型圖。

我想任誰來看這個戶型都會覺得很彆扭,更不用說有人會願意居住在裡面▼

然而它真正的致命傷不是在於分離式衛生間,而是在於兩個馬桶間的使用分配不均,主臥出門不到五步就有一個馬桶間的情況下,還要硬加一個馬桶,而右下角的次臥卻要繞一個大彎才能上廁所,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像這樣一張圖,僅僅只能說明這個戶型在設計上存在一定問題,用來證明中國家庭不接受分離式衛生間,未免太過小題大做了一點。

書中還提到,日本人無論房子有多大,都只有一個衛生間,所以日本人需要分離式衛生間,而中國人的房子有公衛和主衛兩個衛生間,在使用上完全足夠,沒必要再做分離式衛生間了▼

知乎有句名言——「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那麼讓我們來看一下無印良品在日本推出的樣板房。可以看到 MUJI 在一層和二層都設置了專門的衛生間,方便家人和客人就近使用▼

說好的日本人只有一個四分離衛生間呢,難道是無印良品偷偷違反日本規定多加了一個衛生間?

事實上,人類與所有生物一樣,本性都是「趨利避害」,日本人自然也不會傻到為了遵循不知道是誰定下的「一個房子只能有一個衛生間」的規矩而委屈自己大半夜爬樓梯去上廁所。

人和事物都是在發展的,沒有哪一件事情是非黑即白,特別是對於住宅這種私人場所,你自己的家,當然你怎麼舒服就怎麼來。

3.分離式衛生間只適合人多的家庭?

想知道你家適不適合做分離式衛生間?逯薇的文章提供了一份評測表:

拋開其他不說,其中第二項特別有意思,三人以上的家庭才適合分離式衛生間,三人以下就不行…

看完這篇文章對三分離的理解,我明白了其中的邏輯點——

因為三分離衛生間可以滿足三個人同時使用,如果你家裡人口少於三個,就無法體現出三分離的「最大優勢」,這單生意就劃不來。

分離式衛生間確實可以解決多人同時使用衛生間的問題,但如果你認為分離式衛生間有且僅有這麼一個好處,那就大錯特錯了。

分離式衛生間除了對空間和功能進行劃分,最最重要的是,針對使用衛生間的人羣的一個劃分。

也就是說弄明白馬桶間和浴室,究竟是給誰在用的問題。

放開日本的分離式衛生間先不談,我們不妨來看一下美國人是怎麼分配的。

下圖是美國建築大師 路易斯·康 設計的費舍住宅,它一共有三個衛生間,一樓客廳公共部分配了一個小馬桶間,主臥帶有一個衛生間,二樓的臥室共用一個衛生間▼

其中樓下的馬桶間是為了方便來訪的客人和家人待在客廳而設置的。至於浴室則是很私人的場所,所以只針對自己家人開放,客人是看不見,也進不去的(除非客人小住下來可以共享樓上的衛生間)。

可見這三個衛生間並非亂來,它們各自都有明確的使用功能和明確的使用者。哪怕我們今天去看豪宅中的衛生間配置,也是基於這樣的佈局。

比如說梁志天設計的上海灘花園一期,就分別為保姆、客人、家人和主人配備了獨立衛生間▼

而日本的分離式衛生間,就是在這樣的配置基礎上精簡再精簡之後,所得到的最小限度的結果▼

其中獨立的馬桶間是家人和客人共用,而浴室和家政的部分只有家人可以進出。這樣客人可以分享到一個獨立整潔的馬桶間,而自己和家人的隱私也能夠得到充分的保護▼

和客人分享的馬桶間,以及只有自己和家人使用的浴室和家政

如果你曾經因為客人臨時來訪而趕緊趕忙收拾衛生間,或者是進入到別人家的洗手間時被檯面上堆滿的瓶瓶罐罐擠到無從下手。那麼我想你應該能夠理解這樣佈局的好處。無論你是自己一個人,還是和家人同住,都配得上這樣一個「豪宅」版配置的衛生間。注意這裡的「豪」,指的是生活品質的「豪」,而不是金錢上的「壕」。

4.真假二分離

國內很多所謂的「分離式衛生間」,僅僅把洗面臺分離出來,無法完全解決乾濕分離的問題,隱私方面也沒有照顧到,總的來說治標不治本▼

無論如何,家裡要有一個可以供客人和家人使用的獨立馬桶間,這是分離式衛生間的核心所在。

馬桶間的獨立伴隨著如廁後的洗手問題,昭和時代日本推出了後背帶有洗手槽的蹲廁和馬桶,節約用水的同時也節約洗手的空間▼

隨著時代發展,大家覺得如廁後隔著坐墊洗手的姿勢比較扭曲,並不是很方便。於是大家開始在馬桶間安裝迷你洗手盆。再加上智能馬桶的普及,馬桶間的舒適度越來越高▼

既然有了洗手盆,乾脆再加上一面鏡子,就成了一間小化妝室,客人除了上廁所,還可以在這裡照照鏡子補補妝▼

接著還有人在這裡擺上香氛,掛畫,甚至雜誌、書籍…馬桶間成了大家展示自己品味的地方。因為本身空間就不大,即便用上進口的瓷磚、壁紙,總價也在普通大眾能夠接受的範圍內,慢慢地就演變成我們所看到感受到的日本廁所文化▼

我想分離式衛生間的目的也不過如此,把美好、舒適的一面拿出來與大家分享,同時也不要因為日常繁忙的家務瑣事給自己和別人增添不必要的壓力。

從空間上做到乾濕分離、收納合理,從時間上能提高效率,節省互相等待的時間,最後在家人與家人之間,家人與客人之間,都能夠給予彼此恰當的關心和舒適的距離。

空間、時間、人與人之間,這三者缺一不可,只有當它們合併在一起時,才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分離式衛生間。

至於分離式衛生間到底適不適閤中國人?我想說人總是對熟悉的事物充滿安全感,面對新事物的挑戰時,會擔心、會猶豫、會遲疑,這些都是人之常情。但請不要因為害怕改變而固步自封,甚至為自己找諸多借口和理由。

就像華為任正非先生所說的那樣,我們不要狹隘地排除別國,我們要共同成長。

註:本文中引用逯薇女士觀點,出自逯薇女士所著書籍《小家越住越大2》及其個人公眾號《家的容器》

更多住宅乾貨,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草三冉CSR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