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牀上,你是如何選擇輸液穿刺部位的?

傳統的觀念認為,靜脈輸液其穿刺部位宜選擇手背、前臂靜脈,成年人不建議在下肢穿刺輸液。長期靜脈輸液、老年、兒童、消瘦、血管條件差的患者,需有計劃地選擇和保護大血管,使長期輸液受損的血管得以恢復,遵循「由小到大、由遠心端到近心端」的使用原則,使得穿刺範圍更加廣泛。

那麼,臨牀上你又是如何選擇靜脈輸液部位的呢?

靜脈穿刺 為你焦慮為你狂

近日,筆者在朋友圈看到一位護理同行拍的靜脈輸液圖片。從圖中可知,估計該患者這一週就用這兩根手指靜脈在輸液。經瞭解,該患者是一個膽管癌的老病號,已經住院十幾次了,也難怪同行「為你焦慮為你狂」。

凡是選擇在手指靜脈穿刺的一定是無奈之選,筆者非常敬佩這位同行的靜脈穿刺技術,真是高手在民間啊!

無獨有偶,筆者近期在護理查房時也看到外科病區一患者在拇指靜脈輸液,經瞭解這樣高難度的穿刺也是高手才能搞定。

類似的情況在臨牀上並不少見,上圖中,該患者手背上的靜脈留置針還是兩路微泵給葯維持著。

留置針穿刺 首選手背還是選前臂?

美國靜脈輸液護理學會(INS)《2016版輸液治療實踐標準》推薦:首選前臂進行留置針穿刺。原因是可以增加留置時間,減少留置期間疼痛,有助於護理,並能防止意外脫落和血栓。

也許,我們真的需要改變一下老觀唸了。

來比較一下2011版與2016版的標準有什麼區別:

選鋼針還是中心靜脈?

雖然「鋼針零容忍」的理念已經提倡多年,但由於種種原因要全面推廣還有一定難度。我們來看最新的輸液治療實踐標準:

1、選擇血管與輸液工具的基本原則是:根據病人的病情、療程長短、輸液的速度、藥物的特性等選擇不同的血管及不同的穿刺工具。

2、制定血管通路裝置計劃需考慮:輸注液體的特性,可用的穿刺部位,對外周靜脈血管的保護。

備註:滲透壓大於900mOsm/L不可使用外周靜脈(INS 2016)

因此,就像本文中該膽管癌患者,如果能選擇PICC或者CVC作為輸液途徑也許更為合理。

成人輸液,為什麼不宜選下肢?

不管是傳統的理念,還是最新的標準,都不推薦成人患者選擇下肢靜脈進行輸液,其原因有:

由於重力作用以及下肢處於遠心端的影響,下肢的靜脈循環不如上肢,下肢輸液藥物能通過心臟泵血達到全身各處起效的時間慢於上肢輸液。

由於老年人體質弱、大手術後等需長時間臥牀的患者,下肢靜脈的血液循環差,加之手術會造成失水、失血,血液變稠、血流緩慢,因而容易形成下肢靜脈血栓。

如果輸液針紮在下肢,病人下肢的活動會受到限制,這樣就會造成其下肢靜脈的血液循環更差,更容易發生下肢靜脈血栓,如果靜脈中的血栓脫落,栓子一旦栓塞在肺、腦、腎等部位,還會引起嚴重後果。

? 作者單位:寧波市鄞州人民醫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