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程技巧

一)零件的加工順序:先鑽孔後平端(這是防止鑽孔時縮料);先粗車,再精車(這是為了保證零件精度);先加工公差大的最後加工公差小的(這是保證小公差尺寸表面不被劃傷及防止零件變形)。

二)根據材料硬度選擇合理的轉速、進給量及切深,我個人總結如下:

1、碳鋼材料選擇高轉速,高進給量,大切深。如:1Gr11,選擇S1600、F0.2、切深 2mm;

2、硬質合金選擇低轉速、低進給量、小切深。如:GH4033,選擇S800、F0.08、 切深0.5mm ;

3、鈦合金選擇低轉速、高進給量、小切深。如:Ti6,選擇S400、F0.2、切深0.3mm。

對刀技巧

對刀分為對刀儀對刀及直接對刀。大部分車床無對刀儀,為直接對刀,以下所說對刀技巧為直接對刀。先選擇零件右端面中心為對刀點,並設為零點,機床回原點後,每一把需要用到的刀具都以零件右端面中心為零點對刀;刀具接觸到右端面輸入Z0點擊測量,刀具的刀補值裡面就會自動記錄下測量的數值,這表示Z軸對刀對好了,X對刀為試切對刀,用刀具車零件外圓少些,測量被車外圓數值(如x為20mm)輸入x20,點擊測量,刀補值會自動記錄下測量的數值,這時x軸也對好了;這種對刀方法,就算機床斷電,來電重啟後仍然不會改變對刀值,可適用於大批量長時間生產同一零件,其間關閉車床也不需要重新對刀。

調試技巧

零件在編完程序,對好刀後需要進行試切調試,為了防止程序上出現錯誤和對刀的失誤,造成撞機事故,我們應該先進行空行程模擬加工,在機床的座標系裡面對刀具向右整體平移零件總長的2——3倍;然後開始模擬加工,模擬加工完成以後確認程序及對刀無誤,再開始對零件進行加工,首件零件加工完成後,先自檢,確認合格,再找專職檢驗檢查,專職檢驗確認合格後這才表示調試結束。

完成零件的加工

零件在首件試切完成後,就要進行成批生產,但首件的合格並不 等於整批零件就會合格,因為在加工過程中,因加工材料的不同會使刀具產生磨損,加工材料軟,刀具磨損就小,加工材料硬,刀具磨損快,所以在加工過程中,要勤量勤檢,及時增加和減少刀補值,保證零件的合格。

總之,加工的基本原則:先粗加工,把工件的多餘材料去掉,然後精加工;加工中應避免振動的發生;避免工件加工時的熱變性,造成的振動發生有很多原因,可能是負載過大;可能是機床和工件的共振,或者可能是機床的剛性不足,也可能是刀具鈍化後造成的,我們可以通過下述方法來減小振動;減小橫向進給量和加工深度,檢查工件裝夾是否牢靠,提高刀具的轉速後者降低轉速可以降低共振,另外,查看是否有必要的更換新的刀具。

另外,為了安全的操作數控機床,防止機床發生碰撞,我有以下幾點心得:

常聽別人說,不碰機床,就學不會機床操作,這是一種非常錯誤和有害的認識,機床碰撞對機床的精度是很大的損害,對於不同類型機床影響也不一樣,一般來說,對於剛性不強的機床影響較大。

一旦機床發生碰撞的話,對機床的精度影響是致命的。所以對於高精度數控車床來說,碰撞絕對要杜絕,只要操作者細心和掌握一定的防碰撞的方法,碰撞是完全可以預防和避免的。

碰撞發生的最主要的原因:一是對刀具的直徑和長度輸入錯誤;二是對工件的尺寸和其他相關的幾何尺寸輸入錯誤以及工件的初始位置定位錯誤;三是機床的工件坐標系設置錯誤,或者機床零點在加工過程中被重置,而產生變化,機床碰撞大多發生在機床快速移動過程中,這時候發生的碰撞的危害也最大,應絕對避免。

所以操作者要特別注意機床在執行程序的初始階段和機床在更換刀具的時候,此時一旦程序編輯錯誤,刀具的直徑和長度輸入錯誤,那麼就很容易發生碰撞。在程序結束階段,數控軸的退刀動作順序錯誤,那麼也可能發生碰撞。為了避免上述碰撞,操作者在操作機床時,要充分發揮五官的功能,觀察機床有無異常動作,有無火花,有無噪音和異常的響動,有無震動,有無焦味。

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程序,待機床問題解決後,機床才能繼續工作,總之,掌握數控機床的操作技巧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並不能一蹴而就。它是建立在掌握了機床基本操作、基礎的機械加工知識和基礎的編程知識之上的。數控機床操作技巧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需要操作者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動手能力的有機組合,是具有創新性的勞動。

本文來自莫莫的微信公眾號【UG數控編程】,關注後可領取教程。

學習UG編程,能力到了,薪資都不是問題。干操機累,即使干操機一個月五到七千,但那不是長之計,你每次換了工作薪資還是一樣,沒多大區別。而干編程,你越往後,積累的技術能力越強,薪資自然會更高。希望大家找對學習的方向,也希望在群192963572可以幫助到正在迷茫的你。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