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興伴奏(Vamp)是指在事先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臨時根據主旋律配以豐富的和聲和音型,邊創作,邊用樂器伴奏。

學琴的人或許都有即興的經歷,學到一定程度,總會有那麼一段時間,不滿足於樂譜上的內容,想要自己彈點喜歡的東西。

然而,如果我們周圍有「即興大神」的話,當你向他討教經驗的時候,他通常會告訴你,他也沒和老師學過,就是這麼在琴鍵上摸索著就會了。

這就使得即興對很多人來說,似乎更加像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技能。可望而不可及。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即興要怎樣入門,怎樣提高?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第一,學會模仿

和傳統鋼琴學習的一板一眼不同,鋼琴即興學習的開始通常是伴隨著鋼琴學習自然而然產生的。彈到某個階段時,不滿足於對著樂譜,於是開始在鋼琴上摸索著創作,或者將腦海里熟悉的歌曲在鋼琴上摸索出來,便有了最初的即興伴奏/演奏。

在即興學習的最初階段,即興程度高低、學習速度快慢的主要原因,主要是

鋼琴技術>即興演奏經驗>聽力

你是否思考過大神在鋼琴上摸索學習即興伴奏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多年的技術功底和豐富的樂曲積累

即興彈的好的人,通常是因為本身的樂譜量和範本儲備足夠多,就像「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一樣,即使沒有學過即興,通常面對歌曲也能根據經驗,配上個八九不離十

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很多即興大神本身就是鋼琴專業、或者DJ鍵盤手出身了。

即便是即興程度極高的爵士樂,在學習過程中,快速提升的祕籍之一也是扒譜。從前的演奏者們為了掌握大師們的學習技術,必須依靠聽覺,從錄音資料上扒譜進行學習。

所以,對於我們小白們來說,學習即興,第一步就是學會模仿,快速上手。

具體點說,就是當你拿到一條旋律後,儘可能從你曾經彈過的樂曲中,尋找可以模仿的伴奏音型

比如阿爾貝蒂低音,在古典時期奏鳴曲中極為常見

柱式和絃,可以參考巴洛克時期聲樂作品

分解琶音,在浪漫主義時期音樂中用的最多。

等等等等。

這種模仿,不是簡單的照搬,而是站在大師肩膀上,消化理解後內化成可以舉一反三的東西。

第二 適當懂點「套路」

到了這個階段的你,通常已經從第一階段進階,遇到任何樂曲,都可以拿來配一配。

這時,通常會遇到第二個問題:

配的不好聽。

配的不好聽,根源在對和聲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夠

而和聲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同樣的一條旋律,不同和聲程度的人,可以彈出完全不同的效果

如果此時的你對和聲仍然是一頭霧水的話,那麼,「套路」也不妨一試。

關於「套路」你通常會在這類文章中見到,比如:

30分鐘,學會即興伴奏

流行和聲大集合

即興伴奏萬用公式

對於這一類文章,我的建議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所謂的套路,常常是截取了音樂寫作中某個常用的和聲連接片段,具有一定普遍性,所以,你可以把它作為進入和聲的一個途徑。

但是,當你熟練了之後,別忘了從套路里,跳出來

飯,還是要一口一口吃的。

「套路」也是一樣,如果你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理解這些公式背後的基本和聲體系,就會在遇到一首似乎不那麼匹配的樂曲時,再度陷入迷茫。

所以,如果想在即興上繼續突破,我的建議是,走出「套路」,找一份適合自己的系統的教材。不要東張西望,好好學個半年,再回頭看。

三、多練琴,多練琴,多練琴

鋼琴家是即興演奏高手的例子不勝枚舉,原因無它,彈的多,孰能生巧。

這點在前面已經說過了。

在這裡,想最後再舉一個我的師姐的例子。

師姐現在是上海戲劇學院教師/上海音樂學院教師,從事舞蹈伴奏和即興伴奏教學。最初的專業其實是琵琶,鋼琴只是輔修,然而在進入了大學之後,在導師的「逼迫」下,啃下並彈熟悉了整套《肖邦練習曲》,三年的研究生時光,幾乎全泡在了琴房裡

我曾問導師,為什麼研究生練琴的時間反而比彈即興更來的多。

導師說,鋼琴不好,即興是走不遠的

於是,就有了畢業音樂會中的這一首以四音動機現場創作的樂曲:

視頻封面

05:38即興現場命題創作

個人專欄:鋼琴夜話

-------------------------------------------------------------------------------------

安然,鋼琴學者,青年教師,鋼琴/即興伴奏/音樂理論。

公眾號:安然音樂匯,與你分享和鋼琴有關的一切。

讓我們以音樂交談,聆聽彼此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