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不同文化之間應該做到「和而不同」,這不是代表要消滅或同化某些文化,所以,各民族文化融合統一不是消滅或取代彼此的關係,而應該是結合優點,排除糟粕,並且進一步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產生新文化和新思想,社會由此進步。

所以,文化絕對不是單純的拿來主義,這樣做只會讓自己的優秀文化逐漸被邊緣化,對我們沒有好處。當然也不能故步自封,拒絕一切外來文化。「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個才是我們面對外來文化要有的態度,也是中華文明能傳承和發展下去的態度,這樣的文化才有生機活力。

有點寫申論的感覺了,雖然有些人覺得這是在說廢話,不過恰恰是這種「廢話」,很多激進主義或者保守主義者往往是不懂的,或者不願意懂,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中庸」之道他們似乎沒有學會。


增強自己實力,到時好融合統一別人啊


謝邀

正因為未來各民族文化會融合統一,我們才更要大力發展和復興我們的文化,要為將來融合統一的文化貢獻一份力量,畢竟我們的文化將來會是這個大統一文化的一部分。


弱肉強食是這個世界上永恆的法則,在文化上的侵略 所帶來 文明的消失實際上跟人種的滅絕一樣殘酷,所謂的世界大同其實就是將來只剩一種主體文明了。

參考日本韓國被漢唐文化征服,他們自己原始的文化被邊緣化,如果我們的文化被歐美文化入侵,將來有一天我們也會在文明上被滅族,「融合」這個詞是強者對弱者講得,真正的意義只有同化和替換。

而當我們國家還在不停弱化打壓主體漢文明的時候,你是否已經看到歐美文化成功入侵中華文明的曙光?


沒啥意義。就算天下大勢是相互融合,就算沒有去強調。人類也會本能的憑著趨同性,自然去找自己有身份認同的文化系統小圈子。除非是強行統一文化(強剪辮子,逼吃豬肉)。所以題目中的那個「如果」都不存在。


所謂世界各族文化融合統一,我覺得這共築的是一種更加包容互通的共識機制,即減少因為文化等等的差異帶來的不必要摩擦,增進彼此的了解,但這並不代表大家都要趨向一致,世界只有多元才能有足夠多的變化發展。

通俗點就是。。大家努力做自己,看得慣或看不慣別人都可以,但不要打架,不要打架,金坷垃的好處都有啥,誰說對了就給他。


統一,不是「某個文化統一其它文化」,而是各個文化貢獻自己長處、有價值的部分。你不搞清楚自己文化的價值在哪,怎麼推薦給別人?你要拿個菜參加聚餐,不拿自己拿手的么?

另外,這個過程是在平等交流的前提下實現的,就想用「同化別人」去「證明自己了不起」的文化,基本可以確定這種「文化」狹隘排外,有害無益,還是扔了的好。

將欲廢之,必固興之。若要強行「興之」,就只有衰亡一途。

呃,有人喜歡通過其他人對自己的惡意、惡行的容忍程度判斷「忠誠」與否,通過將自知是惡的行為加之於人來「甄別敵友」,通過讓其他人無條件接受自己的所有意思表示以泯滅其自主意志、以獲得「忠犬」。這種人,大概是沒啥前途的,大概是無法撐持起一個穩定的、持久的、有生命力的團體、組織的。


用以決定到時候融合後的文化,是叫 夏 還是 夷 。
看看世界通史,我感覺答案就在裡面。
說句可能題外的話。個人對傳統文化的定義是,當下的才是傳統文化,過去的只能叫古代文化,或文明。

傳統是指自古而今,且被大眾認同。這裡面重點是今而不是古。

文化是指人為的改變和變化,重點依然是今而非古。所以什麼復興,拯救,根本不適用於傳統文化這個詞。打個比方,瓷器是傳統文化,重點不是因為它是中國人的古代發明,而是我們從古用到今天。而銅鼎只能是古代文明遺存,是文物,因為今天既沒人拿它煮湯,也沒人清明的時候抗著它上墳。

強答。本來有一個金礦和一個銀礦在這裡,你說,金子比銀子值錢,銀礦能有什麼用呢?我們為什麼要開發?

有人會嫌錢多的嗎?同理,各民族傳統文化里也都有好東西,有人會嫌好的東西太多了嗎?畢竟不是現代的東西,不宣揚就沒人知道了就丟失了啊,為什麼要放棄它們呢?

沒有如果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