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斷提高肌肉的肌力,肌耐力,每組休息通常30秒或者更少。肌肉體積組織,休息通常是30-90秒。接下來就說說訓練計劃,計劃中有重量的選擇。

(1)基本練習法:測試個人10RM的重量,完成3組訓練,每組根據重要依據10rm百分比確定。RM在這裡我就不解釋了大家可以上網去查下RM測量方法。

(2)金字塔練習法:可以每組逐漸加重,每組次數逐漸減少。不可超過身體自身的承受重量。

(3)遞減重要練習法:同金字塔練習相反。重量逐漸減重,每組次數逐漸增加。

(4)強迫次數練習法:當訓練者某一練習,已經完成自己做的次數,無力繼續完成全程規範動作,可以通過他人幫助通過完成動作1-2次動作,使肌肉得到最大限度鍛煉。

重量還是因人而已根據自身可以承受的限度來做,新手避免大重量,適量而為,堅持最為重要。


你採用的什麼什麼分化方式?五分化?推拉腿?上下肢?第一個動作就力竭了,你不要每組都力竭,也不要每次訓練都力竭會導致你的恢復以及整個訓練的。你算的都是10―12次的重量,如果你是在正確的姿勢基礎上完成的那就不算重。你要是捨棄了動作只為了用這個重量而用這個重量就重了。新手推薦呢,上下肢,或者推拉腿,如果你是已經努力持續健身兩年以上的老手倒是可以採用4分化5分化的。還有多做複合動作,如果你只做孤立動作對整體的勻稱和肌肉量重量的發現都是不利的。而且我建議不要總是力竭影響後面的訓練,而且每次力竭組間就要拉長,影響進度和速度。

例行放圖鎮守本樓!


我三副啞鈴,20斤,40斤,60斤。

練背時主要用的是60斤,胸和二頭用的是40斤,深蹲練腿是60斤,三頭不用,做俯臥撐。20斤的用來熱身。

練到現在10個月,我覺得重量在突破極限時很重要,很重要,我是在家練的,沒有條件上大重量。雖然我沒有用極限重量做過深蹲和臥推,但我認為要突破自身的力量上限,就要上大重量了,所以準備在1年後去健身房了。

根據我個人的經驗,在不用突破極限的時候,並且這些時候是佔練習的大部分時間,用適合自身能力的重量就好,太重會導致動作變形,並且做不了幾個動作,達不到訓練效果。太輕的話,一個是沒有成就感,另一個就是要達到訓練效果,需要用很長時間,時間是很寶貴的,留給我們鍛煉的時間本來就不多。

在新手期過後我有4個月的瓶頸期,肌肉緯度根本沒有增長,我問了幾個老手也看了很多文章,最後算是搞明白了吧,因為我的緯度又開始增長了。方法就是增加鍛煉的組數,以前一個部位我練15組,現在要練25-30組,看有沒有效果就是第二天是不是會痠痛,這是關鍵! 如果沒痠痛就是沒達到效果,就要在下次鍛煉時繼續增加組數,一定要在第二天感到痠痛!

以上,是我10個月的經驗,如有老手指正,感激不盡!


一般選一組12個、10個、8個。每一組做完,要達到幾乎力竭,注意別借力,動作務必標準,這時候僅僅是在調試重量,所以沒必要欺騙。此時的重量就是你適合的重量。

常規的訓練是12、10、8、10、12。前3組因為有體力,所以動作要標準,不要借力,到後面2組的最後2個的時候可以適當借力(借自己或他人)但動作還是要標準,否則對目標肌肉刺激不夠。

如果你完成動作總是不標準,那麼應該是重量過大,你可以適當減少重量來達到動作標準,每次練完應有目標肌肉有得到刺激纔是王道。


不要太過度的關注重量,一定要控制動作的準確度。沒有人一開始就能找到自己合適的重量,這需要一個過程。最好是每次鍛煉都把自己的動作和每個動作的組數,重量,次數都對應的記錄下來,這樣做對以後的鍛煉很有幫助


首先,組間休息,其次,才3組,你就沒力。總得訓練質量夠不?起碼也是6組加每組12次乘於4小組。記得組間休息。減遞組幾天在最後幾組做。不謝


如果你每組做10~12rm沒有力竭的話表明你的重量輕了。如果做10~12rm力竭的話你可以把每個動作的組數從四組變為三組,這樣你後面的動作就不會太累很困難了。你主要就是訓練強度對於你來說太大了,所以做不了那麼多次數組數。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