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爸爸媽媽,你們爲什麼要上班?可以在家陪我玩嗎?”

很多爸爸媽媽碰到孩子提出這樣的問題,都會心頭一緊,心中有千言萬語,卻不知道怎麼和孩子說。

有了孩子以後,既想多一點時間陪伴孩子,又想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有一些人上班是因爲不想放棄自己熱愛的工作,也有一些人是迫於生活的壓力不得不去上班。當孩子問你爲什麼要去上班的時候,你是怎麼回答呢?

我們之所以覺得“爲什麼要上班”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是因爲這個問題很難用一兩句話說清楚,讓自己覺得很爲難。

其實,換一個角度來想,如果是一名全職媽媽或者全職爸爸,也有可能會被孩子問道:“爸爸媽媽,你爲什麼不用去上班呢?”

孩子天生就是十萬個爲什麼,有什麼,他們冒出來一個問題,是和我們進行溝通的開始,可能只是想和我們說說話,讓我們陪他聊聊。

所以,當孩子第一次提出這個問題,並且沒有呈現出那種特別想追根究底的狀態,可以簡單地和孩子介紹自己上班的時候做的一些事情就可以,讓孩子瞭解到你去上班並不是不喜歡和他在一起,而是爲了家庭可以有更好的生活。

我們可以這樣來和孩子溝通:“對,媽媽今天去上班了,因爲這份工作需要媽媽每天都去單位,和很多叔叔阿姨一起來完成工作。媽媽在午間休息的時候,還看了手機裏你的照片想起了你,你有沒有想媽媽呢?”

我有一個朋友在生完孩子回到工作崗位上的時候,曾經面臨一段時間的職業焦慮,她覺得自己的心思沒有辦法完全在工作上,下了班也很想趕緊回家,自己也有點找不到工作的狀態,一加班就覺得很對不起孩子。

回到了家裏,面對孩子的詢問:“媽媽,你可以不上班嗎”,她心裏更是五感雜陳。她也很想脫口而出:“媽媽也不想去上班啊,可是不上班怎麼還房貸,怎麼樣賺錢給你買奶粉,供你上幼兒園呢?”可是,她有很怕自己這樣回答,會讓孩子覺得生活很艱辛,給孩子留下不好的印象。

其實,孩子的觀察和理解能力遠遠超出大人的想象,父母在工作上是一種什麼狀態,孩子是能夠直接感覺和判斷出來的。當孩子問你“可不可以不去上班”,不一定只是在苛求你的陪伴,也有可能是孩子察覺到上班是一件讓爸爸媽媽不開心的事情,希望爸爸媽媽通過不上班而開心一些。

我們不用扮演全能的父母,在遇到職業的瓶頸的時候,工作的睏倦的時候,也可以和家人坦誠溝通,包括和孩子坦誠溝通。我們可以嘗試和孩子坦白:“媽媽最近工作有點不開心,也有點不順利,但是媽媽也已經在積極想辦法了,寶寶也給媽媽加油吧!”

讓愛與信任,成爲淡化分離焦慮的良方

我們都知道,要給予孩子愛與信任。當一個孩子感受到愛與信任的時候,他自己也能夠去戰勝和父母分開的分離焦慮。

有的孩子會問:“爸爸,你可不可以和我一起去幼兒園上學?”

還有的孩子會問:“媽媽,我可不可以和你一起去單位上班?”

排除好奇的因素,當孩子這樣問的時候,通常是他們還沒有戰勝心中的分離焦慮,內心還充滿不安全感。

這個時候,我們的溝通比答案跟更重要。我的孩子也問過我這樣的問題,我的做法是蹲下來,抱抱孩子,看着孩子的眼睛說:“你這個想法真不錯,我也很想這樣做,可是媽媽今天的工作沒辦法帶你過去。我還特別想知道今天在家裏爺爺奶奶給我講了什麼故事,要不等媽媽回來,你把爺爺奶奶講的故事講給我聽好不好?”

當孩子感受到愛,又被賦予了可以做得更好的信任,他的表現往往會超出大人的意料。我家孩子在那一天就特別認真地當起了“小老師”。只是家長們用這個方法的時候,自己也要說到做到,下了班不管再累,也要履行約定,讓孩子體會到當小老師的責任和滿足。這樣一來,分離焦慮自然也會被淡化。

溝通比答案更重要

所以,當孩子提出一個問題的時候,不要只是忙着回答問題。想一想,在問題的背後,藏着孩子什麼樣的心理需求。親子之間的順暢溝通,往往比簡單地迴應給孩子一個答案更重要。因爲孩子渴望從父母身上感受到的,是心與心的連結,而非問題與答案的配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