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說實話,這個問題很有挑戰性,因為話題涵蓋的範圍太大了,直接說說我自己的體悟供參考吧。

傳統行業的實體經濟之所以難以為繼,在我看來,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外部商業環境的變化;其二,內部的企業自我進化落後於外界變化。

外部商業環境的變化主要是:A、科技進步改變了信息傳播的技術和傳播載體,尤其是移動互聯和新媒體的崛起,加速改變了營銷傳播技術和戰術組合。B、物質供應極大豐富,對消費資源的競爭加劇,對運營尤其是營銷的專業化要求越來越高;C、部分過於依賴關係或者行政消費拉動的行業,隨著反腐的持續深入,原有的商業邏輯不復存在;D、消費者的主權意識被不斷強化,普通消費者不僅僅參與購買,還藉助新媒體的發展,主動參與到新品迭代、口碑評價等環節中去。

以上四點是我觀測到的主要變化,歸納成一句話來說的話,就是原有的商業邏輯被強行改變了,尤其是消費者的行為變化(從獲取信息、訂購渠道到體驗分享等),這纔是根本性的。

內部的企業自我進化主要是領導層的觀念變化和新型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這纔是最致命的因素,外部環境只是進一步加速和放大了其後果而已。

以上是我的體悟和理解,只是管中窺豹,而且比較理論化,讀起來也比較艱澀,隨緣吧,只要有助益就好。


其實企業沒有所謂的傳統和現代之分,有的只是一些運營方式和推廣方式的區別。拿華為和小米舉例,華為在大家印象裏是傳統企業,小米就不是。都是造手機的我們為什麼有這樣的感覺?因為華為主要還是走傳統的營銷渠道,用傳統的方式去打市場,花很多的錢在傳統平臺上做推廣和運營。而小米主要做互聯網營銷,把它的產品當內容做營銷。比如我們去看一下關於小米的故事的時候,我們看的是關於小米的一些有趣,好玩,科技的東西,但這是恰恰就是小米做的廣告和營銷,讓每個看的人無意識中就會告訴朋友去傳播小米的品牌。我們現在做的也是這個事情,給一些傳統企業做這樣的事情,把他們的產品當做內容讓別人看,讓別人傳播。我們的口號是:內容即廣告,傳播即價值。再舉個例子,就是如果你做的是一個鐵鍬,產品有特點,我們這裡就會給你寫文章,名字就是:讓科技融入生產,一把鐵鍬的變革之路,寫完後投到百度,今日頭條,新浪等,這樣別人因為好奇就會看這篇文章,我們寫的時候再把你的品牌,和你們怎麼做到的加進去,你的品牌就會得到傳播和認可。如果又不理解的還可以探討。


謝謝邀請

社會在不停地進步,新興行業應時代需求推陳出新,電商,直播,共享經濟等等新興行業應社會需求逐漸萌芽生長。我覺得不管傳統行業實體經濟還是新興經濟體,能夠在社會上生存發展,都需要有自己的社會價值,都需要為社會解決實際問題。有了這些立足的根本條件纔能夠在社會上長期發展下去。

有些傳統行業實體經濟為什麼會越來越難以維持?因為社會對傳統實體經濟的需求已經有了新興經濟體可以更好地滿足了,例如我們以前出了地鐵口,有幾百米才能走到公司,通常會選擇坐個摩的幾塊錢搞定,這個時候社會有打摩的這個需求,現在共享單車出來了,幾百米騎個自行車一樣可以輕鬆搞定,而且不會有超載,超速等造成的安全問題,而且便宜還不用等車。

這個時候傳統的坐摩的這個社會需求就被共享單車替代了,簡單地說就是新興的共享經濟搶了傳統摩的的聲音。嚴格來說也不是搶不搶生意的問題,這是一個誰的價值大,誰能更好地滿足社會需求的問題。

所以說傳統行業實體經濟為何越來越難維繫說白了就是自身的社會需求問題已經被新興經濟體更好地替代了。

傳統行業實體經濟想要破局,想要更好地在社會上存在下去,就必須通過改革變通,更好地服務社會需求和發掘細分社會新的需求並滿足社會新需求。


發展到目前這種新階段是必然的。現在我們的社會多麼像一個有了點錢的小老百姓,走進了互聯網,共享經濟,股市這些個大賭場,然後換了一大堆不知道能否兌現的籌碼,沒日沒夜的賭,輸的人再去借籌碼,然後大家都很開心,也不需要什麼精神享受和道德約束,賭場就是全部生活。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