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之前從傳統行業轉行互聯網,發現這個行業水很深,很多套路搞不清。想了解下互聯網有哪些外行人不知道,只有行業人士才懂的潛規則或者小祕密?


你知道嗎,很多潛規則連互聯網從業者都不知道。信息差,是這個行業各個公司,各個崗位生存的根本。

最核心的那種,我當然不會告訴你,就隨便扯一點八卦吧,你也就那麼一聽,聽完就忘吧。

1.數據美化是常規操作

大多數視頻網站,尤其是直播的播放量都是可以刷的,而且官方幫著刷,在線人數都是乘以一定的係數的,不同平臺係數不同,少則兩倍,多則幾十倍。刷了之後有什麼好處?可以上熱門,可以上推薦,可以粉飾好之後接廣告。平臺也可以刷漂亮之後吸引更多主播入駐,更多投資,更多招商。但是隻有優酷的播放量刷不了。不知道出於某種原因,高層把這關把得極嚴,導致來瘋的首頁像是在搞笑的,放眼望去,首頁最顯著位置的主播們在線人數都是一千出頭。優酷在視頻大戰中現在被打得喘不上氣兒,卻還是這麼老實,溫吞水,讓人有點著急,也有點唏噓。真實的後果就是慘敗。

2.虧錢賺吆喝是常規操作

活動運營過程中,拿出真金白銀的紅包,禮品,喫的喝的玩的招待用戶非常正常。類似於淘寶9塊9包郵,拼多多一塊錢買水果,一分錢打車,外賣比堂食還便宜,掃碼註冊就送紅牛之類的活動,非互聯網從業者多少都會驚呼還有這種好事?最貴的是注意力和真實用戶數據,用戶參與的活動本身不賺錢或者貼錢,所付出的代價跟真正的商業價值相比不值一提。所以有一批非常專業的羊毛黨,專門薅羊毛,並不可能後續產生正常用戶行為,不負責任的運營也睜隻眼閉隻眼,大家各取所需,心照不宣挺好的。

3.招聘上掛羊頭賣狗肉是常規操作

找工作的時候在招聘網站上,看到首頁推薦的工作職位就迅速投遞簡歷,要麼杳無音訊,要麼秒退,從正常流程上來說根本不可能已經完成了閱讀,思考,判斷,打回的全過程,不用慌,這種情況多半是用人企業藉助招聘網站打廣告罷了。你想想,是不是有很多從來沒聽過的小公司,擺出求賢若渴的架勢,喊了一堆口號宣揚自己的業務和願景,潛移默化中讓求職者接收到了相關信息,這些求職者何嘗不是一二線城市的高含金量目標消費人羣呢?工作上大家沒有緣分共事,不妨礙你成為他們的用戶嘛。

評論區說HR效率高的,呵呵。

4.按親疏關係選擇是否推進項目

雖然所有網站都把商務合作的聯繫方式公開了,但是大多數發過去的郵件都是石沉大海。也許你會很困惑,很著急,然後到處發朋友圈問誰認識XX網站的人,麻煩引薦一下。不好意思,90%真正有話事權或者認識的人不會幫你,對你最熱情的可能是銷售。你說你的方案多麼好,大家合作會多共贏,不好意思,Who TM cares?一個稍具規模的網站有一千一萬個想排上號的方案,你所認為的合適在人家眼裡就是可做可不做的雞肋。什麼樣的項目可以做呢?熟人朋友的,溝通成本低的。只要不能讓工作人員賺外快,對他來說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就是能不做就不做。

所以幹這行之前,先去廣結善緣。

5.職級算個屁,誰都別裝逼

互聯網行業和傳統行業的人事架構上最顯著的不同就是,越大的官只意味著越大的鍋,越多的責任和工作量,除了完善自身業務以外,還要兼顧招聘,程序員鼓勵師,下屬糾紛調解員,團建旅遊選址策劃統籌等。互聯網公司的業務的推進很大程度上依賴一線的執行力和人力,決定了管理層的方案、策劃、戰略是否能落地,靠譜的幹活兒的人難找,紙上談兵的總監隨便挑。所以如果有一天你不幸當上了leader,請務必別把自己當個官兒,頤指氣使的,現在的小朋友分分鐘給你撂挑子走人。

----------------------小廣告的分割線--------------

看你骨骼清奇,我這裡有本互聯網行業市場入門營銷寶典《全棧市場人》,你要不要考慮一下。

《全棧市場人 互聯網市場營銷入門通用寶典》(Lydia)【摘要 書評 試讀】- 京東圖書?

item.jd.com圖標

作為一名產品經理,分享幾點心得吧:

1、流量為王

任何互聯網產品都要實現從0到1和從1到100的過程,而無論是1還是100,本質不過是用戶數、日活躍度、用戶停留時長。

他們都可以用一個詞形容:流量。

有了流量,就有了一切可能性。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互聯網公司,即使每年巨額虧損,也能夠拿到一輪又一輪的投資,甚至實現上市。因為他們有足夠多的用戶流量在,後續的變現(利用流量來掙錢)就是遲早的事。

遊戲是流量變現最快的方式,其次是電商、廣告。

2、各種紅利開始式微

以前國內還存在各種紅利,比如智能手機普及度低、網速慢、互聯網人口低,所以當這些指標開始爆髮式增長時,各種產品也跟著大潮流實現了流量的激增。

然而目前人手一隻智能手機、年輕人甚至農村青年都會上網的情況下,依靠人口紅利來實現流量增長就不現實了。所以,阿里才開始在春節主推父母親情卡(老年人口還存在一些紅利),而抖音和頭條也不斷瓜分著用戶的上網時間(用戶總量固定了,就只能從每個用戶那裡多攫取一些注意力了),從而實現對微信的逆襲。

3、線上線下的成本遲早趨同

以前大部分傳統行業的人,都認為互聯網的成本是低的。10年前的確如此,所以早期在PC和移動互聯網投廣告來獲取客戶的傳統企業都喫了一波紅利,然而市場的手遲早會把這之間的價差給拉平,今天基本已經走到了這一階段。

所以,以前都是傳統企業在互聯網上做廣告,而今天已經是各種互聯網產品跑去電視臺、商城、甚至地鐵去做廣告了。以前還是各種電商,比如兩年前火爆而今天已經涼了的聚美優品,而今天則是快手和抖音瓜分各大電視臺綜藝節目的冠名權。

原因無他,不過是那些企業的市場部門測算後得出結論:在互聯網上投搜索、開屏、信息流廣告的獲客成本,還不如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上讓何炅念幾句話來得划算。

4、權力尋租、灰色地帶一個沒少

正義會遲早但是永遠不會缺席,在互聯網行業,那些不可明說的權力尋租和灰色地帶也永遠不會缺席。

曾幾何時,阿里收入最高的不是高管、高級工程師,而是淘寶和天貓的運營人員。在產品剛剛搭建、制度還未跟上、而用戶和商家又處於激增的時期,像「淘寶首頁的推薦位置」這類稀缺資源,卻往往掌握在最普通的運營人員手中。今天的首推位置給這家店還是那家店,影響的流量上百萬,直接影響商家銷售額甚至上千萬。

你說那些賣衣服、賣食品的淘寶店家,會不會拿出幾個點的銷售額去疏通疏通?

這種操作,是不是在傳統行業早已司空見慣?唯一的區別,只是掌握稀缺資源的人的身份差異了。

當然,這種尋租是很容易被彌補的制度漏洞,因為普通的運營人員何德何能可以拿到如此特權。企業的掌權者發現了這些疏漏以後,隨便出個規章制度、或者僅僅把審批權上移一兩個層級,就能解決問題了。還不能解決的,就直接訴諸法律、殺一儆百。比如下面的新聞:

那些電商平臺的腐敗很容易理解,我把某家店「推薦」到首頁,其營業額自然就成百倍暴增了。現在短視頻很火,背後也有流量和人工推薦的機制存在,你說我把某個網紅的推薦權重調高一些,那他的粉絲漲得更快,這是否算腐敗呢?

再深想一下,如果這裡面的機制,並非 「某個網紅和某個運營人員」之間發生的勾搭,而是「某家經紀公司和某個節目製作平臺」之間的勾搭,那會是什麼情景?

同樣一場節目,同樣幾個高顏值、能說會唱的小鮮肉在一起做節目,完全可以通過各類剪輯、拼接、附上字幕加以引導的方法,去引導幾千萬觀眾的觀感。我想讓王二狗顯得無腦和天真,想讓張翠花表現得心機且小氣,同時把李鐵柱塑造成老幹部、有思想的人設,這些恐怕都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但是,這算權力尋租嗎?

5、一級一級往上騙

互聯網有個好處,就是數據量極大、數據源極多。

日活不好看,可以說月活;月活不好看,還可以說用戶總數。

做了一個項目,雖然對最終的產出毫無幫助,甚至是負面影響,但是如果:

最後的產出 = A*B*C*D*E

那總能找到一個指標,比如C,是增長的,此時我就可以大肆渲染指標C的重要性,然後把這個項目吹噓成無比成功。

這都是互聯網公司裏產品經理們的拿手絕活,當然最好還要配以一手好PPT,才能說得領導心花怒放,然後順利升職加薪。

當然,這個思路還只是「適當美化」,沒有到「騙」的程度。何為騙?

在以前的廣告業,有一句話很經典,「我知道我永遠有一半的廣告營銷費是浪費了的,但是我不知道哪一半是浪費了的」。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在電視臺、報紙、地鐵上投了那麼多廣告,確實讓產品銷量提升了,但是肯定有一部的廣告費沒有起到作用,而且我不知道哪些廣告沒作用,所以該浪費的還得浪費掉。

本來以為到了互聯網時代,各種數據追蹤得到了,我就能精確把控營銷和轉化了,把錢都用到該用的地方了,然而,聰明的國人又發明瞭「水軍刷量」這一神器。

你說我花10萬塊廣告費,投放一個閱讀10萬+的公眾號,然而這10萬的閱讀量有9萬都是刷出來的假閱讀,我虧不虧? 而且公眾號請水軍刷量的成本才幾百錢,卻可以多拿甲方几萬塊的預算,我刷不刷?

其實,甲方也不虧。哪怕你是投錢的甲方,也不過是個打工的,只為討領導的芳心。領導看到自己公司的軟文有了10萬閱讀,也開心得很,誰管你是不是刷的。

再說領導也得和股東交待嘛,數據好看,會議上說出來大家都其樂融融開開心心的,多好呀。

再說股東也得和投資人交待嘛,投資人也得拿著數據去割其他的韭菜嘛。

6、最後,互聯網行業和傳統行業也沒那麼多區別,互聯網的本質還是優化所謂的傳統行業的效率。

再說說從業人員吧。以前可能大家還覺得互聯網行業代表著青春、激情、有熱血、高收益、扁平化,但時至今日,很多巨頭公司已經成長得體量巨大、組織臃腫。當曾經20多歲的年輕人都在公司裏成長到30多快40歲,成為總監、經理、老油條的時候,不似國企、勝似國企的企業氛圍也都逐漸顯現出來了。

以下內容可能有很大爭議,但希望你們能看完,並盡量站在客觀的角度思考。


傳統經營。

你到樓下的粥鋪喫早餐,老闆對你一笑,很默契的給你端來一碗米粥一個饅頭,他知道你每天都喫這個。

互聯網大數據時代

你在粥鋪裏一邊喝粥一邊和旁邊的人聊著心儀的一款鞋子,過後你就把這事忘了。

第二天你再次來喝粥的時候,老闆除了給你端上來一碗米粥一個饅頭,還給你送過來一張紙,上面印著你昨天聊的那雙鞋子以及適合與這款鞋搭配的各種服飾和相應打折活動。

互聯網大數據就像那個粥鋪的老闆,只不過以前的粥鋪老闆靠賣粥賺錢,現在不僅賣粥賺錢,還可以賣你的信息賺錢。而粥鋪老闆為了收集更多信息,甚至可以通過免費送粥來聚集人氣收集更多信息。

你在網路上的任何點擊任何輸入,在你眼裡也許都是些無意識無價值的行為,但是在大數據面前,這都是價值,可以換取利益的真實價值。

只不過本該屬於你的信息價值被別人利用互聯網工具奪取並換取利益。這種奪取,我稱之為:信息剝削。

每一次技術革命,都伴隨著剝削方式的升級。

封建時代,地主階級通過土地剝削農民的價值。

工業時代,企業主通過生產資料剝削工人的價值。

互聯網時代,資本家通過互聯網工具剝削網民的價值。

你在招聘網站上發布簡歷。招聘網站將你們的信息提供給企業並從中獲利,但不會分給你一分錢。

你用百度搜索網站,百度把你的信息販賣給廣告商獲利,百度不會分給你一分錢

你在淘寶購買商品,淘寶把你的信息賣給商家獲利,淘寶不會分給你一分錢

你在網路上的任何行為任何信息都是有價值的,別人利用你的信息獲利,但是從來沒有人給你分過一分錢。稱之為信息剝削一點都沒有錯。

而大數據本質上是提煉升華你的價值。以前你的價值可能是散亂的,被各個大小不一的網路公司瓜分,而大數據通過統一採集統一分析整理統一售賣讓你的信息價值最大化。

大數據和土地兼併簡直一模一樣

小地主土地有限,無法通過細化分工來進一步擴大農民的價值。大地主擁有足夠的土地,可以最大化的剝削農民的價值。

大數據時代可稱之為信息兼併時代。

剝削者一向都很聰明。

地主說地是我的,你種我的地,我給你糧食,公平交易合情合理。

企業主說機器是我的,你用我的機器,我給你工資,公平交易合情合理。

BAT說網站是我的,你用我的網站,我給你提供你要的信息,我還不收你費,我比地主企業主仁慈的多了!

流量等於農民

轉化等於剝削

大數據等於土地兼併

所謂羊毛出在豬身上的互聯網思維,不過是拿羊毛換豬的文化包裝。你我他就是那一根根羊毛。

互聯網時代得信息者得天下。但是很抱歉,信息兼併時代已經來臨,普通人通過互聯網逆襲的大門基本關閉了。就如同土地兼併時代,普通農民不可能通過開荒逆襲了。

看到這裡也許會讓你很悲觀,但是歷史從來都是用來借鑒的,借鑒歷史和互聯網發展的走向,我們可以得出下一波機會在哪。


評論區最大爭論:信息剝削不算剝削。

理由:網站投入了設備、技術、資金、人力,沒有收取你任何費用,還給你提供你所需要的信息,不算剝削。

我的回答:一位老闆開了一家公司,投入了設備、技術、資金、場地等等,招人進來後,沒有收取打工者任何費用,還給打工者提供場地設備,最後還給打工者付工資,算不算剝削?如果你說不算,那就不算吧,沒啥好談的了。

事實是,老闆的設備技術資金場地統一叫做「投資」,投資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取剝削工具以方便剝削員工的剩餘勞動價值。

各網站的投入也是投資,投資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剝削工具以方便剝削網民的剩餘信息價值。

我查了一下,暫時沒發現誰提出信息剝削這個概念,一個新的概念提出來有爭議在所難免。但停留於「信息剝削」這個概念其實沒什麼太大意義,更多應該是考慮信息剝削以及信息產業壟斷兼併的後果以及能否從中發現新的商機。

具體思考方向我已經在評論區置頂,可供參考。


我想說的這個,鮮為人知倒是談不上,但從手段下作和路子狂野上,黑公關絕對可以說是有大把的料可以聊。

比如說最近熱熱鬧鬧的虎牙黑公關事件,這可算是被馬化騰直接點炮的「業界標杆「,在普遍奇葩的」黑公關「界,也是一枝獨秀一馬當先。

首先和大家普及一下公關和黑公關的一些背景知識,這是因為黑公關作為公關行業的畸形變種,雖然每一個擁有互聯網生活的人都不陌生,但作為互聯網這座冰山在海面下的暗流湧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部分人對它的瞭解只是一知半解。

公關也就是PR(Public Relations的簡稱),是由美國傳媒行業在20世紀初創造出來的概念,完整的定義是指:組織機構與公眾環境之間的溝通與傳播關係。

從事公關行業的人能夠明顯察覺,公關這一行業的畸變程度,通常和這個地區的媒體自由度和社會體制發達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說,在法律約束更薄弱和媒體自由更衰落的地方,將越容易滋生出公關的變形產物。

比如說,在中國互聯網這個受法律和體制約束更小的世界裡,有很多實際上是公關無法實現的功能需求,都是在由「黑公關」以「公關」的名義在行事。

我舉幾個常見的黑公關行事的套路。

比如說,有些黑公關會趕在企業的關鍵節點上,對其敲竹槓。這種力量形式大多並不來自於其競爭對手,而是更直接的威脅和勒索。比如說上市前夕,比如315晚會之前等等。

早年前,土豆網、神州租車等公司在上市前都曾和黑公關打過這樣的遭遇戰。

而另外一種如今更容易被我們察覺到的黑公關,則來自於競爭對手。這種黑公關之所以更容易被我們察覺,是因為兩個涉事公司之間,通常都有著直接的利益關係,所以從利益鏈條和邏輯上,即便是喫瓜羣眾,也很容易發現蛛絲馬跡。

比如說開頭提到的,近期引得喫瓜羣眾熱鬧看戲的「虎牙針對鬥魚的黑公關「。

這裡我想先吐個槽,像是虎牙這種公司有時候行事總是透著一股子蠢氣,他們總是想找一些黑手套,趁著天黑來幹臟活兒。但問題在於,一羣人裏只有你一身雪白,你以為羣眾的眼睛都不是雪亮的嗎?

虎牙黑公關這個事兒之所以被翻炒的熱熱乎乎,是因為馬化騰的這條朋友圈:

估計這位馬爸爸也是由於和頭條之間明槍暗箭的廝殺不凡其擾,才發了這麼條,沒想到卻把虎牙,給點了天燈。

之後一週,由廣州市輿情大數據重點研究基地、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等機構發布的《網路「黑公關」研究報告》,將以上激怒馬化騰的黑公關事件也記錄其中。

而同時上榜的,就有以「欠薪、打壓主播人氣」為母題,在微博、論壇發帖,攻擊鬥魚的幕後黑公關,虎牙直播。

這個事兒其實算是神反轉。先是虎牙花了重金從鬥魚挖走了幾個遊戲主播,包括青蛙、蜘蛛、炫神等,其實這個事兒在我看來無可厚非,無外乎是行業流動,雙向選擇而已。

但緊接著,這幾位主播前腳跳到虎牙懷裡,後腳就朝鬥魚開始發難,一頓諸葛連弩,斥責鬥魚欠薪、打壓主播等罪狀。說實話作為一個路人,當時在知乎上刷到這條熱點的時候,我的確被搞懵逼了。

而且以現在的視角來看,虎牙這波黑公關的節奏的確是帶的溜,收割了一大票喫瓜羣眾的站隊。

但之後事件開始反轉。先是鬥魚在「欠薪門」上進行了反擊,青蛙提供的發票中,忘記塗抹的開票時間證實了這個傢伙是刻意抹黑人品成疑。

接著虎牙被劈頭蓋臉的曝出了這次事件的黑公關內幕,接下來就是被馬爸爸點了天燈,進了《網路「黑公關」研究報告》的榜單。

不過大家注意這張圖,在攻擊鬥魚的「幕後推手」這一欄中,這份報告的在線版本中最開始的版本是「虎牙」,卻在之後莫名其妙的變成了不明,原因我沒有直接證據不亂猜。

但說實話,虎牙的喫相的確太難看了。

全天下都知道虎牙黑公關的那幾顆牙齒,但它卻非要玩這此地無銀三百兩的伎倆。

實際上,虎牙在背地裡「幹臟事兒「的黑歷史遠遠不止這一樁,互聯網江湖上只要不是瞎子,都耳聞目睹過虎牙的這些手段。

早在2018年1月的時候,網上就流出了一段關於「虎牙水軍開會」的音頻文件,可以說虎牙是扒下了一大半底褲。

水軍的工作內容、流程、薪資等一一被曝光,知乎、虎撲、NGA 等各大社區論壇發帖、回帖更是明碼標價。據爆料者稱,這支水軍組織管理分工完善,管理者發布目標主題,小團隊分發具體內容,將帖子傳播到目標網站、論壇、貼吧等平臺。

除此之外,如果大家在微博、貼吧等平臺細心看的話,會發現虎牙動用黑手套的大量蛛絲馬跡。在大眾的眼中的虎牙是這樣的:

虎牙=黑公關+水軍。

這是貼吧關於虎牙水軍價格的熱議。

這是網路上對虎牙的聲討。

這是疑似虎牙動用水軍操作鬥魚平臺的qq羣記錄。

而這種黑箱黑活兒黑手套的方式,還作用在了鬥魚大主播「蕪湖大司馬」身上。

大司馬曾發微博說,「在下韓某人一直本著與人為善的原則做人處事,不知是什麼誤會還是利益衝突得罪圈中大佬,無心之失還望見諒,最近的斷章取義的文章以及各版塊的留言比較惡意攻擊本人,在下儘力做好,感謝各位。」

同時曬出了水軍的截圖。

我之前說過,在黑公關界中,其實敲竹槓的那一流通常都能隱藏在暗處,因為他們一般不涉及到平臺間的競對關係,從商業邏輯上也很難捉到把柄。

但像是這種虎牙針對鬥魚的黑公關事件中,無論你怎麼設置多層級的黑手套,最終的結果都會像「水門事件」中的尼克松一樣,被扒的連底褲都不剩。

所謂的「司馬昭之心」,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更何況,虎牙請的打手,還經常扮演豬隊友賣全隊的烏龍戲碼。

我不妨和大家打個賭。

在這個回答裏我聊的所有黑料,尤其是關於虎牙的部分,網上傳的全都是,而且大部分都是由實錘證據鏈的。如果我的答案被舉報或者和諧掉,那麼大家自然就會明白,到底是誰在操控這個事件中的輿論。

我希望能有人代替我把這些話再重新說出來。

最後我想說。

互聯網不是一個脫離現實社會的時空,恰恰相反,它由現實社會中拔根而起,同時汲取了現實文明的黑白兩面,無論是地上、地面還是地下,生長出來的果實都是同根同種,有一些無法公開的需求和意圖(意指黑公關),自然不能坦然的存在於日光裏,但這種利益驅動的訴求不會消失,而會陷入地下,以卑劣的方式達成。

但雁過留痕,水行有蹤。這些能夠產生灰色利益的模糊地帶,所滋生出的真菌包子,不可能被黑暗所一直庇護,當雲開月明之時,也就是這些魑魅魍魎魂飛魄散之時。

卡爾·馬克思的《資本論》中說的,如果有100%的利潤,資本家們會挺而走險;如果有200%的利潤,資本家們會藐視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潤,那麼資本家們便會踐踏世間的一切。

但他們終將為踐踏秩序、法制和公眾的尊嚴,而付出代價。


只要利用羣眾的期待,配合特定的能引起它們注意的方式,就能掌控它們。

不如:

強調賺錢,滿足對錢的需求;

強調酷炫,滿足對名的需求;

強調好玩,滿足對玩的需求;

弱化難度,讓它們感覺豬都能學會;

學動畫太慢了,不如7天精通,21天成為大師!

就教它們如何改模板,例如edius模板,隨便是個新手,就能做出來酷炫視頻。

再給他大量素材,讓他感覺很值。

大部分行業都有這種快速技巧,讓外行短時間感覺已經學會了,實則還是彩筆。

真相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們想要什麼。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