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資源載入中...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著名哲學家、語言學家、文化評論家、詩人、作曲家、思想家,被認為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他的著作對於宗教、道德、現代文化、哲學、以及科學等領域提出了廣泛的批判和討論。

尼采號稱自己是太陽,且是天下最聰明的人,在中國人看來,這種性格很狂妄自大,甚至帶有著病態式的自負。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人,顛覆了歐洲,打破了統治西方近千年的基督教魔咒,讓人們進入到了自我創造的新領域。尼採的著作對後世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他的思想具有一種無比強大的衝擊力,它顛覆了西方的道德思想和傳統的價值,揭示了在上帝死後人類所必須面臨的精神危機。雅斯貝爾斯說尼采和克爾凱郭爾給西方哲學帶來顫慄,而此顫慄的最後意義尚未被估價出來。20世紀初的整整一代思想家和藝術家都在尼採的著作中找到了那些激發了他們富於創造性的作品的觀念和意象。雅斯貝爾斯、薩特、海德格爾、傑克·倫敦、福柯和德里達、弗洛伊德等等都是深受尼采思想影響的哲學家,而直接受他影響的文學家同樣數不勝數:茨威格、托馬斯·曼、肖伯納、黑塞、里爾克、紀德、魯迅。

1844

年10月15日,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出生於普魯士薩克森州勒肯鎮附近洛肯村的一個鄉村牧師家庭。他的祖父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寫過神學著作,他的外祖父是一名牧師。兒時的尼采是個沉默的孩子,兩歲半才學會說第一句話。

1849

年7月,尼採的父親死於腦軟化症。數月後,年僅2歲的弟弟又夭折。當時尼采才5歲,親人接連的死亡,使尼採過早地領略了人生的陰暗面,鑄成了他憂鬱內傾的性格。

父親死後第二年,尼采隨同母親和妹妹遷居瑙姆堡,從此便生長在一個完全女性的家庭里。祖母關於其波蘭貴族家族史的灌輸對尼采貴族情結的形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尼采自幼相信自己有著波蘭貴族血統並為此而感到自豪。但是尼采並沒有忘記父親,父親的身影早已刻入他的記憶當中,他希望以父親為榜樣成為一名牧師,因此他時常給夥伴們朗誦聖經里的某些章節,為此,他獲得了小牧師的稱號。

李奇爾哲學社團,萊比錫,1866

由於父親過早去世,他被家中信教的女人們(他的母親、妹妹、祖母和兩個姑姑)團團圍住,她們把他嬌慣得脆弱而敏感,幼年的尼采深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無常,因而變得孤僻,尼采曾經這樣講述形容他的童年:「那一切本屬於其他孩子童年的陽光並不能照在我身上,我已經過早地學會成熟地思考。」在尼採的成長過程中,虔誠的清教徒母親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他後來終生保持著清教徒的本色,猶如石雕一般純樸,這對他日後的成長和學術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4

歲時,進入普夫達中學,這個學校課程都是古典的,訓練很嚴格,出了很多偉人,如詩人和劇作家諾瓦利斯,語言學家和研究莎士比亞的學者施萊格爾,以及康德的繼承者、偉大的先驗主義和道德哲學的代表費希特。可是尼采卻難以接受這種新生活,他很少玩耍,也不願意接近陌生人。這時的他除了理智的發展並有著驚人的進步外,音樂和詩歌已經成為他感情生活的寄託。尼采幼年曾受教於普魯士當時最好的女鋼琴家,當他的母親為他聘請這位老師時,尼采就深感日後的生活離不開這樣的精神支持了。

有兩個人對尼採的一生關係重大:這就是瓦格納和

莎樂美

1869

年5月17日, 尼采拜謁了他一直仰慕的著名音樂家瓦格納,當時後者已56歲,享有盛名,天才橫溢,魅力四射,和李斯特的女兒、漂亮的柯茜瑪住在湖邊的華宅內。尼采被夫婦倆迷住了,系之念之,是他寫信與拜見的唯一對象,並竭盡心智為他們的「案子」奔波。這種傳奇般的友誼從未中斷,人們常把他們的不和歸因於哲學甚至政治上的分歧。真正原因卻平淡得多,尼采總認為瓦格納的音樂是用來闡釋其哲學觀點的,而瓦格納雖然真的愛尼采,方式卻很笨拙:有一天他為了稱讚尼采,說他在自己心中的地位在「妻子與愛犬之間」。

1871

年,尼采將尚未出版的《悲劇的誕生》獻給瓦格納與他的夫人柯西瑪,以對他們新婚的祝賀。瓦格納在給尼採的回信中說:「親愛的朋友,我從未讀過一本比您寫得更出色的書!這本書深深地打動了我,我對柯西瑪說,繼她之後能打動我的人,就只有您了,在此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有別人了。」英雄總是惺惺相惜,他們之間的來往,持續了數年。

1882

年5月, 尼採在羅馬遭遇了他第二次偉大的激情:他於4月25日在聖?皮埃爾大教堂認識了光采照人、教養有素的露·安德烈亞斯·莎樂美,26日就向她求婚。在約一年時間內,他們一起旅遊,促膝長談。

莎樂美

當時20歲,許多男人拜倒在她的裙下,有知名的里爾克、弗洛伊德。她無疑愛尼采,但並非愛情,只是欣賞他超俗的才華和心靈的高貴。但有時尼采又使她厭倦,他的嚴肅令她害怕。當他們的關係最終斷絕時,尼采聲稱他「蔑視生活」。正如他的傳記作家庫爾特?保爾?楊斯在1984年出版的《尼采傳》中所言:由於兩人分手,尼采失去了擺脫可怕孤獨的最後機會。

1889

年,尼採的災難降臨了。長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據說由於無法忍受長時間的孤獨,在都靈大街上抱住一匹正在受馬夫虐待的馬的脖子,最終失去了理智。在母親和妹妹的照料下,他的家庭始終是他的溫暖的避風港。1900年8月25日,尼採在魏瑪與世長辭,享年55歲。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