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8月21日,正式出伏的第一天,三伏過去了,我們卻進入了一年中最為「危險」的34天時間!一定要警惕!

出伏到秋分

8月21日——9月23日

這34天是一年中氣溫波動最大、最頻繁的時候。一天中的氣溫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度,早晚涼爽,晝夜溫差逐漸拉大是大趨勢。所謂「早上涼颼颼,中午熱死牛」!

而這樣的晝夜溫差,最受影響的就是血壓!

很多人認為夏天氣溫高,容易出現心血管意外。也有人認為,冬天寒冷刺激,才容易出現心血管意外。

其實夏秋交替的時間纔是心血管疾病的爆發期。心血管醫生介紹,人體本不怕炎熱,更不懼嚴寒,怕就怕「一冷一熱」這麼一折騰,於是很多人就中風、心梗、甚至猝死!

記住這4點,才能過好這兇險34日

1、喫得「潤一點」

「出伏」之後,夏季開始真正意義上向秋季過度,氣侯逐漸乾燥,人體的肺氣相對旺盛,與其同時秋老虎還在發威,「燥」得很,因此要喫得「潤」一點!

這10種滋陰潤燥的食物

這10種食物除了滋陰潤燥,還有穩定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比如芹菜、洋蔥就是天生的降壓菜!香蕉、蘋果中含有豐富的鉀離子,也可以對抗身體中的鈉離子,起到降壓的作用!不妨把這個菜單轉給家裡做飯人,讓全家都喫的健康一些!

2、揉得「勤一點」

早晚溫差大會造成壓差不穩,如果這時勤按揉頭頸部,可以防止血壓突增。專家介紹,當你血壓升高的時候,你只要去點揉或者是按壓風池穴、人迎穴,大概5~15分鐘之間的範圍,你的血壓就會有下降的趨勢。

3、睡得「早一點」

出伏以後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這就是老百姓常說的「秋乏」。這是因為經過「晝長夜短」炎熱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現象,特別是老年朋友。此時如果不改變夏季晚睡的習慣,「秋乏」更容易出現。另外,出伏後如果睡眠不足更容易出現血壓不穩,引發心血管疾病。專家介紹,晚上11點到凌晨2、3點,是人體的最佳睡眠時間,錯過這個時間段,睡眠質量就會大打折扣。

4、穿得「暖一點」

雖然我們常說「春捂秋凍」,但對於中老年人,特別是老年人,早晚最好要加一件長袖「薄衣」。這樣溫差對於身體的刺激要小的多,心血管疾病風險也小的多!


立秋到秋分這45天 決定了我們剩下4個半月的健康

按8月7號立秋到秋分這45天,又遇「秋行冬令」利於陽氣的收斂;雖說今年春、夏生長不利,但秋收能收還算幸運!從今年立秋到明年立春,計6個月,萬物應該處於「收」和「藏」的狀態,但是除了這45天以外,都處於陽氣「泄」的狀態。因此,這45天的陽氣「收」的好不好,決定了我們剩下4個半月的健康!

過好這些天~

一、喫得「潤一點」

「出伏」之後,夏季開始真正意義上向秋季過度,氣侯逐漸乾燥,人體的肺氣相對旺盛,因此要多喫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

保持居住環境的濕度也是潤燥的重要環節。在乾燥的空調房中待久了,人體的津液會受到損傷,引起皮膚乾燥、舌紅少津、毛髮乾枯等癥狀。有條件的家庭可選用空氣加濕器,把空氣的濕度調高,空氣一濕潤,皮膚的感受、呼吸都會比較舒服。

二、揉得「勤一點」

早晚溫差大會造成壓差不穩,如果這時勤按揉頭頸部,可以防止血壓突增。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程凱介紹,當你血壓升高的時候,你只要去點揉或者是按壓風池穴、人迎穴,大概5~15分鐘之間的範圍,你的血壓就會有下降的趨勢。

三、喝得「多一點」

這個時候穩定血壓除了按揉穴位外,還可以多喝點「藥茶」。具有理氣潤燥、平穩血壓的功效!

泡一杯蒲公英桂花茶水,用鼻子對準茶杯吸入水蒸氣,每次5分鐘左右,然後飲茶即可,早晚各1次。(有氣管炎者直接飲茶即可)

蒲公英清熱解毒、利尿消炎、對各種炎症類疾病均有效果,清肝利膽效果尤佳,可以預防秋季上火;綠茶對人體脂肪代謝有著重要作用,可調節人體的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等含量,達到清理血液的作用,有益心血管健康。桂花性溫,味辛,無毒,入脾,肺經,有溫中散寒、暖胃止痛、止咳化痰、清腫散瘀之功效,非常適合養聲潤肺,止咳之用。

四、睡得「早一點」

出伏以後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這就是老百姓常說的「秋乏」。這是因為經過「晝長夜短」炎熱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現象,特別是老年朋友。

所以大家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改掉夏季晚睡的習慣,爭取晚上10點前入睡,以比夏天增加1小時睡眠為好,並保證早睡早起。另外,適當午睡也利於化解秋乏。

五、穿得「暖一點」

雖然我們常說「春捂秋凍」,但對於中老年人,特別是老年人,早晚最好要加一件長袖「薄衣」。這樣溫差對於身體的刺激會比較小,心血管疾病風險也小的多。

不過早晚穿衣也有技巧,一定護好脖子、後背、腳部,這些都是血管最豐富的地方,秋涼的刺激會促使血管急劇收縮,引發危險。

六、通風「勤一點」

出伏以後,氣溫逐漸降下來,雨水也會逐漸增多,空氣中的黴菌遇到適宜條件,便會在媒介物上生菌。出伏以後要注意勤通風,選個晴朗的日子,把衣物從箱中取出,掛在通風乾燥的地方。

有條件的可以用電熨斗熨一下,以減少衣物上的水分。衣物掛起來要保持一定的間隔,以保證良好的通風。


8月21日,正式出伏的第一天,三伏過去了,我們卻進入了一年中最為兇險惡毒的34天時間!一定要警惕!

從出伏到秋分(9月23日)這34天是一年中氣溫波動最大、波動最頻繁的時候,老人們常說「早上涼颼颼,中午熱死牛」!

所以特別兇險,甚至為危及生命

而這樣的晝夜溫差,最受影響的就是「血壓波動,心血管疾病爆發!」很多人認為夏天氣溫高,容易出現心血管意外。

也有人認為,冬天寒冷刺激,才容易出現心血管意外。

其實夏秋交替的時間纔是心血管疾病的爆發期!

心血管醫生介紹,人體本不怕炎熱,更不懼嚴寒,怕就怕「一冷一熱」這麼一折騰,於是很多人就中風、心梗、甚至猝死!

一冷一熱,血壓和心血管受不了


目前置頂的是抄襲本帖第一發言者!這算什麼道理?


氣溫在24小時內變化弧度大,身體適應變化大的氣侯環境,需調節。但是,中、老人身體這種適應性調節機制退化減弱,特別是心、血管系明顯不適應,跟不上氣溫變化,因此容易突發疾病。 需注意飲食清淡,冰箱裏的東西不宜存放時間長了,食用前要充分加熱。充足睡眠。早晚別著涼等等。身體有不適時,及時查下體溫,血壓,或就醫。

小孩在這期間容易出現發熱。其原因也因在發育階段,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全,扁桃腺體未完全退縮,易患扁桃腺體炎。 注意對小孩的照顧,防泠,防熱。同時午間最好少戶外活動等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