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即位後,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無甚大事。一天,文帝閒來無事出去巡察,路過郎署,看見一個老人在迎駕,就與他攀談起來。

這個老人自稱是馮唐,趙人,後隨父親遷居代地。

文帝劉恆曾任代王,聽後起了興趣,對馮唐說,我還在代國的時候,有人屢次向我說趙將李齊驍勇無比,在鉅鹿之戰殺敵無數,立下赫赫戰功。可惜啊,李齊這麼優秀的將領已經去世了,沒法爲我所用了,太遺憾了。你是趙人,跟李齊熟嗎?

馮唐答道,我知道李齊非常英勇,但是還不如廉頗、李牧等其他趙將。

文帝也知道廉頗、李牧都是當時名將,不由地感慨,我生得太晚了,得不到廉頗、李牧這等良將,要是有這些良將,還怕什麼匈奴。

馮唐很嚴肅地對文帝說,陛下就是得到這些良將,恐怕也不會重要。

文帝一直自認爲能夠識人用人,是一代明君,聽馮唐這麼說,勃然大怒,掉頭就走。

文帝回到宮中後,怒氣漸漸消去,客觀地想了一下,馮唐這麼老成持重的郎官這麼批評我,是不是有什麼原因?立即宣召馮唐入宮。

文帝見到馮唐問道,你憑什麼說我不會重用廉頗、李牧?

馮唐正色答道,臣聽說,古代明君派將領出師討敵,都非常重視,並明確賦予出征的統帥極大的權力,即國門以內的事君王負責,國門以外的事將軍負責。一切賞罰均由將軍負責,可以先斬後奏。聽說李牧爲邊關統帥的時候,邊關的賦稅可以自由支配使用,犒賞士卒,賞罰自定,君王不管不問。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駐守邊關的士卒願意守邊,願意去打仗,所以,李牧才能帶着一支鬥志高昂的部隊鎮守邊關,使得匈奴十多年不敢來犯。換作是陛下您,能如此信任李牧嗎?

馮唐看見文帝不語,接着說道,反觀當今,雲中郡守魏尚,將一郡的賦稅收入全部賞給士兵,並拿出自己的錢財置辦酒菜犒賞士兵,所以,將士用命,全軍一心,竭力戍邊。匈奴來犯,被魏尚打得大敗而逃,再也不敢侵犯雲中郡。但是就是這麼一個良將,陛下卻僅僅因爲他多報了殺敵6人,就罷免他的官職,逮捕下獄,罰作苦力。這不就是懲罰太重,獎賞太輕嗎?如此看來,陛下就是得到廉頗、李牧,也未必能用。

文帝聽罷馮唐一番高論,如醍醐灌頂,轉怒爲喜,稱讚馮唐敢說敢諫,並下旨立即釋放魏尚,官復原職,鎮守邊關。文帝接着下旨,擇優提拔重用邊關將領。自此以後,文帝重賞輕罰,邊關將士用命,三軍齊心,匈奴很少再敢入侵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