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四川省梓潼縣,標籤:七曲山大廟

為什麼是七曲山大廟?

首先,七曲山大廟(家鄉老一輩簡稱大廟)作為4A景區,有神祕的「逢考必中」的象徵意義。大廟主殿「魁星樓」中供奉的是文昌帝君張亞子。張亞子是民間傳說中的神仙,司文事,主科舉考試,因此大廟成為「高考許願」「中考許願」的勝地。

自己親身經歷一件事,初中一同學成績中山,模擬考試總是在綿陽中學錄取線的邊緣遊走,一次高一次低。高考前,她奶奶去大廟許願,最後她確實考上了綿陽中學。當然結果是自己努力的原因,但是運氣可能跟許願有關呢。我自己高考的時候,老爸也去許願了,自己大一回老家還願。

其次,大廟位於梓潼去往劍閣(劍門關)的核心要道上,可以說是蜀道難的起點,也是古時進川要道,具有地理文化意義。

正是因為這種地理位置的原因,景區周邊的環境很好,古柏幽幽,富氧深林。現在名為「翠雲廊」,古傳說劉禪亡國後,被俘途中曾在樹下躲過雨,故人們稱那顆樹為太子柏,又稱阿斗柏。大廟的古柏以多、大著稱,很多都被列為文物保護。因此,大廟也稱「氧吧」,成為夏季避暑勝地,成都30度的時候去大廟,走進柏樹林頓感空調環繞,晚上睡覺一定記得蓋被子。

還有,大廟的建築據說是元朝所建,明清有擴建,所以在建築史上也是輝煌的一筆。包括元代盤陀石殿,明代桂香殿、天尊殿、清代百尺樓等,大廟較完整地展現了由元到清各個時期的建築風格。

關於張獻忠廟,自己的一點看法。上次去大廟是兩三年前,因為對於張獻忠「殺人狂魔」的印象,專門尋找了張獻忠廟,被轉移至一個偏遠的位置,佔地很小,但是自己沒有發現關於「屠殺四川人」的相關文字記載。這樣一個怪誕的形象放在那兒,讓後人是什麼一種看法呢?


重慶的標籤就是美。

城市景觀美,人長得美,也叫人喫得美!

重慶又稱之為山城、霧都,整個重慶被一座座山分割成了多個商業中心,在冬春季節大霧迷城,讓人彷彿穿梭在仙境之中,特別是站在高樓俯瞰,儼然有一種觀滄海的感覺。

洪崖洞,又被稱為現實版的《千與千尋》裏的建築,面朝長江 ,倚靠千廝門大橋,當夜幕降臨,燈光乍現,高腳樓在黃燦燦的燈光下輪廓分明,好像一個童話世界票憑空浮現。

在高樓林立的解放碑,在人潮熙攘的長江之濱,這樣一個兼具古樸和現代的建築,散發著重慶的鮮辣芳香與民謠的動聽樂章,這便是重慶這座包容兼具的城市的縮影。

解放碑,是重慶最知名也是外地遊客必來之地的商業中心。

重慶為什麼有小香港之城,到解放碑逛一逛就知道了。

高樓聳立,人潮湧動,喫喝玩樂應有盡有,奢華的、平民的,任你挑選。

重慶人把看美女帥哥叫做打望,是一種日常生活愛好。

而解放碑就是一個打望的絕佳之地,端坐一角,打量著、欣賞著來來往往的穿著時尚、妝容精緻的美女帥哥,再煩躁的心情也能瞬間好起來。

而且看的人光明正大,被看的人也坦然接受被欣賞的目光,有趣,十分有趣!

說到重慶地道美食,火鍋、串串、小面、抄手、烤魚、雞雜……

美食之多,讓你100斤來,喫成120斤回。

重慶人對火鍋之熱愛,簡直是深入骨子裡了。

火鍋店24小時營業,大早上第一頓就喫火鍋,三天不喫火鍋嘴巴就沒味兒,連喫一星期火鍋都不帶膩的,凡是有點名氣的火鍋連著喫一個月也喫不完……

川渝之地,濕氣濃厚,只能靠熱辣的火鍋讓整個人變得清爽起來。

夏季是火鍋淡季?

這種說法在重慶不存在。短袖一脫、赤膊上陣,熱氣騰騰的火鍋就這空調冷氣,別提有多爽了。

夏季街邊火鍋店根本忙得招呼不過來,餐桌都把整個路面都霸佔了,排隊等候的人還得排開數十米長隊。大家也不心急,聞著沁人心脾的香辣味,井然有序地耐心等候。

冬季的火鍋店,就好像一個個修仙的場所,熱氣讓整個屋子都處在一種縹緲若仙的氛圍裏,著急入嘴又被燙得齜牙咧嘴的滋滋聲不絕於耳。

給新來到重慶朋友提個醒兒,喫火鍋點鴛鴦鍋底的人會被重慶人鄙視哦。

要點就點純的紅油鍋底,就算喫不了辣也要點個微辣鍋底,保證你在視覺和口福上都能得到享受!

好了,不多說了,看著這些動態圖,我的口水和肚子裏的饞蟲都蠢蠢欲動了。

還想重慶喫什麼、玩什麼,就在底部給我留言吧,我定當用心為你推薦!


我的家鄉是山東日照,魯東南的一個小城市,如果說到城市標籤,也許過去一直是「大海、港口」,現在也許要加上一個「鋼鐵」。

01 大海

日照東臨黃海,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這裡有著近一百公里的海岸線,被譽為「金沙灘」;這裡冬無嚴寒夏無酷暑,被稱為「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每年夏天,無數的外地人來日照看大海、游泳、喫海鮮,藍天、碧海、金沙灘讓日照成為一個小有名氣的旅遊城市。

日照是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丁肇中的故鄉,關於日照,他是這麼說的:

  • 「我到日照後果然發現,沙灘、水和夏威夷非常接近,甚至比夏威夷的沙灘還要好。尤其是它的空氣非常新鮮。」
  • 「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日照市綠化非常好,給我的感覺樹很多,街道非常乾淨,遠遠超過美國的城市。我住在日內瓦,也趕不上這。這裡有海,有很多的樹,給我一個非常好的印象。」

02 港口

港口是日照的立市之本、興市之基。很多外地人知道日照也許是因為日照港,一個按照面積排名省內倒數二的小城市卻有進入全國前十位的港口。

日照港1982年開工建設,1986年投產運營,2003年,原日照港務局與嵐山港務局聯合重組,現擁有日照、嵐山兩大港區。

日照港是中國重點發展的沿海主要港口,「一帶一路」重要樞紐,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交通運輸部公佈2016年全國規模以上港口貨物、旅客吞吐量快報數據,日照港位列第九位。

03 鋼鐵

2003年,日照鋼鐵來到了日照,到2016年,日鋼按產量國內排名23位。2013年,山東鋼鐵公司日照鋼鐵精品基地開工建設,山鋼離開濟南進入日照已成事實。

小小的城市,聚集了兩大鋼鐵公司,日照這個曾經以空氣質量著稱的海濱城市環境的未來不容樂觀。

作為日照土著人,看著鋼鐵廠高高的大爐子心情甚是複雜。


我來說說無錫的城市標籤吧。無錫是個好地方,相信你來到無錫,一定會有很深的體會。那麼無錫都有哪些享譽世界的城市標籤呢。

首推的必然是惠山泥人。無錫惠山泥人相傳始於明代,已有四百餘年歷史。經藝人們世代藝術實踐,形成了無錫泥人的獨特風格。富有江南鄉土氣息,深受廣大羣眾喜愛。被譽為「無錫三寶」之一。代表作品「大阿福」廣為人知名揚四海。惠山泥人不僅暢銷全國,還遠銷出口到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年來,多位著名惠山藝人還應邀出訪美國、日本等國進行表演交流,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無錫的醬排骨也是非常美味的美食,不僅是無錫人愛喫,來無錫旅遊的人也都會點上一份無錫醬排骨,嘗嘗無錫的味道。無錫醬排骨興於1872-1909年(清光緒年間),隨著無錫市工商業的迅速發展,許多肉店聘名師,苦經營,創名牌,爭生意,先後出現過「老三珍」,「陸稿薦」,「老陸稿薦」,「真正陸稿薦」等牌號。由於相互競爭,肉骨頭的質量不斷提高。

提到無錫,還會很自然的想到黿頭渚,靈山勝境這些旅遊地標,每年,都吸引著海內外的遊客前來遊玩。

黿頭渚有充山隱秀、鹿頂迎暉、黿渚春濤、橫雲山莊、廣福寺、太湖仙島、江南蘭苑,中日櫻花友誼林等眾多景觀,各具風貌。風景區已成為旅遊度假休養勝地。

靈山勝境是中國著名佛教文化主題勝地,國家AAAAA級景區完整的展示了佛教建築藝術,靈山大佛、靈山梵宮、五印壇城、九龍灌浴等,與禪意旅遊度假景區拈花灣成就了令世人稱道的「靈山勝境」。

無錫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文明城市,無錫充滿溫情和水,歡迎你來無錫!


我的家鄉在甘肅武威――古稱涼州,地處著名的「河西走廊」,是中國旅遊標誌之都――天馬的故鄉。武威歷史悠久,也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武威的城市標籤如下:

一、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也稱大佛寺,始建於東晉時期的北涼。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天梯山石窟不僅是我國開鑿最早的石窟之一,而且也是我國早期石窟藝術的代表。被譽為――石窟鼻祖!

二、鳩摩羅什寺:

鳩摩羅什寺始建於東晉南北朝,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矗立在寺內的羅什寺塔莊嚴肅穆,鳩摩羅什寺是研究五涼文化和漢傳佛教,以及西域佛教的珍貴遺存,也是中國古代北方佛教中心武威的一大奇觀。目前也是武威城區信佛之人的必去之處!

文廟:

武威文廟又叫聖廟或叫孔廟,始建於明朝公元1439年。號稱「隴右學宮之冠」是歷代文人墨客祭祀孔子之地。走進武威文廟,使人感到一股文雅和書香之氣,面對孔子塑像不免讓人肅然起敬!

雷臺:

武威雷臺是舉世矚目的珍寶,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的出土地。2001年國務院公佈雷臺漢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建築雄偉規模宏大,

古樹參天湖波蕩漾。是「河西走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白塔寺:

白塔寺有名百塔寺,始建於元代。據史書記載,距今大約750多年的歷史。是西藏納入祖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地。白塔寺同蓮花山寺、海藏寺、金塔寺同為藏傳佛教涼州四寺。

武威著名的絲綢之路重鎮,土地肥沃人民善良純樸,改革開放以來勤勞智慧的武威人民,在黨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一步一個腳印的埋頭苦幹。如今人們的生活也是舊貌變成了新顏,歡迎遠方的朋友們請到武威來做客!


寧波,是一座同時兼具現代感和歷史感的城市。作為東亞文之都的寧波有著濃厚的歷史底蘊,而繁華的港口經濟又為其帶來了大城市的繁華。

天一閣可以說是寧波歷史底蘊的一個象徵了,這座明清時期的藏書樓,積澱了太多的歷史的重量。這裡的藏書,不少都見證了寧波這座古都幾千年來的歷史;而其中的一些藏品,如萬工轎則是寧波登上「國家寶藏」的展品。其中麻將起源陳列館,更是講述了寧波人陳魚門發明麻將的一個過程,其中的雕塑非常栩栩如生。

而寧波的老外灘,則是寧波繁華的象徵。這座曾經的最早被外國列強踏足的地方,現如今搖身一變成為了寧波最繁華的地方之一。這裡現在是寧波的酒吧一條街,一到晚上就格外得熱鬧。除此之外,還有各種美食等等。不過,這邊的建築還是保留了過去的樣子,典型的西式建築風格,非常有異域風情。

除此之外,寧波的湯圓和海鮮也是不得不提的城市標籤。寧波的湯圓可以說是全國有名了,不是其他地方的湯圓可以媲美的。而寧波作為一個港口城市,海鮮也是非常不錯的。寧波的海鮮比較有名的主要是梭子蟹和大黃魚,這兩者做出的地道的寧波菜也是非常有特色的。


我的家鄉在安徽省安慶市,我個人認為我的家鄉城市標籤是一組反映安慶較早接受現代文明的一組雕塑。

安慶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清代乾隆二十五年(1760)到民國二十六年(1938),安慶一直是安徽省省會和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中國較早接受現代文明的城市之一。

在安慶市沿江東路防洪牆外的江灘公園裡,有一組反映這些題材的雕塑,它們靜靜地屹立在滔滔的江水旁,默默地向人們訴說著老省會安慶中國現代文明發展史……

從1861年起,曾國藩在安慶創辦的中國第一家安慶內軍械所後,集合了一批當時中國著名科學技術專家,如徐壽、華蘅芳、李善蘭等人,還有上百名工人。先後製造了中國第一臺蒸汽機,中國第一艘機動船——黃鵠號,安徽的第一座發電廠,安徽第一座自來水廠,又分別創辦了安徽第一家電報局、安徽第一個圖書館、安徽第一所大學和安徽第一張報紙等。

(一)中國第一臺蒸汽機

(二)中國第一艘機動船——黃鵠號

(三)中國第一座軍工廠——內軍械所

(四)安徽第一座自來水廠

(五)安徽第一家電報局

(六)安徽第一個圖書館

說明,以上文字和照片都是本人原創作品。


我的家鄉是山西晉城,城市標籤是「一山一水多古鎮」!

一山當然就是我們熟知的太行山了

一水就是晉城境內很知名的丹河了!

多古鎮就是晉城市有很多風景名勝,除了山水,就是古鎮了,比如國家級五星級景區皇城相府、柳氏名居、湘峪古堡等。 

皇城相府(國家AAAA景區),皇城相府(又稱午亭山村)總面積3.6萬平方米,是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三級、《康熙字典》總閱官、康熙皇帝35年經筵講師陳廷敬的故居。其建築依山就勢,隨形生變,官宅民居,鱗次櫛比,是一組別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築羣。「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皇城相府不僅是一幅古代「自然山水畫」、更是一座具有強烈人文精神的東方古城堡。

柳氏民居,是唐代大詩人柳宗元的後人柳遇春的故居。位於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境內,建築坐北朝南,南北長84米,東西寬48米,佔地面積4032平方米,總計房屋114間。院落分為兩組,以東西走向的村中街道為中線,南北兩側並列兩院。原建築有13座院落,現僅存4座。除兩座石牌坊為明代所建,其餘皆為清代建築。

湘峪村,原名相 谷村。為明萬曆年間 戶部尚書孫居相、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孫鼎相孫氏兄弟的故里。因孫鼎相在 兄弟行第三,其故居便稱「 三都堂」,又稱「三都古城」。始建年代不詳,竣工於明崇禎七年(1634年)。古堡東西長280米,南北寬100——150米,面積約32500平方米。是一個完整的城堡式建築。古城依山而建,分為內城和外城,城內主要建築由東西向兩條街和南北九條巷道將其分割有序。現存主要建築有三都堂、帥府、十大 宅院、大小男院等 民居建築以及寺院、祠堂、私塾等 公共設施。

關注頭條號【三曉視頻】,為你揭祕超乎尋常的歷史故事,曉古曉今曉未來,每天一個趣味歷史短視頻!


我的家鄉是溫州,溫州是史經2千多年的古城,王羲之、謝靈運都在溫州做過太守。溫州,不僅文化璀璨、歷史悠久,改開後以「溫州模式」聞名全國、馳名世界。溫州人號稱「東方猶太人」。不過近二十年左右,溫州經濟有所衰落,不敵許多國內、省內強勢崛起的兄弟大市,也是沒有了,當初「溫州模式」時的風光,這是無庸諱言的。

「劍雄品評」認為:溫州城市歷史標籤當首推,承載著厚重歷史、聞名遐爾的江心嶼和五馬街。

江心嶼,甌江上的明珠,雙塔凌空踞島東西,中國四大名嶼,南朝永嘉大守謝靈運曾登嶼賦詩,宋高宗趙構(為避金兵南侵、一路逃至江心嶼落腳)、孟浩然、韓愈、陸遊、文天祥等都曾相繼留跡江心嶼。

光緒二年,「中英煙臺條約」簽訂,溫州被迫闢為商埠。1894年於島內東塔山下建造英國駐溫領事館(後曾為工人療養院),建成後,英竟借領事館警衛之需,肆意逼迫清朝溫州政府,拆除東塔內外之古色古香的飛檐走廓,現圖中留下的東塔,為中空無頂、上有古樹的塔身。

五馬街,古名五馬坊,成街於東晉(得名於「書聖」永嘉郡大守王羲之出乘五馬之車輿),清改名為五馬街。五馬街建築有個特點,全街都是圖中這些西洋建築。作為老溫州,我知道小時候,溫州市區幾乎倒處都是成街成巷的西洋建築。可惜現在清一水的西洋建築,就只剩五馬街了。現在想來,都覺得以前是住在歐洲某個古老的城市。不知和英國人開埠溫州有無關係?

五馬街有一百商店、五味和、金三益布店、老香山藥店、溫州酒家等百年老店在內的步行商業街。溫州古城還有個特點,每街每巷,無路有窄岸,以河為路。《東嘉事錄》記載,「一坊一渠,舟楫必達;可濯(洗)可湘(烹),居者有澡潔之利;可載可泛,行者無負載之勞。」可見當時街區水系糜集程度可與意國之威尼斯媲美。

這種「一街一河」獨具匠心的設計,使溫州成為風水古城。因為在風水學中,水路就是財路。古城設計如此水系糜集,以水為路,再加上溫州是全國為數不多,先堪輿、後建城的風水城市,此應與風水大師郭璞有關;

城市文化標籤應是劉伯溫(明政冶家,文成縣)、葉適(宋永嘉學派領袖,市區)、夏承燾(詞學宗師,市區)、方介堪(篆刻藝術家,市區)、蘇步青(數學家,平陽縣)、夏鼐(考古學家,市區)、高則城(南曲之祖,瑞安市)、孫怡讓(樸學大師,瑞安市),至於在溫州堪輿建城、中國遊仙詩體的鼻祖、風水大師,西晉的郭璞;永嘉太守、中國山水詩鼻祖,南北朝的謝靈運、同為永嘉太守「書聖」,東晉的王羲之都因不是溫州人,只好忍痛割愛;

特色小喫的標籤應是魚丸湯、敲魚湯、膠凍、縣前頭湯園(光緒)、陡門頭燈盞糕(光緒)、李大同雙炊糕(光緒)、長人餛飩(1930年)、矮人鬆糕(抗日戰爭)等美食小喫。

這些風味小喫都是有一定歷史年份的小喫。有標產期的大部份現在喫不到正宗的。雖然東西大部份都還有,一脈傳承的估計不多了。我所知道的,也就縣前頭湯圓、李大同雙炊糕還在。沒標的都還有(沒說是誰傳下來的,只要是溫州人做的應該都算吧)。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注「劍雄品評文史經濟」的頭條號,可以閱讀系列古典詩詞、現代詩歌、對聯、經濟、美文、軍事、歷史等品評鑒賞文章。原創不易(已與維權騎士簽約),期待關注,但謝絕盜載。


我的家鄉是蕪湖!蕪湖有很多標籤,如:江城,美食之城,歡樂之城,瓜子之城等等!

下面小恆來說一說這幾個標籤的來歷,介紹:

江城:蕪湖的地理環境是半城山,半城水!故蕪湖別稱為「江城」,常說:江城蕪湖!

美食之城:哇哦,蕪湖的小喫,美食,數不勝數,蕪湖小喫街,鳳凰美食街,雙桐巷等等小喫街,而且蕪湖人都挺會喫的!蕪湖的美食太多啦,很多外地人來蕪湖,肯定要嘗嘗蕪湖的各大小喫,要不然白來一趟!

歡樂之城:這個不用講了,方特歡樂世界,蕪湖方特目前共四期!方特歡樂世界也是吸引外地人來蕪湖旅遊的一大亮點!

瓜子之城:蕪湖的傻子瓜子,讓蕪湖有了瓜子之城標籤!傻子瓜子聞名全國,不過現在不行了!洽洽瓜子起來了!

蕪湖的標籤還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蕪湖曾是「江南四大米市之首」!旅遊之城,蕪湖的旅遊景點也很豐富,馬仁奇峯,丫山,大白鯨海洋館,鳩茲古鎮等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