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芝麻南瓜花圈麵包 Kürbis Hefekranz mit Sesamfuellung

IMG_8644黑芝麻南瓜麵包 Cover.jpg  

孕育四季的南瓜引領了秋日入門,焰火般的果實裡,有著甜蜜的醞釀

風雨晴陽歷練,且以甜香滋味說分明

IMG_8606s Kopie.jpg

IMG_8562s Kopie.jpg

 

黑芝麻南瓜花圈麵包 食材

食譜原出處:奧地利寶盒

食材份量可製作1個 黑芝麻南瓜花圈麵包(大烤盤尺寸 350 x 320 mm)。

這是一個大份量的麵包,小家庭或是使用小烤箱的人,建議減半製作。

製作1個 黑芝麻南瓜花圈麵包(大烤盤尺寸 350 x 320 mm)

                               

《酵母鮮奶液》        

鮮奶_2大匙

新鮮酵母(塊狀酵母)fresh yeast 15g                          

細砂糖 1小匙

中筋麵粉 1大匙

 

《奶油麵包》

中筋麵粉 450g

細砂糖 60g

無鹽奶油_融化 60g

¼小匙

南瓜泥 200g

雞蛋 1

中筋麵粉(手粉調節用) 適量

 

《黑芝麻內餡》        

純黑芝麻_磨成細粉 120g

無鹽奶油_融化 70g

粗蔗糖 6070g

 

《刷蛋液,或是噴水》    

蛋黃 1

鮮奶油或是鮮奶 1小匙

 

《麵包裝飾》

珍珠糖(可省略) 適量

糖粉 (可省略) 適量

IMG_8591s Kopie.jpg

IMG_8592s Kopie.jpg

 

黑芝麻南瓜花圈麵包 食材討論

鮮奶溫度20-40°C。

新鮮酵母(塊狀酵母)fresh yeast,可用5g乾燥速溶酵母替代 active dry yeast。    

中筋麵粉,也可使用低筋麵粉。麵包高度略低,內部組織結構較粗。麵粉的吸水度不同,請依照所需另行調節,並準備作為手粉之用。

無鹽奶油,使用隔水融化方式,或是以微波爐低功率加熱成液態。使用時,奶油溫度不可超過35°C。

南瓜泥,我使用的南瓜泥是南瓜切片放在烤盤上烤透後,用料理機打成泥。如果使用水煮的方式,南瓜泥的水份含量會比較高,建議以150g開始調節,視需要再加入,不要一次加入200g。         

純黑芝麻細粉,應該選用無糖,原味,無添加的黑芝麻粉。

粗蔗糖,可以砂糖替代。蔗糖,就是臺灣二砂糖(赤砂)有特優的香氣。

2016.10.24. 補充說明:南瓜泥的做法,可以用蒸的,水煮的,或是用烤箱烤。如果用烤的,一定要烤到熟透,甚至外層和皮的部份略微呈現焦糖狀,纔好打南瓜泥。南瓜沒有烤熟的話,果肉乾硬,就會打不動。

使用烤的南瓜泥,水份低,味道濃鬱一點。如果習慣使用蒸的方法,就按照自己習慣的方式操作,蒸出來的南瓜泥,因為水份多,所以使用份量需要自己再調整。

 

特別備註:如果缺食材,不喜歡其中一項食材,請勿勉強操作,或私訊要求另寫食譜。在此懇請各位好人,另尋適合個人期望的食譜。

《實作分享時,請註明出處,讓我在你的尊重中獲得力量》 

IMG_8589s Kopie.jpg

IMG_8454s Kopie.jpg

IMG_8597s Kopie.jpg

 

黑芝麻南瓜花圈麵包 製作大綱與步驟 

步驟大綱: 

  1. 南瓜泥
  2. 酵母鮮奶液
  3. 奶油麵包麵糰
  4. 黑芝麻內餡與花圈麵包製作
  5. 刷蛋汁,裝飾

 

製作步驟

《南瓜泥》

IMG_8441s Kopie.jpg

IMG_8481s Kopie.jpg

IMG_8477s Kopie.jpg 

南瓜連皮或是去皮後,放在鋪好烤紙的烤盤上,在烤箱中以200°C烘烤,直到南瓜完全熟透。

熟透的南瓜,用料理機打成南瓜泥。

南瓜泥建議等冷卻後再使用。

Remark:如果使用水煮的方式,南瓜泥的水份含量會比較高,建議以150g南瓜泥開始,調節所需份量,視需要再加入。不要一次加入200g,或會讓麵糰水份過高。 

 

2016.10.24. 補充說明:南瓜泥的做法,可以用蒸的,水煮的,或是用烤箱烤。如果用烤的,一定要烤到熟透,甚至外層和皮的部份略微呈現焦糖狀,纔好打南瓜泥。南瓜沒有烤熟的話,果肉乾硬,就會打不動。

使用烤的南瓜泥,水份低,味道濃鬱一點。如果習慣使用蒸的方法,就按照自己習慣的方式操作,蒸出來的南瓜泥,因為水份多,所以使用份量需要自己再調整。

 

《酵母鮮奶液》  

IMG_6737s.jpg IMG_6739s.jpg IMG_6741s.jpg

1.)鮮奶溫熱,溫度在20-40°C間。  

2.)將捏碎的新鮮酵母加入溫鮮奶中。(也可以使用5g速發乾燥酵母取代)

3.)加入砂糖。

IMG_6743s.jpg IMG_6746s.jpg IMG_6751s.jpg

1.)略微攪拌。 

2.)最後撒上麵粉,靜置10分鐘。 

3.)酵母液上方有著大大小小的泡泡產生,就可以使用了。 

Remark:鮮奶溫度低於20°C,酵母不會作用。鮮奶溫度高於40°C,酵母作用緩慢。超過60°C時,會殺死酵母。  

  

《奶油麵包》

IMG_6748s.jpg IMG_6750s.jpg

1.)準備一個大容器,麵粉中加入糖與鹽。

2.)略微攪拌。

IMG_6753s.jpg IMG_6755s.jpg IMG_6756s.jpg

1.)加入準備好的南瓜泥與融化奶油

2.+3.)加入酵母鮮奶液。

IMG_6757s.jpg IMG_6758s.jpg

使用電動攪拌機,彎勾狀攪拌棒,中低速攪拌,約5分鐘。(手揉麵糰,約7分鐘)

IMG_6759s.jpg IMG_6760s.jpg

1.)加入雞蛋。

2.)繼續攪拌約5-7分鐘。(手揉麵糰,約5-8分鐘),直到麵糰均勻潤澤。

Remark: 因麵粉不同,吸水量也會不同。完成後的麵糰應該是濕潤,但不乾硬,製作時,依照實際狀況需要,太乾就加入鮮奶,太濕軟,就加入麵粉。建議每次都少量加入,再揉麵觀察,需要時再少量的加入所需的食材,直到麵糰擁有正確的質地。鮮奶使用冷的就可以了。

判斷方式:如果用電動攪拌機,麵糰完成時,容器內的壁面會變得比較乾淨。

如果是用手揉麵的方式,手上看不到沾黏的麵糰疙瘩。

IMG_6762s.jpg IMG_6763s.jpg

1.)第一次發麵前:將麵糰整形成圓形,上方灑上少許的麵粉,蓋上乾布,或是罩子,靜置在溫暖的地方,進行第一次發酵。直到麵糰發麵到2-2.5倍大。約為60分鐘。

Remark:如果希望採用冷藏低溫發酵方式,在攪拌完成後,就可以送入冰箱冷藏了。冷藏的麵糰應該在24小時內操作。Carol 老師有一篇“何謂低溫法麵糰?” 有非常清楚的介紹與說明,很值得閱讀。Carol老師的專文鏈結: “何謂低溫法麵糰?”  http://caroleasylife.blogspot.com/2009/03/blog-post_7195.html

2.)第一次發酵完成的麵糰,體積是發酵前的2-2.5倍大。發酵完成的麵糰,可以在表面上看到原來灑上的麵粉之間的空間明顯的變大了。(判斷麵糰是不是完成發酵的,是麵糰的狀態,不是發麵的時間。完成第一次發酵的麵糰應該是發酵前的兩倍大。寫下的時間都只是參考數值。)

Remark:這個麵糰的濕潤度比較高,會比較黏手。

Remark:冬天氣溫比較低的時候,可以將蓋好的麵糰放入熄火的烤箱,另外在旁邊放熱水盆子,關上烤箱門,利用蒸氣,可以幫助減短麵糰發酵時間。如果熱水冷卻了,麵糰還沒有完成發酵,就再換熱水就可以了。

 

《黑芝麻南瓜花圈麵包製作》

IMG_6769s.jpg IMG_6767s.jpg

1.)黑芝麻內餡所需食材。

2.)我所使用的臺灣產品純黑芝麻粉。純黑芝麻細粉,應該選用無糖,原味,無添加的黑芝麻粉。如果芝麻粉油膩,而不是乾燥的,並有油耗味,就表示不新鮮了,請不要食用。

IMG_6771s.jpg IMG_6772s.jpg

發酵好的麵糰在灑粉工作檯上,輕輕揉光後,內折壓。

IMG_6773s.jpg IMG_6776s.jpg IMG_6777s.jpg

同樣的動作重複約20次。

IMG_6778s.jpg IMG_6779s.jpg

1.)將麵糰滾圓。(麵糰內折面朝上)。

2.)在灑粉的工作檯上擀成一個約40 x 50cm的麵餅。

IMG_6780s.jpg IMG_6783s.jpg IMG_6784s.jpg

1.)塗抹上融化的奶油。長的收捲口一方留下約2-3cm,不要抹奶油,以利收口。(50cm的一側)。

2.)均勻灑上蔗糖。

3.)灑上芝麻粉。收口處,不要灑。

Remark:所使用的蔗糖量可依照個人口味調整,因為黑芝麻粉是原味,沒有添加糖的純粉,如果減糖過多,黑芝麻中的苦麻味會比較顯著。收口處不要塗上奶油,不要灑芝麻粉,麵糰才會在再次發酵和烘焙中,漂亮收口。

IMG_6785s.jpg IMG_6788s.jpg IMG_6789s.jpg

1.)隨意淋上剩下的奶油。

2.)捲起。

2016.11.05. 補充說明:

謝謝烘焙人Helena Chow嚐試了這個食譜三次,這裡分享她的實作經驗:先將奶油與黑芝麻和糖稍微混合後,鋪上餡料,再使用湯匙輕壓,這樣餡料在製作時,比較不容易散開掉落。

IMG_6790s.jpg IMG_6792s.jpg 

完成。收口朝下。

Remark:捲起時,不要捲壓,不要捲太緊,這樣麵團在烘焙時,纔有膨脹的空間。

IMG_6793s.jpg IMG_6794s.jpg

1.)用利刀在中間切開。起頭處留下,不要完全切斷,如“人”字型。

2.)翻轉,讓開口朝上。

IMG_6797s.jpg 

1.)兩條麵糰扭轉,交叉交折。將結尾處與起頭處捏合,結尾處的麵糰壓在麵糰的下方。整形成一個圓形花圈形狀,移放在鋪好烤紙的大烤盤上。

Remark: 麵糰非常的軟,內餡會有點散開,細心操作就可以完成。花圈在工作檯上完成後,移動前,在麵包圈下放盤子等硬物,麵包纔不會在移動時散開。

 

刷蛋汁,裝飾》 (也可以採用噴水的方式,完成的麵包色澤不會這麼深)

IMG_6799s.jpg IMG_6801s.jpg IMG_6804s.jpg 

1.)蛋黃中加入鮮奶油,打散完成,就是刷蛋液。(也可以用鮮奶代替鮮奶油。或是,直接使用蛋黃。如果是使用蛋黃,味道比較香,烘焙上色速度比較快,需要蓋鋁鉑紙來隔熱。)

在麵包上仔細刷上刷蛋液。

灑上珍珠糖。(可省略)。在麵包花圈上加蓋,靜置,二次發酵直到麵包的體積成為約2倍大。需要約30分鐘。

麵包完成二次發酵前15分鐘開始預熱烤箱到190°。

2016.11.05. 補充說明:

刷上蛋黃的蛋液,麵包會比較香,但是會非常快上色。應該要在烘焙20分鐘時,蓋上鋁箔紙。

如果不希望麵包外觀上色澤過黑,可以採取噴水的方式,冷的自來水就可以了。

 

烘焙與脫模 (烘焙時間適用於全份量食譜)

烤箱位置: 中層,正中央,直接使用烤盤

烘焙溫度:兩段式烘焙。上下同溫,190°C 開始175°C 結束 

烘焙時間:約需要50-60分鐘。190°C -》45分鐘 + 175°C -》約15分鐘

* 烘焙30分鐘時,依需要,如果上色過快,可蓋鋁鉑紙隔熱。

當麵包的表面出現均勻的焦糖色澤。麵包底部略微呈現淡淡金黃色,就可以出爐了。

出爐後處理方式:烘焙完成後,靜置在熄火的烤箱內10分鐘。出爐後,靜置在網架上。

2016.11.05. 補充說明:

烘焙人Helena Chow分享:麵糰是採用噴水的方式。烤箱溫度是180度25分鐘就蓋錫箔紙,40分鐘降溫到170度,53分鐘關火,燜了10分鐘就出爐了。

2016.10.24. 補充說明:

如果所製作的麵包花圈比較扁平,受熱面積大,厚度不高,烘焙的時間,就會比較短。希望大家依照自己完成的麵包調整烘焙時間。(最重要的是麵包要烤熟,在適當時機出爐)。

另外,如果使用旋風裝置烘焙,正確的烘焙溫度應該減少20°C。例如,建議溫度190°C,旋風裝置應該是170°C纔是正確的。如果溫度過高,相對的,烘焙時間也會變短。

IMG_8596s Kopie.jpg

IMG_8649s Kopie.jpg  

享用

黑芝麻南瓜花圈麵包中的南瓜泥讓麵包擁有很棒的自然甜度,與非常高的潤澤度,加上黑芝麻的純濃香氣,是個非常讓人喜歡,既適合作為早餐,也適合當作下午茶點心的花圈麵包。

 

保鮮

黑芝麻南瓜花圈麵包使用有蓋容器留下透氣孔,以常溫保存,不需要冷藏。麵包完全冷卻後,可以在包裝後放入冷凍室保存,食用前晚取出,留在室溫中回溫就可以了。不需要再次烘焙。

IMG_8646s Kopie.jpg

IMG_8647s Kopie.jpg  

 

寶盒小小囉嗦一下:

    無論使用什麼麵包食譜,都有可能因為實際狀況而需要調節乾濕度:麵糰過乾,加入液態食材。麵糰過濕,加入麵粉。每次加入食材,都應該少量加入,揉麵後再判斷是否應該增加份量。

    判斷麵糰是否發酵完成的是麵糰的發酵後的狀態,不是時間。氣候,溫度,環境裡的濕度都會影響麵糰所需要的發酵時間,所以食譜裡所建議的時間,只是理想環境中的參考數值,而不是確切的憑據。

    麵糰需要兩次發酵,麵糰應該放在有蓋的乾淨容器中,避免受風。理想的發酵環境溫度是30°C,最高溫不可超過50°C,如果環境溫度超過54°C,麵糰中的酵母會因為死亡,而無法讓麵糰完成發酵。

    第一次發酵完成的麵糰,體積是發酵前的2-2.5倍大。在發酵前,在麵糰上灑上點麵粉,發酵完成的麵糰,可以在表面上看到明顯的痕跡。

烘焙麵包和糕點,都要確定烤到熟,烤到透。沒有烘焙透的烘焙物,就像是沒有蒸熟的饅頭,內部,特別是中央部份會有潮濕和黏黏的質地。沒有熟透的麵包和蛋糕,口感不正確,保存期會變短,喫多了對腸胃不好。為了保持外觀“白皙”,製作這樣沒有完全熟透的麵包與糕點,失去了家庭手作的意義,既忽略家人,也犧牲健康。

IMG_8593s Kopie.jpg

IMG_8594s Kopie.jpg  

 

特別節譯:奧地利 專業麵包師傅學科教科書 Lehrbuch der Bäckereri 第277頁 麵包發酵 Stückgare

麵糰必須經過有效的發酵過程,才能讓麵糰在經過烘焙後成為完美的麵包。

麵糰發酵,體積變大是麵糰中酵母產生二氧化碳,讓麵糰中的氣孔增大成原來的2倍多的緣故。

進行發酵時,氣溫的溫度太低,濕度過低,都會影響酵母的活力,增加發酵時間。

發酵空間的狀況

發酵溫度

發酵濕度

乾燥

30°C

70%

正常

30°C

80%

正常

35°C

70%

潮濕

35°C

80%

 

經過正確的發酵,麵糰內的氣孔即使漲大,而韌度一樣能夠保持內部空氣,不會破裂。

麵糰的大小,麵粉的種類,使用酵母的份量,麵糰本身的溫度都會影響發酵時間:使用的酵母量多,麵糰的溫度高,會讓發酵速度變快。

以理想的氣溫30°C,濕度介於70-80%來說,發酵時間應該在30-60分鐘。

麵糰發酵過程,像是一個下墜力大的拋物線,到最頂端時,就會快速下降。特別應該注意在進行第二次發酵時,烤箱要預先預熱到所需要的溫度,一定要做到烤箱等麵包,不是麵包等烤箱。

麵糰二次發酵完成時,就應該進行烘焙,這樣才能完成質地,組織,味道最美的麵包。如果是麵包等烤箱的狀況,常常讓麵包的二次發酵時間過長,麵糰中的氣孔膨脹過度而破裂,因此麵糰會下陷,即使在烘焙時也不會再長高,烘焙完的麵包有皺皮,不飽滿的外觀。在口感上,可以品嚐到酸味。

麵糰可以在前一天晚上製作完成後,放入加蓋的乾淨容器中,在冰箱冷藏室中慢速發酵。使用這樣發酵的方式,完成的麵包會特別的蓬鬆。

鹽與油都會影響酵母的活動力。不可以直接加在酵母上。

IMG_8798s Kopie.jpg

IMG_8836s Kopie.jpg

IMG_8831s Kopie.jpg  

 

爛手 與 持續爛手的理由

這裡分享的每一張步驟照片,在舉起相機前按下快門前,都洗了手。

為了想留下最細緻的步驟,所以步驟工序照片拍得多,洗手的次數也就多。分享越是密集,洗手的頻率就越是密集。

因為這樣,我開始有一雙爛手。都爛在每個手指關節處,在冬天的時候,關節的傷口特別難癒合。

為了烘焙,剪了指甲,摘下了婚戒。

手,在烘焙時,要接觸食材,所以不能抹藥和乳液。

手,在拍照時,要抓相機,換鏡頭,所以不能抹藥和乳液。

不能這樣那樣,因為這樣那樣,我的手,就變成一雙道地的爛手。

傷口,裂了開,變成疤,然後,再變成傷。

去年長長的冬天,每個手指的關節,也紅腫,也開著口子,像是個天天練功打沙袋的拳擊選手的手。

連同事和客戶看到我的爛手,也忍不住問兩句。

於是,在陌生人的面前,我都會習慣的把自己的雙手藏起來。

這樣的爛手,自然沒有什麼好驕傲的,在某些方面,我還是因為自己是個女人,不論怎麼瀟灑,有著這麼難看的手,其實還是有著不只是一點點的難為情。

即使如此,我的這雙爛手,卻有著真真實實的溫度。

如果你曾經握過我的手,你一定會記得這雙手所傳遞的安定,溫暖與實在的力量。

因為分享,我的手變成爛手。

在同時,因為分享,我正在擁有我從來沒有想過的友誼,關懷。

這些經過爛手而完成的甜美,經過爛手而拍下的照片,經過爛手而傳播的種子,都是從我的血紅心臟裡出發,纔到達了你的雙手裡。

 

這裡-

不說好人壞人。

這樣的壁壘分明的判定,除了老天,沒有人可以。

我只是想請這個或有情或無情的你和妳,姑且看在我這雙爛手的份上,不要繼續再盜竊食譜,不要再盜竊圖文,不要再東裁西切的拿著這裡的食譜拼湊出自己的名作了。

我知道你不是壞人,或許是不是可以試著做一個更好的人。

 

這裡-

不要說我的心,我的心我自己也看不到。

不要說熱情,熱情也不能裝罐秤重。

不要說人生價值,到底每個人對此的認同很不一樣。

在人生裡,有一件事是我真的非常確定的事: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看不到的東西,都是不存在的。

 

這裡-

請每一位珍惜我的人,如果顧念我的爛手,麻煩在分享時註明出處。

讓爛手,至少,也有個繼續爛下去的理由。

 

IMG_8837s Kopie.jpg

IMG_8838s Kopie.jpg

IMG_8839s Kopie.jpg

 

特別備註:

如果缺食材,不喜歡其中一項食材,請勿勉強操作,或私訊要求另寫食譜。

 在此懇請各位好人,另尋適合個人期望的食譜。

 -奧地利寶盒- 中的烘焙食譜,都經過至少三次的操作,確認食材,食譜的穩定度,烤溫,烘焙時間⋯⋯,才會發佈。

 實在無法因私人喜惡,另行再找時間實驗操作。

 

 《實作分享時,請註明出處,讓我在你的尊重中獲得力量》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