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来到香港的时候,香港已经没了所谓真正实体卖相的车仔面了。

曾经的车仔摊,或是迁入了店面,或是绝迹于江湖;

如今的车仔面,或曾是上一代人的记忆,或只是这一代人的词汇了。

虽说车仔的形影已不在,但还是让有心职人们传承了下来,让炊香不断。


店名:新记车仔面

地址:香港铜锣湾登龙街49号地下B舖

与铜锣湾时代广场仅一街之隔的登龙街,不仅是条日本人气拉面店的聚集地,

还是各式各样美食的集中区,无论是在街头店舖,还是在楼上食肆。

而新记就在这转角一隅,旁边有间老式当舖。


 

隔壁街上的铜锣湾最知名地标:时代广场。

因为健身房就在旁边的关系,我简直每天都在这里鬼混(误)冒险。

从时代广场对面英皇钟表旁的小巷子穿进去,就是登龙街了。


 

登龙街一景。

好像个美食共和圈,「中、西、洋、和」各式美食都有。


 

新记店头就热腾腾滚烫著十分吸睛的咖哩鱼蛋们。


 

店内一景。


 

小食菜单随手拍。


 

菜单随手拍。

桌上放有一叠的菜单,自己划好拿给店员就是了。

划好单,我像个小学生般,傻傻还问店员大姐划得是不是完全了。

大姐定睛看了看,笑笑对我说,划得好,给妳满分!

难得遇到这么亲切的餐厅大姐,我实在受宠若惊呢!

其中,通菜就是台湾所谓的空心菜。


 

新记三款车仔面 ... HKD36 ≒ NTD144

卤猪大肠 + 五香牛腩 + 空心菜 + 幼面(细面)

看似杂烩的一碗面,让我想起了台湾的大肠面线、牛肉面、卤味空心菜呀!

卤汁汤底微辣好味,让面条吸附汤汁入口,滋润又满足。


 

猪肠处理得很干净,没有余留下一丝腥味,且肥瘦恰好。

再者就是熬卤得非常入味,有点像台湾大肠面线里美味的卤猪肠。

牛腩看来一般般,但其实不仅五香入味,还卤得软嫩好味!

深藏不露,果然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有关新记的报导篇章。

其中从日文的介绍里知道,原来店主是20多年前从广东移民来香港的。

97年金融危机失业后,便投身某家车仔面当起学徒修业了四年。

之后,另起炉灶自己也开起了车仔面,却遇上了SARS危机。

经营状态虽陷入了苦难,但好味道总算不会被埋没而坚持到了现在。

问其美味的秘诀:「为好食材不惜成本,用心思经营。」


 

其他报章篇幅。

据说汤底是每日用大地鱼、白胡椒与猪骨细熬慢炖,从无懈怠。

每样配料也都是用心准备,人气款则是猪肠萝卜鸡翼尖。


 

后记:

香港车仔面有点像是我记忆中的台湾卤味摊。

也是食材百百款,任挑任选,加进了卤汁,便提升了香气。

而台湾的车仔面,则是我印象中小时候的阳春面肉羹面或是蚵仔面线。

当时,小小身板勉勉强才能够钩上摊车桌面,有点吃力却很讨喜。

看著汤锅在面前发滚,蒸气在眼前迷蒙,看著面条下水划圈沥水一气呵成,

然后上料加汤,葱花一洒,面碗穿过雾气像魔术般,华丽丽汤面就出现了。

那时候,看下面过程,在我小小的想像中,就是一种神奇戏法。

住家附近公园旁,是我从小到大吃的面摊,到现在仍是旧模样。

但自从老店主退休让媳妇接手后,味道淡了,面也时常糊成团。

难免惆怅,儿时记忆的味道变了,戏法失去了神奇外衣,只剩下褪色的碗底。

或许,让面走味的不是时间,不是时代,而是心,那份心思。

 

Google Map


检视较大的地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