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对信息的接收方式逐渐变得碎片化,人们纷纷对阅读的荒废表示担忧和感慨,手机、电视、互联网,它们不断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但这并不能说明阅读正在走向衰落。或许当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时,会发现,科技并不站在阅读的对立面。

阅读能否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不,它不会

以下内容选自《如何再次拿起书》

[美] 艾伦·雅各布斯著 魏瑞莉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19.01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都是一个专心的读者,我教了20多年的文学,但我难以抵抗干扰。我的一天通常是从上网阅读新闻资讯开始的:我关注了大概200个供稿人,每天早上都能看到大概100条左右的新闻,我会下载一部分到电脑上。

有些我会详细地读完,但大部分都只是浏览标题和概要。有些收藏起来随后再看,有些则保存下来。我还有一个博客、一本在线记录的云笔记、一个推特账户,所以我阅读的很多信息,会转化为笔记和感想,发布在这些平台上。每天早上我都会打开这些网页,另外还会查看邮件。

这些就已经够一个正常人忙的了,但一天之内还不断有新闻出现。我在推特上关注的那些人会发布新状态,我每天也都会收到新邮件,有时甚至泛滥成灾。所有平台都会发给我信息更新的通知,好在我还保留着一点点的判断力,所以设置了屏蔽功能,这样,如果我想知道有什么新鲜事,就得经常去查看网页。

需要说明的是,我工作时专心致志,从来不会去查看网页,不过可惜的是,我经常会因为惦记着有没有新鲜事而坐立难安(实际上我并不知道这个“经常”有多经常,我也不想知道),而且我的苹果手机也可以打开以上提到的所有网页,我又一天到晚带着手机。所以说,我几乎没有不被网络诱惑的时候。

哲学家威廉·詹姆斯(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曾说婴儿的感官体验充满了“纷繁嘈杂的困惑”,因为婴儿还没有形成必备的过滤能力,很难把这些感官体验分隔成各自独立的、有意义的单位。

但当下,我们日常使用的科技似乎正在将我们带回到婴幼儿时期,多年来这些“纷繁”和“嘈杂”已经严重缩短了我的阅读时长。我拿着一本书坐不了几分钟,就会觉得焦躁不安。我注意到,我会无意识地将手伸向手机。大概两年前,我意识到自己读的书比以前少了,阅读质量下降了,注意力更不集中了,因此从阅读中获得的乐趣也减少了。

在不自知的情况下,这些症状日益严重,终于一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当时我站在我家附近的一间书店里,手里抱着一摞书。这些书里有尼尔·斯蒂芬森当时新出版的小说《飞越修道院》,还有几本厚厚的历史论著,其中包括迪尔梅德·麦卡洛克的《宗教改革史》。

我的胳膊开始酸疼,我找到了一个座位,然后看了看手里的那堆书。我想把它们全部买回去,但是其中有几本书的字特别小——年纪大了,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视力不断衰退,连光学技术也无法完全矫正了。我有点儿担忧地发现,这里面的很多书由于字号的关系,要看完会很困难。还有,我要把它们摆在哪儿?每次我把书带回家或者办公室,我都得扔掉或者收起一些其他的书,给新书腾地方。

算了吧,我对自己说。我要买个电子书阅读器。然后,我真的买了一个。得到电子书阅读器后,它让我不断地阅读,时至今日仍是如此。想想看,当你在看一本纸质版小说的时候,提前翻看一下结尾,是多么轻而易举又充满诱惑力的事情。

也许你只是想看看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或者想知道你还剩下多少页没看——不过当然,有可能你只是想偷偷地瞄一眼结局。你也可以在电子书阅读器上做同样的事,只不过比较困难。同样地,在阅读不同种类的纸质书时,你可能会想看一眼目录,看看全书一共有多少个章节,各个章节有没有标题,这些标题是什么意思,等等。

同理,你在电子书阅读器上也可以做这些,只不过需要多几个步骤,动作更不自然。(电子书阅读器有时钟功能,不过你在阅读的时候是看不到时间的,除非你点击“菜单”按钮,这时屏幕上才会显示出时间。我觉得,这让人更容易沉浸在书籍里。)

简而言之,一旦你开始在电子书阅读器上阅读一本书,这种科技产品就会令你产生一种惰性,持续读下去会显得比转而去做其他事更容易。不像数码时代的其他产物,电子书阅读器推崇直线性——它创造了一种单向的、向前发展的模式,如果你想倒退也不是不可以,只不过要大费一番周折。

我用电子书阅读器看的第一本书是《飞越修道院》,这是一本大部头,阅读经历却很愉快,因为省去了来回“搬砖”的劳苦,又避免了不断纠结于一些细枝末节的内容。《飞越修道院》中有一份词汇表,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斯蒂芬森的很多自创新词,每当我碰到这样的内容时,常常会流连其中,忘了去看正文。但使用电子书阅读器时,虽然我知道如果必要的话,我也可以去看那份词汇表,但是这种诱惑就没那么强烈了。相反,我会完全沉浸在故事之中。

我发现当我坐在或者躺在一个舒适的地方时,我可以用一只手托着电子书阅读器,将拇指放在“下一页”的按钮上,然后什么也不做,只是点击,阅读,再点击。我发现我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而且是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几乎瞬间就恢复了。

我不确定为什么会这样,不过我有几个猜想。首先,我觉得,电子书阅读器给我那只闲不住的手找到了事情做,而且动作跟在手机上查邮件或者发微博类似。能够重新找回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这让我受益良多。

本来我已经具备这种能力几十年了,但被数码世界同化后,我就丧失了它。当我买回电子书阅读器后,我恰好阅读了一本最适合用它来看的书——一本小说。如果我一开始看的是休谟的《人类理解研究》,可能就绝不会继续使用这种电子设备了。

我想,电子书阅读器不可能成为所有需要培养更强更持久注意力之人的灵丹妙药,但我认为我的经历说明了一件事:视科技为阅读的敌人,这种想法并不合理。电子书阅读器本身就是一项科技,而且是一项极为高端的科技。

不过就算同是数码科技产品,彼此也有很大的不同:电子书阅读器不管从任何方面来衡量,都比手机和电脑更难令人分心。至少新技术有可能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而不是成为问题的一部分。

近年来数码科技引发了一场完全反注意力的风暴,主要是因为它利用了被美国心理学家B. F.斯金纳称为“间歇强化”的巨大力量。我们不断点击电子邮箱中的“收件箱”按钮,查看微博或不断登录脸书,都是因为我们并不是每次都能看到新信息,这比有规律的、可预见的“强化”刺激作用更强。

毕竟,如果我们知道每次点击某个按钮后都能看到新邮件的话,我们的好奇心就会逐渐消退:反正我们什么时候点击,新邮件都在那儿。正是那种未知性促使我们不听话的手慢慢伸向了手机。

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处于这种“纷繁嘈杂的困扰”中时,会安慰自己:这起码说明,我还有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能力。不过近几年来,研究者们已经完成了大量且详尽彻底的研究,得到了一些清楚明确的结论,其中包括:

第一,没有人能够真的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相反,我们只是在不同的任务之间来回跳转,一次只能关注其中一项任务。

第二,试图同时处理多项任务会导致我们只能保持“不完整的注意力”。

第三,那些自认为擅长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人极有可能比其他人表现得更差。

想哭就哭吧,它们是每一位“准读者”必须面对的事实,让众多聪明机智的学者对自己的阅读能力悲观绝望、扼腕叹息,即使他们曾经是踌躇满志、劲头十足的读者。

似乎是时候提出些建议或者劝告了。不过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我们都已经知道了,如果我们想回归慢慢阅读、专心阅读的状态,就应该关上电脑、拿开手机。要是查邮件、看博客的诱惑太过强烈,就去一个没有这些小玩意儿的地方。

在你带着书走进咖啡馆之前,把这些电子设备锁在车里;把它们交给你的配偶或者同伴,请他们把这些东西藏起来,然后走进一个摆着舒适椅子的房间,关上门。给出一些实际可行的建议并不难,难的是去执行它们——或者说,难的是愿意去执行它们。

2005年,美国知名作家戴维·福斯特·华莱士在凯尼恩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发表了演讲,他用我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简洁语言解释了必须执行这些建议的原因。下面是他演讲的中心段落:

毕业20年后,我逐渐明白了,在那些教你如何思考的、充斥着陈词滥调的书里,其实暗含着一个更深刻、更严肃的问题:学会如何思考实际上意味着学会如何控制你的思考形式和思考内容。这意味着你要非常清楚,自己应当选择关注哪些内容,选择怎样从经验中构建信息、获取知识。如果你成年以后还没有掌握这种选择能力的话,你将会一败涂地。

阿信说

信息技术对传统阅读的冲击似乎是我们当下谈论“阅读”时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抛开电子阅读和传统阅读孰优孰劣这样的经典问题不谈,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进而影响了人们的思维:

即时化的信息传递显然对人类处理信息的方式造成了改变,人们的思考倾向于片段化,而这直接使阅读变得更加困难了。人们无法专注于文本之上,而阅读的乐趣恰恰源于“沉浸的幻想”。

你的阅读过程中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你又是如何解决的呢?在留言区和我们分享你的读书方法,幸运读者将获得中信出版的好书一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