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DSC3878  

 在大埔村看不到一位在地居民,和民宿老板在小小的三合院子前聊了聊当地的风俗,民宿主人说这家人过年过节还是会回到岛上来看看的,从门上的艾草看来,就算这里是海岛,又是岛屿一隅的小村落,端午挂上艾草的民俗却没有不同,先民渡海而来,在思念故乡的日子挂上老祖宗留传下来的习俗,仿佛和故乡就有了连结,不再感觉寂寞。

我们上车,民宿老板继续带我们到岛上其他地方逛逛。这次从进入大埔村前的路口,往岔路的另一头走去。这一路路边就有不少树茂密的生长著,小小的山路在林间穿过,感觉很舒畅。这片树林可能是因为位在岛屿的西侧背风面,山头挡住了又强又冷的东北季风,才有这样的绿荫。我们经过了一座军营,在不远的地方停下来,走下一小段石阶,来到一处公园,公园里有座凉亭,凉亭有座石碑,是被列为国家三级古迹的大埔石刻。

虽然这石刻被定为三级古迹,但对初到这小岛的我而言,这石刻有著甚么样的背景故事实在是孤陋寡闻,更不用说那座红色的人造凉亭其实更引发不起我的兴趣。回归正题,大埔石刻是在民国42年被东莒当地驻军发现的。刻文是闽人董应举所题。大致是记载的明朝万历年间,宣州沈有容不伤一兵一卒生擒倭寇69名的事迹。

_DSC3873   

沈有容是万历年七年的武举人。万历二十五(1597)年获福建巡抚金学曾起用驻守海坛(现今福建平潭),以防备沿海的倭寇响应日本丰臣秀吉入侵东南沿海。万历二十六年调守泉州府,掌浯(屿)铜(山)游兵,两次歼击倭寇有功擢升为浯屿钦依把总,驻守浯屿水寨。万历三十年沈有容移防镇晋江石湖,那年七月倭寇流窜沿海洗劫广东、福建、浙江之后窜入当时称为「东番」的台湾为巢穴。沈有容招募渔民到台湾「阴诇地势」、「图其地理」,并且加紧操练水军。同年冬天在福建巡抚朱运昌发密札「令剿东番(台湾)倭」的命令下,率领二十四艘军舰渡海前往台湾大破倭寇。焚沉倭寇船只六艘,斩首十五级,夺回被掳男女三百七余人,从此台海安定无战事十年。从军事能力以及对台湾福建沿海生活安定而言,沈有容确实有不小的功迹。当然后来也一路擢升,最后官拜总兵。不过当地居民除了感谢他赶走倭寇带来10年的安定生活外,传说这些倭寇在东莒上藏有宝藏,而石刻本身就是一份藏宝图,只要能发现碑文的奥秘,就可以发现宝藏图啦。有倭寇、有英雄,再传说岛上有宝藏,就更增添沈千总的传奇故事啦。

_DSC3871

当然这些都是传说啦,如果有宝藏,国军驻守那么多年,挖了那么多军事设施,能发现早就发现了,不会等到几百年之后,被我们这群观光客发现。

海边的小公园视野辽阔,听听故事,望著远处的西莒岛,山坡上的芒草在夕阳下闪耀著金色的光芒,海面波光粼粼,眼前的一切看起来好平静。至于那石碑长得甚么样子,因为我讨厌红色凉亭的缘故,结果一张都没有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