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時間4月2日,DANNY/費城報道

“弘揚中華文化,增進社會和諧”。福建猴嶼民俗文化節亮相美國費城。猴嶼民俗文化節是費城華埠,乃至美東,最盛大的中華民俗活動之一。一年一度的猴嶼民俗文化節於3月31日上午在費城華埠隆重舉行。

慶祝“猴嶼民俗文化節”

這個由美國猴嶼民俗文化中心(以下簡稱“文化中心”)主辦的民俗文化節“護閩將軍千秋壽誕遊神”活動於上午11點從13街和伍德街(Wood Street)的美國猴嶼民俗文化中心開始,繞中國城一週,數百鄉親遊行,千餘市民參與,共同感受中國傳統民俗魅力。

由美國猴嶼民俗文化中心舉辦的民俗文化節,以感謝神明護佑,並期待生活和平安定。隸屬福建省長樂區的猴嶼鄉是中國著名的僑鄉,這裏有大量村民移民海外,特別是美國。該文化節是福建猴嶼地區春節後的傳統祈福儀式,旨在紀念保護猴嶼地區的祖先張氏將軍,同時弘揚中華傳統民俗文化,增強華裔影響力。

據介紹,猴嶼民俗文化節是紀念民族功臣護閩將軍千秋誕辰,宣傳將軍護國愛民崇高精神,弘揚中華傳統民俗文化,增進社會和諧。

護閩將軍文武全才,稟性仁愛豪爽,疏財仗義,體恤衆生,樂善好施。五代十國時,護閩將軍輔佐閩王建設福州城,開闢港口,清除暗礁,招商貿易; 興建水利,鑄劍爲犁,墾田興農;開辦學堂,興學育才,使當時福建百姓安居樂業,民間富足,國庫充實,護閩將軍爲繁榮福建立下不朽功勳。

上午十時,按照猴嶼張家村民俗風情,在該會新置辦的侯封境衆神聖廟開始舉行祀神儀式。各鄉親父老換上敬神禮服,帶上祭品,排列一隊一隊在廟宇拜祭完畢即順序分隊伍舉行遊行活動。

上午11時,來自費城、紐約和大華府等多地的猴嶼鄉親組成盛大遊行隊伍,從文化中心出發,環華埠一圈。文化中心董事長張文欽與市議員金海倫及賓州前州務卿Pedro等嘉賓在“慶祝猴嶼民俗文化節”巨型活動主題橫幅標語引領下,瑞獅狂舞,熱鬧非凡。鄉親們有的手舉橫幅,有的手持花籃,有的身着特色服飾,有的裝扮成高達3米的將軍形象。在民間樂隊演奏中,隊伍緩緩前行,展現猴嶼鄉親的熱情與風采。

中國城牌坊前,備有三牲素果的主祭祀區擺有30餘頂香臺,民衆虔誠地在香臺前燒香祈福,祈求新的一年在將軍的庇佑下國家風調雨順,華埠安寧穩定,百姓闔家幸福,家人身體健康。人們在此寄託了美好的願望和期盼。同時,活動也提醒了炎黃子孫勿忘祖籍國,勿忘自己的根。

隨後按照慣例,“瑞獅賀喜”,六隻威猛靈動的醒獅的精彩表演正式拉開文化匯演活動的序幕。隨後代表全境弟子敬拜神像祈福的福建傳統閩劇文化表演節目“八仙賀喜”、“天官賜福”爲活動現場呈現出一派祥和喜慶的氣氛。從“天官”處接下了三個大金元寶,寓意旅美猴嶼鄉親在新的一年裏財源滾滾。十餘臺節目好戲連軸,精彩紛呈。

文藝演出中,來自新州、紐約、華府的表演團隊,獻上舞蹈、軍樂演奏、合唱等表演,天普大學留學生唱將獻上愛國歌曲,各類中華文化曲藝節目,武術表演等精彩不斷。古今融合,中西合璧,體現出費城猴嶼人不僅努力推廣中華民俗,更是積極融入美國主流社會的精神。

活動一直持續了4個多小時,吸引了衆多的中西民衆,不少西方民衆首次看到龐大的舞獅團、傳統的祭祀臺、威嚴的將軍神像,十分感興趣,紛紛舉起相機記錄這個盛大的慶典活動。一名西方市民安德魯(Andrew)表示,這是第一次親眼觀看大型的中式遊行,被浩蕩的隊伍和氣勢所震撼,深感中華民族的文化既神祕,又蘊含悠久歷史和人文氣息,並表示以後有時間一定要好好了解華夏文化。來自德雷塞爾大學的在讀研究生Natalie,是當日活動表演者之一。她認爲這類弘揚中華民俗文化的活動十分有意義,“其實不僅是向西方人宣傳中國民俗,更是向海外華僑和留學生普及和認識本國文化的意識。”

猴嶼民俗文化中心董事長張文欽,賓州前州務卿佩德羅(Pedro)、費城市議員斯奎拉(Mark Squilla)、金海倫(HelenGym)、費城商務部國際事務主任闕光賢等先後致辭,對猴嶼民俗文化中心多年來,堅持舉辦民俗活動進行了表彰及讚許,斯奎拉並代表市長宣佈,將今年的3月31日定爲“猴嶼民俗文化日”。

文化中心董事長張文欽致詞感謝衆鄉親父老及小區人士和僑團的大力支持共襄盛舉,並對華府及各地遠道而來的猴嶼鄉親們致意。

張文欽還表示,一個多月前所有猴嶼鄉親已經開始籌備“遊神”活動,單是製作“貢品”就用去了一週時間,整個活動至少有百餘志願者參與。

至於“遊神”活動成爲了官宣節日的感受時,他激動的說:“這一切全部得益於鄉親們的無私奉獻,我們身在美國,同時將祖籍文化帶到了這裏,有了文化作爲根基,鄉親們將生活的更有依靠感。”

斯奎拉表示,費城華埠是我所代表的選區,能有這樣優秀的民俗文化活動難能可貴,多元文化讓美國更加強大,希望華裔居民對下一代,加強中文和中國文化的教育,讓像猴嶼一樣的民俗文化都能在美國生根發芽。

與會嘉賓紛紛稱讚並感謝華人對賓州和費城所做出的貢獻,在這裏傳揚中華傳統文化,使社區更加多元化。此外福建省僑務辦公室、福州市海外交流協會、賓州政府特發賀詞,讚揚猴嶼民俗文化中心積極弘揚中華文化,並鼓勵繼續堅持此類有意義的活動。

下午約三時許遊神活動完畢設宴醉仙樓大酒樓,閩劇匯演、歌舞盡歡,讓賓客感受到濃濃的家鄉民俗文化活動的氣息。

據悉,遊神活動是爲了紀念“護閩將軍張睽公(830-926)”,今年爲其誕辰1189週年,福建家鄉每年正月十九都會舉辦遊神慶祝活動。隨着大部分猴嶼鄉親移居美國,2009年費城福建猴嶼聯誼會首次舉辦了該民俗文化活動,活動規模逐漸壯大,已經成爲了費城春季的大型文化活動之一。

據介紹,福建猴嶼張村有7000多名鄉親旅居美國,“遊神”活動是在美猴嶼人聯繫鄉情鄉誼的大聯歡活動,有利於在海外宣傳中國民俗文化。每年來費城參加“遊神”活動的鄉親都在增多,去年更是突破了1000人,今年中心將會提前做好各項迎接在美各州鄉親來費城參與文化節的準備工作。

遊神,或稱聖駕巡遊、遊老爺、營老爺、遊菩薩、遊神賽會、年例、迎神、迎年、進香、菩薩行鄉、擡佛、擡神像、神像出巡等等,是指人們在新年期間或其它喜慶節日裏,又或諸神聖誕的這一天,到神廟裏將行身神像請進神轎裏,然後擡出廟宇遊境,接受民衆的香火膜拜,寓意神明降落民間,巡視鄉里,保佑合境平安。遊神是東亞及東南亞民間信仰的信衆在新年或神誕日進行的一項儀式,在日本習俗中稱爲神幸祭。 遊行沿途伴隨有鑼鼓、神偶、舞獅、舞龍、雜技及樂隊演奏等藝陣表演。

在民間信仰和道教的用語中,“境”是指一方神祇所管轄的地方,也就是其廟宇的範圍之內。當巡遊隊伍在其廟宇和信仰範圍內出巡時,稱之爲“巡境”;當巡遊隊伍進入到其它廟宇的範圍時,稱之爲“繞境”。接受民衆的香火膜拜,寓意神明降落民間,巡視鄉里,保佑合境平安。

由美國華訊 DANNY供稿

長樂微生活/長樂視頻綜合整理(已獲授權)

- End -

微信又改版了

按下面的方法星標置頂

這樣就不會錯過看長樂資訊!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告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