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於學長學姐們的經驗帖,所以也希望自己的經驗可以給更多人以借鑒啦。到現在還沒有出擬錄取名單,就先分享下初試經驗和複試的流程好了~

每個人的經驗都有不同或者相同的地方,一定要試驗一下適不適合自己,我認為不要過分糾結聽誰的,先去嘗試一段時間,看到效果就繼續,如果感到不行就及時調整。我自己也走過很多彎路,一開始太害怕走彎路花費了太多時間糾結,反而只有去投入才能真正發現問題。

一、初試

1.本人情況

雙非財經類院校金融專業 一戰 政治68 英語92 專業課127 數學137 初試總分424 排名15

基礎:六級600+ 理科生不算擅長政治 金融水平僅限於課內 數學平時期末考95左右(內容比較簡單)

為什麼選復旦金融?在選學校的時候,瞭解到有直系學長學姐考上復旦,一瞬間就覺得是她了。對學校有感覺有動力+知道有人考上就有希望。之後沒有關注過其他學校的情況,不存在糾結選學校的情況。備考期間有疲憊和崩潰的時候,但是想到自己已經付出了很多,就不願意換學校或者放棄,最後感覺複習的不好也硬著頭皮上考場OTZ。自己選的路,跪著也要走完。

初期定目標的時候我是參考17年前30名的初試錄取分數(現在官網已經找不到了)+自己的情況,最低分數/目標分數分別為:政治65/70,英語80/85,數學140/145,專業課120/130 總分405/430。定一個高一點的目標,然後各科複習的時候就找能考到這個分數的經驗貼去參考。院線410看來我的最低分數還是設置低了= =

2.用書:

數學

(1)基礎用書

微積分+線代+概率論課本(大部分會用同濟的 感覺自己學校用的也可以 目的是第一遍熟悉基本定理+計算 可以參考19級考綱劃掉不考的部分)

李正元粉皮全書高數部分(認為書很好 比李永樂全書難一點)2遍+後期翻看掌握的不好的地方

張宇高數18講(作為知識點補充)張宇高數提高視頻(個人感覺提高的作用不是特別大)

李永樂線代書和提高視頻(特別好!)2遍+

王式安概率論書和提高視頻(感覺一般 可以用其他人的)

中值定理部分參考湯家鳳視頻(特別好!)

(2)刷題用書

660題*2遍

1800題(只做了一部分 可用於薄弱點練習)

(3)真題+模擬

張宇30年真題(解析有的題比較簡單)

李正元粉皮真題(作為解析補充)

合工大真題(風格和真題類似 解析有錯)

張宇八套卷+四套卷(勸退卷、比較偏 練習心態+查漏補缺)

數學的書大家看啥考上的都有 看個人偏好 保證打基礎+練習題+真題+模擬

我自己是心態不怎麼樣,張宇8+4也會六七十分,但是十分鍛煉模擬時鎮定下來+絞盡腦汁想知識點的感覺,最後考場上碰到不會的題,大概補救了3-4分。

英語

單詞書(新東方正序版)要一直反覆背到考前

英語一黃皮書歷年真題、考研真相英語一真題(比較適合不會劃分句子結構的)

英語二黃皮書

作文:九宮格作文 看看寫作思路

黃皮書真題配套的歷年作文真題解析

政治

視頻:馬原+思修 徐濤 史綱+毛概 蔣中挺

(蔣老師的時間線有時間最好自己整理,沒有時間可以買他的客觀題應試寶典)

肖秀榮全部(精講精練+對應視頻

1000題刷了2遍左右

講真題沒有時間看了,可以做幾套真題感受下難度和1000題還是不太一樣的

知識點綱要和風中勁草背一個就行,綱要上的一些總結還不錯可以參考

肖八做選擇題 試著口述下大題

肖四全背 網上有那種答案的拆解幫助背誦,可以搜一搜記不清在哪裡找到的了==)

風中勁草*兩遍

考前各種模擬題多做

專業課

輔導視頻+資料

姜波克《國際金融》+習題

胡慶康《貨幣銀行》+習題

朱葉《公司金融》第四版

劉紅忠《投資學》(勸退書但是還得看hh)

其他參考書(幫助理解的書們)

張亦春《金融市場學》書很好 課後習題要做

易綱《貨幣銀行學》

米什金《貨幣銀行學》

博迪《投資學》

羅斯《公司理財》

參考書初期看或者作為核心四本書書看不懂的時候看一下 博迪羅斯對應核心書目相關章節和課後題較重要

3.時間安排

(1)3月之前

各種經驗帖蒐集整理à瞭解每一門考試的特點、主要用書、大致完成時間,設定目標分數、列大綱計劃

數學課本課後題(如果基礎好,性價比不是很高)

(2)3-6月

數學(平均2.6h/天):全書+李永樂線代+王式安概率論+對應視頻 第1-1.5遍

第一遍先看知識點+自己先做題+訂正,沒有整理錯題,在錯題對應的地方標號,大部分題目是很難做的全面又準確。第二天要簡要回顧前一天錯題。

英語(平均2h/天):曾經嘗試聽商志的視頻但是一篇文章要講4h實在是太長後遂放棄。但是可以聽一些名師的閱讀課前幾節,把握一下閱讀的特點。

英語一的文章一開始是定時15min/篇做題+對照著逐句翻譯訂正(手寫),寫了十幾篇之後稍微有了翻譯的感覺改為口述翻譯+手寫長難句和片語積累、文章框架、錯因分析。不想學習的時候背單詞。

專業課(平均2h/天):3、4月看完了胡慶康貨銀、易綱貨銀、金融市場各1遍,國際金融2遍,對應課後習題。此時感覺就是在書上畫一畫,沒有學長學姐所說的框架感。5月投資學6月公司金融 個別章節會參考博迪和羅斯的書。第一遍看書我認為還是盡量看得全面一點。

這個階段我自己的感覺是除了上課都在自習,數學時常被難倒,專業課字我都認識但是很多地方難以理解,能找老師問一問就問,實在不行就先放一放。英語真題一開始肯定會很艱難,但是堅持一段時間能夠明顯感覺到理解文章的能力有進步。另外要注意鍛煉。因為我休息和學習時間不是很規律,安排也不合理,只能取個平均看一下。

(3)7-9月

數學(4.5h/天):暑假完成第二遍刷上述書+660+查漏補缺的提高

第二遍的速度明顯加快,660需要自己定時做10-15題一組,錯題本分析題目並且訂正,基本上每個題都會有不足的地方,比如毫無思路或者方法不夠簡便或者考慮不周全,可以記下題號,對應每一句題幹分析涉及哪一個知識點、哪一種方法,題幹是怎麼推導到答案的,有沒有其他類似的題目,找出無法使自己解出題目的根源在哪裡。

此時刷題的同時可以結合全書、18講等突破自己薄弱的部分。

英語(1.5h/天):7-8月英語一閱讀第二遍 此時速度就比較快了,對照原文口述翻譯+複習第一遍的筆記,留出幾套題目當做新練習。9月開始準備作文+英二真題。一開始是不適應的,練上3套明顯好了很多,完型找到上下文聯繫的規律發現比英語一簡單太多。翻譯有聽唐靜的課,但是如果前期一直練習口述翻譯的話,此時課程用處也不算特別大。作文拖拖拉拉地看九宮格英語二部分。

專業課(3h/天):7月-8月上旬看了公金+投資的第二遍,8月看完專業課視頻對專業課有感覺了,之後到10上旬一直在消化視頻內容,看第3遍書+複述文字內容+理順邏輯框架。

政治:7月末開始利用零碎休息時間聽政治視頻配套對應精講精練,刷完視頻之後開始1000題,不熟的地方查閱精講精練。

總體狀態比較投入。上午數學一直到下午3點左右,之後是專業課,中間穿插英語和政治。學三四天後會比較累,效率會下降,偶爾躺屍追星2-3個小時或一個晚上,但不會一整天都不學習。玩完後的負罪感逼著自己第二天好好學習。。。

(4)10-12月

數學:用答題紙交替練習真題+模擬題定時2.5h一套+訂正大概共花4-5h 訂正一定要重視自己錯的、遺忘的知識點,回顧總結。要一直練到考前,不要因為政治最後不練數學題到考場上真的會手生,算什麼感覺什麼不對。明年數學大概又會很難,考前最好除了掌握基本的方法和知識點,加強心態和計算的練習。

英語(1.5h左右):背英二作文真題/英語二一套題目(除了作文)/英語二訂正

零碎時間背單詞

最後英語分數有點出乎意料,因為作文方面是我的弱項+拖延症,作文備考其實不是很充分,背的素材也不多,最後指望得個平均分來著。閱讀相對擅長,所以我模擬期間規定1.5h完成除了作文的所有部分,考場上幾乎一半的時間在琢磨作文(還差點跑題),同時有時間把字寫的好看一點。最後閱讀部分錯了一個完型。

政治:10-11月每天中午休息+晚上剩下時間勻給政治(導致經常完不成計劃= =)背風中勁草順便從頭到尾梳理知識點,刷1000的錯題+近幾年的真題。12月開始模擬題,考前瘋狂背肖四(導致數學模擬不足考場手生= =)我個人做的模擬題太少了大家盡量早完成其他任務多練一些

熱點關注肖秀榮的公眾號!

專業課:10月開始練習主觀題+金融熱點,可以利用真題、2010聯考真題,主觀題練習的時候就能體會到前期複習紮實,建立知識框架後,根據題目關鍵詞就能牽引出很多可以寫的東西。有框架就知道看到一個簡答大概有幾條關鍵點,複述+理解能在關鍵點之後還能補充很多解釋內容。複述還能夠幫助回答問題的時候語言風格能夠和老師接近。論述要求的內容更多一點,從關鍵詞解釋到現象的原因、影響、解決方法、聯繫熱點等等。每天練,碰到不熟悉的知識點回去翻書。一直到11月中回答論述能夠寫滿兩面。計算題我除了四本書課後題,還有金融市場學課後題,輔導視頻配套一些練習題。博迪和羅斯題目很多做不完。12月成套練習歷年真題(其實應該早一點開始的)限時3h,用答題紙,第二天訂正+查漏補缺,時間很緊訂正的時候就列關鍵詞。

專業課大概一共過了4.5遍左右吧,不包括查漏補缺。最後盡量達到合上書能夠順著一條邏輯線穿起整本書的主要內容(孫神的大樹論大家應該都知道的hh)。前兩遍達不到這種狀態也不要著急,去理解細節的東西,關注書的前言部分或者綜述部分,一般是老師們編書的邏輯所在。初試的時候沒有很偏的題目,但是大家做準備一定在初期有時間的情況下盡量全面,後期時間緊迫我只能放棄一些非常非常細緻的東西和自以為不會考的內容(有風險),但是也要保證不管哪個部分考到大題都要有話可說(某年考到了行為金融學的大題)

熱點的準備我是有所不足的,我認為平時可以瞭解關注時事熱點之外,到十一月可以參考一些機構的熱點合集同時參考公眾號(中國經濟報告、中國金融新聞網、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華爾街見聞等等)的熱點論述、貨幣政策報告,自己去整理熱點話題以及其與課本知識的聯繫。我沒整理所以瞭解的熱點是比較散亂的。

4.幾個問題的補充

(1)心態

保持良好心態是一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非常難的事情。

但是備考過程中有了負面情緒一定要及時以合理的方式宣洩(找人聊聊天、少量雞湯激勵、關注計劃和任務而不是最終的大目標等等)儘快走出低迷期。從備考到一直到出成績我都一直在想到底初試能不能過,這個時候心態就不是很穩。只有沉浸式學習的時候,才會沒有心思去想這些東西。備考期間縮招擴招的消息、信息羣裏各種消息一定要理性看待,不要讓這些信息過於影響自己的複習節奏。11月在大家積極備考的時候我每天都感到很疲憊,複習效率提不上去很多任務都落下了,大家要在平時合理安排休息娛樂時間。

考場上的心態也非常非常重要,不管自己前期準備的如何,考試時一定要盡量去抓住自己能夠做到的,冷靜下來,任何時候也不要放棄。

(2)關於筆記?錯題本?

專業課:沒有非常詳盡的章節筆記,熟悉課本+建立框架和章節邏輯(可以用word和xmind)+口述內容+翻書查漏補缺,感覺摘抄書有點浪費時間。有些理論會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對比方便理解,比如說各個流派在不同理論上的觀點。電子版很方便改動。

數學:感覺全書上寫的基本上很全啊就沒有記筆記,而且李正元全書上有框架圖後期就很好的用於回顧;對於個別難點,全書上沒有的、其他書上講的比較好的地方會自己整理到一起;有660的錯題本(題號+錯因分析+相關知識點方法回顧+相似題目指引)覺得很有用;真題模擬題的錯點用a4紙整理的(內容同前)所有自己整理的東西一定要時常翻看

(3)研友

沒有研友,從開始備考到九月份一直在糾結要不要找個研友,後期沒有心思再去想這個問題。我現在回顧覺得,研友的作用=督促自律+討論數學或者專業課問題+備考信息和經驗交流+幫助心態調整。如果實在找不到非常合適的研友就算啦,只要備考過程中有人來幫助解決或者自己解決以上問題就可以。

(4)自律的小建議

記錄學習時間。前期用土豆番茄app來記錄學習時間,讓自己進入學習狀態。九月開始嫌棄頻繁用手機記錄太麻煩改用計時器,不記錄總學習時間,保證長時間學習的狀態(訓練2h做數學不頻繁走神)。

做計劃(雖然也完不成)。有計劃就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完不成計劃會有負罪感,幫助自律。計劃要有彈性,計劃太細一旦有變動後期全部都需要修改非常耽誤時間。

外部監督。找一個你不敢對他說謊的人,跟他說,如果我兩周完不成某某任務我給你發大額紅包。(試了一次,真的在拚命完成任務,最後差一點完成,也真的發了紅包OTZ)

自行設置小測試。比如說,在做660的時候設置一週後有一次660小測試。營造短期突擊考試的感覺,並且可以督促自己做題的時候認真一點,檢測掌握程度,一舉多得。

不想學習的時候先換一科試一試,然後再騙一騙自己hhh

二、複試流程

今年是專業課和英語合在一起面試,分了六個組,組和對應的教室是現場抽籤,貌似同一個教室上下午的老師也不一樣。

英語自我介紹、讀過的經濟學書籍、本科學過什麼科目

專業課問到了QE、託賓稅

作為金融本專業的學生,還問到了本科學的一些科目(某一科學了啥)、畢業論文、計量經濟學,所以本專業的一定多準備一下!

面試感受是老師們很和藹,是自己太菜orz。回答問題一定不要著急、多想一些、慢一點表達。可以引導老師談論你比較熟悉的話題(挖了坑不會填的本人的血淚史)

複習了宏微觀並沒有問到,熱點結合課本知識問到的比較多。

離初試過去也很久了,一些做過的努力和難受的心情可能也有些遺忘。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夠珍惜這一段心無旁騖學習備考的過程,不管結果如何,努力做到最好,不留遺憾。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