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到目前為止,誰都沒搞清楚

我們按照時間順序來排,匈奴、突厥、蒙古是先後制霸蒙古高原的三個民族。

至於這三個草原民族的關係,到今天都沒人能說的明白。不論是從史籍記載還是遺傳物質對照,都無法確定他仨之間的關係。

或許是有關係,或許,啥關係都沒有。

先說匈奴。

人們今天對匈奴的瞭解主要來源於中國史料的記載,對匈奴的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代。公元前318年,匈奴與韓、趙、魏、燕、齊五國軍隊攻秦,這是匈奴名稱最早見於古代文獻的年代。

之後,在北方的蒙古高原上自西向東崛起了大月氏、匈奴、東胡三大遊牧政權,威脅中原各國。

對此,燕國、趙國、秦國相繼修建長城進行防禦。

其中,趙國與匈奴接壤做多,也接觸最多。趙國名將李牧就曾在邊境大敗匈奴,使其十餘年不敢南下劫掠。

秦朝統一中國後,始皇帝有派大將蒙恬北擊匈奴,奪取河套地區。

匈奴最為中國人所知的使其與漢朝的戰爭。東西兩漢跟匈奴打了上百年的戰爭,終於在東漢時期徹底擊敗匈奴,使匈奴分化為南北兩部,南匈奴臣服東漢,北匈奴逃往大漠以北,史書再無記載。

(西漢時匈奴的控制範圍)

其後,匈奴人又曾參與了五胡亂華,但是沒能重現巔峯時期的輝煌。在隋唐之後,匈奴便再也沒有出現在中國的史書中。

對於匈奴的起源,現在是爭論不休。有許多學者甚至不認為匈奴是一個民族,而是一個遊牧部落聯盟。不過從《史記》上的記載來看,匈奴擁有完善的登記體制和較為嚴格法律,除了打仗時十分野蠻,平素在北方民族中算是比較文明的。

從在蒙古國境內發現的匈奴貴族墓葬中提取的DNA顯示,匈奴人是黃種人,至於和今天的蒙古人有沒有遺傳延續關係還沒有定論。畢竟在匈奴消失後八百年多年蒙古人纔出現,這中間的斷代實在是太長了。

匈奴在南北朝時期消失之後,蒙古高原又崛起了一個強大的民族——突厥人。與匈奴不同,突厥人從民族層面上是延續至今的。

根據在蒙古國境內發現的突厥貴族墓葬提取的DNA顯示,古突厥人也是黃種人。但在突厥鼎盛時期,突厥帝國掌控者整個蒙古高原以及新疆、中亞地區。

(突厥最巔峯時期的疆域)

在與中亞白種民族的生活中,突厥人開始融入大量白種人血統。

今天自認為是突厥後裔的哈薩克人、土耳其人、烏茲別克人、土庫曼人從外貌上都接近於白種人了,這些民族對於突厥更多是文化上的繼承,而不是血統。

至於突厥的起源,中國人普遍認為他們帶有匈奴血統。《北史》記載:「突厥者,其先居西海之右,獨為部落,蓋匈奴之別種也」。

但也有人認為他們跟匈奴人不一樣。有些學者同樣也認為突厥是一個部落聯盟,不是一個民族。

今天自認為是突厥人的國家很多,不過純正的古突厥後裔已不復存在,關於突厥的血緣出處也一直是沒有進展。

在東突厥滅亡六百年後,蒙古高原上迎來了遊牧民族的最強者——蒙古人。

(蒙古崛起之初的東亞局勢圖)

對於蒙古人的來源,相對於前兩個民族,記載就明確了許多。

現在比較流行的說法是蒙古人起源於戰國時期的東胡,就是前文提到的跟匈奴一同崛起的東胡。

大體的傳承順序是:東胡→鮮卑→柔然→室韋→蒙古。

根據漢人文獻記載,總體來說蒙古的起源還算是明確,起碼是有章可循。比起匈奴和突厥的瞎猜跟推測強多了。

但是,他們仨之間的關係到誰都沒有充足的證據蓋棺定論!

要知道,古突厥人遺體中的DNA跟今天土耳其人(土耳其人堅稱自己就是突厥後裔)的DNA都八竿子打不著。更別說弄明白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之間的關係了。


這三個並不是一個民族。它們是在不同時期,生活在我國北方,那片遼闊無際的大草原上的遊牧民族。現在就讓我們看看在這個舞臺上,在歷史的長河中,這三個民族是如何演變的。

匈奴人:

公元前二世紀前後,草原諸部中的匈奴部脫穎而出 。匈奴人在其著名部落首領冒頓單於的帶領下東徵西討,統一了大草原,建立了東北亞第一個馬背帝國。其後,匈奴帝國依仗強大的騎兵軍團揮師南下,進攻漢朝,拉開了漢匈戰爭的序幕。大漢帝國時勝時敗。在匈奴帝國極盛期,是當時世界上幅員最遼闊的帝國。以後,由於內部分裂和與漢朝連綿不斷的戰爭,在經歷了三百多年的風風雨雨之後,匈奴帝國瓦解,走下了歷史舞臺。匈奴這個一度名聲赫赫的民族或遠遁西去,或融入其他民族。

突厥人:

大草原上形成了權利真空,這時屬於東胡系統、原居大興安嶺北段的鮮卑人各部落來到了草原,取代了匈奴人成了草原的主人。公元4~5世紀,鮮卑拓拔部鐵蹄南下,橫掃中國北部,建立北魏政權,與漢人的劉宋王朝對峙,開始了中國歷史的南北朝時期。鮮卑人南下中原,草原大地就被隨後而至的柔然人佔據。公元5~6世紀,柔然人是草原的霸主,西方稱之為阿瓦爾人。公元6世紀中葉,古老的鐵勒諸部的一個分支突厥部族興起。強悍的突厥部在其著名首領土門領導下起來反抗柔然可汗,建立了突厥汗國。自此,草原霸主的交椅從東胡系統又轉到了突厥系統的手中。為了爭當東北亞的霸主,突厥汗國依靠兵強馬壯,常與強大的隋朝、唐朝發生衝突。公元658年,綜合國力強盛的唐朝滅亡西突厥汗國。戰敗的突厥人一部分滯留蒙古草原,一部分則西遷,分散到亞洲西北乃至歐洲東部區域,他們的後裔至今仍遍佈在中亞、西亞。

蒙古人:

大約到了唐朝的中後期,一支原本生活在大興安嶺北部的部落向草原遷徙,唐朝史上稱這羣人為蒙兀人(「蒙兀」是「蒙古」一詞的唐代稱呼),這是人們至今為止所見關於「蒙古」的最早記載。在12世紀初,分佈於草原東、中部的蒙古諸部中兩個最大的部落泰赤烏部和乞顏部聯合,組成一個部落聯盟,名字就叫「蒙古部」,這個蒙古部推舉了一位名叫合不勒的人擔任首領,他就是蒙古部的第一個汗,合不勒就是大名鼎鼎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曾祖父。以後發生的事情大家已經知道了,這裡就不贅述了。如有不當的地方請指教。


謝邀答,問:突厥人、匈奴人和蒙古人是同一個民族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實在不易,歷史跨越了數千年,在各個時期對北方少數民族的叫法又不盡相同。也查詢了一些資料,也沒見到更統一的說法,只是各抒己見而矣。

既然如此,那就從年代上說吧。《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述:「犬戎與華夏同祖,皆出於黃帝"……

匈奴人最早出現在公元前十六世紀。夏朝滅亡後一支夏朝後裔逃到了北方,滅掉了和吞併了北方諸多弱小部落後,形成了匈奴一族。匈奴人分佈在阿爾泰山以東和鄂爾多斯高原一帶,他們崇拜龍神,圖騰為黑色的龍。

匈奴是遊牧民族聚成的大集團,全盛時期是在公元前一二百年。在此期間時時發生南下侵擾。後來被東漢擊潰之後又分為南、北兩支。

漢和帝永和四年,漢軍大敗匈奴單於阿爾泰山之東,並一路追擊,致使北匈奴敗走中亞地區。

到了五代十六國時期,南遷中原的南匈奴人建了前趙、北涼和夏等小國。而留在蒙古高原的匈奴人逐漸被漢化。之後的蒙古族、契丹族、突厥族都是留在蒙古高原匈奴人的後裔。

關於突厥人,長孫無忌編纂的《隋書》中記載:突厥之先,平涼雜胡也,姓阿史那氏……那時的平涼是指現在甘肅東部地區。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霍去病收復河西走廊,大敗匈奴,接受投降匈奴十萬之眾。之後分設了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因此可見,突厥人起源於平涼,是匈奴人的後裔。

公元583年又分為東西突厥,630年吉利可汗被俘,東突厥亡國。

679年突厥酋長阿史襤傅反唐,後突厥時代開始。745年骨力裴羅擊殺後突厥首領,後突厥滅亡。一部分突厥人融入了回鶻,一部分突厥人歸唐。

研究表明,蒙古人出自東胡,史籍也載:匈奴東,故曰東胡……

蒙古一詞是「忙豁勒」的變音,最早見於唐代《唐書》中的蒙兀室韋。「蒙兀"是蒙古一詞最早的漢文譯名。蒙古的漢文譯名始見於元代。

因此,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確實是一脈相承的,在各個朝代的史料中都有他們的記載,只是稱呼不同罷了。

部落之間、民族之間的戰爭雖然迫使一些民族分化和遷離,同時又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融合和發展,這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進程。

可以這樣說,通過遷移、融合也促進了社會的發展。歷史上從來沒有哪個民族被消滅過,只是換了另一種方式生存而已……

感謝您的閱讀。


這個問題不好比較,現代意義上的「民族」概念產生於近代西方,隨著殖民主義擴張傳播到世界各地的。突厥人、匈奴人和蒙古人在古代只能說是以某某姓氏為核心的草原部落聯盟,而不能稱為「民族」。

北方草原的特點是哪一個部族強大了,整個草原都以這個部落的名字為名,有點類似於中國古代的「漢人」「唐人」的意思。

匈奴是第一個統一草原的部族,他們征服了白種人部落,黃種人部落,這些人都被認為是匈奴人。

突厥人是第二個統一草原的部落。他們在給柔然做鍛奴時,阿史那土門率領族人崛起。

阿史那姓氏征服的部落非常多,內部又分藍突厥,黑突厥等。

蒙古人大家都熟悉,鐵木真把他的部落變成了帝國,然後北方草原的遊牧部落都變成了蒙古人。因為蒙古帝國太強大,一些原本在林中漁獵的部落也變成了蒙古人,比如說布里亞特蒙古、準噶爾蒙古等。

如果僅從血緣上來比較,突厥人、匈奴人和蒙古人確實有大部分重合,但是民族更多的是靠文化來維繫。突厥人和匈奴人沒有發展出與他們帝國同樣強大的文明,所以他們在軍事上失敗後,很快被其他民族同化。

蒙古人雖然也沒有高度的文明,但他們不排斥文明,很願意學習,從來不迫害其他民族的文化與宗教,所以蒙古帝國四分五裂後,他們依然存在。


從歷史上看是匈奴對應兩漢,突厥對應隋唐,蒙古人最後。先說「匈奴」,匈奴與華夏族是同源,「史記」記載匈奴其祖先為夏朝之苗裔。公元前119年,衛青、霍去病將匈奴擊敗,匈奴退出漠南地區。公元91年,竇憲率漢軍在今阿爾泰山大敗北匈奴,北匈奴主力遠走中亞,後在匈奴王阿提拉率領下橫掃歐州,阿提拉被稱為"上帝之鞭"。現代的匈牙利人被認為是匈奴的直系後裔。突厥人屬阿爾泰語系,講突厥語他們以狼為圖騰。唐大將李靖在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將東突厥滅亡。後東突厥多數融入中華各民族中。公元649年,唐朝將西突厥人擊潰,西突厥西遷,後在歐亞建立奧斯曼帝國,突厥在中國歷史中消失。公元7世紀,蒙古起源於東胡的分支蒙兀室韋。公元1206年,鐵木真在蒙古鄂嫩河畔稱汗,也就是成吉思汗,其孫忽必烈在後來建立了元朝。匈奴、突厥和蒙古是不同時代的草原民族,時間跨度大。草原上的鮮卑、烏桓都是東胡部落,後來的契丹、女真和蒙古有血緣關係,匈奴和蒙古也有少許關係。而突厥和兩者幾乎都沒有關係。


絕對不是!記得很多年前央視有個著名欄目,叫《同一首歌》。其中有一期節目是在內蒙舉行的,中間有個問答環節,一道題是問昭君出塞,問王昭君是和哪和親,結果標準答案竟然是蒙古,當時就把答主雷的外焦裏嫩。

當然,匈奴、突厥和蒙古曾經生活的地域是比較接近,在語言上也有相似之處。其中突厥人和蒙古人的語言都屬於阿爾泰語系,這點沒有疑問。匈奴人的語言因為歷史久遠,已經不可考,但確實也有可能是阿爾泰語系的一種。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是一個民族。

客觀的說,匈奴、突厥和蒙古都是北亞遊牧民族的不同部落,他們之間關係不算太遙遠,但這些部落並沒有形成統一的民族。打個比方,他們就像現在斯拉夫人下面的各個民族,可能有共同起源,有共同的祖居地,但在歷史長河裡早就分道揚鑣,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因此也早就不是一個民族了。尤其是像《同一首歌》裏那道題那樣用蒙古指代所有北亞歷史民族更是非常不準確的。

而且遊牧民族和定居民族還有一個非常大的不同點,就是古代遊牧民族因為經常會去擄掠人口,所以其血統也經常發生很大變化。因此從血統角度,匈奴、突厥和蒙古也會因為時代等原因相差非常大,根本不符合同一民族的定義。

所以簡而言之,這三個民族只是起源的地域比較接近,但無論從起源、血緣還是自我認同方面,這三個民族都不是同一民族。


謝邀,就這個題目來說太廣泛了,時間跨度兩千多年,而且各個年代的稱呼也不盡相同,還有各個民族間的融合,因此這個問題還是挺麻煩的,所以我就查了查資料簡單給大家做個介紹,不當之處大家見諒。

按年代先後咱們先來聊一聊匈奴,史書記載華夏族和匈奴同源,(《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載:犬戎與夏同祖,皆出於皇帝。)約前十六世紀夏朝滅亡後,夏後履癸(gui三聲)的一支後裔逃到北方在吞併其他部族後形成匈奴。在九世紀以前匈奴王族即夏後王族後裔主要分佈在阿爾泰山以東的鄂爾多斯高原,崇拜龍神,圖騰為黑龍。

匈奴是公元前三世紀興起的一個遊牧部族,在此之前只是一個遊牧民族集團。匈奴國的全勝時期為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108年。東漢時被擊敗分裂為南北匈奴;漢和帝永元四年,漢軍在金微山即阿爾泰山大敗北單於,至此北匈奴主力遠走中亞。五胡十六國時期,內遷中原的南匈奴建立前趙、北涼和夏等國家;北匈奴西遷康居。而留在蒙古高原的匈奴逐漸被漢化,蒙古族、契丹族、突厥族都是其後裔。

突厥族的起源也有很多說法總結起來有以下五種:即海右遺黎說、漠北索國說、海神胤裔說、平涼雜胡說、高昌北山說,在這就不做詳細介紹了。我個人贊成平涼雜胡說,長孫無忌編纂的《隋書》記載:突厥之先,平涼雜胡也,姓阿史那氏。魏太武皇帝滅沮渠氏,阿史那以以五百家奔蠕蠕(柔然)。世居金山之陽,為蠕蠕鐵工。金山形似兜鍪,俗號兜鍪為突厥因以為號。平涼漢朝時屬安定郡在今甘肅東部,而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霍去病收復河西走廊,受降匈奴十萬人,設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四十八年,匈奴分南北,日逐王比率四萬多人南下歸附漢朝被安置在河套地區;融入匈奴的月氏族稱為匈奴別部盧水胡。其中沮渠家族推後涼漢官段業為主在現甘肅地區建立政權北涼。從這些史料中就可以大致得出結論:突厥起於平涼,為匈奴後裔。

583年分為東西突厥,630年吉利可汗被俘,東突厥亡國,679年冬單於大都護府下屬突厥酋長阿史德溫傅、奉職率所轄二部反唐,後突厥時代開啟。745年正月骨力裴羅擊殺後突厥首領白眉可汗,至此存在了半個多世紀的後突厥亡,部分併入唐朝,部分融入回鶻。

學者認為蒙古族出自東胡。史記記載:匈奴東,故曰東胡。秦漢之際東胡被匈奴冒頓單於擊敗分為兩部。分別退至烏桓山和鮮卑山,以山為名,稱為東胡族和鮮卑族。四世紀中葉生活在潢水和老哈河流域鮮卑人的一支,自號契丹。居於興安嶺以西的鮮卑人的一支稱為室韋。室韋始見於《魏書》,作失韋。室韋與契丹同處一源,以興安嶺為界,南者為契丹,在北者號為室韋。蒙古一詞是「忙豁勒」的變音最早見於唐代,即新舊《唐書》中的蒙兀室韋。蒙兀是蒙古一詞最早的漢文譯名,後又做蒙骨、朦骨、萌骨子、盲骨、萌骨等許多同音譯名。蒙古的漢文譯寫始見於元朝文獻。

十二世紀時,這部分人子孫繁衍,氏族支出,漸分佈於今額嫩河,土拉河、克魯倫河,三河上游和肯特山以東一帶,組成部落集團。其中較為著名的有乞顏、扎答蘭、泰赤烏、弘吉剌、兀良合等民族和部落。這也就是現今蒙古人的祖先了。

因此說雖然匈奴,突厥,蒙古,這些少數民族處於不同的時代但他們確實是一脈相承的。在各個時代的史料記載中都有他們的身影,部落與民族間的戰爭促進了各民族間的融合和發展。可以說從來沒有哪個民族被消滅過,他們只不過是換了一種方式繼續生存而已……

這只是簡單的給大家作了一個介紹,因為這些東西不只是多而且很雜亂,所以說也沒有辦法全部訴諸文字給大家詳細介紹了,當然有建議或者疑問的朋友可以找我,知無不言。


謝邀。匈奴、東胡、突厥、回鶻、契丹、女真、韃靼、鮮卑、蒙古、羌、柔然、哈薩克這些遊牧民族,到底有沒有關係?這個問題,恐怕連歷史系的大學生都不一定能明明白白。

從商周時代開始,匈奴和東胡就存在了,他們的位置大概是一個在今內蒙中部一個在內蒙東部。

大約在戰國到秦朝時,由於遭受匈奴的打擊,東胡分裂成了兩部分,鮮卑和烏桓。匈奴開始變得強大,勢力範圍包括今天的蒙古、內蒙古、新疆北部以及中亞和西伯利亞部分。

漢朝時,偉大的漢軍在衛青霍去病等幾代猛將的帶領下持續進攻匈奴,匈奴分裂成為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融入漢朝。北匈奴日漸衰落。

鮮卑勢力趁機發展壯大。東漢末年分三國時,曹操滅烏桓。從晉朝到後來的五胡亂華時期,鮮卑分成了東、北、西三大部落。全部勢力範圍大致與匈奴強盛時接近。

拓跋鮮卑其實就是北鮮卑。鮮卑貴族慕容氏在西鮮卑和東鮮卑都很有地位,西鮮卑後來在慕容氏的帶領下紮根青海東部,這就是吐谷渾。

接著,就是漢民族的第一個惡夢時期——五胡亂華。

這個圖中,羌是古羌族的後代,與漢族血緣關係最近。氐源自羌,大約在春秋戰國時開始以氐作為族稱,活動在今甘肅省東南、陝西省西南、四川省西北交界處。羯人是匈奴的奴隸,原分散居於上黨、武鄉、羯室,石勒建立趙國,後因殘暴被冉魏帝冉閔屠滅。而鞨,也叫靺鞨,其實一直在中國東北生存,周代、秦朝、西漢時,被喚作肅慎,東漢到魏晉謂之挹婁,南北朝稱勿吉,隋唐時叫靺鞨。圖中,未標出還有在遼東的高句麗,以及位於今蒙古中部的柔然。

這個時候,中國北方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大都能找到自己的源民族了,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找《悟空問答》裏關於五十六個民族來源我的回答。

接著,鮮卑拓跋部創立了北魏,這就是南北朝中長江以北的王朝,北魏是柔然的死敵。柔然原本隸屬於鮮卑拓跋部,是拓跋的奴隸,後來拓跋南遷,柔然發展壯大,勢力範圍大致包括現在的蒙古和西伯利亞部分地區。柔然這時還統治著負責給柔然煉鐵的部落,就是突厥部落,被喚作「煅奴」。

接著,突厥翻身做主滅了柔然,繼承了柔然大部分勢力範圍。這個時候已是隋朝了。中國北方大致比較強大的少數民族還有室韋(原鮮卑)、靺鞨、吐谷渾和高句麗。

然後聰明的隋朝文臣用間分裂突厥成了東西突厥。然後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唐王朝登場了,直接收服了突厥、室韋(原鮮卑)、靺鞨、高句麗。

但是,唐中期突厥帶著回紇(回鶻)復國了,接著是回紇在唐玄宗的扶持下滅了突厥,回紇建國崛起。

唐末,契丹崛起,並逐回紇到今天的新疆甘肅青海一帶。回紇分裂成高昌、甘州、黃頭三部,高昌回紇就是畏護,也是畏兀兒,也就是今天的維吾爾。

接著是北宋時期了,這時的中國北部,契丹獨大,畏兀兒收縮在今新疆一帶,女真開始崛起,蒙兀室韋就是黑韃靼,保存室韋的血脈頑強生存。

後來契丹衰落了,女真建立的金國取代了契丹成為宋王朝的死敵。女真是黑水靺鞨,也是來自肅慎,與五胡亂華那支靺鞨是兄弟。

南宋時,蒙兀室韋開始崛起,後來滅了金,滅了宋,建立至今全世界最大的帝國蒙古帝國。

接著是明朝,蒙古被攆回老家,分裂成韃靼和瓦刺,瓦刺後來分裂成四大部,其中的準噶爾後來崛起佔領今天的新疆和新疆以西的中亞以北西伯利亞部分地區。

而這時的哈薩克也從蒙古四大汗國的金帳汗國分離出來,再後來分裂成大、中、小玉茲,中玉茲、小玉茲後來投奔了俄羅斯,大玉茲加入清朝。

金朝被蒙古帝國所滅後,當初留在東北以及後來陸續回到東北的女真人後來發展為建州女真,他們建立後金,然後入主中原建立清朝,現在他們叫滿族。

(終於將故事講完了,手機打字好累,2小時,大家喜歡的話點個贊加個關注吧,謝謝。)


《史記》、《漢書》有一處相同的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後氏之苗裔也,曰淳維(一作燻育)。」

匈奴人的祖先是夏後氏,夏後氏是夏朝君主的氏族名稱,王族為姒姓。

匈奴人的祖先叫淳維,他是夏朝最後一任國君——夏桀姒癸小妾所生的兒子。

夏桀死後,其子淳維把父親的妻妾佔為己有,為躲避商湯的徵討,逃往北方的荒漠之地,與山戎、獫狁、葷粥等部族相互融合,世代繁衍,在沙漠、草原輾轉放牧,後來形成了統一的部族名稱——匈奴。

《史記》記載:「自淳維以至頭曼千有餘歲,時大時小,別散分離,尚矣,其世傳不可得而次雲。然至冒頓而匈奴最強大,盡服從北夷,而南與中國為敵國,其世傳國官號乃可得而記雲。」

從淳維到秦朝時期的匈奴單於頭曼,已經沿襲了一千多年的歷史,匈奴部落時大時小,忽聚忽散,行蹤不定。

冒頓殺掉父親頭曼自立為大單於,他在位的時候,匈奴最為強盛。

近代史學家考證,匈奴部落世居阿爾泰山脈東南,大興安嶺以西,蒙古草原以南,青藏高原東北,華北平原西北這一地區。

屬於北亞黃色人種與印歐白色人種(又稱高加索人種、歐羅巴人種)的混血人種。

匈奴人究竟長得啥樣兒呢?東羅馬史學家普里斯庫斯曾隨大使出訪過匈奴帝國,見到過被譽為「上帝之鞭」的匈奴皇帝阿提拉。

他在《匈奴史殘稿》中描繪阿提拉的長相:「他的身材矮短,胸部寬廣,頭很大,眼睛小,散發出灰色。他的鼻子是平的,臉是黑的。」

法國著名漢學家戴遂良如此描述匈奴人:「身材矮而粗壯,腦袋圓而碩大,寬臉,高顴骨,塌鼻子,鬍鬚濃密,佩一隻耳環。除了頭頂留一束頭髮,其餘部分都剃光。眉毛很厚,眼睛像突出的杏仁一般,瞳仁是活潑的。」

顯然,匈奴人更接近於北亞黃種人。雖然匈奴一度遠徵到歐洲腹地的巴爾幹半島,但依然保留著亞洲黃種人的體貌特徵。

一些史學家考證認為,匈奴人遊牧生活方式與夏朝人很相似,夏朝帝王非常喜歡「遊」、「牧」生活的。《墨子》記載:「啟子淫溢康樂,野於飲食。將將鍠鍠,筅磬以方。湛濁於酒,渝食於野。萬舞翼翼,章聞於天,天用弗式。」

這裡邊說的夏啟指的是夏朝第二任君主,也就是夏禹的兒子夏啟,他是史上以世襲方式成為君主的第一人。

夏啟的第五子武觀「野於飲食」,就是說他喜歡在野外喫喫喝喝,癡迷東遊西逛的遊獵生涯。

類似的記載還可見於《尚書》:「太康屍位,以逸豫滅厥德,黎民鹹貳,乃盤遊無度,畋於有洛之表,十旬弗反。」夏啟的兒子太康也是一位推崇遊獵的天子,玩嗨了忘乎所以,一百多天也不返回都城。

另外,匈奴人與夏朝人的宗教信仰也十分接近,夏朝人信奉鬼神巫術,凡事喜歡占卜,崇拜祖先,而匈奴人則信仰薩滿教,通過「薩滿」,即巫師與神靈交流,解救被魔道困擾的人。

匈奴人的「別種」突厥人的信仰幾乎和華夏文化沒有太明顯的區別,《周書》記載:「可汗恆處於都斤山,牙帳東開,蓋敬日之所出也。每歲率諸貴人,祭其先窟。又以五月中旬,集他人水,拜祭天神。」


謝謝邀請!首先說說「匈奴」,匈奴與華夏族是同源,「史記」記載匈奴其祖先夏後氏之苗裔也。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將匈奴擊敗,匈奴退出漠南地區。公元91年,漢和帝的漢軍在今阿爾泰山大敗北匈奴,北匈奴主力遠走中亞。現代土克曼人被認為是突厥直系後裔,他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48年的北匈奴。但是突厥人講突厥語,突厥語屬阿爾泰語系,他們以狼為圖騰。唐太宗李世民在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將東突厥滅亡。公元649年,將西突厥人擊潰,許多突厥人改漢姓,為皇家姓「李」。中國史籍突厥開始消失,但是在西方史籍中,突厥人開始在中亞掘起,後成為橫跨歐亞大陸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公元7世紀,蒙古祖起源於東胡的分支蒙兀室韋。公元1206年,鐵木真在蒙古鄂嫩河畔稱汗,尊號為成吉思汗,橫掃亞歐大陸。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