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克尔克

【图片版权系电影发行公司所有】

 

就个人主观角度看来,一部战争电影的构成不外乎三个元素,写实、反战以及人性。不过写实要到什么地步才叫写实?装备的考究?历史的轨迹?还是肚破肠流的血腥?虽然这是复选题,但我相信多数人会选择三,我亦不例外,会有这样刻板的思维,我想是《抢救雷恩大兵》教坏我的事情。

而用战争片反战更是一件更吊诡的事情,因旨虽在反战,但吸引观众入场的重点却是在残酷浩大的战争场面,我们想看,但在看完之后却要告诉我们反战,其实还蛮幽默的不是?至于人性,那当然就是生死交关下的人性百态与牺牲奉献的光辉喽!

虽说这些元素老套刻板,但不得不承认这的确也是目前战争电影无法突破的窠臼不是吗?但没想到《敦克尔克大行动》却能带给我如此的惊喜,只能说诺兰不愧是诺兰啊~

《敦克尔克大行动》是诺兰执导的第十部电影,但却是第一部改编自史实的作品。某种程度上这可说是一部毫无悬念的电影,因为对军事历史稍有认识的人都知道敦克尔克最后的结果(不知道的恭喜你,你进场可以得到双倍的享受XD),所以观影的重点显而易见的会是在于整场战役的过程,但这对爱吊观众胃口的诺兰却是一个挑战。

熟悉诺兰风格的人就知道他擅长时空交错的多线叙事手法,而这部电影也没有让兰教徒失望,透过海、陆、空三个角度,三时序,最后在一个点上汇集而各自飞去,三条线交错相互呼应的手法相当巧妙,大胆,但营造出的压迫感却出奇的好,令观众坐立难安直到最后一秒。

不过电影虽有三条叙事路线,却没有主要的故事结构与角色,这是相当奇特的一点。但在角色与剧情扁平化之后却意外的让观众对于整场战役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就像打篮球一样,当你不人盯人的时候,你反而更能感受到场上的动态,以微观的角度出发却能得到宏观的视野,也让观众更能体会到整场战役的局面。

本片对白极少,应该是诺兰作品中最少的一部,因为一切尽在不言中,所有的讯息都藏在画面里了。诺兰是个酷爱胶卷与不爱特效的导演,喜欢用真实的物件拍摄,即便没有也会尽可能的以模型、布景代替,后制特效会是他最不得已的选择。而这样的喜好,搭配上IMAX摄影机与一种类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可想而知这画面会有多惊人,有些场面甚至会让人有身历其境的感觉!但我必须声明我是看IMAX版的,普通版有没有我就不知道了XD

个人觉得最精彩的部分是空战,全世界大概也只有诺兰会把IMAX摄影机当GOPRO用,装在喷火式的翅膀之上,在天上翻滚俯冲,甚至连自己也上去飞了一趟,但辛苦是值得的,这场绝对会是空战经典画面的效果震撼的不得了!不过好孩子不要学,毕竟这样太危险,飞太远喔~(误)

聊完了技术与手法,不能免俗的我们来聊聊电影中的人性吧!所谓时穷节乃见,当面临生死交关的时刻时,人才会显现出他的本性与价值。死亡的空气弥漫在敦克尔克海滩上,随著时间的流逝,恐惧正一点一滴的侵蚀著士兵的心理,让他们展现出了不同的面貌。为了求生你可以假扮成别国士兵,可以伪装成医务人员,可以诬陷同伴好得到更多的浮力,让自己活下去。但你也可以回过身冒死帮同袍打开舱门,不顾自己安危战到最后一刻,远度重洋在砲火下解就素昧平生的人。无论怎样的选择,我想应该都没有对错,勇敢、自私、懦弱还是无私都只是一种选择,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为了活下去,无论哪种型式,是别人还是自己。

茫茫大海上,月光石号是著希望的微光,也象征著家乡的拥抱,急切的渡海上前拥抱那些在沙滩上濒死的家乡子弟,带他们回家。她的温柔包容著因恐惧而颤抖的士兵,一句「他很好」也将她的慈爱表露无疑,温暖又纠心。

费洛最后的滑翔美的不可思议,像是敦克尔克上空画过的流星,留在众人眼中的是他英勇奋战的身影,却没看到他如同殉道者般视死如归的表情,与他燃起的反攻火炬。

回到家乡的汤米一行人难掩败战撤退的愧疚,深怕家乡父老怪罪责骂而踹踹不安。但老人的亲切却让他们大感意外。「我们没有赢,我们只是活著。」「这样就够了。」几句对白点出了本片的核心价值,真的,活著回家就够了。想想在残酷的战争中,没有什么是比活著回家更棒的事了不是吗?

《敦克尔克大行动》是一部化繁为简情感内敛的作品,不否认他有煽情的部分,但多数的时候是相当隐晦且压抑的。语气不带批判,只是单纯了展现面对死亡与恐惧下的人性百态与战争的样貌。我从未看过这样令我急迫焦虑的电影,也未曾体验如此真实的战场气氛。还没进场的请尽快进场,可能的话请务必选择IMAX版的观赏,因为这是一部一定要在大萤幕上感受的优秀作品,千万别让家里的显视器害它变的平凡无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