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的熱帶雨林裏,一隻蝴蝶不經意間扇動了翅膀,它萬不會想到如此簡單的“伸展運動”,在兩週後引起了遠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一個小動作卻能引起一連串巨大的反應,這便是“蝴蝶效應”。而在近日的汽車圈,這樣的“戲碼”也同樣在上演。

  在3月15日的兩會閉幕式上,國家宣佈將對製造業增值稅稅率進行下調,自4月1日起,將從原有的16%的稅率降至13%。消息一經宣佈,先是各豪華品牌先後宣佈降價,沒多久一些合資品牌也緊隨其後,像“蝴蝶效應”一般撲騰着“翅膀”湧來。

  豪華與合資品牌 “蝴蝶效應”式降價潮

  作爲利潤空間最多、降價空間最大的豪華品牌,在第一時間響應了關稅下調政策,以奔馳爲首開始宣佈降價。3月15日,奔馳宣佈下調包含梅賽德斯-AMG車型、梅賽德斯-邁巴赫車型、梅賽德斯-奔馳車型、smart車型的廠家建議售價。

  隨後,寶馬和一汽-大衆奧迪也無一例外,先後響應減稅降費號召,宣佈提前下調中國市場在售車型的廠商建議指導價,一汽-大衆奧迪中國市場在售車型最高下調3.32萬元,寶馬中國市場在售車型最高更是下調6萬元。

  除此之外,林肯、沃爾沃、捷豹路虎、英菲尼迪、凱迪拉克等豪華品牌也陸續官宣降價。

  各大豪華品牌的降價暫告一段落後,很快,合資品牌又拿起“接力棒“,開始了第二階段的合資品牌降價潮。

  3月26日,一汽-大衆宣佈下調在中國市場銷售的全系車型價格,SUV車型探嶽、探歌降幅達到5900~6000元,新一代CC降幅最高,達到8000元。上汽大衆隨後也宣佈下調價格,最高下調2萬元。

  除南北大衆之外,南北豐田也先後宣佈官降。3月31日,廣汽豐田宣佈,將於4月1日起下調熱銷車型和維保零件價格,最高降價5000元,並通過服務升級大力降低顧客用車成本。4月1日,一汽豐田也宣佈下調廠商建議零售價,最高降幅1.1萬元。

  此外,斯柯達品牌也宣佈最高下調1.5萬元,上汽通用別克全系車型最高下調0.5萬元,而上汽通用雪佛蘭部分車型最高下調0.5萬元。

  自主品牌或將面臨壓力

  在這場因政策開始的官降“戰役”中,相比於豪華與合資品牌,自主品牌就顯得有些不勝“戰鬥”了。到目前爲止,僅有榮威、名爵、一汽紅旗等自主品牌宣佈了下調降價。面對豪華、最主要是合資品牌價格進一步下探趨勢的威脅,自主品牌的壓力着實將會更大。

  不難看出,已經宣佈降價的幾個自主品牌,除了紅旗以外,榮威和名爵都還是帶着外國“血統”的品牌,而這三個品牌也一直在走較爲高端的產品定位之路,產品售價相比之下較高,就意味着產品存在一定的降價空間。

  但事實上,雖然自主品牌近年來在不斷髮展,但仍逃不過性價比高這個固有的標籤。產品價格不高,就意味着單車利潤較低,顯然就會造成降價空間極其有限的情況。並且,即便是自主品牌在有限的降價空間下,選擇了降價,1-2000的降價區間,不僅顯得杯水車薪還可能招來詬病。所以,即便是豪華與合資品牌的降價潮來勢再兇猛,大多自主品牌也只能尷尬一笑了。

  而就目前已與主流合資品牌的的部分產品價格有所重合的自主品牌來說,降價潮過後,合資品牌價格無疑有了進一步下探,如果後期優惠逐漸落到了消費者終端購車上之後,將對自主品牌的定價造成不小影響,壓力也就進一步加大。

  結語

  降低增值稅率是國家爲減輕企業負擔,同時刺激汽車市場的舉措,在整個汽車市場預冷的大背景下,通過降價無疑能夠提升車企在短期內的銷量。但是,豪華品牌能夠一降再降以價格換銷量,合資品牌咬咬牙也還能再堅持一陣兒,可對於利潤與品牌溢價本身就不高的自主品牌來說,着實是力不從心。

  目前來看,在這場“價格戰”中,自主品牌唯一的“稻草”大概只能算是購置稅補貼和“汽車下鄉”的補貼了。而隨着豪華與合資品牌價格的進一步下探,未來的日子裏,自主品牌的壓力只會更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