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就是訴說你年幼的記憶,無論身處何方都會懷唸的味道,以及一種流淌在血液中的情感。農曆新年將至,年味漸濃,不管有沒有到家,小時候過年的記憶已經湧上心頭。

“走南闖北,最愛媽媽包的餃子味兒。”在北方,餃子是年夜飯的重頭戲,取其“更歲交子之義”。有人說,煮餃子一定要順時針攪動,取一年順順利利之意,切不可逆時針或瞎攪和。有人說,萬一餃子煮的火大了,切不可說“破了”,要說“掙了”,寓意新年掙大錢。還有人說,喫餃子必須配上配上臘八蒜和臘八醋,還要在餃子裏包一枚硬幣,喫到的人,來年必是吉祥人。無論如何,都是對來年吉祥如意的美好願望。

“北方人真大方,壓歲錢就幾千上萬的。”廣東的小張,娶了個東北媳婦,每年都要跟着媳婦回孃家過年。最讓他驚呆的,不是喫食,而是孩子收的壓歲錢。他說,“在廣東過年也發利是錢,一般是10塊20塊居多,最親的家人通常也只就50或100元,就是圖個吉利。”

除此之外,在廣東,還有行花街,逛廟會,舞醒獅,買金桔,食年糕等習俗。鮮花象徵花開富貴,金桔代表如意吉祥。醒獅逐戶拜賀,有些主人家會包紅掛青,讓瑞獅摘取,名曰“採青”,寓意安好吉祥。

“這麼好看的饅頭,只有家鄉纔有。”山西人把麪食做成棗山、盤兔、盤龍等形象,俗稱“花饃”。用以祭祀天、地、神,祈禱豐衣足食、萬事如意。晉南面花中還有“五子登科”、“萬事如意”等造型。“我老早就盯上了,但拜完竈王爺才能喫。”山西的小宋說,“小時候,過完小年,第二天我會起個大早,搶花饃喫。”

“每天加工3000多隻,臘月二十往後得通宵工作才能完成訂單。”在江蘇南通,過年有喫“臘水饅頭”的習俗。“臘水饅頭”用老酵靠自然發酵、手工發麪做皮,包上口味不同的餡料,蒸出的饅頭色澤潔白、勁道耐嚼、風味獨特,是當地市民過年的象徵。

“鰻鯗掛起來,聞着那股鹹腥味,也就聞到了過年的味道。”鰻鯗,本是寧波家常冷菜,傳到上海後,又融入本幫風味。年關將至,在黃浦區的東江陰街菜場裏,免費加工醃製鰻鯗的水產攤主忙得不可開交,每天都要加工幾十條,但預定加工的客戶仍絡繹不絕。“最好選四五斤的鰻魚。要剖得整齊,處理乾淨。用竹片將鰻魚撐開,吊掛風乾。”市民林阿姨說,“現在有些人用風扇對着吹,但還是自然風乾的味道最好,而且得是西北風。”

藏曆新年與農曆春節不同,有時相差幾天。2009年藏曆新年是2月25日,農曆春節是1月26日,相差一個月。2019年,藏曆新年與農曆春節恰爲同一天。在藏族,年夜飯喫“古突”,即麪疙瘩。麪疙瘩裏包有石頭、羊毛、辣椒、木炭、硬幣等,喫到石頭代表心狠,羊毛代表心軟,木炭代表心黑,辣椒代表嘴巴不饒人,硬幣預示財運。無論喫到什麼,都要當場吐出,引得全家人哈哈大笑,其樂融融。

打醋炭,是一種的陝西習俗。臘月二十九或三十,家人要拜宗祖,供廚房的竈神,供天地之神,接着就是打醋炭。在鐵勺上放一塊燒紅的煤炭,然後澆上醋。“打醋炭”要在家裏的角落進行,意欲驅邪。傳說,這個習俗源自姜子牙,當初,他代天封神,卻忘了自己,只好做醋炭神,但諸神敬畏,在未打醋炭前皆站立。待打了醋炭,姜子牙光臨後,諸神纔敢落坐受供奉。

舞龍舞獅是較多見的慶祝方式,那你見過舞雞舞春牛嗎?在廣西,舞雞的年輕人提着用木頭、木瓜做成的兩隻鬥雞,打着鑼、唱着舞雞歌,到各家各戶去賀年。主家從“雞”身上拔幾根雞毛,插在自家的雞籠上,祈求六畜興旺。舞牛也不是真的牛,而是用竹片和布做成牛的樣子。“春牛”踩着鼓點、搖頭晃腦地挨家挨戶給人拜年,預祝人壽年豐。春牛舞到哪裏,歡樂和喜慶就被帶到哪裏。

年糕、糉子、粉利,是南寧人過年必備的“三件頭”,再配上門口的盆桔。取義“年年高中”、“歲歲吉利”、“開門大吉”的好彩頭。南寧人春節喫的糉子,比平日裏的要大些,有的重達幾公斤甚至十幾公斤,大如豬仔,俗稱“豬仔糉”。此外,還有藕,寓意佳偶天成;胡蘿蔔,紅紅火火;有頭有尾的生菜,寓意來年生機勃勃,好意頭一年好到尾。您的家鄉有什麼獨特的年俗?評論區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