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jpg 


崴爷八、九年前进入「苹果日报」担任行销企划部门的主管,其中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整理每一季的「Nielsen尼尔森媒体调查报告」给总经理和各部门主 管;每季厚厚八、九十页的媒体调查,包含了:各大报纸、杂志每日阅读率、七日阅读率、每周每月的阅读频率、读者结构(年龄、职业、收入、学历)…等等大量的数据。

当时「苹果日报」是所有媒体的龙头,一天可以卖出50万份报纸、每天超过200万的台湾人看苹果日报,每个月的广告营收可以冲到三亿, 几乎所有的业务,只需要等客户自己来电话登广告。(当然大家都还是很认真的啦)

大约到了「苹果日报」第六、七年的时候,崴爷发现到「Nielsen尼尔森媒体调查」的数字有了微妙的变化,苹果的阅读率开始连续几季「缓慢下滑」,而且几乎所有的报纸杂志都开始下滑,平面媒体阅读人口的结构也开始有改变,尤其是30岁以下读者大幅下降。

正巧,当时壹传媒大老板「黎智英」,宣布投入数位媒体,成立了「壹电视」,也积极把新闻网路化。

金牛座就是「想太多、想太远」,当时同事们都还在「苹果日报」的光环下,收入还是一样让各家媒体羡慕,但崴爷已经察觉纸媒在未来几年,可能会有很大的改变;因为当年曾经叱咤风云的「民生报、星报」,也是短短两、三年就快速崩毁。

因为想创业,也意识到企业的危机,所以五年前崴爷就离开了「苹果日报」,当时大家都很讶异,干嘛放弃这么好的收入和职位。

五年后的现在,报纸和杂志的业务朋友告诉崴爷,现在业务难作,「只能领底薪了」,很担心未来的前途。

崴爷的两个死党,都在银行圈工作;之前大家都觉得「银行」就是「铁饭碗」的保证,「活到老、做到老」!但去年,死党们就和崴爷说,这几年因为「网路银行」崛起,很多银行都已经开始把实体的分行收起来,也开始逐步的裁员,让他们十分忧虑未来。

说了以上两个例子,崴爷是要体醒大家「企业生态急速在变化」,现在营运状况很好的公司,不代表十年后还能「存在」在市场上。根据美国统计:2012年挂牌公司平均的企业寿命,已经减为「18年」,想在一家企业「养老」,现在几乎是不太可能。

所以别以为「创业」这件事,只是我们这些「创业狂」的事,你一点都不关心。『学习「创业」,就像「游泳」一样,你可以不必学会如何游泳,但在「溺水时」它却是你「自救」的关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