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是一件很玄妙的事情,特別是在東西方文化的背景下,往往同一個詞帶來不同感受。

以數字營銷爲例,都是對大數據的清洗、歸類和分析,美國人民興致勃勃地把各方數據打通後利用分析工具挖掘數據潛力列爲數字化轉型的必經之路,而中國人民更可能會下意識地思考應對騷擾電話的對策。

作爲個體,我們希望隱私得到保護,希望虛擬的網絡世界不要過分地騷擾到現實生活,作爲企業,我們恰恰想要把虛擬網絡裏的用戶ID與真實的血肉之軀形成映射,才能挖掘商機。

我以爲數據的打通和共享能帶來便利,至少在新下載的App裏直接從雲端導入通信錄擴充好友列表,再根據他們的關注向我推薦的KOL相對來說還是挺靠譜的。不過,當我接到一些莫名其妙喊出我的名字還推薦我買房買車的電話時,體驗就不那麼愉快了。

然而,我會因爲隱私被侵犯就停掉所有App的使用嗎?因噎廢食過於簡單粗暴。只有尋找到數據開放的邊界,纔可能皆大歡喜。

這幾年,數據隱私的關注度與保護程度在全球範圍內都在提升。

在歐洲,GDPR(即《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規定了企業對用戶的數據收集、存儲、保護和使用時新的標準;另一方面,對於自身的數據,也給予了用戶更大處理權。比如,用戶除了有權要求企業刪除掉個人數據,當數據已經披露給第三方時,還可以繼而要求企業刪除相關數據。同時也有權禁止企業將信息用於特定用途,比如數字營銷。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通過了AB375法案,這項法律要求企業披露它們蒐集了用戶的數據類型,也允許用戶有權拒絕把他們的數據賣給第三方,包括廣告主。該法案將於2020年生效,並且意義重大,是因爲那裏正是Facebook、谷歌和其他科技巨頭的誕生地。這讓法案看起來更像是政府強有力的手要給科技公司的不當行爲一點顏色看看,並且有可能推動其他州後續效仿。

“GDPR對公司的運營會產生影響,類似這樣的法律法規在全球是一個發展趨勢。在美國,在中國,公司都需要遵守當地對隱私的法律法規要求。”TeamViewer首席執行官奧利弗·斯蒂爾(OliverSteil)這樣告訴第一財經。這家公司的總部位於德國,提供的技術讓企業實現其業務流程數字化,適用於任何時間地點的支持和協作、遠程控制以及監控物聯網環境以及世界各地的終端,目前爲超過18億臺設備服務。TeamViewer剛剛在上海開設中國辦事處,他認爲,越早適應隱私保護的公司在未來的發展中就越有利,而中國有着全球其他國家難以比擬的數字化生活方式,因此更具吸引力。

在中國,《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範》已經出臺,對隱私權的具體保護則散見於不同的法律條文之中。今年3·15晚會曝光了科技公司非法獲取個人隱私信息牟利的行爲更是引起了全民廣泛討論。

不過,隱私保護的初衷是爲了數據的合理使用,而不是說數據生意,或者說營銷生意不讓做了。企業享受着被稱爲軟件及服務(SAAS)所帶來的快捷,但是這些軟件商的數據庫並不相通,形成了“數據孤島”,無法整合就不能把數據的價值最大化。

那麼企業如何去獲得這些數據?除了蒐集第一手用戶信息之外,數據交易也越來越多。通常是來源於企業之間的協議約定,第三方購買,以及對數據公司的兼併。

在Adobe2019數字體驗峯會上,Adobe、微軟與SAP公佈了開放數據計劃(下稱“ODI”)就提供了一種數據獲取的思路。開放數據計劃致力於通過通用數據模型將數據存儲在共同的數據池中,統一的數據存儲方式能夠允許客戶自主選擇開發工具和應用來構建和部署服務。

“最重要的資產是數據,你的就是你的,就是有時候這些數據被靜靜地鎖了起來。我們的合作就是解鎖這些數據,幫助各位擁抱數據。這覆蓋了企業的方方面面,比如你如何聯繫你的用戶,如何管理供應鏈,這些都可以由數據驅動。”Satya把數據的打通和應用能力作爲考量一家公司“AI化”的指標,“我對‘AI第一’的公司定義是,不是隻使用了ERP、CRM系統,而是內部系統的打通,用你所有的數據,優化你的產出,而ODI就能解鎖這些數據。”微軟首席執行官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說。

三家公司計劃從Adobe Experience Platform發佈、豐富和收取原始數據,並通過Adobe Experience Cloud、Microsoft Dynamics365和Office365,以及SAP C/4HANA進行激活,導入客戶的數據池,這將會使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豐富程度邁向新的高度。三方合作可以幫助企業在已有的數據孤島中建立聯繫,分析企業與它們的客戶在不同軟件上的互動情況更加深入地進行大數據分析。

“這個開放數據計劃其實更像是一種存儲數據的標準,並通過機器學習和這些大數據建立數據模型以幫助客戶更高效地完成分析。”Adobe微軟解決方案副總裁兼負責人戴維·威爾士(DaveWelsh)告訴第一財經。

“我們提供的不僅僅是一種框架,還有過程。如果沒有信任和透明,這些都很難實現。”Adobe首席執行官山塔努·納拉揚(Shantanu Narayen)在接受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採訪時說。爲了擴充自己的數據庫,Adobe還收購了Maketo等數字營銷公司,在用戶畫像上努力做到更精準。

與其參與從來源不明處購買數據的黑色產業鏈,不如收購與合作,大公司的做法顯然更容易合規且規避侵犯用戶隱私的風險。更重要的是找到數據對企業的意義。

“這對客戶意味着什麼?是包括我們在內,有能力打通共同客戶所有的數據資產,幫助他們在運營上實現產品的轉型,優化自己的業務。這不是增加對我們的依賴,是促進他們的數字轉型和獨立。”薩提亞說。

粗淺地概括移動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就是“關係”和“支付”,即“人流+錢流”。在未來的發展中,機構會聯合,實現數據的開放與共享;算法和模型可以優化,提升數據處理和數據投放的精準度;保護用戶的數據隱私,是移動互聯網商業模式發展的基礎。這離不開個人層面的自我保護、公司層面的技術保護、行業層面的自律、媒體的監督保護,以及國家層面的法律保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