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陳鵬麗 每日經濟新聞編輯 魏官紅

  圖片來源:攝圖網

  4月2日至3日,2019互聯網嶽麓峯會在湖南長沙梅溪湖召開。湖南省作爲國內唯一一個教育信息化2.0示範省,“互聯網+教育”自然成爲本屆嶽麓峯會的重要話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互聯網+教育”分論壇上瞭解到,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指出,中國教育信息化已經邁過1.0階段,完成了起步和普及應用。去年4月,教育部正式發佈並啓動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在他看來,“互聯網+教育”將有效解決城鄉之間優質教育資源的公平問題。雷朝滋在講話中提到,人工智能與線上融合,將改變現在的人才培養模式,也將改變教師這個角色。

  然而,教育信息化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實現的。好未來教育集團總裁白雲峯就表示,教育就像是馬拉松,“我們今天的探索可能在當下無法實現,所以我們今天是和教育家、企業家代表一起探索未來的方式。”白雲峯認爲,“AI+教育”也許看起來很華麗,但其實是數據和場景結合的過程。此外,記者也注意到,在場的湖南本土學校校長們、企業家們一致認爲,教育信息化2.0最難的是信息化不能和現代技術真正融合,在應用推進過程中也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

  從“教育+互聯網”到“互聯網+教育”

  在人工智能發展的這幾年,教育也是AI探索落地的一個巨大場景。去年,《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正式發佈,其中提出到2022年,基本實現“三全兩高一大”的發展目標,“互聯網+教育“已然上升成爲國家戰略。在今年兩會期間,“互聯網+教育”也再度成爲熱門話題,教育界人士紛紛認爲,藉助教育信息化2.0,中國教育長期以來存在的資源分配不均衡的矛盾將得以解決。

  雷朝滋在2019互聯網嶽麓峯會“互聯網+教育”分論壇上表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教育信息化進程分爲起步、應用、融合、創新四個階段。“教育+互聯網”與“互聯網+教育”是具有不同含義的,前者對應的是起步與應用階段;而“互聯網+教育”則是指融合應用與創新發展階段。“信息化將對教育產生深刻變革,而且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雷朝滋表示。

  雷朝滋指出,教育信息化是規模化教育實現教育多樣性、個性化最有效的手段。教育現代化的本質又是人的現代化,因此,重要的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現代化,“但是我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轉變得還不夠到位,‘互聯網+教育’在推進過程中,首先強調的就是要充分發揮其對教育理念、教育思想轉變的推動作用。特別校長和教師解放思想,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適應新時代對人才的需求,這個需要全社會和家長們的支持。

  湖南長郡中學校長李素潔也提到,教師們也明顯感受到教育信息化已經撲面而來,而這帶來的是,教師角色正在轉化、師生關係正在變得更加扁平化、學生學習方式也在發生深刻變化。

  白雲峯表示,技術的進步是解決教育普惠的更好的方式。“我們覺得技術和互聯網確實有機會改變教育需求和供給之間的矛盾。”益陽市教育局副局長曹建平也指出,“現在從湖南益陽的情況來看,(優質教育資源確實是)農村太空,城市太擠,消除大班額的任務可以說異常繁重。怎樣來促進教育資源均衡發展?當務之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藉助互聯網來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在2019互聯網嶽麓峯會的“互聯網+教育”專場上,企業家們討論智慧教育生態建設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陳鵬麗 攝

  難在融合與應用

  對於“AI+教育”,華爲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相對於其他行業,AI在改變教育理念上有更大價值。“每個小孩對每門課程掌握程度不一樣,我們基於小孩的學習情況,精準佈置作業,不同小孩佈置不同的作業,使得他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靠AI就能夠實現學生個性化和教學個性化。AI還可以支撐老師進行個性化和精準教學,教的成果怎麼樣,哪一個內容要重點去強化,哪些內容根本不需要浪費時間。這種實現了自動化,將是一件偉大的事情。”不過徐直軍也表示,要實現這樣的自動化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而實現的手段就是人工智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學校人士與企業人士在探討“AI+教育”落地問題時也提出了不少問題。

  曹建平在講話中提到,智慧教育投了這麼多錢,下一步就是要推進應用。而推進應用就要建立運營機制。現在每個區縣都有一家公司參與智慧教育的建設和運營,但是市縣兩級要怎麼樣統一運營,這也是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曹建平提到,智慧教育還要完善推進應用的機制。“現在我們主要是讓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現在開會也好,發文件也好,實質上作用都不大。就是要有這麼一個約束機制,讓我們的學校、校長和老師的利益掛鉤。要讓學校、校長、老師將這些智能教育平臺自覺應用。”

  好未來教育集團黨委書記、智慧教育總裁於莉認爲,教育信息化2.0最難的是信息化不能和現代技術真正去融合。“什麼叫融合?當我們學校的老師在做班級管理、教學管理的時候,他們下意識動用技術手段,我認爲這才叫真正融合。它的根本在人,最難的不在技術,是人。所以這是個艱鉅工作,需要多方去努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