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門品嚐四川甜點?你沒看錯,這趟旅行雖不是直接到四川街頭打尖兒,卻意外在澳門一口氣吃到這些四川甜點,著實驚喜。

美高梅蜀道 (8).jpg  

燕參鮑肚固然難得,但日常小食才是生活本。我愛吃東方甜點,特別是街頭那些看似簡單的甜味,鍋煎麵盔、糯米製品、糖水豆果,都是紮實的生活食材,也考驗日復一日的工夫活,正因為食材與作法簡單,一丁點的配方作法火侯時間有所差異,馬上就能吃得出。

台灣人熟悉川菜,不管是重慶風格、成都口味,早已滲入各式餐廳館子與家常菜譜。川菜以味的多、廣、厚著稱,在麻與辣中還能變化出各式鹹甜酸苦香,創製出麻辣、酸辣、紅油、白油等幾十種各具特色的複合味,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譽。台北川菜館子多了去,常見的水煮牛、辣子雞、麻婆豆腐、紅油炒手…乃尋常菜式,但若以為四川美食以辣味居多,那就誤會大了,四川美食口味最為精分,無辣不歡是自然,但同樣嗜甜如命。

美高梅蜀道 (6).jpg

 

我們理解四川人能吃辣,畢竟地處盆地,潮氣濕重,辣椒有祛濕驅寒之用。但四川人為什麼那麼愛吃甜食(特別是紅糖),亦有地理緣由。四川本身就是產糖重鎮,特別是四川內江,所產紅糖曾佔中國全產量一半,有「甜城」之譽。因此在四川的甜食裡,紅糖可是最基礎最重要的調味。

四川甜食雖有自己的系統,與北京上海這些富貴地方的精緻甜食不一般。但四川這些街頭小食在中國其他省份,以至整個東亞都有類似作法,是普羅大眾都能接受的口味。此次在澳門美獅美高梅酒店的「蜀道」餐廳品嚐到這些四川常民甜食,作法與呈現上更為精緻,雖然少了點街頭品嚐的地氣氛圍,但能把這些市集小點端上檯面,也是一種好的推廣形式,起碼在食材衛生上讓人放心許多。

美高梅蜀道 (1).jpg  

  來看看「蜀道」如何呈現四川街頭甜點的魅力:


文廟街蛋烘糕  

「文廟街蛋烘糕」是成都民間小吃,起源於清道光年間的成都文廟街石室書院,一位老漢用雞蛋、發酵過的麵粉加紅糖調勻,在平鍋上烘煎而成。其實這很像我們台灣常見的古早味麥仔煎,香甜酥嫩的麵粉煎餅,味道雖簡單,卻也是我小時愛吃的甜食。

在物質不太豐富的年代,這類煎餅蛋烘糕是比較經濟實惠的點心,台灣的麥仔煎有紅豆、花生、芝麻等口味,成都蛋烘糕則有白糖芝麻、芝麻醬、芽菜肉末等口味。「蜀道」提供的是花生與豬肉兩種口味,雖然少了在街頭等待現烤現吃的童年心情,但好滋味是不變的。

美高梅蜀道 (9).jpg

美高梅蜀道 (10).jpg

 

本文共三頁,請按下頁符號>> 看更多蜀道四川美食

 

 

第1頁|全文共3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