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森林,国家风景区,森林游乐区(图/记者徐文彬摄)

▲阿里山森林游乐区。(图/记者徐文彬摄)

实习记者袁茵/综合报导

前行政院长张善政于3日在脸书提到,7月底去了一趟阿里山,除了看到观光问题外,还有整个大环境的衰退。张善政的文章引起网友热议,因此他又在4日补充道,「现在必须超越观光来客不彰的救急层次,郑重审视我们观光的投资策略。」

张善政首先提到,以阿里山为例,要说「讲到台湾就马上想到阿里山」,几乎没有人会反对,但是有多少人知道,美丽阿里山背后有许多人难以言喻的哀愁?嘉义到阿里山的森林铁路主线中断已久,但一般人却没有注意,看看瑞士的登山铁路,再看看阿里山,会不会很惭愧?「我们在批评当年日本人用阿里山铁路掠夺宝贵森林资源时,我们自己有为阿里山好好投资,让他变得更美吗?为什么森林铁路变成台铁和林务局互推皮球的牺牲品?」

张善政说,曾遇到一位管理宫庙的老先生,对方祖父被日本人由山下征召建设阿里山铁路,另一位茶行老板的父亲是空军,曾被派来阿里山建设驻守雷达站,他们都舍不得离开阿里山,于是定居下来繁衍生子,后带成为今日阿里山社区的重要一份子。

张善政指出,自从阿里山设置国家森林游乐区,交给农委会林务局管理后,游乐区内的土地与新建筑都归林务局管理,一场火灾后,将游乐区内原有自有房产的居民,一夕间变成了林务局集中住宅的承租户,这也产生了两个后遗症,包括:民众得向林务局租屋,但林务局近40年来没有太大房舍投资,居民也无法自行改建,使这些房屋狭小(大部分最多只有每户16坪)、老旧不堪,远远低于今天多数人可接受水准。旅游业者也有同样问题,多不合现在国际观光旅舍水准,甚至连餐厅都没有,无法提供餐饮服务,这要如何吸引国际观光客呢?

张善政也提到,为了让游乐区里商业经营比较好管理,林务局设了集中式的美食街与商业区,用意是好的,但规画不符合实际需求,或是面积太小、功能配置失当,让居民经营的商业一厥不振。尤其过去曾承诺居民,如果配合迁移到集中场所,可转给下一代经营,之后却跳票说经营者如果往生就退出经营,后代没有承接权力,让当地民众有受骗的感觉。

张善政补充道,林务局还要求原本种植山葵的居民在去年底前全数铲除,让当地每年损失输出至日本数亿元的产值,增加当地居民低迷和抱怨气氛,自己没有专业推论林务局为何制止居民种山葵,但邻近的台大实验林区并未禁止,显然是「一曲两制」。阿里山的山葵是著名特色农产,就这样走入历史,是大家要的吗?我们是不是应该积极辅导居民,例如比照其他地区解编土地,让农民有积极投入的诱因呢?

最后张善政说,照片可以了解阿里山目前的惨状,「已经远远超越我文字的表达能力。」其实这些问题已超过林务局能力所及,在配合国家观光的前提下,管理区内居民住宅、商业、农业需要跨部会努力,若单靠林务局的努力执法和管制,只会造成更多民怨,而只有风景没有人文的阿里山,没落也会是必然的结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