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寶琴是《紅樓夢》中的一個人物形象。書中是這樣描寫的,他的父親是為皇家收羅海外奇珍異寶的皇商,是薛姨媽的侄女,薛蝌的胞妹,薛蟠,薛寶釵的堂妹。相貌出眾,賈母誇她比畫上的還要好看,曾經打算把她說給賈寶玉為妻。王夫人認她為乾女兒。薛寶琴自幼讀書識字,本性聰慧。在大觀園裡曾作《懷古絕句十首》。後來嫁給了梅翰林之子,她是一個近乎完美的人。

薛寶琴才華橫溢,性格開朗熱情,活潑好動。與金陵十二釵相比,似乎完美的找不到缺點。薛寶琴的出現,就像有的人評價的那樣,她像一個旁觀者,雖然找不到什麼缺點,但也並不是很突出。十二釵個個性格鮮明,唯獨薛寶琴好的無話可說,這可能正是她的缺點。

我覺得薛寶琴這個人物的設置,是有其深意的。我贊同這是曹雪芹的替身的說法,如果說薛寶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那就不會在小說的後半部分才出現,也不會入不了金陵十二釵冊。他代表著作者在反觀整個劇情,也代表著作者創作的別樣深情。

所以說薛寶琴這個人物是完美的,這是作者創作的心理需要。眾人都覺得她完美,結局也並不多麼凄慘,我覺得這不是一種高看,實在是藝術創作上的一種需要。

還有人認為薛寶琴只是綜合素質優秀,在單項才能方面,十二釵中有勝她者。以一種不突出也不相差多少的姿態存在,正好符合旁觀者的身份。我想這樣的解釋還是有道理的吧!


奇奇樂見,新奇、有趣、真實,不一樣的呈現!歡迎關注,樂於相見。


薛寶琴這個人我覺得在《紅樓夢》里,屬於一個比較多餘的人物。她和秦鍾一樣,在書中沒有起到什麼積極的作用,反而削弱了《紅樓夢》精緻性和藝術性。

按原來的構想,書中似乎本來沒有這麼一個人物,在開篇不久的十二金釵的判詞里,根本沒有她的名號,不然,按書中說的那麼優秀,十二釵又怎麼少得了她呢?然而,到了四十九回,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空降出來一個薛寶琴,C位出道,大搶寶釵和黛玉的鏡頭,像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紅梅」中,薛寶琴一出場就自帶主角光環,壓倒群芳,賈母更是喜歡得不得了,遠勝對薛寶釵的好感,當下就要向薛姨媽問她的生辰八字,意思是想把她和寶玉婚配,好在她早已許配給梅翰林之子,不然林黛玉肯定要氣瘋。賈母為什麼置寶貝外孫女林黛玉於不顧,而竟然中了移魂大法一般,這麼鍾愛薛寶琴呢?實在令人不解。

雖然不能當準孫媳婦,賈母還是將「鳧靨裘」這樣寶貝衣服送給她,這樣的重視,只有寶玉才有。所以正像《天龍八部》中類似修仙的天山童姥是倪匡代筆一樣,我很懷疑薛寶琴這個人物也是有別人替曹公寫了這麼一段,刺斜中殺出的薛寶琴,形象塑造得也很不成功。大家看《紅樓夢》,黛玉、寶釵、湘雲、探春、迎春等各有性格,各有聲口,極為鮮明,甚至只看說話語氣,大致就能分出來。而薛寶琴到底是一個什麼性格呢?十分模糊,可以說是沒血沒肉,蒼白單薄,像個紙片人,立體不起來。薛寶琴其實也沒有影響書中的主線,簡直是來打了一場大醬油,類似《倚天屠龍記》中的黃衫女。所以我覺得薛寶琴來攪了一回局,很不好,如果俺是畸物叟之類,或者穿越回去,一定勸曹公刪掉薛寶琴,別讓她添亂了。


薛寶琴,《紅樓夢》薛姨媽的侄女,薛寶釵之堂妹。美貌異常,自幼讀書識字,本性聰敏,在大觀園裡不多的出場中,詩作眾多,最為得意之作便是《懷古絕句十首》。觀全本,對她著墨不多,但其形象卻是鮮明,曹公有意讓她別於金陵十二釵,也無判詞,是一位另類、理想化女性的存在。

首先,在外貌上,有別於大觀園群芳,美得十分耀眼,這段文字盡現其艷:「四麵粉裝銀砌,忽見寶琴披著鳧靨裘站在山坡上遙等,身後一個丫環抱著一瓶紅梅……賈母喜的忙笑道:『你們瞧,這山坡上配上他的這個人品,又是這件衣裳,後頭又是這梅花,像個什麼?』眾人都笑道:『就像老太太屋裡掛的仇十洲畫的《雙艷圖》。』賈母搖頭笑道:『那畫的那裡有這件衣裳,人也不能這樣好!」這樣的描寫已暗喻了她的與眾不同。

其實,在經歷上,更是和當時的女性大相徑庭,能出閨門走天下:「四山五嶽都走遍了」、「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猶如一個意氣風發的天涯客,行遍大江南北,其見識學識都不是處在深閨侯門大院、只從書文戲文上認識世界的姐妹們能相比的。寶釵、黛玉還算出過遠門,而探春姐妹眾姐妹外出均是坐車、坐轎,能做的只是掀開車簾,看看街景和各色市井人物,通過這樣的對比描寫,寶琴就是一個自由、有獨自生存能力的的女性;而大觀園中其他女性的命運則被四大家族牽拌、無力自主,隨時可以被掌握她們人生的一干置她們性命不顧的封建家長們為各自的利益所犧牲,想來曹公也是對當時的女性心懷同情,透過寶琴,暗望她們有不一樣的人生境遇,也可如男兒一般自由。

所以十二釵里沒有她,因為十二釵的命運都是註定的悲劇,她卻是帶著希望的那一個,果真是擺脫了那「千芳一哭,萬艷同悲」的魔咒。因為後40回的遺憾,讓我們永遠也無法得知最終寶琴是怎樣的結局,但我認為,對寶琴而言,曹公應是給了她自由,讓她成為灰暗背景下的一抹亮色,縱驚鴻一現,卻意義非凡!


薛寶琴當然是高看了,是被讀者和單純的大觀園兒女高看了。事實上她只是一顆被賈母利用的打壓薛寶釵的棋子。

薛寶琴一進賈府便被賈母喜歡上了,又是強逼著王夫人認做乾女兒,又在自己院子里養著薛寶琴,有叮囑薛寶釵不要拘束薛寶琴,還賜薛寶琴一件價值連城的鳧靨裘,到了最後,甚至詢問寶琴的生辰八字,以至於讓許多讀者甚至薛姨媽都認為賈母相中了薛寶琴,想為賈寶玉求婚。其實這一切都是節目所放的一個煙幕彈。

因為從一開始賈府就知道,薛蝌護送薛寶琴進京是為了與梅翰林之子完婚,賈母如果消息不靈通到眾人皆知而獨她不知的地步,賈母也就不成為賈母了。而賈母明知事情真相而還要問寶琴的生辰八字,就是告訴薛姨媽等人,她情願寶玉娶地位更低的薛寶琴,也不願意寶玉娶寶釵。

薛寶琴比起大觀園其他女子,她唯一出色的只有容貌,但再好的容貌也架不住她的出身太低。說到這裡,許多人不以為然,認為薛家有的是錢,可以為夫家帶來享不盡的榮華,其實不然,商人的社會地位很低,許多人都知道士農工商,商人排行在四,卻不知道商人的子孫不能參與科舉更不能做官,並且首飾,住宅,衣服都有一定的規格。如果這樣還嫌籠統的話,我們可以看下《紅樓夢》里,邢岫煙家貧無財,租房而居,並且父親是一個上不得檯面兒混不吝,就是這樣。若不是賈母強做保山,邢夫人還不大願意聘給薛蝌。為什麼呢?身份太低。因此許多戲文里有商人之女帶嫁妝嫁於寒門士子,以求士子高中以後改變社會地位等。

而賈母除了表面上把寶琴架的很高,讓薛寶釵對薛寶琴心生嫉妒以外,內里子對寶琴並不親熱,她賜給寶琴鳧靨裘,卻並沒有告訴寶琴裘的名字,若不是史湘雲說破,怕到了薛寶琴都不敢向賈母問裘的名字。


我覺得並沒有高看,從以下進行幾點分析。

第一:容貌絕色。寶琴在第49回第一次出場,一出場,寶玉便說:「更奇在你們成日家只說寶姐姐是絕色人物,你們如今瞧瞧他這妹子,更有大嫂嫂這兩個妹子,我竟形容不出了……」見過那麼多漂亮女子的寶玉都對她的美無法形容,還有探春「據我看,連他姐姐並這些人,總不及他」,連一向心高氣傲的晴雯都說「大太太的一個侄女兒,寶姑娘一個妹妹,大奶奶兩個妹妹,到象一把四根水蔥兒」。從這些來看,寶琴的容貌可算得上絕色。

第二:文采斐然。聰慧過人,自幼讀書識字,在書中的描寫中可以看出她才華橫溢,她與寶釵、黛玉共戰湘雲,妙句迭出,文采斐然,從容不迫。從51回的懷古詩十首,以從小跟著父親所經歷過的更省古迹為題,每首還更藏一個謎底,更顯示出心思絕妙且見多識廣,甚至遠遠趕超了黛玉寶釵甚至任何一個金陵十二釵正冊女子,足以看出卓越才華。

第三:性格討喜。年輕心熱,開朗熱情,活潑愛動,深受人喜歡。賈母一見就很喜歡,誇他比畫上還好看,逼著太太認了乾女兒,並送了一件金翠輝煌的鳧靨裘,並曾欲把他說給寶玉為妻,只不過因他早已許配給梅翰林之子。她純真開朗,讓人喜愛。

綜合來看,是一個集美貌與才華為一體的女子,為啥沒出現在正冊,可能是因為她結局比較好,且不是石頭記主角,作為一個旁觀者見證著歷史興衰。


薛寶琴為何被看高?

她不在金陵十二釵之內。也就是說,在芹公的最初構思里,並沒有這個人物。她是敘事中,因為情節發展的需要,而逐漸設計出的一個角色。

哪些需要呢?

一,設置綱領。

一部大書,不是從頭到尾完全構思成熟了才動筆,也不會只有一個綱領,只在一處設置。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釵 飲仙醪曲演紅樓夢》是全書總綱,精思傅會的過程里,人物命運、情節走向會不斷細化、調整,當更新更具體的構思基本成型時,需要再設置一個綱領。

第五十一回中,

"寶琴將素昔所經過各省內的古迹為題,作了十首懷古絕句,內隱十物"

這十首絕句,就是綱領,恰如第五回里眾釵之判詞,巧妙地提示了故事的走向、人物的結局,如 

赤壁懷古 其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載空舟。

    喧闐一炬悲風冷,無限英魂在內游。

寫的是孫劉火燒赤壁大敗曹操的古事。同時是個謎語,謎底應該是河燈。農曆七月十五在佛教是盂蘭節,在道教是中元節,在民間習俗,就要放河燈,以導引鬼魂進入極樂世界或及早托生轉世。暗伏賈家將灰飛煙滅,眾釵香消玉殞,只剩下孤零零一個人(賈寶玉),獨自哀傷悼念,或者入佛,或者入道。

二,活潑行文。

大觀園是個封閉的樂園,始終是這些人,只進不出,未免沉悶。天上掉下個薛寶琴,美麗靈動,聰慧多才;與大觀園眾芳最大不同在於,曾遊歷海外,見多識廣。映襯之下,波瀾漸起,生趣洋溢。也有個開眼界的意思在裡面,讓寶玉見識見識,以免坐井觀天,以為天下之美,俱在大觀園裡。

三,反襯寶釵。這一點最重要。

薛寶釵比寶黛二人大一點,成熟懂事一點,會做人一點,光芒隱隱勝過顰兒。所以需要引進外援,壓一壓薛寶釵,以及金玉良緣。

第四十九回里薛寶琴甫一出場,人人喝彩,而且賈母一見就喜歡得不得了,讓王夫人認作乾女兒,自己還送了一件「金翠輝煌」的野鴨頭上的毛織就的斗篷。這是超高規格的待遇,薛寶釵可沒有享受過。

第五十回里還有個特寫鏡頭

"一看四麵粉裝銀砌,忽見寶琴披著鳧靨裘,站在山坡上遙等,身後一個丫鬟,抱著一瓶紅梅。"

畫面清雅,令人見之忘俗。而且

"賈母喜的忙笑道:你們瞧這山坡上配上他的這個人品又是這件衣裳,後頭又是這梅花,像個什麼?眾人都笑道:就像老太太屋裡掛的仇十洲畫的艷雪圖。賈母搖頭笑道:那畫的那裡有這件衣裳,人也不能這樣好。一語未了,只見寶琴背後轉出一個披大紅猩氈的人來……說話之間,來至跟前,可不是寶玉和寶琴。"

把寶玉、薛寶琴同置於一個畫面里,用意不言而喻。又

"賈母因又說及寶琴雪下折梅比畫兒上還好,因又細問他的年庚八字並家內景況。薛姨媽度其意思,大約要與寶玉求配。"

薛姨娘一家住進賈家,一住多年硬是不走,薛姨娘還終日明裡暗裡,大造金玉良緣的輿論,目的性太強烈了。對此賈母是不高興的,敲打過多次,這次竟當面暗示要為寶玉和薛寶琴聯姻,就是打臉,明確傳遞信息——薛寶釵沒戲。賈母對薛寶琴的喜愛,有刻意誇大的成分。看中薛寶琴是假,打壓薛寶釵是真。所以,薛寶琴必須已經許配人家。

而林黛玉對薛寶琴十分親熱,一點不惱自己被冷落,正是看懂了賈母態度的緣故。眾目睽睽之下,賈母通過一個薛寶琴明確地否定了金玉良緣。

整部書里,薛寶琴戲份不多。但有這些關竅在其中。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