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不能因為劉墉的名字中有個「墉」字,就發出疑問,劉墉的書法真的很平庸嗎?更何況,「墉」與「庸」完全是不同的兩個字啊,自古以來都說「字如其人」,沒有「字如其名」之說,多了解一下劉墉,或許就不會認為劉墉的書法很平庸了啊,劉墉(1719—1804)字崇如,號石庵,乾隆十六年進士,歷官乾、嘉二朝,

劉墉的書法不平庸,喜歡用濃墨,有「濃墨宰相」之稱。

稍微仔細了解,劉墉的書法風格是多變的,其早年書風珠圓玉潤,中年筆力雄健,晚年則趨於平淡,古人認為書法貴在變化,會隨著人的性格、修養、志趣、愛好、心情、環境不同而變化無窮,這是非常有道理的,因為書法就是一門抒情性很高的視覺藝術,劉墉書法「早中晚」年的風格都不一樣,足夠說明劉墉在書法上的精心研習,

從劉墉的書風來看,其書法應是取法元代的書法大家趙孟頫,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趙孟頫的書法也是「早中晚」年三個階段的風格,其書早年學宋高宗、智永、褚遂良等,廣獵古代名跡,受到北碑部分影響,結體方闊、筆力深厚;中年專攻「二王」,深得《蘭亭序》《洛神賦》之益,書風漸變為華美圓潤、活脫瀟洒;晚年師法李邕,筆勢蒼勁老到、雄放豪健,

我們了解了趙孟頫的書法風格,再看劉墉「早中晚」年的書風,就很容易明白,劉墉學習書法的方法都和趙孟頫一樣,況且在清代中期的書法是由之前的尚董(董其昌)轉為崇趙(趙孟頫),而此時的劉墉、王文治、梁同書、翁方綱「四大家」為代表,人的一生,早中晚年的脾氣個性都有所不同,導致書法風格也不同,當然了,也有一輩子都是一種書風的,只是這樣的人書法也不怎麼樣,至少書法沒有陶冶他們的情操啊,

確切的說,劉墉擅長行書、楷書,書寫時用墨厚重、筆勢婉轉、渾厚敦實、沉雄古淡,只是劉墉書法受館閣體風氣影響,以至於其字看起來像一團棉花,有肉無骨(這也是有人認為劉墉書法平庸的原因)其實字骨是被包住了,所謂的「內斂」,這也叫柔中寓剛,實則一點都不平庸;劉墉是一個勤於研習古代書法大家作品的書法家。


劉墉的書法很平庸?不會是因為他的名字吧?不過此墉非彼庸。做為清代書法代表的成鐵翁劉,其中的劉,便是劉墉。怎麼可能會是平庸呢?

劉墉出身於書香門第,官宦世家。祖父、父親皆為進士。他的書法初學趙孟頫、董其昌。後來轉學虞世南、顏真卿。家庭的良好條件,為他的書法學習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中年以後,自成一家。其書風圓潤雍容,初看綿柔,再看則內含勁骨,凝鍊厚重。被人譽為「濃墨宰相」。

康乾時期的書法,崇尚姿質。康熙朝推崇董其昌姿媚的書風。乾隆朝則推崇質樸的顏真卿風格。如和紳,錢灃,紀曉嵐,劉墉等人的書法,都是雍容厚重的質樸風格。這和乾隆皇帝的喜好分不開。劉墉三十二歲考取進士,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加太子太保。常伴皇帝左右的重臣。能在這種不算事的事上犯低級錯誤?

書法風格,每個時代都有其特點。喜歡魏晉風格的朋友,自然看不上肥厚風格的作品。喜歡北碑的人,看著趙董的書風便覺媚俗。但無論喜歡還是不是喜,書法風格不能用來當做判定書法水平的標尺。


首先說劉墉是個大學者,而這個毫無疑問的,也是世人公認的,我正好有他的字帖,他的用筆比較濃厚,基本上從他的楷書當中看得出來是以顏真卿為宗,又學習過趙孟頫,他學習過的書法絕對不止這兩家,但我看得出來,學習這兩家的比較多,尤其學習顏真卿的更多一些。劉墉的書法很有個性,很多人都不懂得欣賞而已。能被列入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肯定不會錯。只不過,這四大書法家當中,他的個性是最鮮明的。從他的字體當中可以看得出用功之深,並非一般人所能及。它的筆畫之間比較粗壯、肥胖,整個字體給人的感覺沒那麼秀氣而已。

但是很明顯依然是傳統書法的路子,對於喜歡清秀字體的人來講,他的字可能不入你的法眼。但是不管不入你法眼也好。他的書法水平是極高的。他的楷書在隨意當中,依然保守著法度。但對於學習書法的人,他這些楷書不宜學習,因為就整個字體筆畫來講,他的楷書的筆畫沒那麼嚴謹,他是楷中有行、行中有楷,而不是特別端正的楷書。他自己寫可以,但是我們不學。可以用來借鑒或者欣賞,因為他的字不太適部分人的審美需求。如果你沒有一定的書法功底,是無法欣賞劉墉的書法。

以上是兩幅劉墉的字帖,供大家借鑒。


首先說他是政治家。

他的書法也因為這個政治家而出名。別人的評價都是空中樓閣,我就來點接地氣的。

書法家的作品也不是件件都是精品,存在很多的缺點和不足。劉墉的書法擅用濃墨,這點毫無疑問。這件作品存在的缺點就是結構太鬆散,比如「依」、「河」字,有點像老太太褲襠。有些筆畫的用筆也不是盡善盡美,比如「目」的橫折豎,「更」的最後一筆,寫得很隨意。不像趙孟頫的書法筆筆都是那麼精妙。鑒賞一件書法作品,不但要整體上看(章法),也要看它的細節(用筆)。這件作品就好多了,運筆流暢,筆畫圓潤剛勁豐腴。在方寸之間,又是那麼濃重的筆墨,把一個字寫得緊湊,真的需要很大的筆墨功夫,當然裡邊有很多的技巧,沒有10年20年的臨摹經驗感覺不到。個別筆畫存在瑕疵,但整體上看卻是精品,這就是書法藝術。


可以肯定的說,劉墉的書法真的不平庸!劉墉喜歡用濃墨,所以才有「濃墨宰相」之稱。從書風來看,是取法趙孟頫的,也有北碑的部分影響,同時也有《蘭亭序》《洛神賦》之味。劉墉、王文治、梁同書、翁方綱等,當時合稱為「四大家」,而劉墉擅長行書、楷書,書寫時用墨厚重敦實,因受當時風影響,其字像一團棉花,實則內斂,真的不能稱之為平庸。


劉墉的書法宗顏體,以墨傳韻,墨分五色是他的特點。還敢拿劉墉開涮,真是有眼不識金鑲玉。


變形的館閣體,平實不平庸。


劉墉書法另稱濃墨宰相,漲墨筆法較多


劉墉為乾嘉四大家(翁劉梁王)之一。他一直追求書法不死守前規,要自出新意。他的字並不俗氣。先時崇尚帖學,傾心於蘇東坡,用墨厚重,豐腴勁健,有」濃墨宰相」之稱。後專意於北碑,字轉方峻兼朴茂之氣。其無論大字、小楷都不隨流俗。


劉墉的書法著墨厚重,筆劃穩健有力,顯示他獨特的個性。他的字偏向顏體,方形結構,沒有幾十年達不到這樣的水平,更透露出他知識淵博與橫溢的才華。噴他的書法的人,輕言之缺乏書法的欣賞水平。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