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成中藥行第三代經營者許開興結合大林小旅行來介紹泰成中藥行。(圖/記者李依頻攝)

「來來,這個是保肝茶,要美一點的可以喝這個洛神花茶。」嘉義縣中藥製造職業工會理事長、嘉義縣大林慢城發展協會理事長許開興,一邊向參訪的大學生介紹泰成中藥行,一邊也趕緊招待同學們品嚐中藥養生茶飲,當他們喝著奉茶時,古老的70年中藥行歷史也在耳邊輕輕流瀉。


▲泰成中藥行第三代經營者許開興一邊向參訪學生介紹養生茶飲、一邊介紹中藥行歷史。(圖/記者李依頻攝)


▲泰成中藥行近來轉型成功,結合大林小旅行後,有越來越多人前來參觀。(圖/記者李依頻攝)

許開興回憶,他的阿公從小在中藥行當學徒,存到一筆積蓄後,1940年代創立泰成中藥行,當年大林十分繁榮,情色行業蓬勃發展,加上有很多軍營,因此人口眾多、醫療需求亦大,所以早期這邊很多中藥行,雖然泰成中藥行位於巷弄裡,但有些客人顧慮隱私反而會來光顧,漸漸生意越來越好。

1970年代左右,阿公過世後由父親接手中藥行,當時父親聽說當歸會漲價,但無法確定是否會賺錢,遲遲不敢採買,便決定跟阿公擲筊「問能不能買?」阿公給父親聖杯後,他趁機買進大量當歸,更因此致富蓋起樓房,後來這棟樓房便被老一輩譽為「當歸樓」。

43歲的許開興雖是泰成中藥行第三代,但過去他其實是醫院的護理師,長期在西醫體系學習和工作,為何他會甘願回到中藥行幫忙?

許開興回憶,雖然他是護理師,但自己從小也對中醫藥感興趣,沒有排斥中藥,由於常在臨牀上看到許多人生病時都請看護照顧,沒有兒女在旁,為了就近照顧年邁父母,2002年左右回來中藥行幫忙。

然而,隨著臺灣中藥行逐漸沒落,許開興回來中藥行後,也曾因生意慘淡,而遭遇不少困難。

「中藥行的營業額一直萎縮、老顧客逐漸凋零,業績大概掉到剩原來的三成吧!感覺家裡的人都比客人多。」前幾年中藥行生意一日比一日差,客人從每天三、四十人,減少到只剩十幾人,回家工作的許開興,更被嫌是「米蟲」。

「那時媽媽都會念,念生意不好啦,兄弟姊妹也會講話,覺得中藥行都沒生意,為什麼我還在家裡顧啊,說我是米蟲啊」

在業績不好的期間,許開興其實很難熬,當時中藥行仍由父親掌權、他只是員工,沒有權力做想做的事,又因生意低迷不振,他在家裡也沒有地位,不管是兄弟姊妹或鄰居,難免都會耳語他是米蟲。

為了改變這般窘境,4年前許開興開始接觸中藥房現代化課程,四處參訪成功轉型的中藥行,希望能替中藥行帶來一線生機。

「我參觀別人轉型的中藥行,我看到一個未來,雖然中藥行是沒落的產業,但有人做得非常好,那表示我們自己有問題,只要願意去做(轉型)、跨出第一步就有機會,前方就有路。」

許開興到處取經後,展開的創新第一步,就是先將髒亂老店變整齊明亮,並開發洛神花茶、黑豆茶和藥膳包,藉由改善環境和養生茶包吸引年輕人上門。

另一方面,許開興也跟朋友合作,將中藥行變成「大林小旅行」的其中一站,透過小旅行的導覽,向人們介紹中藥行、並透過免費的「奉茶」或「藥膳」,讓參觀者知道中藥也很好喫,讓大家對中藥產製有更深的瞭解,以及提高對它的接受度。

在結合觀光後,泰成中藥行成功吸引人潮參觀。後來,他為了更方便推廣中藥文化,更砸2千萬買下隔壁的老房子,裝潢改建成中藥文物館,不僅免費開放參觀,還無償提供導覽跟養生茶飲,整日忙進忙出,就是希望讓更多人有機會瞭解傳統的中藥文化。


▲中藥文物館展出許多古老藥材製作器具。(圖/記者李依頻攝)


▲中藥文物館展出許多古老藥材製作器具。(圖/記者李依頻攝)


▲中藥文物館展出許多古老藥材製作器具。(圖/記者李依頻攝)


▲中藥文物館還展示許開興阿公留下的中醫藥古書。(圖/記者李依頻攝)

許開興花大錢成立文物館又不收費,耗費大量的時間金錢跟人力、物力,我們問他:「會覺得自己很傻嗎?」「這樣會虧錢吧?」

許開興不假思索,大笑回說:「就瘋了啊!」「那本來就是虧錢的!」

對他而言,中藥文物館本來就不以營利為目的,單純只想推廣中藥文化,雖然文物館不會賺錢,但還能靠藥行生意來Cover。據悉,他除了砸錢蓋文物館,甚至還為了美化文物館周遭環境、讓更多人想來到此處,也曾花五、六十萬幫鄰居整理附近花園。

看到許開興極力推廣中藥文化,鄰居也曾開玩笑罵他是「神經病」,跟他說:「你租給別人當店面也會賺錢啊!你是不是有什麼企圖?」他則笑回:「有企圖啊,就是希望更多人認識這個地方而已啊。」

然而,對於這樣的「傻子」行為,難道家人都不會反對嗎?

許開興表示:「爸爸也會講話啦,但我們盈虧自負,不要虧太多錢就還好啦,只是念一念,但知道我在做什麼,也都會支持。」

許開興的太太朱英眉也很支持他的行動,在她眼裡覺得丈夫很有心,當他下定決心轉型時,她也一起幫忙,深信唯有夫妻同心才能做得更好。

回想初衷,朱英眉說:「我們會投入小旅行、推廣社區發展,是因為當我們大林只有一間泰成中藥很好,其實『不好』;中藥行也是一樣的道理,所有的中藥行只有一間泰成中藥好,其實『不好』。」

對夫妻倆來說,只有把大家都弄好、把餅一起做大,中藥產業才會好,因此他們甘心鎮日忙碌,透過大林小旅行來推廣大林社區和中藥文化。


▲泰成中藥行第三代經營者許開興砸下兩千萬成立中藥文物館,來推廣中醫藥文化。(圖/記者李依頻攝)

在許開興的積極轉型下,他的父母也從反對到漸漸放心,並在3年前將中藥行交棒給他,如今越來越多年輕族羣願意來中藥行光顧。據瞭解,泰成中藥行轉型後,營收成長2倍,結合大林小旅行和文物館觀光後,來參觀的旅客一年超過三千人,有時甚至一天超過三百人。

許開興說,未來泰成中藥行還預計開發漢方相關的產品,譬如手工皁、養生果凍......等等;若有機會,也想到在地小學和國中上課,透過食藥教育和DIY活動,讓小朋友更清楚中藥文化和製作藥材的過程。


▲泰成中藥行第三代經營者許開興過去是護理師,為了照顧年邁父母,返回中藥行工作。(圖/記者李依頻攝)


▲大林小旅行簡介(圖/記者李依頻製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