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是不是影響力和輻射力最大的劇種?

答:它不是,應該說除了中國的國粹京劇外,它屬於第二。中國的五大劇種京劇、豫劇、評劇、越劇、黃梅戲。

豫劇起源於河南,屬於第一大的地方劇種,被外國人稱為「東方詠嘆調」。它是由「河南梆子」演變過來的。豫劇在隔壁的湖北省、河北省、安徽省、山東省、山西、陝西、四川等等地方深得民心。

豫劇的特點就是中原文化的代表,唱腔鏗鏘有力、吐字清晰,韻味甘甜。我最喜歡聽常香玉的豫劇。

聽豫劇給人的感受真摯樸實,無法用文字表述。喜歡聽豫劇是沒有理由和為什麼的。

以上為個人觀點,僅供頭條上的閱讀者們參考參考。

知足常樂2019.6.13日於上海


豫劇是中國戲曲五大劇種之一,是全國地方戲曲最大的劇種,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廣泛,影響力大,深受廣大戲迷喜愛。

豫劇的主要起源流行於河南省,現主要流布區域為黃河、淮河流域,還流佈於湖北、安徽、江蘇、山東、河北、北京、山西、陝西和四川、甘肅、青海、新疆、台灣等省份,並且這些省份都有大小不等或一定數量的專業豫劇團,是全國戲曲愛好者最喜愛的劇種之一,是在全國輔射力最大的地方戲曲劇種。


謝邀!

和其他地方戲曲相比,豫劇影響力和輻射力最大。

豫劇起源於河南,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

豫劇歷史

豫劇是建國後的叫法,因為河南簡稱「豫」。最初在河南地區流行的劇種是河南梆子,豫劇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

豫劇起源於明朝中後期,是在河南盛行的民歌、小調的基礎上,吸收北曲弦索、秦腔、蒲州梆子等演唱藝術後發展而成的,豫劇最早的誕生地是在古都開封和周邊各縣。宋代志書《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東京開封當時有桑家瓦子、北瓦、次里瓦(相當於後來的戲院)等,勾欄瓦舍遍布全城,一個勾欄棚可容數千人,當時開封演出過大型雜劇《目連救母》。明朝時期,有一些碑文記載,明皇宮是當年演劇各班祈禱宴會的地方,但河南開封的雜劇或梆子沒有明確的記載。到了清朝乾隆年間,河南已經流行梆子戲。清朝人李綠園在乾隆四十二年成書的《岐路燈》和乾隆五十三年《杞縣誌》都記載了當時梆子戲已在開封、杞縣一帶已盛行,並和羅戲、卷戲等合班演出,稱為「梆羅卷」。

民國時期,河南梆子影響擴大,進入到各大城市演出,也出現了很多名角,如陳素真等、趙義庭等,內戰時期,常香玉、崔蘭田等人創辦劇社,培養豫劇人才。

解放後,河南梆子改叫豫劇,國家成立了專門的河南豫劇院,河南各地也有多個豫劇團體,豫劇的發展進入新階級。到文革時期,因為樣板戲的流行,河南豫劇式微,有的豫劇團被撤銷或合併,豫劇演員或是轉行或是轉唱樣板戲,一些豫劇的傳統服裝、資料、道具損毀也比較嚴重。

1949年後,國民黨撤到了台灣,也創辦了豫劇團體,以慰士兵鄉情,大約到1980年代前後,這些豫劇團體解散。

文革結束後,豫劇重新走上舞台,像傳統曲目《花木蘭》深入人心。

豫劇唱腔

河南各地區方言不同,豫劇在唱腔上形成帶有區域特色的藝術流派。清末民初,洛陽等地的豫劇多用下五音,而開封等地的豫劇多用上五音,為了區別,豫劇藝人將洛陽等地的唱腔稱為豫西調(又稱西府調),稱封丘各地的唱腔為豫東調(又稱祥符調)。新中國成立後,豫劇專家又把豫東調細分為祥符調、豫東調、沙河調。這一划分得到廣泛認同,即以封丘為中心的祥符調;以商丘為中心的豫東調;以洛陽為中心的豫西調;流行於豫東南沙河一帶的沙河調,又叫「本地梆」。其中祥符調、沙河調、豫東調多用上五音,豫西調多用下五音;如今祥符調和沙河調都已經沒落,豫東調與豫西調錶現出頑強的生命力。

豫劇唱起來鏗鏘有力,大氣磅礴、富有熱情奔放的陽剛之氣。另外,豫劇行腔酣暢、吐字清晰、本色自然、觀眾容易聽清,這也是豫劇影響力大的原因。

祥符調

祥符調是豫劇的母調。為標準的中州音韻,是最正宗的豫劇唱腔。男腔高亢激越、古樸醇厚;女腔莊重大方、委婉俏麗。代表人物中,旦行有陳素真、馬雙枝、李景萼、閻立品、桑振君、張岫雲、宋桂玲、王秀蘭、姚淑芳、王敬先、田岫玲、張水英等;老生有唐喜成;醜行有牛得草、高興旺等。

豫西調

豫西調(西府調),聲音低沉,吐字清晰,字字入耳,旦行有常香玉、崔蘭田、毛蘭花、蘇蘭芳、湯蘭香等;老生有三張一周、賈寶須、王遂朝等;武生有王二順等。

豫東調

豫東調慷慨激昂,粗獷豪邁。咬字較重,弦高。女聲花腔較多,具明快、俏麗等。代表人物中,老生有唐玉成、楊啟超、劉新民、劉忠河、索文化、洪先禮、謝慶軍等;小生有趙義庭、黃儒秀等;武生有李國范等;旦行有馬金鳳、花桂榮、王潤枝、司鳳英、陳玉英、張秀蘭、黃愛菊、張衛華、董芙蓉等;凈行(花臉)有李斯忠、吳心平等。

沙河調

沙河調(本地梆)活潑婉轉,激昂嘹亮。代表人物中,老生(紅臉)有顧錫軒等;小生有劉法印、張三旺等;武生有曹彥章等;旦行有劉玉梅、安金鳳、徐梅蘭等。

從豫劇歷史和豫劇不同唱腔的代表人物能看出,豫劇在各地方戲劇種中的影響力和輻射力,豫劇演員常香玉在抗美援朝時期為志願軍捐獻過飛機,這件事當時影響非常大。另外,豫劇比較好學,即使不是票友,也可以簡單哼唱兩句。


中國的劇種成百上千,但是第一影響是京劇,第二影響,就是黃梅戲或者是豫劇中選一個,主要是常香玉,出了一個常香玉把豫劇帶火了。


河南是中國唯一歷史文化文物產糧交通大省,底蘊豐厚,悠久燦爛,中華民族起源發祥始祖之寶地,人傑地靈,物產豐富,氣候分明,土地肥沃,小麥產量數十年來位據全國榜首,得中原者得天下,據中州者順民意,一部河南史大部中國曆,歷史數千年來河南都是各朝的文化政治經濟中心。歷史上中原人外遷發展,近至中原四周省市,遠至疆藏台港,飄洋過海,輻射全球。也將中原文化帶到世界各地,世界各國華人和日韓朝新馬等國人的祖先祖籍均來自河南。豫劇是中原地區的梆子戲,以前也叫高調,雖稱豫劇,但全國十多省市都喜歡,屬中劇或華劇更確切,除河南外,河北山東山西陝西江蘇安徽湖北北京台灣新彊等省市及美歐華人居集地都有此劇千餘專業劇團及三億戲迷,覆蓋之廣,受眾之多是任意地方戲曲無法比似的,它不但屬於河南,更屬於中國,甚至是世界,被美歐稱為東方之神劇。除豫劇外,河南第二大劇種曲劇,第三越調也廣受戲迷喜歡,還有大平調,四平調等二十多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劇種。


應該是現如今影響力很大的一個劇種。這個原因是來源於抗美援朝時期,常香玉大師個人捐獻一架飛機,受到中央領導的高度讚揚,也讓全國人民都通過常香玉知道了豫劇。

然後是在60年代,河南省豫劇三團編演了現代戲《朝陽溝》,進京演出後同樣得到中央領導的高度讚賞,並拍成電影,這樣大江南北幾乎人人都會哼兩句「親家母,你坐下」,這個現代戲同時給其他劇種帶來了創作現代戲的好頭,豫劇的影響力就顯現出來了。

之後在80年代,河南省電視台創辦了《梨園春》欄目,再一次掀起了宣傳豫劇的高潮,全國各地的愛好戲曲的河南人和山東山西安徽人們都跑去打擂,這樣,豫劇就成為在國內影響力很大的劇種,同時也帶動了河南其他地方戲的復興。


我喜歡河南戲曲!李斯忠,海連池,馬金鳳,張寶英,申鳳梅等,老一輩藝術家!


每一個劇種都有發展壯大的機會,主要看有沒有領軍人物,誕生一位藝術人才與當時的人文環境、土壤、甚至人的遺傳基因生存信息習習相關,黃梅戲大師嚴鳳英父母絕對不會想到他(她)們的女兒成為唱戲的藝術大師,人才是偶然性發展出來的還是必然性發展出來的確實讓人很迷戀?今天豫劇出了那麼多藝術人才,這種現象值得探討研究。但願各劇種四大聲腔興旺發達,多多出現領軍人物。


不是,論知名度不如後來居上的國粹京劇、論歷史性不如崑曲秦腔,論流行度現代感不如越劇粵劇、不知道你說的影響力大有何而來


是,全國有十多個省份都有豫劇團,有二十多個省份春會都唱豫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