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日月千年依舊。讀史可以知興替,明得失。所以背下來是沒有用的,要去提煉,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事實上這個問題中的親王眾多是不怎麼成立的。

源於北周開國初期,宇文護和北周三位君主的內訌,當時除了宇文護,並沒有多少有實權的親王!到武帝誅殺宇文護之後,身邊手握大權的更是只有齊王宇文憲。武帝死後,宣帝對宇文憲不放心,導致北周最後的擎天之柱也被宣帝所殺!

《北史.列傳第四十六 周室諸王》曾記載宇文憲被殺的過程,從最初即位的:

尋而帝崩,宣帝嗣位,以憲屬尊望重,深忌之。

到最後的被殺過程:

既至殿門,憲獨被引進。帝先伏壯士於別室,至即執之。憲辭色不撓,固自陳說。帝使於智對憲。憲目光如炬,與智相質。或曰:「以王今日事勢,何用多言!」憲曰:「我位重屬尊,一旦至此,死生有命,寧復圖存?但老母在堂,恐留慈恨耳。」因擲笏於地,乃縊之。時年三十五。

之後宣帝自以為高枕無憂,竟然同時封五後,當然其中包括了楊堅之女楊麗華!

所以到宣帝死後,靜帝即位楊堅已經權傾朝野,身攬軍政大權,篡位只是遲早的事情!


一 宇文闡是誰的兒子

楊堅並不是宇文闡的親外公。宇文闡,北周最後一任皇帝周靜帝,七歲繼位,八歲被楊堅廢掉,同年被弒。,其時為公元581年。其父為周宣帝宇文贇,母為天元大皇后朱滿月。朱滿月出身貧寒,因罪入宮,後在皇太子宇文贇身邊做宮女,被寵幸,生下宇文闡。宇文贇的原配夫人為楊堅之女楊麗華。

(影視中的宇文闡)

二 楊堅是怎麼簒位的

楊堅的上位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一是韜光養晦期。楊堅之父楊忠,隨宇文泰起兵,助其建立北周,位列上柱國,司空,封隨國公。在北周統治集團(即著名的關隴集團)中,楊堅的家族是處在頂端的,遠非宇文闡的外家可比。

楊堅出生即有異象,顯示這個孩子未來非同尋常,也為他招致很多的猜忌(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楊家的勢力),權臣宇文護執政時,屢屢針對楊堅,無奈楊堅總是逆來順受,倒也抓不住把柄。後來,周武帝宇文邕發動政變,殺了宇文護,真正大權在握。可能由於楊堅被宇文護針對的經歷,周武帝才放鬆了對楊堅的警惕。有大臣建議殺掉楊堅,周武帝說:「必天命有在,將若之何?」(如果天命一定如此,能拿他怎麼辦呢?)楊堅聽後,「甚懼,深自晦匿」。後,太子宇文贇娶了楊家的女兒楊麗華,楊堅與周武帝做了親家。楊堅的地位在猜忌中不斷得到鞏固。

周武帝英年早逝,傳位於太子宇文贇,是為周宣帝,即位時18歲。失去父親管束的周宣帝,開始了自己荒淫無恥又喜怒無常的皇帝生涯。對楊堅的猜忌一點都沒有減少。面對這樣的皇帝女婿,楊堅拿出了自己最拿手的本領:深自晦匿!

周宣帝由於縱樂過度,22歲就駕崩了。七歲的宇文闡繼位,是為周靜帝。

至此,楊堅開始了第二階段的上位史:攬權篡位。周宣帝死後,北周皇室只剩孤兒寡母。楊堅收起韜光養晦的那一套,加緊布置奪權。他利用自己輔政大臣的地位,首先佔據要津,控制軍隊。其次控制打壓北周皇室,581年6月,楊堅同時召五位宇文家族的藩王進京,加以監視控制。派名將韋孝寬討伐叛亂的宗室。其三,加緊製造輿論,為篡位做鋪墊。一面讓小皇帝為自己加官進爵,封其為隨王,加九錫。這樣的待遇是禪讓的標配了。另一面,各地不斷上祥瑞,為自己製造神聖的光環。做好這些準備工作後,在小皇帝即位的第二年,楊堅就迫不及待地加冕稱帝了,國號為隋,楊堅就是隋文帝。同年,楊堅派人毒死了退位的宇文闡。

第三階段,鞏固政權。楊堅建立隋朝之後,首先面臨的就是如何鞏固政權?為此,楊堅做了如下工作。一是收買統治階級,維護關隴集團的利益。首先大封官爵,與統治集團內部的實力派分享果實;二是鎮壓反對派,尤其是原宇文家族的藩王。上一年召進京王位藩王都被相繼處死。三是收買被統治階級,修訂隋律,取代周宣帝時期的嚴刑酷法。民心大悅。

三 隋取代北周的影響。

北周的滅亡,只是宇文家族的滅亡。對於北周的統治集團,也就是關隴集團來說,只是換了一個帶頭大哥而己。在新的帶頭大哥的帶領下,關隴集團將要開創一個輝煌的時代:隋唐!

「古來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以婦翁之親,值周宣帝早殂,結鄭譯等矯詔入輔政,遂安坐而攘帝位。……竊人之國,而戕其子孫至無遺類,此其殘忍慘毒,豈復稍有人心。」這是清代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對隋文帝的評論,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資料來源於《隋書.帝紀一.高祖楊堅》)


北周宣政元年(578年)六月,重新統一北方的武帝宇文邕病死,其子宇文贇繼位,是為宣帝。宣帝荒淫無忌,暴虐成性,刑政苛酷,導致政治腐敗,人心不安,大成元年(579年),宣帝又禪位給7歲的兒子宇文闡,是為靜帝,他自稱天元皇帝,繼續掌政。

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宣帝病死,漢族地主官僚劉肪、鄭譯等人矯詔引外戚楊堅輔政,以楊堅為大29相、都督內外諸軍事,入總朝政。楊堅,弘農華陰(今屬陝西)人,關隴士族。其父楊忠是北周開國功臣,為十二大將軍之一,位至大司空,封隋國公。楊堅繼承了隋國公的爵位。其妻獨孤氏,是鮮卑貴族、北周八大柱國之一獨孤信的女兒。楊堅長女又是宣帝皇后。宜帝時,楊堅被封上柱國、大司馬,又遷大後盡。轉大前疑。楊堅是北周重要的軍事將領和皇親,北周統治集團中的核心人物之一。楊堅入總朝政之後,革宜帝弊政,「大祟惠政,法令清簡,躬履節儉,天下悅之」,收攬了人心。楊堅得到了北周統治集團中漢族官僚的支持和擁護,但是北周統治集團中反抗楊堅的勢力也十分頑強。楊堅利用掌握巾央軍政大權和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地位,先後鎮壓了相州(今河南安陽)總管尉遲迥、益州(今四川成都)總管王謙、鄖州(今湖北安陸)總管司馬消難的軍事反抗,並將北周宗室諸王幽禁京師,以後全部處死。這樣,他完成了奪取北周政權的準備工作。

靜帝大定元年(581年)二月,楊堅代周稱帝,改國號為隋。楊堅原封「隋國公」,他惡「隨」字有「走」,便去「走」為「隋」。定都於長安,三年後,遷都於新建的大興城(今陝西西安西南),亦即隋唐時期的長安。改元開皇,楊堅,就是歷史上的隋文帝。


說起楊堅的成功不得不提起獨孤家。楊堅家族雖然是北周八大柱國之一,但比較實力有限。而且其父老重馳誠,知道如果鋒芒太露就會遭受權臣宇文護的打壓。獨孤家相對來說朝中的威信還不至於害怕宇文護,獨孤家家主獨孤信是北周開國皇帝宇文泰的託孤大臣,大冢宰宇文護迎娶了他的大女兒,有了這層關係自然會顧及他人的言語。

楊堅少年才俊他知道如果要想家族崛起就必須與獨孤家聯姻,而且獨孤信的小女兒伽羅天生聰穎惹人喜歡而且伽羅自小與宇文泰的四子(宇文邕)關係很好,楊堅迎娶伽羅也就意味著可以離皇權更進一步,似乎老天爺也在幫助他成事。權臣宇文護先後殺掉三位皇帝,宇文邕被群臣推舉為皇帝,他韜光養晦事事依著宇文護逐漸使其放下戒備心理,宇文邕設計將宇文護殺死。在楊堅等人的支下皇權重新回到宇文邕的手中,他勵精圖治,興除利弊與突厥聯姻,使得國家實力大幅提升有了與北齊逐鹿天下的實力。公元575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率大軍滅掉北齊,統一北方。次年宇文邕病逝,權力逐漸落入楊堅的手中。而後閔帝迎娶楊堅女兒麗華為後,此時的楊堅權利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荒淫無度的閔帝在睡夢中歸天,尚在年幼的靜帝被楊堅立為皇帝。當朝的文武百官都以為楊堅會親力扶持自己的外孫穩定天下,沒過多久楊堅就改朝稱制建立隋朝。北周的涼州都督尉遲迥第一個起兵反抗,但是沒過多久被平定。幾年之後楊堅覺得統一天下的時機已到就派二兒子楊廣和大臣宇文化及南下滅陳。公元581年楊堅終於一統天下。


北周皇帝一直就沒有幾個正常的。不是傀儡,就是昏君。宇文泰去世後,兒子成了傀儡,侄子宇文護大權獨攬。在他手裡就肉體消滅了幾個親王。末代的周宣帝又是個昏君。

唯一的好皇帝宇文贇反而有些另類。在那個政治一直動蕩不安的時代,即使出身功勛家族的楊堅也經歷了兩次差點被清洗的命運。

此時周靜帝年幼,誰知道小皇帝長大了,會不會像那個神經病的爹一樣?作為輔政大臣的大丞相楊堅,現在離權力的頂峰,只差一步之遙,誰不想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所以,從宇文贇去世,到宇文闡讓位,不到八個月時間。楊堅就被受禪,登基稱帝了。

另一個,皇帝也不是楊堅的親外孫。楊堅的女兒楊麗華是正宮皇后,但只生了一個女兒宇文娥英。作為北周公主及宇文家族的代表,宇文娥英被楊堅夫婦衝上了天,也算對得起前朝了。

在周宣帝時期,因為暴政,就已經盡失人心了

周宣帝死後,三人輔政。以楊堅為首,總領百官。另兩位是宣帝的兩個弟弟,漢王宇文贊、秦王宇文贄。也有監督制衡楊堅的意思。但宣帝死時也才二十二歲,兩個弟弟年紀更小,也沒有軍權,所以根本沒法和楊堅這樣在政壇上打滾的老手較量。

楊堅收拾人心的過程中,兩個人很重要。

一個是八柱國之一的于謹之子羽翼。于謹家族除了位高權重之外,以謀略見長,一向是北周的國策制定者。在關隴集團幾次面臨重大轉向的時候,都是于謹做出的謀劃。

在宇文泰與高歡相爭時,是于謹建議宇文泰佔據關中。

在宇文護把皇帝作為傀儡,大權獨攬,在大多數人遲疑之際,是于謹說服大家服從宇文護。

這樣兩次大事中,于謹便晉陞為當時關隴集團的意見領袖。巧的是,于謹之子除了世襲的他的權貴身份,還把這樣的角色也繼承了下來。

周武帝繼位前於翼甚至受先帝託孤,周武帝滅齊時於翼領一軍獨當一面,滅齊後又主持了長城的修補。

另一層身份,于謹是楊忠的老上級。於翼也與楊堅關係好。兩家是父一輩子一輩的交情。

楊堅代周之時,於翼與李穆一樣起到了影響全局的作用。

另一個重要人物李穆,曾經作為宇文泰的侍衛,在戰場上救過宇文泰的命,之後平步青雲。不過那時候與西魏八柱國比,只是個末位的小字輩。但熬到了楊堅掌權時,已經是老資格了。這樣一個老臣,也選擇支持楊堅。

兩個毛頭小子的親王,玩不過楊堅;而三朝老臣與世家勛貴的意見領袖都支持隋文帝,朝堂上,已經不是問題了。

掌握了朝廷中央的大權,可以說就已經有了主動權和合法性。剩下的就是收拾在地方上掌握軍權的反抗勢力。

而地方上最大的一股反抗者是宇文泰的外甥尉遲炯。這也是老資格了,看到楊堅做了大丞相,當時就起兵了。又得到看遠支宗室宇文胄、皇帝的另一個外公司馬消難、益州總管王謙的響應。

但反抗只有三個月就被消滅。

而在外地的五個有軍權的藩王——趙王宇文招、陳王宇文純、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達、滕王宇文逌,早在這次反抗之前,就已經被楊堅召來長安,算是變相奪了兵權。

此時,他們看到尉遲炯被殺,也有了謀反的打算。但身在長安,但手裡沒了兵權,成了待在的羔羊,先後被楊堅以「謀反」為名殺掉。

剩下的權貴及宗室,則被楊堅極力拉攏。剷除了所有阻力,改朝換代的也就順理成章了。


楊堅以輔政之位總攬軍政大權,並一步步剷除異己,掃清立國稱帝的障礙。在北周靜帝大定元年(581)二月,楊堅迫使宇文闡禪位,自稱皇帝建立了隋朝。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