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連結:7 Reasons Kids Need Us to Disagree

 

譯文:

 

父母總習慣避開跟孩子衝突的情況。不過,父母與小孩意見不合,本來就是很正常的事,也顯出這是健康的互動(雖然不好玩)。奇怪的是,如果我們知道如何用尊重的方式來處理這些衝突,與孩子的關係會更緊密、深厚,反而會減少真正的衝突。

 

父母常跟我抱怨孩子測試底線的行為,或是孩子不聽話、要求這要求那、頤指氣使、舉止粗魯。有些父母則因為孩子似乎缺乏安全感、畏縮、焦慮、脆弱、或高需求,而心裡忐忑不安。上述這兩種情況,其中一個原因多和父母無法自在的不迎合孩子的意見有關。

 

我課程中的父母,絕不會禁止孩子「不聽話」,不會因為要求盲目的順從而犧牲了愛與信任。不。他們都盡心盡力的給予孩子尊重、心思敏銳、很有關愛、試著別把關係搞砸。不過,僅管是如此細心的父母,也常會無意識的避開與孩子的衝突──用比較溫和、較不明顯的方式,例如:

 

我們對於設立界線有點遲疑、謹慎、不確定──因為害怕孩子對界線的負面反應(就是意見不合不聽話)。這可能會讓孩子認為:意見不合是一個棘手的區域,大人或小孩都沒法好好應對。

 

為了避免衝突,我們會試著說服孩子/哄騙孩子。我們會不斷解釋:「我必須要煮晚餐。不煮的話,我們都會餓肚子。我知道你不喜歡,不過我保證,一下下就好。煮好之後我再跟你玩,可是我現在真的要煮飯了。哇,你看看你那些新的娃娃!我在準備晚餐的時候,它們看起來超想和你玩的。」這讓孩子覺得,我們不喜歡他們反對我們;我們也不夠堅定──我們甚至需要孩子的許可。

 

藉由合理化來避免衝突:「我真的不介意再洗一次那根藍色的湯匙──如果他真的喜歡那支。如果在餐桌上換位置能讓他開心一點,那也沒什麼不好。如果他很堅持要我幫他洗澡,我跟爸爸換手也完全沒問題。怎麼樣都沒關係,我不介意。」問題是,小孩要我們介意。他們需要我們的指引。當孩子察覺到我們為了取悅他們,而巧妙的迴避這些意見不合的時刻,孩子會覺得掌握太多的權力,會情不自禁的一直想控制我們。

 

當孩子和我們意見相左,我們認為安撫孩子、平緩情緒、讓孩子好受一點,是父母的責任。或許我們覺得,我們需要衝過去給孩子一個抱抱,或是看著他們的眼睛,或是(我常建議的)承認(acknowledge)他們的感受。但假使我們是出於同情,而不是真心誠意的接納孩子,則意謂著:我們不相信孩子能自行處理因衝突所產生的情緒,非得要我們介入。換句話說,我們不認為這是正常的、健康的、每天每人都會上演的戲碼。

 

如何讓大人和小小人對於「不聽彼此話」能有更自在的應對態度呢?

 

 

1. 記住:孩子在無意識中,會利用這些衝突來釋放他們的情緒

越荒唐的要求或越誇張的無理取鬧,上述道理就顯得越明顯。所以,停止跟無理辯理吧!「我現在沒法去拿房間那邊的玩具。弟弟還是小baby,你為什麼不能從他旁邊走?」反之,溫和的堅守你的立場,但也理解孩子的感受:「你不想靠近小baby。我晚一點可以幫你拿,但不是現在。」讓孩子完全享有情緒的自由,這是最高指導原則,也是擁有快樂、自在的孩子的關鍵,亦能減少小摩擦演變成情勢險峻的衝突。

 

2. 清楚而堅定的立場

對自己能夠勝任小小人領導者一職有信心。憤怒、不耐煩、嚴厲、皺眉、撲克牌臉,都不是有自信的表現。孩子看了也不舒服。真正的信心是相信自己:我可以的。就是一種堅信,這會讓你和孩子覺得快活愉悅。但這不代表,當你不跟孩子玩的時候,他就不會崩潰;而是孩子知道他可以放心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因為他有自在、能勝任的父母。

 

 

3. 記住:孩子雖然雷達精密,但他們也只是不具威脅性的小小人

反之,你很大、成熟、有經驗。孩子有時看起來大到爆(ginormous),但用頭腦清楚一點的實際角度,你會了解:孩子既不是你的同儕,也不是駭人的怪物。他們不會出一些怪招,讓你沒法輕鬆應對。

 

 

4. 在小事上花心力

有一些聰明、有自信的孩子,他們的父母常會讓孩子決定太多事情。為了避免更多混亂,只要是關於「玩」的,就全權交由孩子決定。然後在其它事情上,盡量減少孩子做決定的壓力──像是他們堅持要某個杯子,或堅持父母要換位置。父母可以溫柔而自在的拿回主導權,同時承認(acknowledging):「你希望我和爸比換位置,親愛的,我們不會這麼做。」(一位父母跟我說,當我在例子中用「親愛的」時候,她可以比較有自信、輕鬆來應對)。藉由主導這些小事,孩子也在告訴你,你需要練習不聽他們的話。

 

 

5. 不要懷疑你認為應有的回應

不需徵求同意、懇求、淡化。有自信。當然你可以後來改變心意。

 

 

6. 不要期待孩子會好聲好氣跟你唱反調

這早晚會發生,而且可能會持續很久,因為孩子很衝動,也有很多激烈的情緒要表達。我們的責任,就是以身作則,讓他們知道什麼是意見不合時應有的尊重態度。有自信的面對孩子抓狂的行為,但也接納他們的各樣情緒。

 

 

7. 不要隨孩子誇張的表演行徑起舞(但可以暗暗地欽佩)

以下是一些父母跟我分享的,讓人嘆為觀止的行為:

 

1. 媽媽請三歲的孩子快一點上到汽座中。孩子巧妙的用無敵龜速慢動作(像拍片一樣)前進,與媽媽的指令完全背道而馳。

 

2. 備受寵愛的三歲兒,只要媽媽說無法再跟她玩而要去煮飯時,立馬上演肯德雞,展演一場世紀的分離焦慮以表其內心痛苦跟憤怒。

 

3. 又是汽座(這真是孩子最不想聽話的冠軍選項):1Y8M的孩子要先在住宅區附近走半個鐘頭,才願意坐上汽座回家。他就覺得他沒心情坐。當媽媽終於把他抱上車,堅持回家,他還是尖叫不願意。

 

 

別誤會──當孩子表現出這些情緒時,我絕對不會笑出來。我都會承認(acknowledge)眼下所見:「你真的不想上車。」但任憑這些行徑激發我們的恐懼、擔憂、或不耐煩,只會把大人跟小孩都帶往不健康的發展方向。

 

 

簡而言之,以下是一些為何孩子需要我們能允許他們「不聽話」的原因:

 

發展的過程:成長──以健全的態度長成獨立自我──就是關乎能跟父母意見不合。

 

它是常態的:唱反調跟衝突本來就是生命的一部份。

 

它是健康的:視適齡的衝突為正常現象,能建立健康的情緒復原能力。

 

它是愛的表現:讓孩子知道,他們有可信賴的領導者,會因為愛他們而勇於面對孩子的情緒跟行為。

 

讓大家解脫:讓孩子不再需要測試底線,控制父母,掌控大局。讓父母不用如履薄冰,迴避或想控制孩子的各式情緒。在親子關係中,我們可以做自己。

 

有教育意義:除了能幫助孩子更了解我們(反之亦然)。讓孩子有反對的自由,能讓孩子模仿學習,內化至他們的生命中,教導他們社交/情緒智能。

 

它是尊重的展現:在親子關係中不委屈自己,有助於培養孩子自重與尊重他人界線。在一段健康的關係中,能否安然自在的與對方有相左的意見,是非常重要的。允許意見不同,才能促進對彼此的尊重與信賴。

 

走筆至此,你可以不同意我提出的建議,我不介意的。

 

 

©JanetLansbury
www.JanetLansbury.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