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446.JPG       

      這次到北京自助遊,主要是想來個文化歷史之旅,除了像紫禁城這樣雄偉壯闊宮廷建築外,在北京西邊郊區外還隱藏了一處將近4-5百年歷史的活古蹟,有別於紫禁城、恭王府這種古代達官貴族棲息的住所,這裡居住的都是當時的平民百姓,也因此,當我們前去參觀時,並沒有像在上述那些景點被隔絕在房門外,而是可以近距離的接觸這些老古蹟。

         爨底下村距離市中心約90公里,由於距離甚遠,交通較不便利,一般到北京的旅行團不太會到這裡觀光  ,不過這也符合了我們喜歡寧靜的胃口,當天我們過去時,由於適逢平日,只見到寥寥幾個大陸當地觀光團,一路上人煙稀少,拍照遊覽幾乎都不受幹擾,感覺是另個世外桃源。那裡保存了自明清以來的舊式四合院民房,現今依舊有人居住,目前已成為新興的觀光景點了。當地居民多以觀光收入為主,在那裡幾乎每家每戶都已經轉型成為民宿,提供遊客住宿。

 

 

村子裡頭幾乎都掛有這種民宿的招牌,據說這裡每到假日全村的訂房就會全滿,看來觀光事業做的挺發達的。
 

   IMG_0475.JPG        

 

 IMG_0444.JPG      

  
         

曬乾的玉黍蜀點綴著古色古香的屋簷窗櫺,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有這麼一兩串乾玉米,我問帶我們來的拉車大叔說玉黍蜀這麼掛有什麼作用,他回說也沒什麼,就是喫不完掛著裝飾罷了。   

IMG_0448.JPG  

 

 

四合院的空間概況

IMG_0439.JPG  

IMG_0476.JPG  

IMG_0479.JPG  

大致上每戶四合院的內部組成方式都是這樣,大同小異,我錄製了一段影片可以實際觀看體會四合院的格局

 

        

  

  

這是民宿內部的狀況,乾淨舒適,採光良好,是整個大通舖的型式,還有電視可以觀看

IMG_0526.JPG  

IMG_0528.JPG    

 

本來我以為這種寧靜偏遠的鄉下地方,也許不會有現代化的科技產品,不過一問之下,這裡還是有水、電、瓦斯,及上網功能的電腦可供旅客使用,拉車大叔聽到我問這個問題時,笑笑的回答我說,雖然這兒偏遠了點,不過這裡也還是北京市的統轄範圍,可別把它想得太落伍啦~

 

村落之間的小衚衕,歷史的軌跡讓牆面早已斑駁不堪

IMG_0452.JPG  

 

 

這兒的民宅都是依山而建的,一層一層往上爬,峯迴路轉後,常會見到客棧出現在你眼前

IMG_0460.JPG  

 

IMG_0461.JPG  

 

這應該是類似他們的後院之類的區塊吧,原始的燒水器材依舊存在,一路上,我們都會瞧見很多已經捆好的柴火,拉車大叔說,雖然有瓦斯有電,但是這兒的居民收入並不太富足,平時能省則省,還是會使用原始的燒柴方式來燒熱水。

IMG_0473.JPG  

 

這叫做什麼名稱忘了,但是我記得這是用來碾米的器具,一開始我還以為這是石墨

IMG_0482.JPG  

 

一個很有特色的門,好像可以通往公廁吧,另一邊剛好遇上一羣學生集體來這兒寫生,我們問他是哪兒的學生,聽說是北京建築學院的學生,看來這裡的古建築也吸引了建築系的學生前來觀望。

IMG_0486.JPG  

 

拉車大叔說,這裡的房子,只要沒有鎖,都可以進來觀賞,所以我們就一直在私闖民宅,撇開四合院中間的被子、毯子不看,猛一看,還真覺得有時空錯亂的感覺

IMG_0495.JPG  

 

這種蓋在上面的木製藤架,我記得我小時候也在我家附近看過,只是現在已經變成了水泥地板了。

IMG_0509.JPG  

 

IMG_0522.JPG

 

往山上的小路走去

IMG_0537.JPG  

 

一路上回頭往下看這個村落整體樣貌,櫛次鱗比的屋簷就呈現在我們眼前

IMG_0542.JPG

 

村落環抱在羣山之中,站在高點觀望,真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呃....我沒有在罵髒話!)

IMG_0544.JPG

 

 

這是山頂上的關帝廟,裡面有關公塑像,這也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之一

IMG_0545.JPG

      在爨底下村轉了幾個小時,也享用了當地的山菜風味菜後,我們要求拉車大叔再載我們到附近另一頭山的村落看看,不過因為不順路且須耗時十多分鐘的緣故,因為每人得再多加10元的拉車費用,途中我們經過了雙石頭城,那也是一個小村落,但目前已無人居住,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一間蓋在大石頭上的房子,當時因為下著午後雷雨,我也不好意思要求要下車拍照,就沒帶"真相"回來了。

接下來我們來到另個山頭的小村落--黃嶺西村,和爨底下村不同的是,這兒的觀光業程度不高,民宿也不是很普及,人煙更加稀少,當天好像只有我們四個遊客到當地而已。

一樣的是,依舊是古色古香的房屋、街道、衚衕

IMG_0547.JPG

IMG_0551.JPG

 

IMG_0555.JPG

 

有些房屋早已破舊而無人居住了

IMG_0557.JPG

 

在廢棄空屋的背後,居然出現一幢改建後的現代化建築,這是我在這兩個村落中看過唯一的一幢改建屋子。

IMG_0572.JPG  

 

我們又是不小心闖入人家的後院裡面

IMG_0560.JPG

 

頹圮的牆面訴說著歷史的過往

IMG_0563.JPG

 

這是我上面所提到的隨處可見的柴堆

IMG_0566.JPG

 

寧靜祥和的街弄,在當地拍照取景時,電線桿上的電線一直是我覺得很礙眼的障礙物。

IMG_0569.JPG

 

最後就是我們和同行拉車的兩位旅人和親切的拉車大叔回到蘋果園的合照,現在想想還真的很想念那位親切的拉車大叔呢~

 IMG_0576.JPG  

照片中很有活力的女孩是臺灣臺北人,我們在蘋果園公車站偶遇,當拉車大叔招攬他合車時,我一聽到他乾淨俐落的尾音時,就非常確定他是臺灣人,在北京這種地方,很難得聽到講話不捲舌的口音,我們也算是有緣千里來相會了。

交通資訊:先搭地鐵1號線到末站蘋果園站後出站,然後直直走一段很長的距離到公車最後面的地方,搭乘892公車於終點齋堂站下車 ,再轉乘黑車,大約須耗時2個多小時,門票是一人35元,若是到當地轉乘黑車,由當地人帶你進去,就可不用付門票錢,但要事先講好價,看揹包客棧上有人分享過從票口開車進入村子裡3個人共90元。

後記:本來我們是沒有預定要包車前往,但在公車站時,遇到一位大叔一直在旁邊遊說我們,因為我們那天出發的時間有點晚了,搭公車的時間耗時大約須2個多小時,又必須趕在末班車3點半以前回來,算算時間可能會來不及,所以就包他的車去爨底下村,講價後一人是80元,原先開價100元,後來是因為892公車過來,他怕我們上了公車,便馬上答應,所以殺價也是要配合天時地利的,我們大約一個小時就到了爨底下村。由於我們又繞到黃嶺西村,一人再多加10元,這位大叔一路上跟我們說說笑笑的,到了當地,也很熱情的幫我們介紹那裡,還和我們聊了很多北京裡的一些景點,感覺非常親切樸實,回程後聽他和別人聊說他已經好幾天沒拉車了,想來也感受到他們生活的艱辛,本來他親切熱情的態度,本想付100元請他不用找了,但是想想之前殺價殺得這麼辛苦就算了。如果有到這兒來遊玩的話,可以找他拉車過去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