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446.JPG       

      这次到北京自助游,主要是想来个文化历史之旅,除了像紫禁城这样雄伟壮阔宫廷建筑外,在北京西边郊区外还隐藏了一处将近4-5百年历史的活古迹,有别于紫禁城、恭王府这种古代达官贵族栖息的住所,这里居住的都是当时的平民百姓,也因此,当我们前去参观时,并没有像在上述那些景点被隔绝在房门外,而是可以近距离的接触这些老古迹。

         爨底下村距离市中心约90公里,由于距离甚远,交通较不便利,一般到北京的旅行团不太会到这里观光  ,不过这也符合了我们喜欢宁静的胃口,当天我们过去时,由于适逢平日,只见到寥寥几个大陆当地观光团,一路上人烟稀少,拍照游览几乎都不受干扰,感觉是另个世外桃源。那里保存了自明清以来的旧式四合院民房,现今依旧有人居住,目前已成为新兴的观光景点了。当地居民多以观光收入为主,在那里几乎每家每户都已经转型成为民宿,提供游客住宿。

 

 

村子里头几乎都挂有这种民宿的招牌,据说这里每到假日全村的订房就会全满,看来观光事业做的挺发达的。
 

   IMG_0475.JPG        

 

 IMG_0444.JPG      

  
         

晒干的玉黍蜀点缀著古色古香的屋簷窗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有这么一两串干玉米,我问带我们来的拉车大叔说玉黍蜀这么挂有什么作用,他回说也没什么,就是吃不完挂著装饰罢了。   

IMG_0448.JPG  

 

 

四合院的空间概况

IMG_0439.JPG  

IMG_0476.JPG  

IMG_0479.JPG  

大致上每户四合院的内部组成方式都是这样,大同小异,我录制了一段影片可以实际观看体会四合院的格局

 

        

  

  

这是民宿内部的状况,干净舒适,采光良好,是整个大通舖的型式,还有电视可以观看

IMG_0526.JPG  

IMG_0528.JPG    

 

本来我以为这种宁静偏远的乡下地方,也许不会有现代化的科技产品,不过一问之下,这里还是有水、电、瓦斯,及上网功能的电脑可供旅客使用,拉车大叔听到我问这个问题时,笑笑的回答我说,虽然这儿偏远了点,不过这里也还是北京市的统辖范围,可别把它想得太落伍啦~

 

村落之间的小胡同,历史的轨迹让墙面早已斑驳不堪

IMG_0452.JPG  

 

 

这儿的民宅都是依山而建的,一层一层往上爬,峰回路转后,常会见到客栈出现在你眼前

IMG_0460.JPG  

 

IMG_0461.JPG  

 

这应该是类似他们的后院之类的区块吧,原始的烧水器材依旧存在,一路上,我们都会瞧见很多已经捆好的柴火,拉车大叔说,虽然有瓦斯有电,但是这儿的居民收入并不太富足,平时能省则省,还是会使用原始的烧柴方式来烧热水。

IMG_0473.JPG  

 

这叫做什么名称忘了,但是我记得这是用来碾米的器具,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是石墨

IMG_0482.JPG  

 

一个很有特色的门,好像可以通往公厕吧,另一边刚好遇上一群学生集体来这儿写生,我们问他是哪儿的学生,听说是北京建筑学院的学生,看来这里的古建筑也吸引了建筑系的学生前来观望。

IMG_0486.JPG  

 

拉车大叔说,这里的房子,只要没有锁,都可以进来观赏,所以我们就一直在私闯民宅,撇开四合院中间的被子、毯子不看,猛一看,还真觉得有时空错乱的感觉

IMG_0495.JPG  

 

这种盖在上面的木制藤架,我记得我小时候也在我家附近看过,只是现在已经变成了水泥地板了。

IMG_0509.JPG  

 

IMG_0522.JPG

 

往山上的小路走去

IMG_0537.JPG  

 

一路上回头往下看这个村落整体样貌,栉次鳞比的屋簷就呈现在我们眼前

IMG_0542.JPG

 

村落环抱在群山之中,站在高点观望,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呃....我没有在骂脏话!)

IMG_0544.JPG

 

 

这是山顶上的关帝庙,里面有关公塑像,这也是当地居民的信仰之一

IMG_0545.JPG

      在爨底下村转了几个小时,也享用了当地的山菜风味菜后,我们要求拉车大叔再载我们到附近另一头山的村落看看,不过因为不顺路且须耗时十多分钟的缘故,因为每人得再多加10元的拉车费用,途中我们经过了双石头城,那也是一个小村落,但目前已无人居住,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一间盖在大石头上的房子,当时因为下著午后雷雨,我也不好意思要求要下车拍照,就没带"真相"回来了。

接下来我们来到另个山头的小村落--黄岭西村,和爨底下村不同的是,这儿的观光业程度不高,民宿也不是很普及,人烟更加稀少,当天好像只有我们四个游客到当地而已。

一样的是,依旧是古色古香的房屋、街道、胡同

IMG_0547.JPG

IMG_0551.JPG

 

IMG_0555.JPG

 

有些房屋早已破旧而无人居住了

IMG_0557.JPG

 

在废弃空屋的背后,居然出现一幢改建后的现代化建筑,这是我在这两个村落中看过唯一的一幢改建屋子。

IMG_0572.JPG  

 

我们又是不小心闯入人家的后院里面

IMG_0560.JPG

 

颓圮的墙面诉说著历史的过往

IMG_0563.JPG

 

这是我上面所提到的随处可见的柴堆

IMG_0566.JPG

 

宁静祥和的街弄,在当地拍照取景时,电线杆上的电线一直是我觉得很碍眼的障碍物。

IMG_0569.JPG

 

最后就是我们和同行拉车的两位旅人和亲切的拉车大叔回到苹果园的合照,现在想想还真的很想念那位亲切的拉车大叔呢~

 IMG_0576.JPG  

照片中很有活力的女孩是台湾台北人,我们在苹果园公车站偶遇,当拉车大叔招揽他合车时,我一听到他干净俐落的尾音时,就非常确定他是台湾人,在北京这种地方,很难得听到讲话不卷舌的口音,我们也算是有缘千里来相会了。

交通资讯:先搭地铁1号线到末站苹果园站后出站,然后直直走一段很长的距离到公车最后面的地方,搭乘892公车于终点斋堂站下车 ,再转乘黑车,大约须耗时2个多小时,门票是一人35元,若是到当地转乘黑车,由当地人带你进去,就可不用付门票钱,但要事先讲好价,看背包客栈上有人分享过从票口开车进入村子里3个人共90元。

后记:本来我们是没有预定要包车前往,但在公车站时,遇到一位大叔一直在旁边游说我们,因为我们那天出发的时间有点晚了,搭公车的时间耗时大约须2个多小时,又必须赶在末班车3点半以前回来,算算时间可能会来不及,所以就包他的车去爨底下村,讲价后一人是80元,原先开价100元,后来是因为892公车过来,他怕我们上了公车,便马上答应,所以杀价也是要配合天时地利的,我们大约一个小时就到了爨底下村。由于我们又绕到黄岭西村,一人再多加10元,这位大叔一路上跟我们说说笑笑的,到了当地,也很热情的帮我们介绍那里,还和我们聊了很多北京里的一些景点,感觉非常亲切朴实,回程后听他和别人聊说他已经好几天没拉车了,想来也感受到他们生活的艰辛,本来他亲切热情的态度,本想付100元请他不用找了,但是想想之前杀价杀得这么辛苦就算了。如果有到这儿来游玩的话,可以找他拉车过去喔~~

 

 

相关文章